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中國哪個地區的漢語方言更接近古漢語?

回答:

中國的所有漢語方言,都有接近古漢語的一些特徵,但又都和古漢語出入甚大。

首先強調,實際上沒有任何一門方言“接近”任何時代的古漢語。不論它是閩南語還是粵語,都不接近。這點還請大家注意,並據此認真辨別這個問題下的某些回答的可靠性。以及,本回答的論證,歸根結底是在論證這個題目,也就是“哪個漢語方言更接近古漢語”的命題實際上本身就並不成立。特此註明以免誤會。

提問:中國哪個地區的漢語方言更接近古漢語?

首先,古漢語也是分時代的,今天的漢語和古代的漢語不同,而說到“古代”,歷史學上對“古代史”的定義是將中國1840年以前的歷史都視為古代史,換言之1840年以前,上至三代,下至清中葉,都算是古代。顯然我們不能奢望這少說都有兩三千多年的時間裡的漢語是一成不變的,同樣是“古代”,明代的漢語和唐代的漢語也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漢語音韻學界把古代漢語語音發展史分為三期:上古漢語(商周-南北朝)、中古漢語(隋朝-南宋)、近古漢語(元朝-清中葉),而這些分期內部又有小分期,各位說說看,這“像古漢語”具體是像什麼時候的古漢語呢?

提問:中國哪個地區的漢語方言更接近古漢語?

如果有人堅持認為,漢語的方言就是可以保留某個特定時代的語音(假設這個語音就是當時的官方通用語),那麼我們來看看漢語方言的性質及其演變,以探究這個可能性有多大。所有的漢語方言都是上古漢語的後代,而大部分漢語方言是中古漢語的後代,閩語和漢語主體分離的時間比較早,因此語音裡有一些上古層次。各位看到這裡可能會想了,那是不是閩語更接近上古漢語呢?那我們就用閩語做例子好了。嚴格來講,只能說閩語的一部分語音特徵保留了一些上古漢語的特點,比如說沒有唇齒擦音(唇齒擦音粗略來說是以上牙接觸下唇,氣流通過二者之間時產生摩擦發出的音,也就是f,v之類,古人稱之為輕唇音,相應的,用雙唇發出的音,b,p之類,古人稱為重唇音,上古漢語只有重唇音而沒有輕唇音,這就是著名的“古無輕唇音”)。但是這並不說明閩語就“接近上古漢語”了。為什麼呢?這裡要向各位介紹一個語言學的概念——“語音的歷史層次”。在我們的想象中,一門語言的發展,往往是線性的、獨立的,想象漢語方言的演變時,一般人也總是想當然的認為,某個方言,比如說閩語,就是某個時代的人在與世隔絕以後,他的後代一直獨立地居住在大山裡而不與外界接觸,因此語音也就不跟著外界變,於是就自然是“保留古音”了。但是現實的情況並非如此,事實上,我國漢語各方言的隔絕與否,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比如說南方的各方言,由於地形問題,的確比北方方言更與外界隔絕,變化的也的確更緩慢。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它們是絕對與外界隔絕的,外界的語音,仍然會不斷傳入、影響其發展。一般來說我國曆史上這個傳入往往是由移民帶來,或者是在讀書時使用通用語作為“讀書音”(也就是文讀)而吸收。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閩語,事實上,閩語尤其是閩南語的文白異讀現象是非常明顯的。總之,不同時代的語音都會影響到這些相對隔絕的方言,當某個時代的外來新語音非常強勢的時候,對方言的影響也會是巨大的,因此就覆蓋掉了方言中一部分字的讀音,而這些字老的讀音,要麼消失,要麼作為異讀繼續存在下去。這個時候,我們就說這個舊的字音和新的字音屬於不同的語音歷史層次。以閩南語為例,“學”這個字,有讀hak8的音,但是同時又有讀作oh8的場合(此處用的是閩語羅馬字,一種閩語拼音方案),這兩個讀音其實都是“學”這個字,但是由於它們的歷史層次不同,所以讀音不同。

提問:中國哪個地區的漢語方言更接近古漢語?

明白了語音層次這個問題,我們再來看閩語,就會發現,上古漢語的特徵,在閩語裡僅僅作為一個層次存在,在這個層次之上,還疊加了歷代的不同語音層次,而且很有可能,在上古漢語的層次下,還有一個閩地本來生活的少數民族語言的底層,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這些民族放棄了本來的語言而轉用漢語,但是他們母語的一些語音特徵和詞彙還可能留在後代的語言中。也就是說,可以簡單的列出如下的一個式子:

今天的閩語≈(少數民族語言歷史層次+上古漢語晚期歷史層次+中古漢語早期歷史層次+中古漢語中期歷史層次+………不知道多少層次)×閩語內部的自然語音演變

嗯,毫無疑問,你是沒法把它和“上古漢語”或者任何時代的一個漢語通用語劃等號的。這個情況也適用於其他一切漢語方言。事實上,就算是歷史層次比較少的粵語,都有明顯的百越語底層,剩下的主要層次大約是唐晚期留下的,不幸的是,由於語音是會演變的,粵語的語音經歷了一千年的演變,也早就已經滄海桑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