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决策者、追求性价比,90后独立女性这样消费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是90后、00后,买东西不像“前辈”们那样大手大脚了。

比如70后、80后女性,可能非常注重LV、Gucci等名牌奢侈品箱包,认为是身份的象征,不惜为此一掷千金。但在90后、00后眼里,这种奢侈品是“中老年妇女”的最爱,一点都不酷。


家庭决策者、追求性价比,90后独立女性这样消费


是年轻人手上没钱吗?非也。90后、00后的家庭环境,普遍比70后、80后要优渥,他们受教育的程度、工资收入也比同年龄的前代人更高。以前80后白领可能要攒一年的钱买一个LV,现在90后白领或许只需三个月。

那么问题在哪呢?在于大家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现在人更看重性价比,不再盲目追求大牌,生活更加理性、精致。在年轻人眼里,花大价钱去纯粹买个牌子是一件很傻的行为。

根据中国妇女报最新发布的一份《新电商平台上的女性》数据报告显示,女性消费者有48%的人购物主要考虑因素为“性价比”,拼多多等“性价比”电商平台成为了她们的首选;当把范围缩小到一线城市女性消费者时,这一比例上升到了54%。


家庭决策者、追求性价比,90后独立女性这样消费


实际上,如果把中国目前的这种消费现象与美国相比,会发现历史惊人的一致。

近百年来美国消费变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大众消费时期、品质化消费时期以及理性消费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均GDP由9000美元向30000美元加速迈进,消费者更多追求品质化消费,追捧名牌;但到了90年代后,GDP增长放缓,消费者价格意识回归,理性消费登上舞台。


家庭决策者、追求性价比,90后独立女性这样消费


目前中国人均GDP为1万美元,理性消费意识已经在慢慢接棒。打个比方来说,以前大家都穷,没肉吃,看到肉就想吃,谁家吃肉多谁就是大户;但生活都好了之后,吃肉不稀罕了,谁家吃的健康、吃的划算才受人羡慕。别人花100元能买到的肉,你花200去买,不会被认为有钱,反而被认为是冤大头。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主打性价比、全网最低价的拼多多,能够异军突起、大获关注的原因。拼多多的活跃消费者中65.3%为女性,这些家庭购物的决策者们,非常热衷在好友间分享购物或是组团拼购。另外,90后年轻女性消费者也有日渐理性的趋势,她们是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的主力军,占到了该入口女性用户的67%。


家庭决策者、追求性价比,90后独立女性这样消费


当大家都没钱的时候,会格外推崇“土豪”,当大家都有钱的时候,则要比“精打细算”。在美国,Costco(好事多)一直被认为是“沃尔玛唯一害怕的公司”,极其推崇性价比,其三分之一的会员是不折不扣的中产家庭。每到周末的早晨,你会看到Costco的会员们衣着光鲜,驾驶着各种新颖座驾,从各地蜂拥而来抢购商品。

被誉为“中国Costco”的拼多多也是一样。拼多多的新款iPhone手机、索尼耳机、戴森吹风机、海蓝之谜面霜等大牌产品,备受一二线城市用户青睐。同样的商品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何乐而不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