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帕病毒是怎麼結束的?

用戶7356647052818


尼帕病毒是一種新出現的人畜共患病毒(一種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的病毒)。尼帕病毒屬於RNA病毒,與亨德拉病毒密切相關。兩者均屬亨德拉尼帕病毒屬,這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種新病毒類別。尼帕病毒給感染者造成嚴重疾病,特徵為腦部炎症(腦炎)或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毒還可在豬等動物身上引起嚴重疾病,給養殖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截至2018年6月2日,印度衛生部門共報告19例尼帕病毒病病例,其中18例實驗室確診病例,17例死亡病例。

危害:雖然尼帕病毒只導致少數疫情,但它可感染多種動物並在人群中導致嚴重疾病和死亡,這使之成為一個令人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尼帕病毒導致嚴重的疾病,以腦部炎症(腦炎)或呼吸系統疾病為特徵。尼帕病毒可由動物傳播給人類,也可直接人傳人。在孟加拉國,2001年至2008年期間報告的病例,半顯微圖片數由人傳人導致。尼帕病毒可在豬等家畜中導致嚴重疾病。沒有能夠用於人類或動物的療法或疫苗。狐蝠科的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

疫情:1999年,尼帕病毒在馬來西亞豬農中暴發的一次疫情期間首次得到確認。自那時以來,又發生過另外12次疫情,均在南亞,2018年5月,印度南部喀拉拉邦近期流行尼帕病毒,截至2018年5月23日已造成至少11人死亡。詳見主詞條:2018年尼帕病毒疫情 [2]  。截至2018年6月2日,印度衛生部門共報告19例尼帕病毒病病例,其中18例實驗室確診病例,17例死亡病例。受影響的兩個地區是科澤科德和馬拉普蘭。

傳播:最初的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疫情期間,大多數人類感染因直接與病豬或其受汙染的組織接觸而導致。據認為,該病毒通過呼吸道產生的飛沫、與豬的喉嚨或鼻腔分泌物接觸,或與染病動物的組織接觸進行傳播。在孟加拉國和印度的疫情中,食用被受感染果蝠尿液或唾液汙染的水果或水果產品(如椰棗原汁)是最可能的感染源。在孟加拉國和印度後來發生的疫情期間,尼帕病毒通過與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洩物密切接觸直接人傳人。據報告,在印度西里古裡,病毒還在一所衛生保健機構內部傳播,其中75%的病例發生在醫院職員或就診者中間。2001至2008年,孟加拉國報告的病例約半數由人傳人所致。

症狀:人類感染從無症狀感染到致命的腦炎情況不同。感染者最初出現流感樣症狀:發燒、頭痛、肌肉痛、嘔吐和喉嚨痛。之後可能出現頭暈,嗜睡,意識混亂,以及表明急性腦炎的神經系統跡象。有些人還可能出現非典型肺炎和嚴重呼吸道疾患,包括急性呼吸窘迫。嚴重病例會發生腦炎和癲癇,進而在24至48小時內陷入昏迷。潛伏期(從感染到出現症狀之間的間隔)從4天到45天不等。大多數急性腦炎倖存者可以完全康復,但約20%會留下殘餘的神經後果,如持續驚厥和人格改變。少數人康復後又復發或罹患遲發性腦炎。長期而言,在15%以上的人身上觀察到持續的神經功能障礙。

病例死亡率估計為40%至75%,但是,該比率可因疫情而變化,取決於當地的監測調查能力。

診斷:尼帕病毒感染可通過一系列不同的檢測得到診斷。病毒分離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診斷方法,對於一新型病例,分離病毒是最理想的。病毒分離株的進一步鑑定,還需做電鏡或免疫電鏡、特異性抗血清中和實驗、 PCR等嚴格的質量控制實驗。免疫組織化學,抗兔抗鼠多聚葡聚糖連接的鹼性磷酸酶,取代了生物素一親和素過氧化物酶的檢測系統,經濟、方便。

免疫電鏡:免疫電鏡技術儘管繁瑣,但對研究致病機理。病理變化是最合適的。血清中和試驗,有報道血清可能引起細胞毒性,但對血清質量要求低,是可靠的實驗方法。

ELISA法檢測:間接ELISA法檢測IgG抗體,主要是特異性的問題。病毒抗原的純化損失較大,現已發展了基因工程抗原,利用桿狀病毒表達系統會成的重組G和M蛋白抗原,已用於實驗中,但還沒有用於日常診斷。此技術成功,不僅可解決抗原的用量,也可解決質量特異性問題。儘管ELISA的特異性大於95%,但也存在假陽性問題。雖然如此,ELISA仍可作為一個非常有效的篩選工具,用於日常監測。

PCR技術:PCR技術發展時間較短,但此技術應用範圍非常廣泛,任一基因區段皆可進行PCR技術檢測,尼帕病毒N基因區域高度保守,在此區域設計引物,利用 RT-PCR技術檢測RNA,不易漏檢。此方法靈敏度高,機體在免疫抗體產生之前或甚微時,即可檢測到RNA病毒,及早發現問題,防患於未然。

預防:在家畜中控制尼帕病毒沒有抗尼帕病毒的疫苗。用次氯酸鈉或其它洗滌劑常規清潔養豬場並進行消毒預計可有效預防感染。如果懷疑發生疫情,動物處所應立即隔離。撲殺遭感染動物,並密切監督掩埋或焚燒屍體可能是必要的,以減少向人類傳播的風險。限制或禁止將受染農場的動物運到其它地區,可以減少疾病的傳播。由於家畜中的尼帕病毒暴發早於人類病例,所以建立動物衛生監測系統以發現新病例至關重要,可以為獸醫和人類公共衛生當局提供預警。在無疫苗情況下,減少人群感染的唯一途徑是提高免疫力!




唐小林vlog


世界上最致命的八種病毒,分別是尼帕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熱、MERS和SARS冠狀病毒、拉沙熱、馬爾堡出血熱、埃博拉病毒。

而尼帕病毒因其潛在的廣泛傳播性和50%的死亡率被歸類為C類生化武器。儘管沒有已知國家在研製此類生化武器,但因其傳播特性和高致死率,可以作為研製生化武器最好原料之一,所以被譽為大自然創造的生化武器

尼帕病毒最初的自然宿主是狐蝠,科學研究表明,因為人類活動導致狐蝠居住的森林面積減少,迫使狐蝠從傳統棲息地(森林)遷往森林邊緣附近的人類果園,而馬來西亞有很多養豬場在果園附近,很多養豬場的豬以果園掉落地面的果實為食,攜帶病毒的狐蝠啃咬或糞便沾汙過的果實掉落在地面被豬吃掉,導致豬被感染,病毒通過養殖場的豬進入人類社會。

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在馬來西亞首次爆發,導致成千上萬頭豬死亡,並在幾周內傳染給人,發生病毒性腦炎。在病毒性腦炎流行初期的幾個月,尼帕病毒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死亡率高達40%。採取死亡病人腦脊液檢查,間接免疫熒光顯示尼帕病毒抗體呈陽性,血清用IgG和IgM捕捉ELISA方法可檢測到尼帕病毒抗體。RT-PCR證實為一種類似亨德拉病毒樣病毒,但臨床及流行病學均與亨德拉病毒不同,研究結果認為這是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副粘病毒,按首次發病的馬來西亞村莊的名稱將這種病毒命名為尼帕病毒(又稱尼巴病毒或立白病毒)。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可導致人或豬的疾病乃至死亡。系統學研究發現,尼帕病毒屬於副粘病毒,在現有的副粘病毒科成員中,尼帕病毒與亨德拉病毒親緣關係最近,同被歸為亨尼病毒屬。

2018年3月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村莊爆發尼帕病毒,科學家從染病村莊民戶中,發現被蝙蝠咬過的芒果。患者開始會出現發燒和頭痛,繼而嗜睡昏迷,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呼吸道感染症狀。在染病的患者約280例患者中211例死亡,死亡率75%。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尼帕病毒致死率比馬來西亞高出30%以上的原因科學家還在研究中,到底是因為人種或衛生保障環境的不同還是病毒發生了新的變異,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最新的答案。

現在的研究尼帕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由染病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洩物傳播給人類,現在還沒有發現人與人之間傳播病例。

1998年發現的尼帕病毒與2003年北京非典病毒都是因人類活動導致野生動物遷徙至人類活動區導致人類感染的病毒,隨著人類經濟的增長,原先的偏遠欠發達地區逐漸被納入人類主流社會,對偏遠地帶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侵佔將會越來越多,這類野生動物傳染給人類的病毒預計也會越來越多。

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國務部長阿什維尼·喬比日前表示,該國南部喀拉拉邦近期流行的尼帕病毒已得到控制,民眾沒有必要逃離疫區。

他說,截至目前,喀拉拉邦已有17人死於尼帕病毒,但沒有發生新的感染病例。死者家屬均已採取隔離措施。

這名官員表示,印度其他地方沒有出現感染尼帕病毒的病例報告,說明病毒已得到遏制,並未擴散。

據印度全國疾病控制中心日前發佈的公告,此次尼帕病毒並沒有發生大規模暴發流行,感染範圍僅限於喀拉拉邦的科澤科德和默勒布勒姆兩縣。印度衛生和家庭福利部仍在密切監測疫情。

尼帕病毒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018年需要關注的10種潛在高危傳染病之一。這種病毒能攻擊人和動物的肺部和大腦,症狀包括髮燒、頭疼、嗜睡、昏迷、意識模糊,人和動物的死亡率分別高達75%和60%,目前並無疫苗和有效治療方法。


爆笑娛樂觀世界


尼帕病毒病是一種由尼帕病毒引起的嚴重危害人類和家畜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目前已知尼帕病毒可感染豬、馬、山羊、獵犬、貓、果蝙蝠、鼠、人。人類與豬接觸,尤其是與病豬直接接觸容易感染尼帕病毒而患病。本病應加強隔離與疫情監測,一旦發現豬集中發病,應儘快報告,封鎖疫區,關閉感染豬場,對其進行撲殺、銷燬,並對感染豬場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以減少傳染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