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跑步是最便宜的運動,沒想到

一晃眼,已經是跑步的第四個年頭了。

時間倒退回2017年,換了新工作,下班後無事寥寥 ,不追劇不玩遊戲。

運動不錯啊,既能打發時間,還能強身健體。

但是吧,想打羽毛球,有場地限制,也沒有熟悉的球友。思來想去了一圈,最終跑步成了最優的選擇。沒有場地限制,小區裡外都行,撒開腿就能跑了。

當然,除了下雨天。於是去迪卡儂花99元買了一雙入門級的跑鞋,從此開始了我的跑步之旅。

從最初的3公里氣喘吁吁,逐步到5公里滿頭大汗,再到10公里腿腳痠痛。就這樣斷斷續續的跑了小半年。每一次公里數的增長,都特別興奮。彷佛看到馬拉松在向我招手。

網上說長時間跑步對膝蓋不好,於是買了一對護膝,100元。

為了不讓日常衣服對跑步有束縛,於是買了一套跑步服,99元。

再後來覺得鞋子有些不合適,於是買了第二雙跑鞋,149元。

無意中看到當地半程馬拉松比賽的消息,心動的很。心動不如行動。好不容易等到報名那天,報名付款一氣呵成,就等著比賽那天了。

17年11月,參加了人生中第一場半程馬拉松,2小時10分鐘順利完賽。別提多激動了。要知道,我平時最多也只跑過10公里,這一下子跑了雙倍的路程,難度可想而知。

18年孩子出生,跑的明顯少 了,不過還是買了第三雙跑鞋,199元。跑步能穿,日常穿著也很舒適。因為跑的太少,當年的半馬也沒有報名參加,有些遺憾。

到了19年,跑步計劃又重新啟動,只要晚上天氣好,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就出門跑。小區裡繞圈,小區外壓馬路,為了找新鮮感跑不同的路線。8公里,10公里,15公里,越跑越遠,越跑越帶勁,簡直停不下來。

期間又買了第四雙跑鞋,第三雙穿著不錯,所以買了雙一模一樣的。

下半年陸續參加了兩場半馬,都是2小時左右跑完。拿到漂亮的完賽獎牌,瞬間感覺值了。

現在參賽的人越來越多了,中籤率越來越低,從不要抽籤到交錢候補。報名費越來越貴,從120到160 ,再到200。中籤率低就祈禱候補能中,報名費貴就沿途多吃點補給回回血吧!

天氣又逐漸回暖了,跑步也慢慢恢復了,又感覺腳上鞋子需要更新了。之前看的299那款,預計很快就要入手,哦不,上腳了。因為嫌手機自帶的有線耳機麻煩,前幾天剛入手一款無線耳機,99元。

結論,原本以為跑步是最偏易得運動項目,現在我也慢慢入坑了。當然這個坑比起專業選手,只是毛毛雨。

本來這個月有兩場半馬,好不容易報上的名,因為這場疫情取消了一場,另一場還未敲定取消還是延遲。

不管是否參加比賽,跑步都不會停止。

更希望有一天,能跑完全程馬拉松。

本來以為跑步是最便宜的運動,沒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