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父母老是護著怎麼辦?

在下聊情感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大寶兩歲半左右,外公來幫忙照顧過一段時間孩子。我能感受到長輩對孩子的溺愛。二寶一直是我全職帶的,雖然和先生也經常因為教育方法不同而爭執。但現在通過我的方法,情況改變很多。這套方法對父母護著孩子同樣有用。

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方法

現實中很多父母,打著“都是為了孩子好”的旗號,經常對孩子嘮叨和指責,嚴重的吼叫甚至打罵。這種錯誤的教育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想要的結果,孩子還容易更加叛逆。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長輩護著也屬於正常。正確的做法是孩子有問題多,多溝通多傾聽,多引導。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關鍵是事後,孩子能深刻的反省和真正的成長。

和父母認真溝通

找機會單獨和父母認真溝通,告訴他們過分護著孩子的壞外,找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實例來說明。告訴父母現在護著他,孩子走進學校和社會,沒有人再護著他們,我們過度的保護,會喪失孩子與人交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父母過度的保護,孩子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不會從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對孩子的責任感的培養有很大影響。所以,從長遠角度去看,我們過度的保護孩子,其實是一種傷害。

給父母聽親子課

我帶兩寶的過程中,經常問題百出。我就會買很多教育類和育兒類回來學習,網上也有很多親子音頻課,每次學習完,受益很深,帶孩子效果很好。父母總是護著孩子,你可以買些書或者音頻課給父母學習,其實育兒的最好方法,是先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也可以自己學習,分享經驗給父母聽。

堅持親子閱讀

堅持親子閱讀,是我們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增加親子感情的最好方法。親子閱讀,有利於孩子多認字,寫作文更有方法,最最重要的是書中的道理和故事,更能影響和感染孩子。其實孩子的很多毛病,都可以從閱讀中改掉。孩子讀書多,會思考。下次遇到問題和事情,長輩再護著他們,孩子也會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願意接受長輩的保護。愛上閱讀,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好習慣。

單獨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如果和父母溝通協商都沒用,那下次孩子有問題時,就和孩子單獨溝通或聊天。避開父母,堂下教子。或者單獨陪孩子外出散步。切記教育孩子以引導為主,先聽細聽多問少說的原則,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意識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教育孩子,首先要注重自身的學習和成長,給孩子做好榜樣。

我是王書霞,陽光愛學習的全職寶媽,如有別字,請多多包容。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別人的經驗也只能供我們參考。 育兒是一項最了不起的工程,需要我們要不停的學習和成長。碼字不易,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 努力像陽光,溫暖每個人;傳遞正能量,關愛每個孩子。

書霞育兒說


深有體會,教育孩子,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矛盾也是這樣產生的。

果果和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媽媽一起住,果果媽媽經常會因為在教育果果上面和果果爺爺奶奶吵架,他們的教育觀念完全不同。

第一,吃飯問題。

果果媽媽會讓孩子自己吃飯,能吃多少就吃多少,從不餵飯。可是爺爺奶奶就怕孫子餓著,每天追在後面餵飯,因為這件事情,吵了很多次架,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至今爺爺奶奶在家,就喂果果吃飯,爺爺奶奶不在家,都是果果自己吃飯。

第二,看電視。

果果放學回家,媽媽會要求果果先做作業,可是果果的爺爺奶奶,就像擔心孩子不會看電視一樣,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電視臺換成少兒頻道。

第三,關於零食。

果果媽媽知道孩子吃太多零食不好。不會給孩子買零食,可以爺爺奶奶,就會給果果買一堆零食,就怕孩子餓著,別人孩子吃的、玩的自己的孫子一定得有。因此不知道吵了多少次架,果果吃零食太多,就不愛吃飯,瘦瘦小小。

第四,出去玩。

果果跟著爸爸媽媽出去玩都是自己走路。可是跟著爺爺奶奶就得要爺爺奶奶推嬰兒車出門,或者要爺爺背奶奶抱等等。

還有很多很多的習慣,兩種不同的教育方式,很難教好孩子。

解決辦法有兩個:

第一個方法,和老人分開住。如果可以和老人分開住最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教育。老人喜歡寵著慣著孫子,一起住會有很多矛盾,特別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

第二個方法,開家庭會議。召集家裡成人開家庭會議,針對我上面列出的例子,找到解決方法。和老人說明情況,孩子不能護著,該教該管的必須執行,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最後總結一下:

爺爺奶奶也是愛孫子,才會寵著孫子,在這一點我們要理解爺爺奶奶。另外家庭會議真的很重要,家庭會議得出的結論,需要家庭成員一起執行,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月愛八月



隔代育兒就是存在老人護短的情況,“隔輩親”可能是人的本能吧。

我家也有這種情況。每次我一說孩子,公公婆婆就說孩子還小,不要要求太嚴,慢慢長大就好了。我萬一再沒控制住,一大聲吼孩子、打孩子,婆婆就不高興,說我沒本事管娃,就知道吼孩子,把孩子越吼越發愣。

我說孩子太胖了,應該少吃肉,公婆卻說娃不吃肉就不長;我說漢堡薯條等垃圾食品讓孩子少吃,公婆卻說人家的操作間乾淨的很;我說吃太多糖對孩子的牙不好,公婆卻說他們小時候最愛吃糖,也沒見牙不好......

老人就像護小雞一樣,護著、寵著自己的孫子、孫女。

每當這些時候,年輕的爸媽都很崩潰,即不想惹父母不高興,又擔心如此下去把孩子慣壞。常常束手無策。

教育孩子時父母總是護著怎麼辦?

一、自己帶孩子

克服一切困難自己帶孩子,這是最直接的辦法。和父母分開住,父母想護也護不著,自己按自己的教育理念帶孩子,陪孩子成長。

二、不當父母面教育孩子

如果你知道當你教育孩子時,你的父母會護著孩子,那就不要當著父母的面教育孩子,可以回自己的房間,關起門來教育孩子或者回自己的小家教育孩子,這樣父母想護都護不了。

二、和父母提前溝通立規矩

當我們請求父母幫助我們帶孩子的最初,就應該和父母提前做好溝通,立好規矩,告訴父母,只要管好孩子的一日三餐就行,孩子教育就讓父母不要插手。


三、抓大放小

愛孫子,這是爺爺奶奶的通病,年輕父母也不必凡事上綱上線,只要不是原則上的問題,就讓父母偶爾護著孫子,也能讓孫子感受到爺爺奶奶的愛。

總之,每個人的教育理念都不一樣,都是一家人,年輕父母也要理解父母愛孫子的心,多和父母溝通,告訴父母你是一個合格的爸媽,可以把孩子教育的很好,讓他們放手少操心。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看過《虎媽貓爸》沒有?至今我仍然對劇中的虎媽“畢勝男”記憶猶新。孩子在爺爺奶奶那裡吃的好穿的漂亮,奶奶自身也很有氣質,心氣兒很高,一心要把自家小孫女培養成優雅的小公主。所以孩子從小養尊處優,在家享受著公主一樣的待遇,甚至要奶奶像僕人一樣給她遞送公主裙,爺爺要像馬一樣蹲在地上給她當座駕……






虎媽採取了兩個措施,第一步,把孩子從爺爺奶奶家帶到了夫妻兩自己的家。這一帶走也是引來了極大的家庭風波。


首先奶奶覺得孩子媽媽不信任自己,意思在責怪自己沒有帶好孩子,所以在家庭成員面前職責說,我哪一樣不是給孩子最好的,每天教她跳舞,打扮的乾乾淨淨穿的漂漂亮亮的,帶她去外面參加酒會增長見識,你難道是在責怪我這個老人沒有給你看好孩子嗎?






其次是老公的不理解,妻子的做法不但自己父母有意見,也給本來平靜的夫妻生活帶來了一定的波瀾。孩子到了父母家,不肯自己刷牙,已經快7歲了從來沒有洗過襪子,刷牙張著嘴等媽媽刷,不刷就哭,爸爸在一邊和稀泥勸和,媽媽仍然堅持,最後孩子只有無奈的拿起牙刷。


第二步,就是強調家庭教育的統一性,這部劇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點。爺爺奶奶溺愛,老公無所謂還像個大孩子,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始終不能觀念統一,那麼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耽誤成長的。


爺爺奶奶包括老公都覺得孩子已經非常優秀了,不用學這學那,可實際上是孩子去面試重點小學啥都不會。去老戰友家探望的時候,別家的孩子大方施展才華,而自家的孩子除了扮演公主什麼都不會,甚至當眾尿到了褲子上。孩子媽媽最終說服了老公,孩子姑媽,爺爺奶奶強調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能在孩子面前搞兩套要求。




以上是題主的問題,引發我聯想到的這部電視劇,劇中情節當然比我描述的更加複雜,人物角色關係也很多。但是有一些正面的教育意義。就題主說的問題,在中國的老人身上肯定存在。因為老人畢竟是老人,他們不是孩子的父母,當他們年輕的時候,其實也是有自己的教育觀念的,只是隔代更加容易溺愛而已。另一方面,老人不知道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和形式,他們的觀念不會像父母那樣與時俱進。



解決方式有兩點:

一,想辦法和老人溝通,制定他們能夠接受的家庭原則。比如老人只負責接送,買菜做飯等等。教育的方式方法由父母去操心即可。這樣明確的分工能保證孩子的衣食和學習分工不衝突;



二,隨著孩子慢慢變大,可以考慮和父母住在一起,這樣孩子的教育由父母全權負責,雖然你們覺得會辛苦一些,但是為了教育,哪個父母又不是親力親為呢?老人那邊可以週末帶著孩子多去看看,吃吃飯,出去走走,讓孩子從小知道知恩圖報,善待老人。


泥鰍裡的香草


教育孩子時父母或者家人總是護著,是很常見也是最讓人頭疼的事,稍不注意是會引發家庭大戰,影響家庭和睦。

我家也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我讓孩子罰站,我爸一定會偷偷把孩子拉到自己屋裡去,我吵孩子,而孩子爸總會跳出來說我脾氣不好老吵孩子,有時候真的很無奈,但幸好我們大人早就統一過意見,教育孩子以我為主,他們少摻和,所以在原則性的問題上他們是不去敢涉的。

所以,要想在教育孩子時避免家庭大戰,要提前定好規矩:

首先,在家裡要確定教育孩子的主導者,是爸爸還是媽媽,要讓孩子知道該聽誰的,也要讓家人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隨便摻和。

第二,如果出現教育孩子時父母或者其他護著的情況,不要直接轉移注意力或者就此不再管孩子,而是應該跟老人進行私下溝通。

一般來說只要是為孩子好,家人肯定是會理解支持的,有時候老人心疼孩子可能會忍不住去護,但還不至於不分是非。

第三,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過於簡單粗暴,或者是不是平時不太管孩子。

現在很多情況是平時父母不管孩子全交給老人來帶,孩子犯錯時父母才出面管教,這樣老人肯定會護著孩子,平時根本不管,說吵就吵說打就打,老人不當然不願意。

或者雖然平時管孩子,但在教育時不是吵就是打,老人不認可這種教育方式,所以去護,這樣只能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

總之,一家人的出發點是一致的,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在具體的教育方法上可能會有分歧,這就要求大人之間要相互溝通,確定教育的主導以及就如何教育孩子形成統一意見。


雙寶媽育兒


隔代親是中國的一個普遍現象,當我們小時候被父母教育的時候,爺爺奶奶一定會護著我們,等到我們當了父母,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時候,父母作為爺爺奶奶,自然也是護著的,不要問為什麼,這就是中國人傳統的做法,大部分人都不能免俗。

但是,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責任,父母不能因為爺爺奶奶護著就不教育了,畢竟孩子要是教育不好,將來作為父母的我們,晚年一定是悽慘的,到那個時候跟爺爺奶奶可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了。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我給你支三招:

第一,不當著爺爺奶奶的面教育孩子。

如果是跟爺爺奶奶分開居住的話,那就好辦多了,不當著他們的面教育就可以了。孩子在爺爺奶奶面前犯了錯誤的話,你可以口頭警告孩子讓他收斂一些,不聽話的話,等回到自己家裡要被收拾的,一般孩子就不敢再放肆了。

如果是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的話,你可以把孩子帶到臥室裡去教育,不讓他們看到就應該沒有什麼問題,如果爺爺奶奶強勢到想要開門進來,你就要扛得住鎖了門,不要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就忘記了自己身為父母的責任。

第二,跟爺爺奶奶溝通好教育方法。

很多爺爺奶奶之所以護著孫子孫女,是因為他們覺得你沒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或者純碎是接受不了孫子孫女受一點委屈,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需要你平時多跟他們溝通交流,比如微信轉發一些爺爺奶奶溺愛孫子導致悲劇的故事等,然後遇到身邊有這樣的事情的,也要多講給他們聽,告訴他們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提醒他們不要在你教育孩子的時候阻攔。

最重要的是,你在跟爺爺奶奶交流的時候,需要多尊重他們,比如回憶當初自己小時候,他們是如何教育的,讓他們把自己代入父母的角度去考慮,就能理解你的做法了,最不能做的是指責他們當初哪裡做得不對,你也是否定他們,他們越是要找存在感,你的處境就越發被動了。

第三,跟孩子統一戰線,不讓孩子反水。

有些孩子猴精猴精的,只要父母教育批評他,他就去找爺爺奶奶告狀,爺爺奶奶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自然會教訓你的,你就把自己搞得裡外不是人了。所以關鍵是你要搞定孩子,明確告訴孩子,膽敢跟爺爺奶奶告狀的話,懲罰一定會加倍的,讓孩子不敢找保護傘。

而父母要想讓孩子更順從,不是靠打罵等武力征服的,需要你真的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有理有據地教育孩子,讓孩子真正意識到自己做錯了,而不是到處找理由找藉口推卸自己的責任,這個時候孩子也是不好意思找爺爺奶奶的,也就是關鍵是你要懂得教育孩子孩子,讓孩子心服口服。

總結一下,父母教育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不要因為爺爺奶奶的阻擾而聽之任之,因為孩子教育不好,這個後果只有你來承擔,爺爺奶奶是不會承擔的,所以你要抵抗住爺爺奶奶的壓力,把孩子教育好才可以。


王子育兒觀


這個問題應該是很多家庭會遇到的問題,尤其是父母幫忙照顧孩子的家庭。

有句古話叫“隔代親”,爺爺奶奶天生對孫子有一種寵溺,這是普通存在的問題。

對孫子科學教育、理性照料的爺爺奶奶少之又少,除非是教育理念非常正確的老人。


在處理這個問題上,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覺得我們要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科學的教育方式要堅持。

我們才是孩子的監護人,我們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孩子將來的責任感、榮辱觀、人生觀都和教養方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所以科學的教育方式要堅持。

第二,父母的面子要顧及。

父母護孩子,天生沒有惡意,只是對孫子的疼愛,我們要多和父母溝通,儘量達成一致的教育觀念。

另外,也可以讓父母多看一些教育方面的案例,平時多討論這些,讓父母從內心深處改變老一套的教育觀念。


第三,儘量和父母分開生活。

如果教育觀念達不成一致,那還是分開住,一來避免父母護著孩子,影響我們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二來避免無休止的家庭矛盾,孩子生活在雞飛狗跳的家庭中,對他的成長也不利;三來避免自己生悶氣,影響心情影響健康。

改變不了父母的時候,就要改變現狀。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得上您的忙,加油!


家庭教育汪老師


「 教育孩子時父母老是護著怎麼辦呢?」

看到這個問題,我很自然地想到上個月Papi醬更新的一條視頻——

視頻演繹了父母對孫輩和子女的“雙標”,貼近現實,對比強烈,活脫脫就是我們大多數家庭的日常嘛,共鳴深刻,引人深思。


Papi醬說:

我發現我朋友的爸爸媽媽,不管他們之前對自己的小孩有多麼嚴厲,一旦他們成為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無一例外地會對第三代非常寵溺,我希望以後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不要變成這樣。

“你覺得有可能嗎?”

“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很快就會知道了,我要當媽媽了。”

Papi醬官宣懷孕的方式都這麼有趣,除了微笑祝福之外,我也不免反思“隔代寵溺”這一讓很多年輕父母煩惱不已的家庭教育問題。

接下來,我想通過兩個真實的例子,談談我的觀點:

隔代寵溺不是洪水猛獸,是利還是弊,取決於年輕這一代父母如何主導。




❁ 先說說這個家庭的背景:

這位媽媽是我的朋友,她的父親重男輕女,偏偏不能如願得到一個兒子。她說從小到大,父親動不動就拍桌子瞪眼睛,任何不如意都歸咎於“自己沒兒子”這件事,“女兒無用”成了她父親的口頭禪,她看著母親委屈隱忍,她一方面心裡怨著父親,同時竟也不知不覺把“生兒子”當成了人生中極重要的事,她潛意認中也認為自己及其家庭的所有不幸,皆因自己不是一個男孩子。

她人生早期的經驗告訴她,只有生了兒子,婚姻才能幸福,人生才能得以圓滿。

她公婆同樣重男輕女,不同的是他們育有兩個兒子,正因如此,老兩口在村子裡走起路來都特別昂首闊步,自豪不已。

老兩口為了兩個兒子,可謂是殫精竭慮,恨不能掏心挖肺付出一切。同時他們性格強勢,兩個兒子都非常孝順,即使已成年,對父母基本上也是言聽計從;加上老兩口一向勤勞致富,拆遷又分了幾套安置房,腰桿更是硬氣。

說到這兒,大夥兒應該能明白,這是將自己孩子的生命進行深度捆綁的一對父母。


❁ 眾星捧月

到了孫兒這一輩,大兒子連生三胎都是女兒,爺爺奶奶成天唉聲嘆氣。

老人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孫輩中的第一個男丁——大寶,那真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口裡怕化了。

身為母親,我這位朋友也“母憑子貴”,她終於放下自卑感,大有揚眉吐氣之勢,她對兒子也是無上愛憐,看到爺爺奶奶把孩子當寶貝寵著,她既放心,又滿足。

孩子出生後,婆婆為了讓她月子裡能休息好,自願沒日沒夜地帶著小寶貝,從此孩子便一直跟奶奶睡,年輕媽媽貪睡,也樂得享清閒,何況奶奶帶孩子的細心勁一點不輸親媽,反而還有經驗的優勢,產假結束,這位媽媽就重返職場,因為有靠譜的奶奶撐著,媽媽幾乎過回了生育前的自由生活。


❁ 大人的包辦溺愛,都是在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苦果要一起嘗

轉眼孩子上幼兒園了,晚上不睡覺,早上起不了床,不會自己吃飯,午睡尿床,還總欺負別的小朋友……

媽媽這才意識到出問題了,責怪爺爺奶奶太溺愛,開始約法三章,想要迅速解決問題,可我們都知道,習慣養成豈是一日之功?

雞飛狗跳的日子開始了,每當媽媽要求孩子坐到餐桌前跟大家一起吃飯,孩子就各種鬧脾氣,把食物撒得滿桌滿地,開始媽媽還有些耐心勸導,可孩子哪裡肯聽?媽媽開始吼,拿出鞭子想嚇唬孩子,爺爺奶奶不依了——

“孩子還小呢,誰都不許打我的乖孫。”說完抱著孩子坐回電視機前,打開動畫片,孩子終於安靜了,奶奶一勺勺的喂完一整碗飯,晃著空碗炫耀。

媽媽被孩子哭鬧得感覺頭都快要炸了,心想能安靜一會兒也好,隨他去吧!

就這樣,每次總是試圖管教,最後輕易又放棄。就在這樣的反覆中度過幼兒園的三年。

今年孩子上一年級了,依然還要邊看動畫片邊餵飯,上課坐不住,理解能力較差,聽不懂老師的要求,也看不懂題目。

朋友說,我現在只要看到班主任的來電頭皮就發麻,每天都被告狀啊!

❁ 總結:

該怪爺爺奶奶嗎?

當然,過度寵溺讓孩子驕縱、刁蠻、任性,阻礙了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發展。

全是爺爺奶奶的責任嗎?

顯然不是。父母在孩子生命早期教育的參與度太低,聽之任之;

3歲以後才想糾正,只知心急卻沒有正確的方法,又信念不堅,左右搖擺3年仍無法統一家庭成員的教育理念;

往往雷聲大雨點小,一場場“家庭鬧劇”,終是“小霸王”利用大人之間的矛盾,“大獲全勝”。

我曾對朋友直言不諱,如今的局面,你們作為父母應負主要責任。父母對孩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一個屋簷下生活6年,父母從未反思,也未有效干預。

父母的懶惰和對責任的逃避,才是一切的原兇,爺爺奶奶只是寵溺的幫兇。




❁ 再來說說我自己的經歷

我出生農村家庭,是家中長女,很早就跟著父母上山下田,我害怕夏天的烈日,也懼怕勞作的辛苦,所以拼命讀書,想改變命運。

我上初中時便離開家,外出求學,很早獨立,父母也習慣了我的自立和自律。

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沒有機會見外面更大更精彩的世界,因此不能給我更多更好的意見。人生中很多重要選擇,我都會與他們商量,但基本上他們都會說:“這些事我們不懂,你想好就去做吧。”

我養成了自己負責,自己做主的習慣。


❁ 經驗育兒的外婆VS科學育兒的媽媽

孩子上小學之前的那幾年,大多數時間是我的母親在幫我。

最初,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上的衝突,我們頻頻有矛盾,母親很不屑:“我一手帶大你們姐弟倆的經驗還能有錯?你這也不信,那也不信,照書養就一定好?”

真正令她對我改觀,是孩子8個月時幼兒急疹,孩子反覆高燒不退,她既心疼又緊張,“趕緊上醫院,你小時候也是這樣,一發燒便是高燒,不到鎮上吊瓶都好不了,有一次半夜翻白眼,嚇得我和你爸連夜抱上你就跑……”

“他出生後這還是第一次發燒,很可能是幼兒急疹。”我安慰她,並告訴她書上對幼兒急疹的描述。

“我可從來沒聽說過什麼‘幼兒急疹’,高燒不能耽擱,你別自作聰明害了孩子。”她跟我急了。

那一次,我頂著巨大的心理壓大,觀察、給孩子物理降溫……我趕她回屋裡去休息,自己守著孩子熬了兩個通宵……事實證明我是對的。

我們都鬆了一口氣,母親玩著說:“算你厲害,赤腿醫生。”

從那以後,她便很少再與我爭得臉紅脖子粗,但我仍然會虛心請教她,與她商量,在育兒過程中,好多次都是母親的經驗幫到了我,但是對於一些老一輩的育兒誤區,我也會堅決抵制。


❁ 最嚴厲的父親

我的父親年輕時很英俊,但常常愁眉緊鎖。生活的重擔壓著他,印象中他不經常笑,每次喝酒微醺時,就把我們姐弟叫到跟前:“你們一定要爭氣,好好讀書,離開窮山溝。”這句話,他重複又重複,我也特別放在心上。

我弟小時候頑劣,不學習,愛搗蛋。父親常常訓他:“你是不是想我氣死我?要是有你姐一半懂事……”

嘮叨說教都不管用,父親氣急了就打,我弟偏是執拗的性子,小腿被藤條打得傷痕累累也不叫屈,梗著脖子不認錯。

有一次,我爸氣瘋了,將他雙手縛於身後,敲碎了瓦片讓他跪在上面。

我哭著求情也被父親大聲喝斥。爺爺來了,走到跟前惡狠狠地說:“該打,不聽話就該狠狠地打。”

父親霎時又舉起藤條揮向弟弟,打得眼紅了,他丟掉藤條把自己關在屋子裡,我隱約聽到他的哭聲,那是我第二次聽見父親哭,上一次,是我的三叔(父親的親弟)意外去世時。

後來我無意中聽到父親和母親的談話,其實打在兒身,痛在己身。他下手狠了,心裡已經後悔,可以我弟不肯認錯,父親便沒有臺階可下。如果當時爺爺能挺身護一下晚輩,罵我爸幾句,他都可以就坡下驢,沒想到爺爺火上澆油,我爸又怒又惱,想到自己從小也不受爺爺待見,心下頓時傷心不已。


❁ 最“沒原則”的外公來了,我們先立好規矩

我爸每次見到我兒子,他連眼睛都會笑,那種由內而外的歡喜很感染人。

我兒子對外公外婆的感情也非一般人可比擬。

我看了papi醬的視頻,那簡直就是我父母的翻版嘛,對孩子寵溺到沒邊。

去年我裝修新房子,又要上班又要帶娃,忙不過來,就請我爸來幫我幾個月。父親來之前,我先和孩子約法三章:

第一,外公來了以後,一切秩序照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許犯懶,不許過分依賴;
第二,外公年紀大了,沒有固定收入,不許讓外公花錢給你買任何東西;
第三,外公愛你,事事順著你,你更要有分寸,敬他愛他,不能逾矩。

我也和父親聊天:

我知道您超級愛孩子,我也愛他,我們的終極目的都是為了他好。而且,他一直是我親手教導的,所以你一定要配合我原有的軌跡,可不能三兩天打回原形,這樣於他於我都不利。 他已經九歲了,你想想我9歲的時候已經能自己生火燒飯了,所以他的事情你千萬不能插手,包辦替代只會把他養壞。
我管孩子的時候,會有分寸,我一定不會打他,但有時候可能會需要嚴厲地批評,事後你可以安撫,但過程中你不能插手害我破功。一旦孩子知道有靠山,很多規矩便不能執行。


❁ 總結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

早期教育對孩子性格、習慣、品格的養成至關重要,因此,0-7歲,父母一定要親自陪伴孩子,給予他生活上的照料、情緒上的接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安全,與父母建立深度連結;

正確對待“隔代親”問題,首先兩代撫育者之間需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無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爸爸媽媽,都是以愛孩子為前提,以親情為紐帶,遇到教育上的分歧應通過溝通來解決。

若確是思想僵化且強勢的老人,溝通不成,嚴重影響父母對孩子的正常教育,只能暫時隔離。

如果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有序而有效的,那麼讓孩子偶爾體驗一下被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溺的感覺也不錯。



寫在最後: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感謝閱讀全文。

我是宸媽愫愫,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討論!

育兒路上,願我們都成為有覺悟、能自省的成長型父母。


愫說育兒


當你和老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怎麼辦?現在是不是有很多職場媽媽,休完產假後都會立刻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那麼,孩子自然就會交給老人帶了。但是慢慢地媽媽們就會發現,老人和我們的育兒觀念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因此在照顧孩子這件事情上雙方衝突不斷,吵個不停。那麼當和老人的育兒觀念不一樣時,我們應該怎麼去化解呢?

首先我們要尊重老人的意見

分歧再大,我們也應該尊重老人的意見,先接受老人的想法,然後再和我們科學的育兒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看看哪個更合適。其實,老人育兒方法並不是完全不可取,很多經驗還是非常有用的。哪怕觀點有不可取之處,我們溝通時也要講求方式方法,在指出錯誤的時候,可以通過周圍的一些案例和故事委婉地去表達,這樣,老人一般都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我們可以共同一起學習育兒知識

父母年紀雖大了,但是在看孩子這個問題上多半還是比較用心的。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去買些育兒書籍、雜誌等。可以一起看,一起學,遇到問題可以通過書籍去查找解決辦法,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和老人之間的感情,而且也能在育兒方面達成共識。那麼我們也可以在一些讀書平臺上,找到相關的課程和書籍,如果在遇到育兒難題的時候,不妨和父母一起聽一聽,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收穫的。

當我們有了孩子以後,我們才切身體會到當初父母養育之恩的偉大;當我們與父母,公婆育兒觀念不合而產生衝突時,愛、理解、溝通和互助,比厭惡、抱怨、指責更有效,也更溫暖人心。希望我的講解能夠幫助到大家。



嘉琪媽聊育兒成長


這個問題想必大多數的家庭都遇到過吧,想制止父母擺明自己立場吧,又怕傷了老人的心;但任由老人護著孩子吧,又怕孩子以後恃寵而驕···

其實雖然隔代教育有不少劣勢,但也有許多有利的因素,老人有充裕的時間能夠彌補父母的空缺,同時,老人也具有父輩少有的童心,這容易跟孩子建立融洽的感情。但怎麼把隔代教育劣勢轉變為優勢,這就需要爸爸媽媽的智慧了!

1、藉助外力,有效溝通

跟老人溝通讓他轉變觀念這事兒,比如寵溺、愛給孩子買東買西的,基本是沒有效果的,幾十年養成的觀念哪能是說變就變的。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對老人來說,別人說的話往往比子女說的話管用很多,尤其是帶有一些權威的人,比如醫生、老師、專家。

比如追著孩子餵飯,父母可以說“他們幼兒園的老師說了,要讓自己吃飯,下學期會有一個自理能力小能手的評比,現在得在家多練習,你就讓他自己吃吧!”通過婉轉的方式制止老人。

2、教育孩子,而不是指責老人

如果不是很嚴重的行為,不是原則上的錯誤,只是買買零食啥的,你可以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如果在老人的寵溺之下,孩子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比如無故打小朋友、罵人等,作為父母,你要非常嚴格的要求孩子道歉,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告訴他就算你背後有老人為你撐腰也沒用,但不是去抱怨老人帶孩子的方法不對,把孩子寵壞了。

兩代人在教育上也許會有分歧,但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成功的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輩相互配合,老人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父母尊重老人的付出,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家庭融洽才是良好教育的開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