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说旗袍马褂的复兴是大势所趋?

一心肝胆


对于美的事物我都可以欣然接受,本人并非是汉服党或者旗袍党。

个人认为旗袍是目前被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女士服装,它是在国际场合中表达中国身份的不二之选。

现代意义的旗袍从1920年代出现后,时至今日,从没有完全消失过,只是不同年代,流行的样式有所不同,这与当时的社会情况和文化面貌息息相关。旗袍的覆盖面之广,流传时间之长,是其他中国服装没法比拟的。

而对于中国其他民族服装,大多流行于本土,时间限于当时的朝代,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的认可。





明希小裁缝


呵呵,题主是满遗还是清狗呢?穿上旗袍,套上高木屐,头上再扎个架子头,手里最好弄把圆纸扇,那是啥人物?清宫中供皇帝佬儿消遣的贵人、嫔娥吧?再说“黄袍马褂”,谁不知道是满人皇帝赏给奴才的荣誉呢?


除了跟末代皇帝关系比较近的几个大家族外,还有多少人称满族呢?即使称满族,还能讲多少满语,认识几个满文呢?也就是说,满族还想复兴几乎不可能了,他们在汉化的路上只会越走越远。连他们已不穿什么旗袍马褂了,怎么还会复兴呢?


旗袍马褂并不是时尚的标志。时尚就像风,鬼知道能刮几天?它既不是时装设计师的创意,也不是T台的走秀,而是都市中一段时间内实实在在的风景。还有,旗袍毕竟是年青女子的专利,身材走样的大妈会穿吗?穿旗袍能干活儿吗?就别提马褂了,那玩意儿套在长衫外到底是干啥的,我是没搞懂的。说罩衣吧,太短了;说显摆吧,绫罗绸缎地只整那小截儿,太装逼了。

既然题主认为旗袍马褂会复兴,咱们把他俩口子整成上面款式,看他们上街有人吐口水不?


嘉会天下


今天悟空小秘书讨论马褂旗袍文化很有意义。马褂旗袍走下舞台,进入百姓生活一定会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旗袍马褂是清未至民国时期的时髦服装,民国时代的电影画报几乎囊括了各式新兴服装,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马褂旗袍是中国文化鼎盛时期的集中表现。

如果说旗袍马褂马上时兴起来,必定大有市场,比如文艺界,还有服装爱好者,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己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包容世界一切文化,包括各种潮流新派,如果今后马褂旗袍
时兴起来,也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一种补充。

特别是旗袍一定大受爱美女士的青睐,其实如今旗袍早就在世界范围内复兴了,当前我们有必要推广一下马褂旗袍,市场最能说明问题。


大成之风


老农告诉你,你说的不对!旗袍是女装,是满族有些女人喜欢穿的衣服,满人也称旗人,所以有些旗人穿的这种衣服就叫旗袍,其实在清末民初才大流行。以前汉族女人是不穿旗袍的,都是上衣下裙,上衣偏襟高领,下衣裙摆垂到脚面以下,劳动人民都是上衣下裤小打扮。旗袍在现代不适于工作生活,只可以在某些场合做礼服!以前男人不是穿旗袍马褂而是长袍马褂,长袍下摆是不开口的,并且没有对襟的,都是偏襟,马褂也是偏襟,都有袖子,不是马甲!这种衣服也绝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绝不可能流行起来!!


春风熙照


中华服饰,源远流长,三千年来,包罗万象,上起先秦,华夏衣冠,下至民国,延袭改良。高祖建炎,皇汉典章,北魏隋唐,胡汉羽裳,宋元明清,代有更张,汉宗为本,杂以边藩,左采蒙藏,右融满疆,互为融合,乃成华章。

旗袍马褂是汉人发明的东西,假托了一个旗字,都是汉人穿,满人原本是不穿的,本身就是汉服的改良,中华三千年服饰的延续。

民国时一直都叫长袍马褂为唐装,汉服,国服。自然是汉服的一维。近十年,有些不懂历史的人以为旗袍有个旗字就是满清的服装,大错特错。

马褂明朝就有,这发明权还轮得上满清。真真可笑。

明清服饰,传承有序,无知者谓之混淆,有识者视为知音。隋衣唐袍,已然胡化,宋领明服,何谓全华,杂揉诸夏,博采百家,海纳百川,是为中华。


梓凌2018


《追根溯源》什么是旗袍旗袍马褂?顾名思议即满族旗人的传统服饰,旗袍,满语称(衣介)分为单,夹,皮,棉四种,这种衣皆连裳(古代上为衣,下为裳) 与汉族的上衣下裳的两截衣裳有明显的区别。我国的汉人古代穿的是唐装汉服,与满族的旗袍马褂 是二个一目了然便能分辨清楚的二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服饰。只有别有用心的人才会恬不知耻的窃取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占为己有。现在问题来了,什么是复兴大势所趋?你复谁的兴?大谁的趋?是汉族吗?还是满族? 你留辫子了吗?你缠小脚了吗?


一滴水1118


这是满请的遗老遣少们所欣情的希望,你现在需要骑马行进么,为何一提国服就想起胡服,而不是汊唐的服饰


手机用户3044722437


没这说法,也不是大势所趋,根本没有这事。

从清末过来的旗袍、马褂,在民国年间出现分化,经过改良,旗袍乘势而上,一枝独秀,成为民国女性最具代表性的服饰,而马褂虽然一度也有相当的拥趸者,但是日渐没落。何以出现这种情况?与服饰自身的特点有关。

先说马褂。在形制、款式上没有变化,一成不变,穿长衫、套马褂,戴瓜皮帽,这样的形象有暮气沉沉之感,缺乏生气。这样的服饰不淘汰,还淘汰谁?

再说旗袍。旗袍在满人之袍阶段,厚重,严实,没有曲线,我在《衣仪百年》一书中称之为被厚重包裹的时尚。但是进入民国,经过改良,袖子发生了变化,先是形成一个大喇叭形的袖子,俗称倒大袖;而后,旗袍袖子开始收小。最大的变化是腰身,直线的袍服改成贴身裁剪,体现曲线,展示女性婀娜的身姿。原先垂到脚踝的旗袍下摆,开始提升,裸露出小腿,女性的秀美小腿第一次沐浴在阳光下,这是思想观念的开放。下摆一路攀升,到膝盖以上。旗袍出现开叉,不仅方便行走,更是展露风情。

旗袍的领子,肩部,袖口等也随之发生巨变。旗袍的特点是量身定做,千人千面,贴合每一个穿着者。旗袍适用性广,适合任何人群,年龄上至八十九,下到五六九岁,都可以穿旗袍;底层百姓,高层贵妇,都以拥有一袭旗袍而自豪。旗袍变化多端,袖口、衣襟、下摆等等,都有多种变化,千变万化。旗袍适合四季穿着,夏天单旗袍,秋天夹旗袍,冬季棉旗袍。有这么多的特点,女性不喜欢吗?

旗袍美丽,穿旗袍的女人漂亮。旗袍不仅成为民国时尚,也成为中华女性的代表性服饰。

回到题目,说旗袍马褂的复兴不是大势所趋,这是一个伪命题,但是旗袍可以为大多数女性接受是事实,因为旗袍展示了女性的风情美,每个女性的衣柜里都应该至少有一件旗袍。只是现在的社会是多元的,服饰是多样的,要每个女性每天都穿旗袍并不现实。


黄强黄不息


题主在逗我~现在穿汉服的都比旗袍多~当然,饭店服务员穿旗袍的不算~旗袍自民国以后,穿上街的就少了~以后也只会出现在特殊场合或者游戏动画里了~在我小时候还不知道有汉服的年代,我就觉得旗袍很媚俗,一点都不好看~这是我天生的审美观念,不带有历史偏见~直到我看到了电视里古人着汉服的样子,我才觉得这才是好看的衣服~连清朝的皇帝私下里都爱汉服,别说我们这些汉衣冠的后人了~


Fish136290113


处生提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