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文|若杉

一场疫情,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安全感。


原本以为回家过个春节,不过短短7天,没想到返工的日子变得遥遥无期。


原本以为兜里的钱够花,毕竟工作还在,没想到,转眼,公司抗不过疫情倒闭了。


原本以为春日赏花,不过需要迈开腿、走出去,没想到如今只能隔着口罩,艰难地闻花香。


……


我自己,同样也被疫情打得一脸懵。不过,醒过神来,却发现,我意外地找到了自己的安全感。


01

安全感,是折腾出来的


不久前,一个整日乐乐呵呵的朋友跟我微信聊天,说:“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挺安全的,有还不错的工作,够租房子,够日常花销,所以,不存钱,也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直到最近,领导说要降薪1/3,我才意识到自己那点可怜的安全感,多么摇摇欲坠。”


朋友转而问我:“你呢?觉得安全吗?”


我诚实地回答:“还好。”


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是的,真的还好。走过了最初,疫情开始时的愤怒、害怕自己被传染的恐慌,之后,一直觉得还好。


坦白讲,这场疫情对我并不友好。工作室去年10月15日刚刚开张,经营不过3个多月,还想着节后认真地开始工作,好好咨询,好好带着写作营的小伙伴一同成长。


没想到,一场疫情把原本的计划通通打乱。直到现在,我还在老家线上办公,工作室空了近两个月,并且可能会空更久。我没有碰上善意的房东,房租照交。工作室小伙伴的工资当然也要照发。


这是,这场疫情带给我最实实在在的影响。


困难是有的,但内心好像一直还是平稳的、安心的。


回答完朋友的问题,我转而认真地问自己:你觉得安全吗?你的安全感来自哪里?


闭眼思索,内心渐渐有了答案。


我的安全感来自于自己不曾安全过。这听起来是个悖论,但却是事实。


从2014年决定转行去做一名心理咨询师。我便正式踏上了自由职业之路。


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自由职业,多数人看到的是自由。只有身处其中的人知道,这背后是习惯性的不安。


我要开始找一条属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之路,这条路上,没有模板。


我要开始学着处理这条路上遇到的大小难题,这些题目,是自由的代价,必须回答。


从一名转行做咨询师的小白,到拿到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正式的咨询师,再到去年,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一步步走过来,每一步都在不安中探索。


我开始渐渐习惯,生活就是一个个问题组成的。遇到每个问题,认真去解决就是了。解决的问题多了,竟也培养起一种自信。


这种自信叫做,接受自己会持续不断的碰到各种问题的事实,也相信自己可以有能力解决未来面对的问题。


也正是这种自信,让我觉得安全。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说:


“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确定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就是——我已经克服了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而且我还很好地控制住了我所在的环境。”


我庆幸,我逐渐拥有了这样的安全感。


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02

安全感,是勇气、信念和野心


想到这里,我觉得意外。原来人人求索的安全感,竟然可以在持久的不安全感中获得。折腾久了,竟也可以挣得安全的羽翼。


这实在是6年自由职业,6个月创业者经历,带给我的额外惊喜。


我不是天生追求不安的人,也曾想过,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开一间小小咖啡厅,波澜不惊地度过余生每一个白天与黑夜。可是,真正有机会过这种日子的时候,我退却了。我发现,安全意味着没有变化,意味着一眼望去,能看到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自己。


这种不变,让我慌张。


我依然有很多的好奇,很多的想象要去实现,所以,我决定选择自由。自由与安全天然是不可中和的两极。在不长的挣扎后,我选择妥协,选择拥抱自由,放弃安全感。


那曾经也是一段内心慌乱不堪的时光。只不过,走过这么几年,在这场疫情中,我意外发现,自由与安全感,我竟然都有了。


太奇妙,太感激。

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某天,看了一段马薇薇的访谈节目《爱思不si》,提到勇气,她说了这么一段话:


“ 勇气,并不是敢于追逐的勇气,而是敢于失去的勇气。人要有一种更强的信念和更大的野心。这种信念是,我从湖里游到海里,我一样能生存。这种野心是,我既然从湖里到了海里,就一定能折腾出一番风浪。”


我被这段话所深深戳中。也在这段话中理解,一个人的不安全,原来并不在于他握在手里的东西有多少,而在于他是否拥有面向未来的勇气、信念与野心。


让我们觉得安全的,从来不是物质,也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03

安全感,是更多


除去在长久的折腾中,训练出来的面对变化的自信和勇气。


这样疫情,亦让我发现了很多:


1、有家人陪伴,是最安稳的幸福。


我要感激这场疫情。如何不是它,我大概都忘了自己已经数十年没有与家人这样长久的相处。不能出门的日子,每天醒来都能看到家人,与他们一同吃饭、一同说话,这是我的安全感最根本的来源。


2、人真正的需索,其实不多。


在过年回家之前,我以为好看的衣服、漂亮的发型、方便的外卖、不喝就没法工作的咖啡,都是生活必须。


疫情来了,两套睡衣过了两个月,两个月没喝咖啡,生活也并没有少了什么。


原来人之必须,不过是简单的食物、清洁的空气、稳定的居所。懂得珍惜这些,人的安全感自然会多很多。


3、专业,是抵御变化的底气。


这些年的折腾,除了学会适应变化,也让我认真地磨练了两项技能:一个是写作,一个是心理咨询。我愿意认真地对待他们,他们也不会轻易背弃我。这种相爱相守,让我安心。


4、有人,愿意保护我们的安全。


说实话,从这场疫情开始,我就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可以战胜它。因为我相信,我们的国家有这个能力,可以用最快的时间,调用最有力的物资和医疗团队,帮我们过关。


这并不是唱高调,而是实实在在的心里话。个人所有的安全感,必须建立在外围环境更大的安全守护之上。


一场疫情,炸出了我的安全感


这场疫情,让我,让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


我从没有想过,一场疫情,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意识到,我拥有安全感。


有应对变化的勇气和信心,有相守的家人,有可被遏制的欲望,有不离不背的专业,有守护着我们的国家。


这一切,共同构成了我的安全感。


2020的开端,并不美好,但这个不美好的开端,意外让我们发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


感谢自己。感谢很多人。


愿安全感,拥抱每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