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皇帝,宋徽宗比明英宗差在哪里?

楼外斜月


从人生结局来看,北宋宋徽宗赵佶经历“靖康之耻”被灭国并且被俘,最终死在敌国。而明英宗朱祁镇也经历“土木堡之变”被敌国俘虏,所不同的是明英宗并没有被灭国,大明实力尚在,而且明英宗被敌国释放,并且在1457年重新上位,再度当皇帝。从结局来看,宋徽宗比明英宗差得多多。

从统治来看,沉迷于绘画的宋徽宗,重用宦官蔡京,统治极其腐败,在其统治期间爆发了梁山起义和方腊起义等,最终靖康二年被灭国。而明英宗朱祁镇初期励精图治,后来重用宦官王振,导至土木堡之变被俘,但人家国没有被灭。经历“夺门之变”的明英宗初期再度重用支持其上台的石享等官僚,政治再次腐败。但是后期诛杀石享等腐败官僚,起用贤臣李贤等人,再次励精图治。再次上位的朱祁镇释放了被朱棣囚禁的建庶人,第二,废除殉葬制度。

纵观宋徽宗和明英宗的一生,两人都经历了被敌国俘虏,所不同的是一个被灭国并且被俘终生,另一个没有被灭国,并且命好极了,有其弟朱祁玉和于谦的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刺,使明英宗被释放,再次当皇帝,而宋徽宗的儿子赵构所建立的南宋,并不支积极支持岳飞抗金接回被俘的两帝,只好耻辱地过完其下半生,他和英宗的命运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悠悠古今


以我之见,宋徽宗亡国之君,而明英宗不是,他们有相同的经历,都曾被俘,宋徽宗在靖康年间被金军俘虏北上东北,明英宗则在土木堡之役被蒙古俘虏,不同之处在于宋徽宗客死他乡,而明英宗则安全返回了,随后又重登帝位。

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年~公元1135年,宋朝第八位皇帝,1126年,金兵南下开封与其子宋钦宗被虏北上,客死他乡

明英宗 ,朱祁镇,公元1427年~公元1464年,明朝皇帝,前期由诚孝昭皇后与三杨辅政,后宠信宦官王振,发生土木堡之变

下面依次对上述人物进行分析

宋徽宗统治下的北宋已经是个党争不断,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早已腐朽不堪,其本人重用蔡京,高球等人主持朝政,搜刮民财,正如元代脱脱所言“宋徽宗诸事兼能,独不能为君。”

明英宗 本性并不坏,只是过于宠信宦官忠奸不分,导致其在土木堡被俘,也使明朝二十万精英军人被杀,之后明朝由进攻走向防守,复位之后,废除殉葬制度

总结 综合上述可知,明英宗比宋徽宗强


景粼玖序


宋徽宗赵佶与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是两个朝代的君主,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虽然说起来不是太光彩,那就是都被北方的游牧民族俘虏过,但是不同的是赵佶从此就在金国受尽屈辱的终老,而明英宗则回到了故国,甚至最后又离奇的复辟重新当上了皇帝。

那么,他们之中到底因为什么同样的困境产生这天差地别的区别呢?

首先,虽然两朝都是以文官政治出名,但是宋朝一直是以士大夫共天下,到徽宗时期文官已经执掌朝中大权一百多年,军队毫无战斗力可言,而文官又多是贪财怕死之辈,所以纵然有一二名臣如李纲、宗泽之流也得不到重用,徽宗信任的多是奸侫弄权之辈如蔡京、童贯等等。

而明朝后期虽然文官独大武将不给力,但是勋戚和宦官多少在皇权的支持下能与之交手一番,而且因为宋朝苟且偏安的前车之鉴,明朝没有人敢提议和等投降主义,也就是说“求和派”在明朝没有市场,皇帝被俘虏了大不了重新再立一个皇帝,反正不能被瓦剌人威胁。

其次就是皇位的正统性,明朝面对皇帝被俘虏的情况没有屈从于瓦剌人的勒索,于谦等大臣力排迁都之议,又立监国朱祁钰为帝,朱祁钰是朱祁镇的异母弟,他的皇位是得到了孙太后授权的,虽然孙太后要求朱祁钰待太子朱见深成年后还政被食言,但是从法统上朱祁钰继位是符合程序的。

而南宋的开创者赵构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他庙号只能叫“高宗”而不能叫“高祖”,如果他在位时迎回徽、钦二帝,则要面对两位前朝正统皇帝的合法性质疑(巧合的是明英宗第一个年号也叫“正统”),所以终赵构在位一日,他就不会让徽钦二帝回到宋朝的,偏偏赵构又特别长命,最后硬是熬死了徽、钦二帝,到死也没让他们回来。

最后就是各人的人格魅力和当时的综合情况,宋徽宗虽然是个才子,书画双绝,号称皇帝之中艺术造诣最高者,但是情商未必高,以他的个性在女真人那边未必能如刘禅般混得好,而且女真人当时虽然建国,但是毕竟还是以野蛮著称,对于风雅渗入到血液里的宋徽宗不太感冒。

而明英宗虽然差点将明朝玩亡国了,但是据说为人极有亲和力,楞是将也先的弟弟感动得想要投靠大明,最后楞是被也先认为不如将其放回明国添乱,而他的“金刀案”中也显示了他超高的情商,那些人宁愿被构陷至死也不愿诬蔑朱祁镇,由此可见朱祁镇的人格魅力真不错,所以后来夺门之变时石亨等人会拥戴其“复辟”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飞凡看历史


【我是浮生若浅,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这两位帝王有过同样的经历——都被敌方俘虏过,只不过两人最终的结局却是完全不同的。宋徽宗克死异乡,明英宗却在被俘一年后被放了,多年后复辟再次重回皇位。这样截然不同的结局,究竟二人差别在哪里?

1、两人所出的大环境不同。明英宗继位,传承了他太爷爷、他爷爷、他爹所创造的“永宣盛世”(永乐盛世与仁宣之治的合称),明朝正值蒸蒸日上,实力强盛之时;而宋徽宗继位时,虽然经过他哥宋哲宗强行扭转了一波局势,但整体是走下滑路线的,内部矛盾严重,起义不断。

2、瓦剌人虽然俘虏了明英宗,也让明朝损失了大量精英,但并未伤及明朝根基,因为明代宗登基后,还能组织起漂亮的北京保卫战,所以明朝的根基力量还是保存的比较好的;再看宋徽宗,他被俘虏时,金人已经是兵临城下,都城都被攻破了,是伤及了宋朝根基。

3、瓦剌与金实力有差距。金朝当时已经是个颇具规模和势力的政权,而瓦剌在土木堡之变之前还在向明朝朝贡,虽实力有所发展,但与金朝想比远远不及。金朝不放送徽钦二宗回去,南宋不会也不敢索要,毕竟之后南宋成为金朝属国;而瓦剌若是不放归明英宗,甚至杀了他,则可能招来明朝的强烈反扑。


若浅话史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武宗名褒实贬,穆宗、敬宗功过相当,光宗、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明英宗最让世人赞誉的一件事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要知道在这之前明皇帝死了,被册封为贵妃或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恩免”。其余的皆殉葬。殉葬时,先将殉葬的妃嫔带到一个房间,让她们吃饭,吃过饭后,将她们引人大堂。大堂之上,放有许多小床,让这些殉葬的妃嫔分立其上,将头纳入床上的绳扣之中,而后去床,使其吊死,然后送入墓中。朱祁镇(明英宗,1427年11月29日-1464年2月23日),明朝第六任、第八任皇帝(前后在位22年),明宣宗朱瞻基长子,明代宗朱祁钰异母兄,明宪宗朱见深之父。 其9岁即位,由诚孝昭皇后与贤臣“三杨”辅政。登基初期,“三杨”处理政务全国欣欣向荣,三杨去世,太后驾崩亲政后,明英宗最大的问题就是宠信宦官集团,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发生土木堡之变。后在1457年复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晚年听信纳谏,仁俭爱民,废除了殉葬制度,所以才有英宗的庙号

至于宋徽宗:元德充美曰徽

然后你也许会有疑问 赵佶这种货色还能当的起美谥?这是他儿子宋高宗不管不顾给取的,这样也能证明自己的正统。

赵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号宣和主人,宋朝第八位皇帝,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 1100年,登基为帝。1126年,金国兵临城下,禅位于太子,次年三月,与钦宗赵桓被虏。1135年,死于五国城。1142年,徽宗棺椁被迎回南宋,葬于都城绍兴永祐陵,立庙号为徽宗。

和李后主一样,宋徽宗同样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相同的还有,两个人都是才子皇帝,喜欢诗词书画,痴迷艺术但不擅长治国安邦;国家都亡在了自己的手上;最终都成了寄人篱下的亡国奴,都惨死在异国他乡。“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不同的是,李后主信佛教,而宋徽宗信道教。

赵佶喜欢享受,佛教的苦苦修行,对他没有诱惑力,他宁愿在声色香味触法这六尘的世界里尽情享乐,他宁可信道而不信佛。他最初也曾经想通过节制欲望来成佛,但是,蔡京劝他,那未来太空灵,不如通过纵欲的采阴补阳来得实在,在享尽人间乐事的同时,也可以成仙。

赵佶崇信道教,他把道教放在其他宗教之上,光皇家出钱养活的职业道士就有2万多人,这些人很体面地出入宫廷,还有个很牛的名字,叫“金门羽客”,还在全国设立“道官”26级。他亲自把道教推到“国教”的地位,甚至,自己也接受道士给他的尊号——“教主道君皇帝”。

这个赵佶荒唐到什么程度?他派人从全国各地精心选择了一万多天真少女,作为他采阴补阳的“补品”,蔡京说这些“补品”可以帮他求得长生。赵佶用什么样的金屋来藏这些娇娇女呢?就藏在从后宫到万岁山的特殊别苑里面。

文人皇帝赵佶,一边欣赏着从全国各地搜罗来的着名碑帖字画,一边看着从全国各地收集到的奇花异石、珍禽怪兽,一边享用着从各地挑选来的采阴补阳“补品”。他有65个孩子,其中儿子31个,女儿34个。这,恐怕也是他长期采阴补阳的成果吧?

本该“授命于天”、“代天牧民”的赵佶就这么瞎胡闹,这种没有人性的、极度的腐败岂有不受到报应之理?后来金人把他抓去的同时,也把他的这些个孩子能找到的都抓去了。生了那么多,最后他得到了什么?一场空,白忙乎了。

宋徽宗在金兵营中给过去的两个大臣的信中写到,“山河,都是为大臣所误。今日使我父子离散至此,追念痛心,悔恨何及”。他把责任都推到了大臣身上,好像自己没什么责任似的。其实,这次金兵南下,就是赵佶自己出主意勾引他们来的。《宋史》中说,如果不是赵佶主动搞小阴谋诡计勾引金人,“金虽强,何衅以伐宋哉?”

宋朝到了赵佶时代,国力日渐衰弱,赵佶诗、词、书、画都不错,可当皇帝不行,不干正经事。而且任用的尽是一帮拍马屁的家伙,比如《水浒传》里所写的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曾当过苏东坡的书僮),都实有其人。高俅在《水浒传》里是出了名的坏蛋,从小就是个二流子,一点正事不干,因为“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里告了一纸文状,府尹把高俅断了二十脊杖,送配出界发放,东京城里人民不许容他在家宿食”。这么一个小混混,居然当上了重要部门的官员,大宋朝殿帅府的宝座让他坐了。凭借什么?就凭他会踢球,偏偏宋徽宗赵佶也好踢球。

赵佶如此随意任用官员,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宋徽宗和那个着名妓女李师师的风流事,全东京城都知道了。有一次,宋徽宗春心荡漾地来到李师师的卧室,手里拿着金黄色的新鲜橙子,说是江南进献的,让李师师尝尝鲜。李师师少不得陪着开心,二人的悄悄话让躲在床下的周邦彦听了个不亦乐乎。听了就听了吧,文人的毛病就是手痒,有暴露癖,后来竟然把这个尴尬情景写进《少年游》词里。这《少年游》的词是这样写的: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吹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而那个不知深浅的李师师呢,竟然把这首《少年游》唱给了宋徽宗听。宋徽宗问谁填的词,李师师如实说,是周邦彦。

这还了得?自己的隐私被臣子偷听了。龙威何在?皇帝的面子往哪放?宋徽宗恼羞成怒,回到宫里就把蔡京叫过来训斥说,开封府有个监税官叫周邦彦,听说他很不称职,怎么不见京尹处理呢!蔡京马上找来京尹,把情况说了。京尹说,周邦彦人不错的,完成的任务也最好。蔡京说,皇上对他不满,要处置他,你就照办吧。最后,给周邦彦安了个“职事废弛”的罪名,赶出了京城。

上行下效,那个和蔡京争夺相位的王黼,长得很帅,可就是不干正事,除了贪污受贿,就是变态地玩女人。他在卧室内放一张花团锦簇的大床,周围放着几十张“卫星”般的小床,他让家里养的几十个姬妾一丝不挂地睡在小床上,然后他挑选受宠的姬妾陪他做爱,一旦宠妾叫床,周围小床上的裸体姬妾们要一起充当拉拉队员,吆喝着加油助威,谁叫得声音大就奖励谁。

连高官、皇帝都没有羞耻感了,低级下流,完全不顾及朝廷的体统,在宫廷里竟然大搞淫乱活动,有的时候,赵佶还参与这样的集体淫乱,君臣尽欢。有一次宫廷宴会,着名的浪子宰相李邦彦竟然脱光了衣服进行色情表演,赵佶这个皇帝还兴高采烈,不巧被皇后撞见,皇后叹息说:用这样的人当一国之相,国家还有希望吗?这话我可不是乱说,也不是什么“戏说”、野史,这事在《宣和遗事》上记载得清清楚楚。

做皇帝很难,但是明英宗还是想做点事的,但宋徽宗则是实打实的精致主义者,最好的归宿其实就是当一个普通的王爷,爱干嘛干嘛去,让他当皇帝委屈了他,也让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部分文字属人民网及网络资料,侵权请联系)


禾风之恋


时也,命也,运也。毫无疑问,宋徽宗是个艺术天才,他没有做皇帝处理繁杂政务的热情。眼见局势糜烂不可收,他头一缩,便把位子传给了儿子。明英宗少年即位,被奸人玩弄,亲征被俘,徽宗是京城城破被俘,直接亡国。而大明都城尚在,全国军队尚在,又有一帮能臣干吏,所以他才有复辟的资本


恨无常


宋徽宗亡国,自己和皇室、大臣受辱,不怨天不委过。明英亲被俘,为求生存,甘当明奸,沦落为带路党和叫关贼。复辟后大甩锅,杀于谦树王振,是最无耻之徒!


安平144796971


从结局看,一个是亡国之君的父亲,一个是守成之主。一个只想吃喝玩乐,一个还想做点事。一个有“靖康之耻”,一个有“土木堡之变”,看似半斤八两,但一个是亡国之耻,一个只是皇帝被俘但国家还在。一个的朝堂腐败不堪,千疮百孔;一个还有几位忠臣和能臣支撑国家正常运转。


好嗨哟读历史


土木堡被围后,明军溃败,朱祁走下牛车坐在地上,安静的等待命运的安排,瓦剌人围了上来,朱祁镇平静的说,尔也先乎,伯颜乎,贴穆尔乎?让瓦剌士兵不敢上前,急忙派人到后面去请贴穆尔。这种天子气,比赵佶在金营里哭哭啼啼的应该要强不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