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2月26日,北京市發佈了《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1.0版)》(以下簡稱《指引》)。

據《指引》顯示,電影放映單位或院線在復工前應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疫情應急預案,向屬地區主管部門提交復工復映申請,各區主管部門對符合復工復映條件的放映單位給予同意復工復映批覆,並報市電影局備案。但目前多家影院負責人表示並沒有營業計劃,同時,包括春節檔影片在內的多部延期影片也並沒有新的發行通知。

可以想見,在徹底解除疫情警報之前,未來還會有一段時間難以實現觀眾們“大搖大擺走進影院看電影”的心願。為此,我們特別請到多位電影人為大家分享“宅家片單”,希望能夠彌補一些觀影遺憾。

自影院歇業的40多天來,電影人恪守著疫情期間影院不營業、劇組不開機、個人不出門,宅家看書、看片、看劇本成為了每天的日常。他們放眼電影藝術最前沿,關注全球範圍內最具藝術創新力、最有故事表達力的電影,結合個人藝術詣趣,貢獻出了自己宅家期間的觀影私藏,各自推薦1-3部影片,以饗讀者。同時,大家也從各自的創作經驗出發,交流中國電影類型化、工業化創作的經驗與思考。

冉平:

電影故事要與工業化水準相匹配

著名編劇冉平向大家推薦了兩部電影,分別是《無名之輩》和《喬喬的異想世界》。

冉平將《無名之輩》稱為“我最喜歡的國產影片”,而對於《喬喬的異想世界》冉平則連說三個“太好了”,感慨“這麼多年都在期待一部這樣的電影”。同時,他也談到自己非常喜歡美劇和韓國電影,近期橫掃戛納和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和美劇《絕命毒師》也都是他的心頭好。

《無名之輩》

編劇:饒曉志/雷志龍

導演:饒曉志

主演:陳建斌/任素汐/章宇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無名之輩》是國產電影裡我最喜歡的一部,我覺得影片處理人物情感和日常生活的手法和對人物的塑造,都非常好,尤其是影片的人物,非常令人難忘。我對青年導演特別關注,也特別希望能與青年創作者合作。

《喬喬的異想世界》

編劇:塔伊加·維迪提克里斯汀·勒南斯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主演: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斯嘉麗·約翰遜/托馬辛·麥肯齊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就一直不停地在琢磨,我作為編劇非常喜歡這樣的電影,可以說是從來沒有這麼喜歡過一個電影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二戰背景下,這樣巨大的時代變動之中,《喬喬的異想世界》不販賣痛苦、不是要博得同情,而是選擇了一個非常獨到的方式去切入故事,並且把這個故事講得很好,講得輕鬆有趣,這特別不容易,更難得的是劇作的每一步都編得非常精巧、動人,都在意料之外,我相當敬佩這部電影的劇作。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比《美麗人生》還要好。

作為作家、編劇,冉平多年來創作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鮮活的人物形象,無論是歷史題材作品如《武則天》《水滸傳》,還是神話魔幻類電影《畫皮2》《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封神三部曲》等,人物永遠是冉平劇本中最動人的存在。“原來我們只考慮類型,但其實類型就是套路。電影最終還是會迴歸人物、人物關係和人物情感。”

面對行業內“類型化”、“工業化”的討論,冉平非常冷靜地恪守自己的編劇準則,寫好故事、塑造好人物,為類型化和工業化提供相匹配的內容支撐。

所有的故事最終都要附著在人物身上,對於如何塑造出動人的人物,冉平的經驗是,“在大的歷史事件背景下表現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對於我們當下正在面對的疫情,冉平也從電影創作者的視角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期待,“可以在疫情背景下塑造一個人日常生活發生的新變化,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呈現中有一些現實與超現實的結合。”

冉平的編劇新作《封神三部曲》無疑是未來幾年內國產影片工業化的重要代表,在這樣的電影創作過程中,冉平作為編劇最大的體會是“故事質量要與整個電影的體量相匹配”。工業化過程中的技術短板可以通過學習、通過邀請國外技術團隊等多種方式最終解決,但是如果故事不能與影片工業化的規模相匹配,“那最終一定會失利”。高工業化水準的影片應該對故事的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它的主題思想、情感力量、家國情懷,在這些層面上能否與影片的大製作相匹配,這才是對一個故事創作者最大的考驗”,冉平說。

在電影工業化進程中,並非每一個故事都能與它的工業體量相匹配,產業化以來不乏投資不菲,但故事、人物卻不能令觀眾滿足,最終草草收場的影片。實現電影工業化需要一部部影片的積累,也需要接受很多次失敗。面對這種情況,冉平並不悲觀,“我們要接受這個過程,讓市場進行篩選,只有我們把盤子做大,讓更多創作者參與其中,真正做到百花齊放,讓‘分母’先變大,未來才可能會產出更多精品”。

董潤年:

建構電影工業化需要更多商業大片和工業大片

董潤年導演從導演、劇作和觀賞性三個角度出發,為大家推薦了三部影片,分別是《1917》《三塊廣告牌》和《火星救援》。

《1917》

編劇:薩姆·門德斯/克里斯蒂·威爾遜-凱恩斯

導演:薩姆·門德斯

主演:喬治·麥凱/迪恩-查爾斯·查普曼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推薦《1917》一方面是因為會被國內引進,很值得大家在大銀幕上觀賞。另一方面是因為這部影片本身是非常當代的一部電影,對電影從業者應該會有一些啟發。它在講故事的方式上,對故事、人物和空間環境三者之間關係的理解,以及在視聽語言的運用上,我都認為是很當代、很有創新性的。它代表的是從《敦刻爾克》起作者電影與主流商業敘事的融合。它呈現了當下電影對時空展現的新趨勢,而且我認為這種趨勢將來很可能會被應用到更多的純商業大片裡。我很希望專業的電影人都能夠看這部電影,而且希望能與大家共同討論影片藝術手法的特點和得失。

《三塊廣告牌》

編劇:馬丁·麥克唐納

導演:馬丁·麥克唐納

主演: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伍迪·哈里森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這部影片是我作為一個編劇出身的導演,特別推崇的一部電影。我認為這部電影從劇作上看是完美的,人物關係簡單而有力,敘事極其精確,而且觀賞性也很強。強烈推薦給編劇朋友和喜歡研究劇作的朋友們,這絕對是值得反覆觀看的一部電影。

《火星救援》

編劇:德魯·高達/安迪·威爾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馬特·達蒙/傑西卡·查斯坦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我個人非常喜歡雷德利·斯科特導演、馬特·達蒙主演的這部《火星救援》,基本上每過三四個月,我就會拿來重看一遍。它給我提供了一些很樂觀的情緒。尤其是在當前的疫情期間,我又拿出來看了一遍,獲得了很大的鼓舞。影片男主角在極端艱難的情況下(一個人被留在了火星),不放棄自己,踏實而樂觀地解決一個又一個的現實生存問題,最終實現自救。而且片中不同國別的人們,為了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去抗爭、去努力,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在當下尤其具有現實意義和鼓舞人心的力量。

這三部影片我推薦的角度不一樣,有的是從導演創作角度,有的更多是從劇作和觀賞性的角度,總得來說,我認為這三部影片從創作上都非常好、都很值得學習,同時又都很有觀賞性,基本上能做到普通觀眾喜歡,專業觀眾也會喜歡。

作為創作者,董潤年的創作範圍廣泛,既有《老炮兒》這樣的現實題材力作,也有《被光抓走的人》這樣以科幻外殼對當代人進行內心情感探索的作品。同時,恰如大多數導演都首先是“重度迷影患者”一樣,董潤年也是十足的影迷。

多年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ET》《侏羅紀公園》等一系列充滿想象力同時又兼具娛樂性的影片,開啟了董潤年對電影的嚮往,“斯皮爾伯格是最早促使我意識到自己對拍電影這件事感興趣的導演”。或許也正是因為斯皮爾伯格影片的啟蒙,科幻的種子早早地在董潤年心中紮根。

在2019年12月上映的導演處女作《被光抓走的人》中,董潤年初試科幻,但這種程度的嘗試對他而言顯然還不夠“過癮”。採訪中,董潤年直言自己未來會在科幻類影片上進行新的嘗試,“但不是下一個項目,還需要很多準備”,他強調。

眾所周知,科幻類影片背後需要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而我們與真正的“工業體系”之間仍有一定差距。董潤年在自己與好萊塢製片公司合作的經歷中發現,從創作、製作中的單個環節來看,我們的很多個體已經達到了有能力與好萊塢比肩的水準,真正產生差距的是“我們對於工業化體系還缺少整體化的思維和管理經驗”。而說到底,這種整體化的思維需要依靠實踐進行經驗積累和總結,最終才能夠實現。

中國電影產業化進程至今才走了不到20年,面對已經經歷百年風雨的好萊塢,在“流程”和“體系”上存在較大差距可以理解,而且這種差距正在被一部部影片、一位位導演不斷縮小。“實現工業化可能真的需要創作者一部部拍攝高工業水準的影片,現在已經多起來了,但是顯然還不夠,我認為市場上的商業大片、工業大片還可以更多。未來當所有創作者都拍過高工業水準的電影之後,得出一個整體性的、成體系的工業化框架可能就會比較容易了。”董潤年說。

事實上,大多數導演都對高工業化影片抱有極大的好奇心,“大多數導演都想親自試試看工業化到底會對電影的敘事產生什麼改變,尤其是在有能力開始嘗試工業化的時候,大家都會在自己能力極限內做工業化的探索。”這種來自創作者的驅動力,無疑對整個行業的工業水準有著最直接的拉昇作用。通過一部部高工業影片倒逼行業升級、完善體系建構,或許將成為我們完成工業化體系建構的有效方式。

路陽:

工業化是全新的生產流程,需要多部創作積累實現

路陽導演向大家推薦的兩部影片是《喬喬的異想世界》和《基督聖體》。

《喬喬的異想世界》

編劇:塔伊加·維迪提克里斯汀·勒南斯

導演:塔伊加·維迪提

主演: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斯嘉麗·約翰遜/托馬辛·麥肯齊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受疫情影響,這部原本應該在2月上映的影片也延遲上映了。這部電影比較特別,它用孩子的視角去講述二戰背景下的故事,既是在探討歷史和人的關係,也在思考人與世界的關係。

《基督聖體》

編劇:馬特茲·帕斯維克茲

導演:揚·科馬薩

主演:巴託斯·比萊尼亞/伊萊扎·萊辛姆波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這是去年的一部波蘭電影,片中男演員的表現非常亮眼,從表演的角度非常值得推薦。

以《盲人電影院》初露崢嶸,以“繡春刀”系列確立自己的導演風格,在新片《刺殺小說家》中開始了新的工業化嘗試,一路走來,青年導演路陽的每一步都穩紮穩打、備受關注。

在採訪中,路陽回憶起自己對“導演”最初的嚮往——十七八歲的時候在一些商業片的薰陶之下,“突然開了竅”。在對自己、對社會、對世界有了一些思考之後,路陽開始嘗試看了一些作者電影,“眼界一下子就開闊了,看到了很多新的東西”。從那個時候起,“導演”對於路陽來說,成為了一個值得嘗試的職業,“做導演是個很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觀眾交流”。

幾部影片的積累之後,路陽在新作《刺殺小說家》中開始進行更多特效、更多CG製作的高工業化嘗試。在這個過程中,路陽對電影工業化有了更多體察與思考,“工業化不是電影最終呈現出的實際效果,它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流程,與我們傳統的手工作坊式完全不同的流程。創作者需要引入一些新的理念去支撐電影製作和創作。”路陽特意強調了“高工業水平”與“特效大片”之間的差距。恰如我們評價《寄生蟲》是韓國高工業水準的代表,並不意味著它是一部特效大片。

與許多創作者一樣,路陽也認為國內電影行業經過多年的特效電影製作積累,在單獨的技術層面與國際水準並不存在天差地別,但是他同時也強調“工業化的流程現在還非常不完善,真正能夠用工業化方法去做電影的導演仍舊不多”,而想要真正實現突破與提升,只能靠創作者們一部接一部的嘗試,“做多了,就會慢慢熟悉”。

用一部部高工業化水準的影片去倒逼全行業的工業化發展進程幾乎已經成為多數創作者的共識。只有這樣,製作流程中各個環節的人才才可能被不斷循環利用、最終留在電影行業內,成為工業流程的建構者。中國電影行業不缺乏技術和人才,缺乏的是一個有效的流程把這些有機組合起來。電影是一門兒手藝,需要長時間的磨練,“你得多練,練得多了,自然就能找到一套適合我們全行業的工作方法,如果沒人做,那國產電影的工業化就永遠無法建立。”路陽說。

不僅是路陽,許多青年導演都對高工業化影片躍躍欲試。但在現實製作的過程中,這類影片超高的試錯成本也讓不少創作者望而卻步。“這樣的電影,需要跨行業、跨領域地實現聯通,其中難免會有一些新技術的研發與嫁接。就當前行業的狀況來看,很少有項目願意花很多錢完成這項工作。”路陽道出了電影工業化進程中的困境,他以自己正在進行後期製作的新片為例,進一步解釋了這種跨領域的研發工作,“我們電影中某個部分需要一個機械,而且需要這個機械能夠完成幾個動作,那這一定會涉及到自動化、自動控制等多個不同的學科,需要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和設計師幫我們一起來做。”

這些探索需要試錯、可能會繞彎路,也必然帶來更高的成本,但對於整個電影工業化來說,這些都是我們在走向電影工業強國之路上必須付出的代價、必須清除的障礙。可喜的是,縱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也仍有電影人前赴後繼、上下求索的身影。

於小航:為電影從業者提供安全感

凡影合夥人於小航向大家推薦的是呂克·貝松的電影《安娜》。

《安娜》

編劇:呂克·貝松

導演:呂克·貝松

主演:薩莎·露絲/海倫·米倫

聲援抗擊疫情,不忘抓緊創作,多位電影人推薦自己心目中的優秀影

這是2019年呂克貝松導演的一部動作影片,講述了一個漂亮而神秘的女間諜安娜追求獨立自由的故事。從小出身將門的她,因為父母被迫害而淪落街頭,人生晦暗間被克格勃訓練成才,成為了一名聽命於人的冷血女殺手。但在一次刺殺過程中,被對方識破並策反為碟中諜,從一個漩渦陷入了另一個漩渦。這期間本有愛情可以讓她安身立命,但為了自己可以重獲自由,未來可以只聽命於自己,她放棄了一切。

這個片子讓我想起了那些我們身邊那些“不一樣”的特立獨行的人。她可能是一位在其他行業事業有成,卻毅然決定成為全職編劇的勇敢女性;他可能是一位心懷錶演的夢想,放棄穩定的工作,做了“北漂”或“橫漂”的青年演員;他也可能是一位扛著揹包和攝像機,風餐露宿,足跡踏遍萬水千山蒐集風土人情的獨立紀錄片導演……

他們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付出了努力,接受了誤解,就算得不到期望的成就,但仍然不忘初心,一步步向目標靠近。這些是一群很有想法的人,也是一群最有機會改變自我,甚至改變世界的人。

採訪中,於小航表示,凡影作為電影行業企業服務公司,希望能給這些人提供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們的創作無後顧之憂”。

在開發和推廣凡影工具產品“Freelancer自由客”之際,凡影接觸和訪談了大量影視文創行業的自由職業者們。他們有才華有夢想,更有行動力。“我們希望在他們追尋理想,改變世界時,在他們身後提供全方位類似醫療、保險、財稅等全方面的保障性服務,免於這些日常的瑣碎,把精力集中在他們熱愛的創作上。”於小航說。

在“Freelancer自由客”平臺上,凡影利用多年的行業積累和優勢,把對影視從業者有價值的內容集結整理出來,助力有學習能力和學習意願的人快速成長,“希望能在他們逐夢的路上,助他們一臂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