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10年的互聯網人,32歲失業在家,到底是創業還是上班?

慵懶的一生


作為一名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同時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對於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來說,通常具有六大明顯的特徵,分別是技術能力強、學習能力強、執行力強、知識遷移能力強、專注力強和堅持能力強,這也是為什麼互聯網行業在近些年來能夠獲得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但是,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因為互聯網行業還有“三快”,分別是技術更新速度快、模式更新速度快和人才更新速度快,這往往是導致不少互聯網人在從業一段時間後會選擇轉行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技術領域的從業者,更是如此。

對於32歲的互聯網人來說,未來的職場發展是選擇創業還是上班,需要考慮以下三方面因素:

第一:自身是否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的強弱是決定是否進行創業的重要因素,如果自身具有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即使創業的初期會遇到各種困難,但是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對於互聯網人來說,重要的資源包括技術資源、團隊資源、行業資源、客戶資源、資金資源等等。

第二:自身是否具有較強的上升空間。如果自身的知識結構比較健全,同時能夠支撐自己在職場可以不斷突破發展瓶頸,那麼32歲依然可以在互聯網領域再奮鬥一段時間,等具備了更強的資源整合能力之後,再考慮創業也來得及。近些年有不少30歲左右的互聯網人通過讀研的方式來突破崗位發展瓶頸,尤其是技術人員,從這些人的就業情況來看,大部分人實現了崗位升級。

第三:自身是否具有較強的行業認知能力。是否具有較強的行業認知能力是決定是否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所謂的行業認知能力包括三個主要方面,其一是瞭解行業的業務運營流程;其二是瞭解制約行業發展的瓶頸;其三是有具體的行業互聯網方案。

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於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IT人劉俊明


我和你同行比你小一歲,上班五年後面自己創業,這個年齡段失業是常見的,互聯網行業尤其到了35歲以後危機特別大。個人建議去創業,本身你在這行混了10年了,能力各方面都不會比其它人,你看看大街小巷好多小商小販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生意做的風生水起。雖然都說傳統生意難做,但是在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下照樣很多線下生意賺錢!

推薦幾個互聯網創業項目

1、知識付費

識付費一直更新迭代,還是有著巨大的潛力,比如喜馬拉雅,得到,知乎會員等等,都捉住了知識付費的風口,你可能會說,這些都是大機構做出來的成績,其實個人也是可以做的,比如你在閒魚賣賣虛擬物品,賺一單是一單,賺的都是純利潤。如果你捉住男人怕虛、女人怕醜、老人怕死、小孩怕笨這些人性弱點去思考實操,不管你賣什麼產品,都可以讓你賺到第一桶金,根據人的焦慮,你提供相關的知識點即可

2、自媒體

現在這個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自媒體也是一大風口,靠自媒體擼收益的公司或者工作室,培訓的導師,個個都賺得盆滿缽滿。今天,自媒體還是能發光發熱的,以前受到劣幣驅逐良幣的影響,導致很多自媒體平臺內容粗製濫造,氾濫不堪,自從去年大整頓之後,這種現象改變了許多,所以你認真做好優質內容,從這個角度切進去,還是可以做的。毋庸置疑,沒人做,你敢做,你成功的機率肯定比別人大很多,要說個人創業,賺的多,穩賺不賠的,還是做自媒體。

自媒體操作平臺有許許多多,我推薦大家玩頭條,百家,大魚,企鵝,一點,這些平臺收益還可以的。

3、社交電商

2019年最賺錢的趨勢之一,就是社交電商。做社交電商好處,能積累一大批穩定客源,提供各種有需求的產品,當然社交電商也是兩極分化,做好了可以賺到第一桶金,做不好會被萬人唾罵,透支你的人脈關係。

創業嘛,先不要想著一下子賺多少錢,在創業過程中可以慢慢積累自己的經驗和資源,迅速提升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希望對你有幫助!!


岳陽石塘劉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在這個時間段提出這個問題?

(1)年紀限制:是不是公司30歲以上的人不多了,留下的人也已經都當了管理者,所以突然發現繼續待下去,工作壓力很大。

(2)之前跳槽太頻繁:是不是之前跳槽頻繁,今年突然不好找工作了?

(3)行情不好:今年的互聯網行業在趨於穩定,今年很多公司都在裁員和縮員減編,所以現在這段時間剛好趕上了行業的整合期,自己突然發現不好找工作了。

(4)不想繼續上班了:到了這個年紀,有了一些積累,所以想嘗試創業了。

(5)想換一種方式生活和工作:之前經常加班,熬夜,陪伴家人時間少,所以想換一個方式工作和生活。

二、互聯網行業的特點是怎麼樣的?

(1)技術更新快:技術更新迭代快,需要不斷學習。

(2)工作壓力大: 需要經常加班、熬夜 ,項目忙著上線的時候,幾天熬夜上線也是可能的事情。

(2)容易有年齡瓶頸:30歲後會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 。

公司內部:每年公司都會來很多年輕人,與年輕人的競爭優勢不明顯。同時,30歲後做不到管理崗,讓別人感覺年齡和技術不匹配而產生了壓力。

公司外部:外部公司裁員和公司淘汰大齡人士的新聞已經很多,這對自己造成了干擾。同時,隨著新技術和年輕人才的加入,大齡開發的成本高,性價比低,容易被年輕人取代。

(3)個人發展:只有真正的喜歡編程,才能做的很長久 。否則,中途變道的可能性很大。

三、如果繼續工作,該選擇什麼職業?

互聯網行業的職業有很多種,主要看你對什麼職業感興趣,你在做哪些職業時有優勢。

(1)技術:後端開發、移動開發、前端開發、人工智能、測試、運維、 DBA、項目管理、硬件開發、企業軟件、開發管理等。

(2)產品:產品經理、產品設計師、產品總監等。

(3)設計:視覺設計、交互設計、用戶研究、設計總監等。

(4)運營:運營、編輯、客服、運營總監等。

(5)市場:市場/營銷、媒介/公關、品牌/廣告、渠道/推廣、市場總監等。

(6)銷售:銷售、銷售管理、銷售總監等。

(7)職能部門:人力資源、行政、財務、法務、高級職位等。

(8)遊戲:技術開發、產品策劃、遊戲設計、運營/推廣、其它 。

建議不要換行業,最好還是在互聯網行業發展,這樣之前的積累才不會白費。至於具體的崗位,如果不喜歡編程,可以在同行業嘗試換一下。

四、未來發展有發展前景的領域

對未來發展來說,有發展前景的領域有: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5G、人工智能等。

五、有10年經驗,該如何用好這10年的經驗?

(1)技術積累:在技術方面有積累,可以繼續做開發,也可以做開發管理,也可以轉到相關的領域,比如轉去做產品經理、測試、技術培訓、技術支持、技術顧問等。

(2)業務積累:在業務方面有積累,可以繼續做開發,也可以做銷售、售前、實施、產品經理等。

(3)人脈積累:工作過程中認識了產品、 同行開發、銷售、老闆、測試、運營、市場等人,可以讓他們幫你看看更好的機會,也可以和他們一起合作創業。

(4) 資源積累:有知識、技能、經驗、方案等方面的積累,可以整合資源創業,也可以去自己有資源優勢的行業工作。

(5)行業積累:盤點自己在哪些行業做過,比如: 汽車行業、傢俱行業、智能製造、黨建、智慧城市等行業,在這些行業具體做過啥,是不是要繼續在某個領域持續深耕?

六、到底是該上班還是創業?

(1)上班:好處是收入穩定,個人經濟壓力不是很大。不好的地方就是工作壓力大,需要學會調整自己。

同時,繼續上班後,自己的職業經歷也是連續的,利於自己以後進一步在職場發展。

再次,想在職場上有好的發展,就需要個人不斷學習,想辦法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2)創業:好處是可能會賺大錢,工作相對自由。不好的地方就是收入不穩定,前期 壓力較大,中後期壓力也大,自己可能會比上班時更忙。同時,還要看有沒有好的項目,有沒有相關的積累(如:人脈、資源、資金、項目經驗等)。

此外,還要考慮創業失敗後咋辦,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輸不起,最好不要匆忙的去創業。



職場邏輯1


路飛說職場有幸為你回答:首先我要明確的是我不是專業的互聯網人士,但是基於我自身的經歷和我同學的經歷我覺得你應該分兩種情況去考慮:

1:先上班求穩定,尋找時機再創業,這種情況是建立在對家人負責的基礎上,畢竟32歲應該結婚了有小孩,父母也到了退休的年齡,為了更好的承擔起家庭的責任,及時的穩定收入,才能給予他們更好的生活。

2:繼續選擇創業,男人三十而立正是創業的大好年華,此時的拼搏能給以後帶來更好的生活。

為什麼我會給出這兩點建議,其實跟我自身的一些經歷有關係。以下我們就根據這兩種情況來分析一下。

第一:創業失敗後,選擇先就業,務實自己,等到時機東山再起。

我有個高中同學也是互聯網專業出身的,海南大學畢業後考研讀長沙大學,讀研之後在北京工作了三年,開始選擇自己創業,那是在15年的時候,他的公司主營業務是幫個人和商家企業製作APP或者公眾號,因為那個時候是最APP和公眾號最流行的時候,但是因為合夥人員的技術不成熟和自身的人脈關係不廣,最後還是倒了。

因為我們也是差不多30歲的樣子,他父母那段時間身體不是很好,所以他為了父母選擇了到別的公司上班,沒有繼續創業,持續了大概兩年這樣子生活,正當我們以為他會工作下去的時候,他又選擇辭職繼續創業,還是互聯網行業還是在北京,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在哪裡跌倒的就在哪裡爬起來,然後他成功了,現在在北京開的公司雖然不大,但是創收還是不錯,比他打工賺的至少多了5倍之多。

這種情況不但能夠及時的穩定創業失敗後的心態,也能從工作中吸取創業失敗的緣由,我們在工作期間也能吸收其它公司成功的經驗是什麼,怎麼樣的一個經營流程。有技術但是沒有經營經驗是很難支撐一家公司的。剛好你在這段時間可以務實自己的管理經驗,為將來的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東山再起時就胸有成竹,事業勢如破竹般的成功。

第二:選擇繼續創業,從失敗中成長,成功自然更加的簡單。

這個事情發生在我自己的身上,我是89年的。我大學畢業後轉行做了零售行業,從零基礎做到門店店長位置後,我選擇辭職自己開設商超,第一次創業以失敗告終,因為我空有管理經驗,沒用經營之道。我創業失敗後跟你有同樣的困惑,是先工作還是在繼續創業,因為開商超前期投入的資金需要很多,後期才能實現創收,而且這個過程往往是二年後才能回本,甚至更長的時間。


但是我沒有放棄,因為創業很注重時機,一旦你錯過了這個時機,市場就會被別的創業者佔領,所以我結合上一次失敗的經驗,從商超的選址,裝修,選品都經過慎重的考慮之後,重新開始創業,結合第一次失敗的經歷,這一次終於成功了,而且在經營的過程中我不斷的改進經營方式,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漸漸的走上了盈利道路。

同樣是創業失敗後,我跟我同學的選擇不一樣,但是都獲得了成功,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堅持了那個創業的心,時刻保持著學習和改正的心態在努力。才能獲得如今的局面。


結語:所以根據這兩種不同的經歷我給了你兩點建議,這兩點建議其實都是堅持繼續創業,一個是暫時停下來多學習經驗,一個是再接再厲繼續創業。不要被一次創業失敗就磨滅了心中的鬥志,每個創業者都經歷過失敗才能品嚐到成功的滋味。同時也不要覺得我們30了創業已經來不及了,就不說我們這些小人物,像馬雲在這個年齡也曾經不止一次的失敗,但是堅持自己的內心和信念才獲得今日的輝煌。最後祝你再次從創業的道路出發時,一路輝煌騰達。

希望以上的建議對你有啟發,覺得有用就幫忙點個贊,感謝!


路飛說職場


你有十年的互聯網經驗,也就是說你對其中一個領域是很專業的,這個在現在來說就是一個機會,

大家有看到在抖音直播間直接分享工作經驗,創業心得,管理技巧,心裡諮詢,泡妞技巧,談判專家,他們都沒有花一分錢就通過短視頻或者文章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領域的專家,

而他們的收入是,直播收禮物,賣產品,接廣告,或者直播間收學員,一個學員收費2000,

這個大家可以去看杜子建,他一天能收學員30個到1 100個左右,學費1980,你自己算算他日收入上收禮物能賺多少?你沒他這個厲害,賺個十分之一也比工作強,慢慢的你自己就成為了一個領域的高手專家,錢會越來越多


做人智慧


我記得之前有個綜藝節目,一位清華大學的博士詢問高曉松:您覺得我該找一個什麼樣的工作?


高曉松勃然大怒,非常生氣的說到:你受到中國最頂級的教育,應該是國之重器,居然來問我這種問題?這實在是太讓人失望了,你一個清華博士都還沒有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嗎!


工作10年的互聯網人,到最後連自己要幹什麼也不清楚.....


建議你還是上班吧,感覺更適合你


捌零掌櫃


個人觀點分兩說:一、主動(在原單位發展受限)失業。二、被動失業,能力問題還是年(jing)齡(zheng)。如果是前者建議考慮創業,說明你的能力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創業很是能挖掘你潛能的方式方法,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最佳途徑。如果是後者不建議創業,工作都沒有做好創業可能性不大,創業過程99%的困難是打工仔想不到也遇不到的。當然富二代、官二代可以考慮有資源背景背書,家裡有礦的另說,多交學費也是有機會的。


渠梁—說縣域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42d100001fd5c5471e20\

易寫發探訪


現在你在糾結這個,說明什麼都沒有做,沒有其它的積累,也就是沒有危機意識。無論創業還是上班,你都要面臨的問題是轉行吧,那就是要學習。無論什麼年齡,從頭開始都是難的,關鍵是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做什麼樣的努力跟嘗試,可能最大的困難是你想創業但又沒有足夠的準備跟自信,又不甘於平淡的工作,建議啊,給自己一個短期的時間,去學習以及小規模的創業嘗試,竭盡全力,然後你就會有答案了


小王來一下


自謀出路自力更生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