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中信國安、中民投屢餡流動性危機,究竟是巨頭還是巨嬰?

海航集團被接管?

2月29號,海南省政府牽頭成立聯合工作組,全面協助、全力推進海航集團風險處置工作。這也意味著,苦苦掙扎了兩年的海航集團還是被迫債務重組。

截至2019年6月,海航集團總資產9806億元,總負債7067億元,資產負債率72%。海航集團旗下參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參與管理及合作機場16家,機隊規模近900架。

海航集團能在短短的20多年時間裡,膨脹到近萬億總資產的規模,玩的就是不斷的資產抵押,貸款,併購,吹大泡沫。

這樣高負債、高槓杆,大併購的模式,一旦遇上去槓桿,信貸緊縮,必然會陷入危機。這也是為啥當時萬達寧願折上折,也要把文旅項目和幾十個酒店賣給融創和富力。

海航、中信國安、中民投屢餡流動性危機,究竟是巨頭還是巨嬰?


中民投債務危機

中民投由59家知名民營企業,於2014年共同發起成立,註冊資本高達500億元。

成立當年中民投就以248億元總價,拿下上海董家渡地塊,創造了當時中國“新地王”,中民投也藉此“地王”一戰成名。

一路跑馬圈地,涉足新能源、金融、房地產、建築工業化、海外投資等多個領域。

僅僅4年時間,在中民投“大躍進”式發展過程中,其資產總規模從300多億元,迅速膨脹至3000億元。負債率也由149億元激增至超過2300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75%。

中民投以債擴張、大肆併購的模式,也為這艘鉅艦日後撞向冰山埋下了伏筆。


中信國安債務危機

中信國安集團原為中信集團旗下子公司。2014年,5家民企以80億元拿下其79%的股份,股權變更頻繁的背後,實際控制人成謎。

混改完成後,中信國安集團開始快速擴張,先後佈局了金融、信息網絡、能源、文化等諸多產業,控股了多家上市公司。多年“擴張”之後,目前已是總資產2000多億的巨無霸。

快速擴張的同時負債高企。僅2018年負債就超過1782億元,負債率超過80%。

一份名為《關於懇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協調解決中信國安集團有限公司重組過程中有關問題的函》的文件曝光,這也代表著中信國安流動性危機已經大到自己無法解決,需要由中信集團求助銀保監會。

成也資本,敗也資本。這種高負債,高槓杆,大併購式的粗方式擴張,雖然看起來很強壯,實際上只是虛胖而已。市場是殘酷的,一旦退潮,才會發現哪些巨人在裸泳。

著名的財經專家郎鹹平教授,總結了香港的四大地產商控制風險的法寶:第一,大量的現金儲存;第二,低資本負債比例;第三,互補的行業選擇。這就是經歷過數次經濟蕭條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