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得一句農村俗語:“懷裡屎,墳前紙”如何理解其含義?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農村的俗語,有很多乍一聽,感覺是說的相當的不著邊際,但仔細回味一下,內在的含義還是存在,這也是典型的話糙理不糙,很多老話都是慣用土話、俚語、大白話,不但朗朗上口,也很利於傳頌,在我們廣袤的農村,從來都不缺少這些流傳很久的俗語、老話,有的隨著歲月的更迭,時代的改變,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格,但更多的老話、俗語,流傳了多年,直至到今天,還有很多的意義,也存在和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其中就有一句聽起來很讓人莫名其妙的俗語老話。叫做:懷裡屎,墳前紙,懷裡的便便,跟墳前的紙按道理說,是不存在關係的,這也是俗語的經典魅力存在,別看這句話聽起來特別的糙,但還真的是一句大實話,在農村還非常的流行,這懷裡的便便,跟墳前的紙,還真的有扯不開的關係,說的是啥意思呢?

生兒育女,人丁興旺,是我們每個家庭都期盼的事,家裡添丁,是全家最高興和開心的事,我們村的大老李,早早的就給兒子小毛辦了婚事,但小毛兩口子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要小孩,兩口子一直在城裡打拼,也很少回家,除了逢年過節的時候,小兩口會回來住幾天,時間也是相當短暫,大老李看著自己同齡的夥伴,都已經抱孫子的抱孫子,看孫女的看孫女,每天的生活雖然忙忙碌碌,但老李看起開,這樣的日子最為充實,老李農活忙完,也整天無所事事,愛在大街上那個石磙哪裡坐著,跟大家一起聊天。

和大老李一起長大的老胡,每天來大石磙這裡跟大家聊天的時候,都會抱著孫子前來,老胡兒子也是在縣城工作,兩口子工作很忙,就把孩子交給了老胡照看,老胡每天都是樂呵呵的等著老伴給孫子穿好衣服,喂完飯,就急不可耐的抱著孫子去和大家聊天,在老胡看來,什麼都沒有自己孫子重要,兒子在自己的眼裡,跟孫子已然是不能比,老胡每天帶著孫子的到來,也深深的刺痛了老李,老李看著人家孫子乖巧可愛,胖乎乎的特別喜人,而且老李還每次都讓老李抱一會,那種傲嬌的神情最讓老李受不了,老胡即便是讓孫子給拉到身上便便,老胡有不會生氣,反而會說:懷裡屎,墳前紙。

這句話讓老李聽起來,特別的不是個滋味,懷裡孫子給拉的便便,說的意思也是自己有孫子,等自己百年之後,兒子和孫子自然會去自己墳前燒紙,自己身上到是乾乾淨淨,但自己老去之後,誰有會給自己燒紙呢?兒子會去,但兒子之後呢?老李總是待一會就回家。真心受不了老胡那樣顯擺的神情。直到後來老李的兒子也終於生了小孩之後,老李才增加了出門的次數。

其實這句老話俗語,說的是父母的養育不易,生兒養女過程之中,是難免會有身上落下便便,但看著這便便,也是譽為後繼有人的含義,自己百年之後,墳前是有人燒紙的,這句大實話也經常聽到,其實也是一句化解身上便便的調侃話語,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


棒奔霸


“懷裡屎,墳前紙”,這句農村俗語,在我兒子不滿週歲的時候,我就聽母親說過。那時候晏子在城裡還沒有房子,租了一間半民房,條件實在寒酸。兒子一出生,晏子就把他娘倆送回鄉下農村,由母親伺候月子。後來,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或者母親到城裡來看孩子,或者孩子跟母親回鄉下。小孩子,說尿就尿,說拉就拉,記得有一次晏子平躺著把孩子舉起來,兒子不泡熱尿正好撒了我一臉!有一次,母親抱著兒子上街玩,由於外面有風,母親就把兒子揣進懷裡,結果兒子就給母親拉了一襖襟!那時候母親就說,懷裡屎,墳前紙,奶奶看孫子,就圖個以後有人上墳壓紙!

通過晏子這一說,相信大家就明白“懷裡屎,墳前紙”的意思了。人啊,一輩留一輩,這叫香火相傳,沒了後代,那叫斷了香火。農村人,大家死後都是埋在祖墳裡,子孫後代逢年過節的,春秋兩祭,都要上墳壓刀紙,上上香,表示對先人的懷念,也表示這墳墓是有主的。雖然死後原知萬事空,但後繼有人卻是所有人的追求。一輩留一輩,長輩為了照顧拉扯大晚輩,自然是一把屎一把尿地甘心奉獻。

現在,晏子也當爺爺幾年了,幾乎每天都要為孫子擦屁股,讓孫子弄一身屎的時候也不是沒有。這時候,晏子經常會想起母親,母親做古快四週年了,每年春秋兩祭和年節,晏子都會帶著兒子去給父母上墳。過年的時候,兒子會在母親墳前喊著,爺爺奶奶,回家過年啦。每每到這時候,晏子也便釋然,再過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也許,孫子也會站到我的墳前,喊爺爺回家過年吧?前幾天晏子腿不好去扎針,孫子問我,爺爺,你治好了腿,等我長大了你就不會死了吧?晏子嗯嗯應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和他說太多傷感的話。

不過,時代變化這麼快,兒子就出生在城裡,沒有我們這一輩對農村那樣的感情,等孫子長大了,對農村的感情肯定更淡漠了,將來也不定在那兒發展,能不能給我上墳壓刀紙,也真是未知數。不過,生兒育女,只要孩子們有出息就好,我們墳頭上,有紙沒紙,又有什麼區別呢?


齊東晏子


在解答題主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說兩句話,這兩句話想必每一位兄弟姐妹們印象都非常的深刻,那就是“百善孝為先”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兩句話把咱們的傳統文化“孝道”體現的淋漓盡致,那麼今天咱們就通過日常生活當中的“孝”來認識問題當中所提到的這句“懷裡屎,墳前紙”。



“懷裡屎”

要想體會這句話就要從父母的角度來認知,記得以前老一輩人經常對自己的孩子說“我一把屎一把尿,含辛茹苦的把你養大”那麼這裡所說的“懷裡屎”就是指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對於我們的養育之恩,在去年我家收拾東西的時候看到媽媽給我做的小時候墊的尿不溼,以及小時候穿的衣服,每當我看到就能想到小時候父母對於我的含辛茹苦,因此老一輩人總結出這一句“懷裡屎”來比作兒時的我們,要知道在那個時候我們都是又拉屎又尿床的,因此當時我們的父母沒有一點怨言的把我們養大成人。



“墳前紙”

其實我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願意看到這句話,因為這裡所說的“墳前紙”就是指養育我們成人的父母,因此這句話是要從側面告誡我們要做一個知恩圖報的孝子,同時也告訴我們長大成人以後要多在床前陪伴父母,現在隨著發展大家也都去了城市裡打工,而父母卻留守在了老家,因此我個人認為“父母在不遠行”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珍惜。


綜上所述:

開始我們講到了“孝道”是我們的傳統文化,所以大家要把孝道發揚下去,讓我們的後代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紀錄鄉土


以前農民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農村老人盼著有個大孫子,有男孩最主要的原因是能延續香火,不斷根,還有死後有兒孫幫忙在墳前壓紙。

懷中屎,墳前紙。猛的一看,這是兩個牛馬不相及的事情,但只要我稍作解釋,大家就明白了其中道理,原來它們的關聯很大。

在過去農村裡,老人們孫子墳前壓刀紙,外甥墳前指一指,直接指出了閨女嫁人後是別人家的人了,生下的孩子也是別人家的,而自己家的大孫子才永遠是自己人,百年之後的上墳壓紙是大孫子的事情。

懷中屎是指家裡生小孩,照看孩子時,經常會被孩子拉一身尿一身,那時候小孩子沒有紙尿褲穿,不足週歲的小兒拉屎尿尿不會告知,所以有一把屎一把尿很不容易的拉扯大孩子的說法。

那麼拉扯大的孩子應該怎樣回報父母呢?於是有這樣一句俗語:養兒防老。養大的孩子要孝順老人,照顧父母安度晚年,這是對父母生前必須的養老義務。父母百年後我們就要用墳前紙來緬懷他們。

農村俗語懷中屎墳前紙的意思就是:年輕時生孩子需要一把屎一把尿拉扯,雖說辛苦,但有了孩子,將來就有了給祖墳燒紙上香的人。

在十幾年前,農村老人們對於生兒生女還是非常介意的,誰家裡添了大孫子,他們就會開心的合不攏嘴,但如果生了孫女,雖說也喜歡孫女,但總覺的缺點什麼,於是會有農民偷偷摸摸超生孩子。

如今這年頭,那些盼望大孫子的人、重男輕女的老人確實老了,輪到六零後、七零後當奶奶了,於是生男生女都一樣這句話被掛在嘴邊,而我們村裡,很多農民不喜歡有孫子,大家更盼望家裡添個大孫女。

時代不同,人們的思想也跟著有變化,很多俗語放在現在已經不合適了,而有一部分老話的道理永遠存在。


悠然見東山


“懷裡屎,墳前紙”什麼意思?如何理解它的含義?

“懷裡屎,墳前紙”這句俗語大家乍一聽可能會感覺很彆扭,怎麼這麼怪異啊?又是屎又是墳的跟以往的俗語那麼的不一樣。彆著急今天老賈就來跟大家好好講講這句俗語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是怎麼來的,又有什麼含義;

“懷裡屎,墳前紙”啥意思?

懷裡屎指的是家裡剛出生的小孩,老人在照看小孩的時候經常會被小孩拉一身或者尿一身,因為以前的孩子沒有尿不溼這類東西,所以經常會整在大人身上一身,所以經常會有大人說一把屎一把尿給孩子拉扯大這句話。

那“墳前紙”指的就是老人在孩子小的時候一直照顧著不嫌髒不嫌累, 等老了好有一個能給上分燒紙的後人。

其實這句俗語大體就是這麼個意思,更像是一句敘述句敘述一個事實。因為在以前農村的時候老人們對生兒生女是有一定的偏見的,誰家抱孫子了就是好事大喜事,誰家如果是個孫女的話嘴上雖說挺高興,給家裡添了人丁但是心裡還是會不太舒服。


但是如今這個社會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對生兒生女看的不那麼重了,特別是60 70後的人開始慢慢老了,他們的重男輕女思想不像老一輩人那麼嚴重。只要自己的孩子能開心幸福一家人和和美美比什麼都好,什麼以後墳頭燒紙這一代的人也想的開。特別是老賈東北這邊幾乎沒見過誰家特別重男輕女,反倒是有的生了兒子感覺家裡的壓力更大了,生了女兒反倒是感覺更輕鬆了。

好了老賈關於“懷裡屎,墳頭紙”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大家感覺不錯的話就給點個關注和贊吧!


老賈聊三農


這句俗語比較晦澀難懂,許多人(也包括老胡)都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後來,老胡查閱了資料,才知道這句俗語的含義是這樣的---

兒童在小的時候大多時間都“呆”在孃的懷中,有時候還會把屎拉在孃的懷中。因此,有些人就把兒童稱為“懷裡屎”;而“墳前紙”就比較好理解了,也就是在墳前燒紙的意思。

這句俗語的通篇意思就是:今天懷裡的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盡心去養,因為,他們在若干年之後就會給父母上墳,為父母燒紙,為父母養老送終。

那麼,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對於大部分家庭的孩子來說,是非常有道理的。---父母盡心養育了孩子,當孩子長大之後,就會盡其所能,為父母盡孝。在父母作古之後,會定期在父母的墳前燒上一疊黃紙,用以懷念父母的恩情。因此,這句俗語堪稱經典。

不過,有的孩子屬於不孝之子。他(她)絲毫不念及父母的養育之恩,在父母活著的時候,不贍養父母;在父母作古之後,就更不會為父母燒紙了。但是,這樣的子女都屬於個例,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子女。

我們村有個孫姓男子,因為他是獨苗,所以,父母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他的身上。孫某小的時候,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絕收。因此,許多人都吃不飽。在我們這裡,為了活命,曾經有人吃過“麥秸澱粉”,並因此而患上了“大肚子病”,險些喪命。在這樣的景況下,孫某的父母任憑自己忍飢挨餓,也要省下糧食給孫某吃。後來,還供孫某讀了小學並給孫某娶了媳婦。然而,娶了媳婦的孫某竟然完全忘記了父母的恩情,結婚不久就分家另過。平時掙的錢,連一分都不給父母花。當父母耕不動田地時,他假意幫助父母種田,愣是霸佔了父母的田地,讓父母衣食無著。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父母雙雙喝農藥自殺。父母自殺後,孫某竟連父母的屍首也不願意安葬,還是在村委會的“逼迫”下安葬了父母。像孫某這種人還怎麼指望他給父母燒紙呢?不過,孫某的兒女從他這裡也學了不少“經驗”,平時也待他不好,他的晚年也過得非常淒涼。在村裡人看來,這就是“報應”。

好啦!不說了。總而言之,父母“擦屎刮尿”將兒女養大成人。做兒女的一定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在父母健在的時候,要孝順父母;在父母作古的時候,要定期去父母的墳頭上走一走,看一看,上一柱香,燒一疊紙,用以懷念父母、懷念那血脈相連的親情!


老胡說三農


“懷裡屎,墳前紙”這句話可以說了我們中國的千千萬萬個家庭經常看到的一個場景,特別是人到中年的時候,感覺這句話特別的扎心。



懷裡屎

這三個字是說出來小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管教的辛苦,寶寶呱呱落地到牙牙學語,父母都是一把屎一把尿的帶出來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寶寶還沒有會說話的語言能力,只能用哭來表達自己的訴求,而這時候父母還要精通寶寶的各種暗語,解讀從哭傳遞出來的信息。

很多的男人覺得寶寶哭了,可能就是因為拉屎和拉尿或者餓了,但其實寶寶哭是因為腹部的脹氣、還有出現了疾病導致了寶寶哭,而這種小的細節,很多男人不會知道,大多數女人才會細微的發現,所以育兒的道路上,孕媽從懷孕開始,就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所以生一個孩子,到養一個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



墳前紙

這三個字有太多故事,有子欲養而親不待,有子孫滿堂的幸福,老人離去了,但是子孫後代知道爺爺奶奶的辛苦,所以清明節、或者忌日的日子,子孫都會回到墳前看望老人,這是一種感恩,也是一種思念,這種傳承。

死者為生者開眼,很多的農村老人把畢生的積蓄和經驗傳遞給自己的子孫後代,用自己的能力和能量幫助自己的後代,同樣自己的後代對這位前人也非常的感恩。



“手裡沒屎,墳前無紙”,小的時候沒有對自己的孩子付出足夠多的關愛和照顧,那麼到老的時候,子孫後代也不會對這個老人有什麼好感,死後墳前也沒有人去看望,自然就沒有紙。

其實這句話也可以反應出很多的東西,比如說在很多家庭裡面,父母對孩子的的待遇沒有公平,孩子覺得有失公平,養老的時候,這些沒有受到足夠尊重和足夠照顧的孩子,對老人沒有足夠的照顧和養老,所以這也是說明了一個問題,有付出才有回報。



現在我們的社會上也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就是奶奶或者爺爺沒有幫帶孩子,等自己老的時候,自己的兒子也沒有給自己的父母給養老送終,父母沒有幫自己帶孩子,就是他們的不對,很多都在議論,到底老人該不該帶孩子呢!這真的直接關係到養老問題嗎?

作為一家之主,上有老下有小,那麼吃飯的時候應該是先給自己的父母夾菜,還是先給自己的孩子先夾菜,如果先給自己孩子夾菜,那麼長大之後,孩子也是延續這樣的習俗,如果先給父母夾菜,那麼孩子看到爸爸是給爺爺夾菜,同樣自己老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也是先給自己夾菜,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是也讓孩子知道尊老的重要性。



“懷裡屎,墳前紙”,不同人生經歷會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做出的行為方式都會有所差異,生前所受到的待遇,那麼自己的後半生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所以父母三觀直接會影響到孩子,如果孩子的三觀不正,那對於以後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會有所偏失。


這句話也反映了一個農村重男輕女的現象,現在我們的社會上的重男輕女的現象依然存在,可以從打胎率上就可以看出來。

以前女孩子在農村是沒有什麼社會地位,在家庭裡面都是受苦受累,而且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家裡面有什麼好吃好喝的,先給男孩子吃,有剩下的才給女孩子吃,而且家裡面的苦活累活,都是女孩子一手承包,不僅僅要做農活,還要幫帶孩子,最讓女孩子覺得難過的是父母總是批評他們,對她們沒有表揚,所以女孩子嫁出去以後,都很少念孃家的好。


藝跡三農人


懷裡屎,墳前紙,稍一聽,不好理解,略作細思就明白多一些了。懷裡屎,墳前紙,補足了說是懷裡有屎,墳前有紙。這樣就好理解許多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女成婚後便會有兒女後代,家庭得生存繁延。生命得以延續,有兒就要養護,常會抱懷裡,兒小屙尿屙屎難免,懷裡屎,意思是說成家立室後有兒女3,後繼有人了,傳宗接代了,懷裡屎雖臭,但人生有了希望有盼頭,這也是值得的。墳前紙,即是人死後有墳,有後代兒孫來祭拜,祭拜習慣上就要燃燭燒香燒紙錢。這是在喻香火不斷,後繼有人。人生終將一堆土,但為人要做得有意義,重要一點,就是要有後代,後繼有人。人生不孝,無後為大。在舊時,結婚生育兒女是人大事,還是重中之重,做人不婚無後,是會被恥笑的,也是人生的一種恥辱。如果人人無後,人類社會後繼無人,將會是什麼樣子?所以做人,生兒育女,後繼有人而有成有孝,是人生重中之重,不可不顧。


樹德漢碩


“懷裡屎,墳前紙”,這兩句俗語聽起來好像有點不太文雅,但是等我講完了,你就會明白簡單的六字裡面卻是關於孝道的深刻哲理。過去農村不比現在,年輕的父母生下孩子,可以請月嫂來帶。

以前農民生下的孩子全部要自己帶,真是印了那句古話,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拖大的。而且過去農村女人生孩子不是生一個兩個,至少也是在四五個以上,這麼多的孩子要帶大,女人基本上工作不了,只能在家裡操持家務帶孩子。

所以懷中屎這句俗語就是說我們的母親是如何把我們帶大的,其實她們也想有自己的娛樂,有的時候也想停下來休息一下。可是不行呀,孩子一哭,哪怕是半夜,母親也得起來查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母親把孩子帶大,不圖一點回報,這是一份世界上最偉大的工作,沒有節假日,沒有工資,沒有回報,只有無盡的付出。終於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出息了,娶媳婦了,母親卻倒下了。當孩子想再回報母親的時候,發現只能在墳前給母親燒紙了。

相信每一位母親都有被孩子拉屎拉在身上的經歷,特別是過去,不像現在有紙尿褲,一旦拉在身上,就得去幫孩子處理。甚至在大冬天的,還得把手伸進冰涼的水中洗尿布,這些苦難作為母親來說都能承受得住,她們只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出息。

懷裡屎,墳前紙,形象地說出了作為母親,一生含辛茹苦的真實寫照。所以作為兒女來說,不應該在父母倒下以後再來盡孝,而應該在父母生前就厚養他們。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沒有了孝,我們這個國家的道德基礎就不存在了。

可是很遺憾,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人外出打工,越來越忙,忙到一年到頭連回家的機會都沒有。難道真的有這麼忙嗎?不見得吧,留在城市裡,無非是想再多賺些錢,可是賺錢有盡頭嗎?

有人總是說,等我賺足了錢,我一定會給我媽媽買大房子,買豪車。可是,他們卻不知道,母親真正想要的其實不是這些,她們只是希望兒女能夠常回家看看,哪怕是陪著自己說會話,也是一件開心的事。三百平米的大別墅,孤零零的一個人住,哪裡有家的感覺,家的味道?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早晚也會成為父母,我們早晚也會有兒女,我們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也就這樣一去不復返。我們更希望兒女繞膝,享受天倫之樂,我們早晚都會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希望離開世界的時候是沒有遺憾的,有兒女在身邊為我們送終。

到了那個時候,小時候吃的任何苦,都無所謂了。時代在變,農村的很多東西都在變,但是唯有一樣東西在中國永遠都不會變,那就是孝。快過年了,放下手中的活,回家陪陪媽媽吧,錢賺多少都沒有盡頭,但是媽媽的生命是有限的。失去了親情,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麼意義呢?


小小嬴政


題主你好,單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懷裡屎,墳前紙”這句俗語,還真不好理解它的意思。但是,如果我再說一句俗語“懷裡無屎,墳前沒紙”,那麼,你說的這加俗語就很好理解了。

“懷裡屎,墳前紙”,意思就是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的將自己的小孩拉扯大,等到自己百年之後, 逢年過節之時,才會有後人到墳前來燒紙祭拜你。


在我沒結婚之前,常聽大人們說,帶小孩子特別辛苦不說,那時候又沒有紙尿褲,稍微不注意,小孩子的屎尿都會拉在大人身上,那時候,我覺得好髒。

可是,自從我自己做了媽媽以後,我才體會到,小孩拉屎拉尿在身上簡直就是小兒科,從懷孕那天開始,做父母的就有操不完的心。

寶寶在肚子裡的時候,擔心他(她)是否健康,等到寶寶出生以後,除了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她)以外,如果寶寶生病不舒服了,做父母的心疼得巴不得讓病痛發生在自己身上,以此換取寶寶的健康。



等到寶寶大了,上學、工作以及結婚,都會讓父母操碎了心。

正是父母的辛苦,才換來兒女們的健康成長,所以,父母在世的時候,絕大部分的人都會孝敬自己的父母,感恩養育之恩。

而父母百年之後,作為子女,在逢年過節之際,也會去父母或者自己先祖們墳前去祭祖燒紙,以此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