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內容簡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絢麗多姿的文學華章,千錘百煉的名言佳句,代代相傳的珍貴文字,世世吟誦的雅韻絕唱。領略經典魅力,品賞名著精髓汲取歷史智慧提升人文素養,中國文學長河裡的三朵奇葩華夏文明寶庫中的三座高峰。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所選篇目以普及性為要,挑選可接受性強、淺近明白之作入書,又廣泛借鑑了其他的權威版本。宋詞和元曲的選擇則是對各個時期、各種題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採眾家之長。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雜劇,元雜劇文學成就也很高,但我們儘量側重選擇活潑靈動、淺俗直白,並能夠使欣賞者毫無間隔感的元散曲。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目錄: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唐詩(1)

第3章 唐詩(2)

第4章 唐詩(3)

第5章 唐詩(4)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第1章 前言

唐詩、宋詞、元曲,是鼎立於中國文學史上的三座高峰。

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而“唐詩”是唐代文學的最高標誌,代表了我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水平,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

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廣為流傳。

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其他無數的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般。這些詩人,今天知名的就還有兩千三百多人。唐詩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從側面反映當時社會的階級狀況和階級矛盾,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有的歌頌正義戰爭,抒發愛國思想;有的描繪祖國河山的秀麗多嬌;此外,還有抒寫個人抱負和遭遇的,有表達兒女愛慕之情的,有訴說朋友交情、人生悲歡的,等等。總之,從自然現象、政治動態、勞動生活、社會風俗,直到個人感受,都逃不過詩人敏銳的目光,成為他們寫作的題材。在創作方法上,既有現實主義的流派,也有浪漫主義的流派,而許多偉大的作品又是這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的典範,形成了我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始於唐,定型於五代,盛於宋。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鑽,在古代文學的閬苑裡,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奼紫嫣紅、千姿百態,與唐詩爭奇,與元曲鬥豔,歷來與唐詩並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番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後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雖有定格,但並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押韻上允許平仄通押,與律詩、絕句、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本書所選篇目以普及性為要,挑選可接受性強、淺近明白之作入書,又廣泛借鑑了其他的權威版本。宋詞和元曲的選擇則是對各個時期、各種題材的作品衡量斟酌,博採眾家之長。元曲包括元散曲和元雜劇,元雜劇文學成就也很高,但我們儘量側重選擇活潑靈動、淺俗直白,並能夠使欣賞者毫無間隔感的元散曲。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第2章 唐詩(1)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在隋朝官至秘書監,封永興縣子。入唐為太子中舍人。能文辭,工書法。《全唐詩》存詩一卷。

垂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物自表高潔品格的詩,是唐人詠蟬詩中最早的一首,很為後世稱道。首二句寫蟬,“清露”言潔,“疏桐”言清高挺拔,“流響”狀蟬聲的響度與力度。三四句是點睛之筆,借蟬抒懷,言立身高潔者,不必憑藉他人,自能名聲遠聞。是作者對內在品格自我價值的充分肯定和自信。

王績

(585—644),字無功,自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在隋官秘書省正字。唐初一度待詔門下省,不久棄官歸隱。詩風樸質清新,流暢自然,洗六朝浮華,開有唐風氣之先者,當數王績一人,堪稱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

野望

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賞析】

王績,被稱為“唐代第一位詩人”,這是他詩中最為人傳頌的一首。前四句描繪秋天薄暮的景色,後四句描繪牧人歸家,充滿了田園風情,牧歌色彩,通過景色的轉換,反映了詩人隱逸中矛盾懸浮的心境。這首詩美在樸素無華。

盧照鄰

(632—695),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今北京市)人。曾任新教尉,一生不得志。後為風痺症所困,投穎水而死。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並稱“初唐四傑”。他的詩以歌行體為最佳,有《盧照鄰集》,《全唐詩》存詩兩卷。

長安古意

長安大道連狹科,青牛白馬七香車。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龍銜寶蓋承朝日,鳳吐流蘇帶晚霞。百丈遊絲爭繞樹,一群嬌鳥共啼花。啼花戲蝶千門側,碧樹銀臺萬種色。複道交窗作合歡,雙闕連甍垂鳳翼。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樓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詎相識?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此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簾帖雙燕。雙燕雙飛繞畫梁,羅帷翠被鬱金香。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鴉黃。鴉黃粉白車中出,含嬌含態情非一。妖童寶馬鐵連錢,娼婦盤龍金屈膝。御史府中烏夜啼,廷尉門前雀欲棲。隱隱朱城臨玉道,逼逼翠幰沒金堤。挾彈飛鷹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橋西。俱邀俠客芙蓉劍,共宿娼家桃李蹊。娼家日暮紫羅裙,清歌一囀口氛氳。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騎似雲。南陌北堂連北里,五劇三條控三市。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氣紅塵暗天起。漢代金吾千騎來,翡翠屠蘇鸚鵡杯。羅襦寶帶為君解,燕歌趙舞為君開。別有豪華稱將相,轉日回天不相讓,意氣由來排灌夫,專權判不容蕭相。專權意氣本豪雄,青虯紫燕坐春風。自言歌舞長千載,自謂驕奢凌五公。節候風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須臾改。昔時金階白玉堂,即今惟見青松在。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賞析】

這是一首借描寫漢京人物,批判唐都現實的詩篇。詩人以多姿多彩的筆觸勾勒了京城長安的全貌。在繁華景象的渲染中,大膽揭露了統治集團的橫暴、侈靡以及他們的互相傾軋。全詩清詞麗句,委婉頓挫,韻味深厚而不流於浮豔,是初唐長篇歌行中有代表性的力作。

駱賓王

(約640—684),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出身寒門,七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曾任臨海丞。後隨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作《討武曌檄》,兵敗後下落不明。與王勃等以詩文齊名,尤擅七言歌行,風格豪放,筆力雄健。為“初唐四傑”之一。

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賞析】

這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議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後所作。詩作因蟬起興,借蟬自喻,抒發自己遭讒被誣的憤鬱之情。首二句起興,三四五六句物我相連,以蟬的艱難喻自己受到巨大束縛。末二句蟬與詩人渾然一體,只有蟬能為我高唱,也只有我能為蟬長吟,滿腔憤懣溢於言表。

於易水送人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賞析】

在易水送別友人,很自然地想起了荊軻的故事,詩中通過對這個悲壯場面的概括,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三四句抒發思古之情,荊軻雖早沒,而其英風義慨猶可想見。題為送人,卻無一字敘離別之情,此詩實為抒懷詠志之作。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杜審言

(約646—708),字必簡,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遷居河南省鞏縣。武后時,授著作郎。中宗神龍時流放峰州。不久,復起為國子監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少年時與李嶠、崔融、蘇味道共稱“文章四友”,是今體詩形成的奠定者。他的詩多為寫景、唱和及應制之作,以渾厚見長,精於律詩,尤工五律。他是杜甫的祖父,在創作上給杜甫一定的啟發和影響。《全唐詩》存詩四十三首。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①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②,晴光轉綠乜。忽聞歌古調③,歸思欲沾巾。

【註解】

①陸丞:是作者的友人。《早春遊望》:是陸丞所作的詩。本篇是賡和之作。陸丞當時為晉陵縣丞。

②淑氣:溫和的春氣。

③古調:贊陸丞詩的格調近於古人。

【賞析】

這首詩因物感興,即景生情。首聯表現詩人宦遊江南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中間二聯寫渡江南下江南早春的景物,由於懷舊、思鄉情切,更覺異鄉新奇。結尾既點明歸思,又點出和意,全詩結構細密,意境優美,字字錘鍊又通體渾成。

登襄陽城

旅客三秋至,層城四望開①。楚山橫地出,漢水接天回。冠蓋非新裡②,章華即舊臺③。習池風景異,歸路滿塵埃。

【註解】

①層城:襄陽城樓。

②冠蓋:里名。

③章華:臺名。

【賞析】

這是一首登覽名勝抒懷的詩篇。首聯點明題意;頷聯描寫登樓所見襄陽山水的雄麗;頸聯進而聯想到廣大楚地,頗有人事寂寥之慨;尾聯敘襄陽習家池名勝遊人不絕的盛況。全詩層次井然,辭句工整,首尾圓合,描寫景物意境曠遠、渾偉。

蘇味道

(648—705),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人。乾封進士,後居相位。因依附張易之兄弟,中宗時貶為郡州刺史。少時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全唐詩》存詩一卷。

正月十五日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①,行歌盡落梅②。金吾不禁夜③,玉漏莫相催④。

【註解】

①穠李:用桃花李花的穠豔形容婦女容顏服飾之美。②落梅:古曲調名。③金吾:京城裡的禁衛軍。④玉漏:漏,古代的滴水計時器;玉是形容質料的精緻華美。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京城長安元宵之夜的詩作。首聯概括節日奇麗的夜景和眾多的遊人,三至六句狀寫美妙的節日風光,尾聯以人們對元宵之夜的無限留戀結束。全詩格律精切,筆致流暢,色彩濃豔而格調清新,歷來為人所稱道。

王勃

(約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六歲能文辭,十四歲及第,曾任虢州參軍。後往南海探父,溺水受驚而死。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並稱“初唐四傑”。其詩偏於描寫個人生活,亦有少數抒政治感慨,風格較為清新,對流行當時的浮豔文風有所突破。

滕王閣詩①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②?檻外長江空自流。

【註解】

①騰王閣:故址在今江西南昌,滕王李元嬰為洪州都督時所建。

②帝子:指滕王李元嬰,他是唐高祖之子。

【賞析】

詩人作此詩之際,正是他人生最不得意之時,詩人慨嘆昔時此閣曾是江山盛景的點綴,而今歲月變遷使得江山也寂寞了。由此聯想到人生短暫,時不我待。基調雖有些抑鬱,但毫不消沉。末聯以對偶句作結,很有特色。

杜少府之任蜀川①

城闕輔三秦②,風煙望五津③。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④。海內存知己⑤,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⑥,兒女共沾巾。

【註解】

①少府:唐人對縣尉的稱謂。杜少府,名不詳。之任:赴任。

②城闕:指長安。輔,護衛。三秦,現陝西一帶地區,古為秦國,項羽滅秦後,分其為雍、塞、翟三國,故稱三秦。

③風煙:指自然景色。五津:四川境內岷江上的五個渡口,這裡借指杜少府所去的蜀州。

④宦遊:為了做官遠遊在外。

⑤海內:四海之內,指國內。比鄰,近鄰。

⑥無為: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處。

【賞析】

這是王勃供職長安時所作的著名的送別詩。詩意慰勉友人不要在離別之時悲哀。首聯以工整的“地名對”寫送別的地點和行者杜少府將宦遊之地,極有氣勢。頷聯抒寫離別時的深情厚意。頸聯由眼前離別轉寫別後,奇峰突起,表現了真摯牢固的友情。尾聯語壯情沉,別具一格。全詩筆力矯健,開合頓挫,意境曠達。“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堪稱千古名句。

江亭夜月送別(選一)〖1〗其二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

這是一首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詩篇。首二句描寫月夜景色,“亂”煙,既是形容夜景,也表達了詩人心情的迷亂。“飛”月,反襯時光飛逝,也暗示了詩人佇立凝望時產生的聚散匆匆之感。末二句寫離人去後的情景。“寂寞亭”將送別後的孤寂悵惘之情寫得深切感人。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①,山山黃葉飛。

【註解】

①高風:秋高氣爽時的風。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作。首二句以流水起興寫詩人望長江水而產生的長期滯留異地想念萬里外故鄉的悲思。三四句是詩人山中望見的實景,以景喻情,襯映旅思鄉愁。“山山黃葉飛”,滲透了詩人真摯的情感,以景結情。

楊炯

(650—692),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幼有文名,顯慶四年(659)舉神童,授校書郎。官終盈川令。楊詩絕大部分是五律,其詩才氣宏放,語言精麗嚴整,其邊塞詩頗有氣勢。有《楊盈川集》。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①,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②,鐵騎繞龍城③。雪暗凋旗畫④,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⑤,勝作一書生。

【註解】

①烽火:古代邊境上一種報警的信號。

②牙璋:調兵的符信,分兩塊,調動軍隊時用作憑證。鳳闕:帝王宮闕的概稱。

③鐵騎:精壯的騎兵。龍城:匈奴名城,這裡借指敵方要地。

④凋:脫色,失掉鮮明色彩。旗畫:軍旗上的彩畫。

⑤百夫長:古代軍中低級軍官,指揮百人。

【賞析】

這首詩描寫一個士子投筆從戎,在邊塞作戰的情景。詩篇雖然寫從軍征戰,但卻不做悲涼之語,而是以高昂的情調,綺麗的詞采,表現年輕人渴望投筆從戎,抗敵禦侮,以建功立業的壯志。此詩語言遒勁,雄渾剛健。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大膽的開拓和創新。

宋之問

(656—712),字延清,名少連,汾州(今山西汾陽)人。上元進士,武后時入選宮廷侍臣。曾先後諂事張易之和太平公主被貶為瀧州(廣東羅定)參軍。睿宗時貶欽州,玄宗初賜死。詩與沈佺期齊名,文辭華靡。尤善寫五言排律,對律詩體制的定型頗有影響。有《宋元問集》。

度大庾嶺①

度嶺方辭國②,停軺一望家③。魂隨南翥鳥④,淚盡北枝花⑤。山雨初含霽,江雲欲變霞。但今歸有日,不敢恨長沙⑥。

【註解】

①大庾嶺:五嶺之一,在今江西省大庾縣。

②辭國:離開京城。

③軺:輕便的車馬。

④翥:飛。

⑤北枝花:大庾嶺上的梅,向北枝條上的花。

⑥恨長沙:《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有“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賈生既辭往行,聞長沙卑溼,自以壽不得長,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遭遷謫的愁怨又渴望迴歸的詩作。詩人南流瀧州途中因物感發,曲吐遷謫失意的愁怨。末聯以含蓄深婉的語言,表達盼回鄉的渴望。全詩韻律謹嚴,對仗工穩,是五律的典範詩作。

沈期

(約656—714),字雲卿,相州內黃(今屬河南)人。上元進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貪汙及諂附張易之,被流放儉州。詩與宋之問齊名,有《沈佺期集》詩三卷。律體謹嚴精密,對律詩定型有貢獻。

獨不見

盧家少婦鬱金堂①,海燕雙棲玳瑁梁②。九月寒砧催木葉③,十年征戍憶遼陽④。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⑤。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⑥。

【註解】

①鬱金堂:以鬱金香浸酒和泥塗壁的堂屋。

②海燕:燕的一種,產於南方濱海地區,春季北飛,於室內營巢。玳瑁梁:以玳瑁為飾的屋樑。

③砧:搗衣用的墊石。唐代婦女每於秋夜搗衣。

④遼陽:唐時為東北邊防要地。

⑤丹鳳城:這裡指長安。

⑥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對”。流黃:黃紫相間的絲織品,這裡指帷帳,一說指所搗的衣裳。

【賞析】

這是一首少婦苦思征戍丈夫不歸的抒情詩篇。以海燕雙棲起興,從環境氣氛的渲染中表現思婦孤獨的心情。首聯以重彩濃墨誇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寒砧催木葉”造句奇警。十年征戍而“音書斷”,寫憂慮擔心之深。尾聯思婦含愁獨處,空對明月孤中住。詩中託物寄情,雖鋪陳詞彩,但格調清新,境界遼遠,氣勢飛動。

陳子昂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武后時官右拾遺。後解職歸裡,為縣令段簡所害,死於獄中。他主張詩歌革新,提倡“風雅興寄,漢魏風骨”,反對齊梁以來偏重形式的傾向和綺靡頹廢的詩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頗受李白、杜甫的推崇。有《陳子昂集》。

感遇三十八首(選一)〖1〗其二

蘭若生春夏①,芊蔚何青青②!幽獨空林色③,朱蕤冒紫莖④。遲遲白日晚,嫋嫋秋風生⑤。歲華盡搖落⑥,芳意竟何成?

【註解】

①蘭:香草。若:杜若,也名杜蘅,水邊的香草。

②芊蔚:指花葉的繁茂。青青:“菁菁”的借字,繁盛的樣子。

③幽獨空林色:蘭若幽雅清秀,獨具異采,使林中群花盡失顏色。

④蕤:花下垂貌。

⑤嫋嫋:煙氣繚繞上升的樣子。

⑥歲華:華,同“花”,一年中的花草。

【賞析】

這是一首以芳花搖落寄寓懷才不遇的詩作。詩中以香花香草比擬自己高潔情懷,前四句寫蘭若在春夏欣欣向榮的秀麗,空絕群芳的嬌豔;後四句感嘆其芳華在秋風中的零落,藉以反映詩人自己有出眾的才華卻只能任年華流逝,理想破滅。寓意悽婉,表達了詩人在政治上失意、不能有所作為的苦悶。

登幽州臺歌①

前不見古人②,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③,獨愴然而涕下④!

【註解】

①幽州臺:即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

②古人:指明君賢臣。

③悠悠:渺遠的樣子。

④愴然:悲傷。涕:眼淚。

【賞析】

詩人少懷壯志,力圖報國,隨軍征戰時,因獻奇策,反被貶官。他登上幽州臺,俯仰古今,思緒潮湧,遂作此詩。詩中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這種悲哀常常為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詩人直吐胸臆,語言奔放,格調雄渾,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春夜別友人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①。離堂思琴瑟②,別路繞山川。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註解】

①金樽:華美的酒杯,並不是實指金色的酒杯,用“金”是為了與“銀”相對。綺筵:華筵,豐盛的筵席。

②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

【賞析】

這首送別詩沒有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而是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首聯展示送別時兩人相對無言的沉靜;頷聯借音樂的和諧比擬情意的深厚,離情的纏綿;頸聯描寫送行時的景緻和難捨難分的情思;尾聯流露出離人隱隱的哀愁。

送魏大從軍

匈奴猶未滅①,魏絳復從戎②。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雁山橫代北④ ,飛塞接雲中⑤。勿使燕然上⑥,惟留漢將功⑦。

【註解】

①匈奴:此句暗用典故,漢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這裡的“匈奴”是以漢代唐,借指當時進犯邊境的少數民族統治集團。

②魏絳:春秋時晉國大夫,這裡指魏大(陳子昂的友人)。

③六郡雄:原指六郡地方的豪傑,這裡專指西漢時在邊地立過功的趙充國。

④雁山:即雁門山,在今山西省代縣西北。

⑤飛塞:即飛狐塞,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

⑥燕然:山名,今蒙古國的杭愛山。

⑦漢將:這裡暗指東漢車騎將軍竇憲。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抒發壯志豪情的邊塞詩。首二句寫邊境上軍情緊急,詩人支持魏大御邊保國的壯舉;三四句寫送別的地點和二人相約報國的情懷;五六句點明魏大從軍所往之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尾聯激勵友人像漢將一樣留下赫赫戰功。表現了盛唐時昂然進取的精神。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第3章 唐詩(2)

賀知章

(約659—744),字季真,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武則天證聖元年(695)進士,官至太子賓客、秘書監。天寶三年還鄉為道士,不久就去世了。他性情放誕,自號四明狂客,好飲酒,善詩歌及草隸書。其詩以七絕見長,清新婉曲,頗饒韻致。與李白一見為忘年交,李白對他也很推重。《全唐詩》存其詩一卷。

碧玉妝成一樹高①,萬條垂下綠絲絛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註解】

①碧玉:碧,形容柳色,和下句的“綠”互為補充。

②綠絲絛:即綠絲帶,比喻柳綠。

【賞析】

這是一首借讚美柳樹來讚美春天的詩篇。首二句採用擬人化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柳樹描寫成用碧玉妝扮的美人,描繪了一派生機盎然的大好春光,表達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一問一答,立意新巧,出人意料,是詠物詩中的代表作。

回鄉偶書二首

少小離家老大回①,鄉音無改鬢毛衰②。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③,春風不改舊時波。

【註解】

①離家:一作“離鄉”。作者三十七歲成進士,在此之前就已經離開故鄉,回鄉時已愈八十。

②無改:一作“未改”。衰(音催):疏落。

③鏡湖:在今浙江省紹興會稽山北麓,賀知章的故居即在鏡湖旁。

【賞析】

這是作者晚年回鄉時所作。第一首表現戀鄉情懷。久客歸鄉,心中感慨萬端: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髮斑白,故鄉還認得我嗎。後兩句問話的場面極富生活情趣,真實地表現了詩人還鄉時的無限感慨和欣喜之情。

第二首是第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後和親朋交談,得知家鄉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餘,抒發人事無常的慨嘆,特別是獨立鏡湖之旁,更有種“物是人非”的感觸。

沈如筠

(生卒年不詳),句容(今屬江蘇)人。曾任橫陽主薄。《全唐詩》存其詩四首。

閨怨

雁盡書難寄①,愁多夢不成。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②。

【註解】

①雁盡書:指鳴雁傳書信。

②伏波營:此處指代徵人戍守所在的軍營。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對征戍在外的親人深切懷念的詩篇。首二句寫“雁盡書難寄”,而求之於夢幻亦不可得,抒發了深重的幽怨和隱恨。三四句由“愁”進而轉為“解愁”,寄託明月跨越萬水千山讓天涯人千里共有。全詩感情真摯,情韻雋永。

張若虛

(660—727),揚州(今屬江蘇省)人。曾任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全唐詩》存詩二首,其《春江花月夜》有“孤篇橫絕”之譽。

春江花月夜①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③,月照花林皆似霰④;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⑤。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隨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⑥。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註解】

①《春江花月夜》:樂府舊題。本篇除描寫花月春江絢爛景色之外,極寫民間的相思之苦,和舊時供宮庭娛樂的歌曲便不同了。

②灩灩:形容水光動盪閃爍的樣子。

③芳甸:遍生花草的原野。

④霰:雪珠,此是形容潔白月光照映的花。

⑤青楓浦:地名,這裡泛指遙遠荒闢的水邊。

⑥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瀟湘:二水名,在今湖南省。這裡“碣石”指北,“瀟湘”指南。

【賞析】

這首詩千餘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詩作通過描寫春、江、花、月、夜這五種體現人生良辰美景的事物構成了令人心馳神往的美妙景象。其間雖有消極感傷的情緒,但其展現的永恆的江山、無邊的風月,以及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珍視,期待與嚮往,給人以哲理的啟示。在藝術上洗淨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語言清麗流暢,韻律婉轉和諧,全詩排比、對偶反覆運用,辭藻華美,錯落有致,達到情、景、理相互交融的藝術高度。

張九齡

(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人。唐開元時期有名的宰相,深為時人敬仰。後為李林甫所譖,罷相,貶荊州長史。其詩寫景抒情詩,情致深婉、辭藻清麗。晚年風格轉向樸實遒勁、寄託諷喻,對扭轉初唐以來形式主義詩風有所貢獻。有《張曲江集》。

感遇十二首(選一)〖1〗其一

蘭葉春葳蕤①,桂華秋皎潔②。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

【註解】

①蘭:指蘭草或澤蘭,這種蘭的葉部也有香氣。一作“蘭蕊”,則是指幽蘭。

②佳節:因為春蘭秋桂生機旺盛,欣欣向榮,春、秋因之成為“佳節”。

③“誰知”二句:這兩句意謂不料隱逸之士慕蘭桂的風致,竟引為同調。林棲者,山林隱士。坐,因。

④“草本”二句:本心,草木的根本和中心(莖幹)。這是雙關語,指人有立身根本和心願。此二句喻賢者行芳志潔,不是為了博取高名、求人賞識,正如草木散發芳香不是為了求人折取。

【賞析】

這首詩用比興手法,以蘭桂喻賢者行芳志潔,不隨市俗的品格。前四句述春蘭秋菊的葳蕤與皎潔,以及它們欣欣向榮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言不料蘭桂的風采風致為隱逸之士愛慕。第七句又轉意,蘭桂自有其本心,它們的葳蕤或皎潔並非為博取美人的折取,以此託喻賢人君子潔身自好,修其內美,無須外人延譽擢拔。

湖口望廬山瀑布水①

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②。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③,空水共氤氳④。

【註解】

①湖口:鄱陽湖地名。

②紅泉:指瀑布在日光照映下發出璀璨的色彩,故曰紅泉。紫氛:指水氣。

③靈山:道家稱蓬萊山的別名,猶言仙山,這裡指廬山。

④“空水”句:意謂瀑布從山頂奔瀉,遠望如掛在空中,水氣和煙雲溶成一片。氤氳,氣盛渾融。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瀑布的詩。作者從湖口遠望廬山瀑布,描寫其奔流飛濺的奇觀和聲威,從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寫貌求神,重彩濃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襯,與天相映,展現出一幅雄奇絢麗的廬山瀑布遠景圖。此詩為張九齡在仕途上頗為躊躇滿志時所作,詩中微妙地表達了這種情懷。

賦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①,不復理殘機②。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暉③。

【註解】

①自君之出矣:樂府詩雜曲歌辭名。作者皆以“自君之出矣”發端,其下抒別情。

②殘機:殘破的織機,暗示女主人長時間沒上機織布了。

③減清輝:以月喻人,思婦日夜思念,容顏憔悴。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閨怨的詩。詩作語言含蓄婉轉,清新可愛,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殘機”二字道破了男人離家長久,思婦落寞冷清和思念情深。

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①,天涯共此時②。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③。滅燭憐光滿④,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註解】

①生:這裡是升起的意思。

②天涯:猶言天邊。這句是說遠在天涯的親人這時也在懷念我,而和我一樣也在望月。

③情人:有懷遠之情的人,詩人自稱。遙夜:即長夜。竟夕:整夜。

④憐:愛。光滿:皎潔的月色浩渺無邊,一說皎潔的月光灑滿小屋。

【賞析】

這首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詩中情景交融,抒情與景並舉,細膩地描繪了月夜思親的情景。全詩由景起興,引起相思。明亮皎潔的月色和詩人內心深厚的思情渾然交融,月光的意象貫穿全篇,有力地烘托相思之情的深遠無邊。此詩把纏綿和相思表達得異常真切、形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雄渾豁達,乃千古佳句。

王之渙

(688—742),字季凌,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後徙居絳州。官文安縣尉。他是盛唐著名詩人之一,其詩主要是“歌從軍,吟出塞”,描寫西北風光,意境壯闊,氣勢恢宏。詩作名動一時,每有新作“傳乎樂章,布在人口”廣為傳誦。作品多已散佚。詩僅存六首,均為絕句精品。

登鸛雀樓①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註解】

①鸛雀樓:又名鸛鵲樓,樓的舊址在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

【賞析】

這是一首景觀壯闊蘊涵哲理的登覽之詩。詩的前兩句是登樓望見的景色,把當前景與意中景融合為一,增加了畫面的廣度和深度。到此,看似已寫盡了望中之景,不料詩人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兩句即景生意的詩把詩篇推入更高的境界,以觀景之道諭進德修業之理,表現了向上進取、高瞻遠矚的胸襟,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意蘊。

涼州詞①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②。羌笛何須怨楊柳③,春風不度玉門關④。

【註解】

①《涼州詞》:古樂府曲調名。

②萬仞山:極言山之高。仞,古代長度單位,一仞約為八尺。

③羌笛:古代管樂器名,因出於羌,故名。楊柳:指《折楊柳》曲,其聲哀怨。

④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塞外風光與徵人邊情的詩。首句自下游向上遊、由近及遠眺望黃河,遼遠宏大。接著,在滔滔黃河的壯美背景下出現了一座漠北孤城、戍邊堡壘,景象雄偉險峻。第三句轉筆引羌笛聲,勾起征夫的思鄉之情,又以“何須怨”宕開來說,不必怨楊柳,造語妙極。此詩結構十分精巧,悲中有壯,表現出邊防將士衛國戍邊的寬闊胸襟。

孟浩然

(689—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早年隱居鹿門山,後漫遊吳越。四十歲時西入長安考進士不中,失意而歸。後病疽而死,終身是個布衣。詩與王維齊名,稱為“王孟”。他的詩多寫求官不達、潔身自好和失意情緒。擅長五言詩,大多為山水行旅詩,其次是田園詩,形成清新淡遠的藝術特色,也不乏氣勢磅薄和景象壯闊之作。今存詩二百餘首,有《孟浩然集》。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①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②。氣蒸雲夢澤③,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④。坐觀垂釣者⑤,徒有羨魚情。

【註解】

①張丞相:張九齡,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張九齡為相,孟浩然曾西遊長安,用這首詩贈張九齡,希望得到引薦,表達了詩人從政的熱情。

②太清:指天空。此二句言八月秋水大漲,顯得平滿,涵容著天宇,水天相連,和太空混而為一。

③氣蒸雲夢澤:洞庭湖近處都在水氣籠罩之中。古云夢澤是現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帶低窪地的總稱。

④端居:隱居。

⑤垂釣者、羨魚情:《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若歸家織網。”這裡暗示無人援引,徒有從政的願望而已。

【賞析】

這是一首借寫景委婉求人引薦的詩。是孟浩然詩中較為開闊的一首。“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詠洞庭的名句。前四句寫洞庭湖水波浩蕩,充滿活力,氣勢動人;後四句借“欲濟無舟楫”表達自己想出仕希望得到推輓的心情,卻寫得堂皇坦蕩,不落俗套,委婉含蓄。

宿建德江①

移舟泊煙渚②,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③。

【註解】

①建德江:即新安江,流經今浙江省建德縣。

②渚:水中的小洲。

③“野曠”二句:寫原野極為廣闊,放眼望去,似乎遠處的天空反低於樹木。江水澄清,月映水中,好像和人更接近了一些。

【賞析】

這是首寫羈旅之思的詩。首句點題,第二句是詩的中心句,但作者並未繼續抒寫愁思,而是將筆觸轉到景物描寫中,在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中,終於發現還有清澈的江水,皎潔的明月此刻和他是那麼親近!寂寞的心靈此刻得到了淨化和慰藉。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①

山螟聽猿愁②,滄江急夜流③。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上④,維揚憶舊遊⑤。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⑥。

【註解】

①桐廬江:又稱桐溪,經桐廬縣流入桐江。廣陵:揚州。舊遊:故友。

②暝:昏暗。

③滄江:同蒼江,指桐廬江。

④建德:建德今浙江省建德縣。非吾土:不是我的故鄉。

⑤維揚:揚州的別稱。

⑥海西頭:指揚州,古揚州幅員遼闊,東瀕大海,故曰海西頭。

【賞析】

這是一首寫山水的贈友詩。詩的前四句寫景,有聲有色,一氣呵成地描繪了一幅月色行舟的悽清畫面:山暝猿啼,江流滔滔,樹葉蕭蕭,極寫景色的寥落悽寂,這也正是作者心境的反映。後四句借景生情:月夜宿孤舟,心中愁悶,自然對友人深切懷念,因而熱淚縱橫。全詩語言精妙,寫景如畫,感人至深。

送杜十四之江南①

荊吳相接水為鄉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註解】

①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

②荊:指今湖北一帶。吳:指江南。

【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在家鄉荊州送友人往江南時所作。詩的開頭兩句寫春日江上送別,把送行之地與欲往之地聯繫起來,後兩句直抒對友人的難捨之情。朋友剛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可見惜友人遠去之情。而末句“天涯一望”更勾畫出“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的送者情態,離愁洶湧而出,境界開闊,堪稱佳句。全篇平易自然,行雲流水,寫得頗富神韻。

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①,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②。當路誰相假③?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註解】

①寂寂:求仕沒有音信,心中苦悶。

②“欲尋”二句:言要去山林隱居,又不捨與友人分離。

③當路:指當權者,居要位者。相假:藉助、援引之意。

【賞析】

這是一首表達仕途不達的詩作。詩中抒發了求仕碰壁後苦悶怨憤的感情。前二句直寫詩人失意的無限愁恨和怨恨之情。三四句寫和友人惆悵地告別。“知音世所稀”句,進一步說明仕進不達的原因在於無人援引,因而決心迴歸故園隱居山林。

春曉①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②?

【註解】

①春曉:春天早晨。

②“夜來”二句:回憶夜來的風雨,為花木擔憂。

【賞析】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作品從春鳥的啼鳴、春風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謝落等聲音讓讀者通過聽覺感受戶外春意鬧的美好景象,只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三四句由喜春翻為傷春、惜春,而這傷和惜卻是因為對春的愛。作者借物抒懷,閒散恬淡中多少流露出人生的感慨。語淺意濃,自然而極富韻致。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①,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②,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③,把酒話桑麻④。待到重陽日⑤,還來就菊花。

【註解】

①具:備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菜。

②合:圍攏。此句言村莊隱藏在深林當中,從村中望去,四周都是綠樹,故曰“合”。

③軒:窗的別稱。

④話桑麻:閒談農作之事。

⑤重陽日: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古人有登高、飲菊花酒的風俗。

【賞析】

這首田園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到山村友人家作客後所寫。詩中描寫了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了老朋友誠摯親切的情誼。詩人被農莊生活深深地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賞菊。詩人自然流暢地描繪一幅樸實秀美的田園風景畫,詩意盎然,意境清新雋永。

歲暮歸南山①

北闕休上書②,南山歸敝廬③。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④。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註解】

①南山:指孟浩然的故鄉襄陽城南之山。

②北闕:皇家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待朝見或上書的地方。

③敝廬:指自己的破落家園。

④青陽:指春天。歲除:即歲暮。言新春已到,逼得舊年過去。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作者入京求仕不遇,歲暮返回老家抒發憤慨的詩。首聯寫作者決不再上書朝廷而回歸老家。含怨恨之意和絕望之情。二聯怪自己不被見用是因“無才”和“多病”,其實是對聖上不明和世態炎涼之怨。三四聯慨嘆歲月推移,人已衰老,詩人常懷愁悶,夜不能寐,其痛苦和焦慮表現得感人至深。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第4章 唐詩(3)

李頎

(690—751),趙郡(今河北省趙縣)人,家居潁陽。開元二十三年進士,曾任新鄉縣尉。和當時的詩人王維、高適等均有唱和之作。擅長七言歌行和七律,善於描寫邊塞風光,刻畫人物形象,對於音樂聲情的描繪更具特色。《全唐詩》存詩三卷。

古從軍行①

白日登山望烽火②,黃昏飲馬傍交河③。行人刁斗風沙暗④,公主琵琶幽怨多⑤。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⑥。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⑦。

【註解】

①從軍行:本是樂府古題,本詩因擬樂府古題而作,故標“古從軍行”。

②烽火:報警的煙火。

③交河:故址在今新疆吐魯番境內。

④行人:指出徵的戰士。

⑤公主琵琶:漢武帝將江都王的女兒賜為烏孫公主嫁給烏孫國王,公主出嫁時沿途使人彈奏琵琶,慰撫公主思鄉的愁情。

⑥輕車:漢時有輕車將軍、輕車都尉,此泛指將帥。此句意謂士兵們只好跟隨將軍冒著生命危險長期在邊地作戰。

⑦戰骨:戰士屍骨。荒外:遙遠的邊地。蒲桃:同“葡萄”,是西域特產。

【賞析】

這是一首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軍旅邊塞詩。詩開篇以風沙昏暗、琵琶嗚咽渲染了行軍的苦狀和悲涼的氣氛。接著描寫塞外戰地的荒曠蕭條,以茫茫原野、胡雁哀鳴等意象進一步表現從軍征戰的艱險。“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詩人憤怒地譴責最高統治者好大喜功,拿千千萬萬的生命當草介,毫不顧惜,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古意①

男兒事長征,少小幽燕客②。賭勝馬蹄下,由來輕七尺。殺人莫敢前,須如蝟毛磔③。黃雲隴底白雲飛,未得報恩不得歸④。遼東小婦年十五,慣彈琵琶解歌舞。今為羌笛出塞聲⑤,使我三軍淚如雨。

【註解】

①此詩題為古意,標明是一首擬古詩。

②幽燕客:古有“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說法。

③須如蝟毛磔:寫男兒勇猛剛烈的氣概和殺敵時鬚髯怒張的神態。

④“黃雲”句:塞上多風沙,沙捲入雲,所以雲色是黃的。

⑤羌笛:此句寫笛聲哀怨、悲涼勾起徵人無限的鄉思。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徵人思鄉的詩作。前六句勾畫了一個勇猛剛烈、奮勇殺敵的邊塞男兒的形象。接下去,詩人展現了一幅雄偉蒼茫的背景:“黃雲隴底白雲飛”,表面上只是在寫景,實際上暗示了邊塞男兒離家戍邊的艱辛。隨著“遼東小婦”的“羌笛出塞聲”,鄉思之苦使這些錚錚的軍營男子漢們也“淚如雨”。這裡詩人一個特寫把戰爭帶來的深重災難都顯示了出來,含蓄而精煉。

王昌齡

(698—約757),字少伯,京兆(今陝西西安)人。開元進士,數任小官,晚年貶龍標尉。因安史之亂還鄉,為刺史閭丘曉所殺。他以詩名重一時,有“詩家天子”之稱。其詩內容較為豐富,無論是寫邊塞、宮怨、閨怨、送別都善於將複雜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高度提煉。尤其是邊塞詩,深刻地反映了戍邊將士的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他擅長七言絕句,號稱“七絕聖手”。現存詩一百八十餘首,《全唐詩》編錄四卷。

出塞二首(選一)①〖1〗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②,不教胡馬度陰山③。

【註解】

①出塞:樂府《橫吹曲辭》舊題。

②龍城:為匈奴祭天之處,故址在今蒙古國境內。

③陰山:崑崙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是我國北方的屏障。在今內蒙古中部,漢時匈奴常據陰山侵擾漢朝。

【賞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希冀良將寧邊的邊塞詩。首句的新鮮奇妙就在於“明月”和“關”前分別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限定詞,這樣就形成一種雄渾蒼茫、博大深厚的藝術意境,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歷史聯繫起來了。“萬里長征人未還”就成了自秦漢以來歷代人們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表現了人民嚮往和平生活的理想。

從軍行七首(選二)①〖1〗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②,孤城遙望玉門關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④。

【註解】

①從軍行:這是王昌齡採用樂府舊題寫的邊塞詩,共七首。

②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雪山:指祁連山。

③孤城:指玉門關。

④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鄯善縣東南一帶地方,這裡泛指侵擾西北地區的遊牧民族。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將士以身許國壯志豪情的邊塞詩。首二句描繪了西北邊塞的苦寒蕭條,戰地環境氣氛。第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概括了戰爭的激烈和殘酷以及將士堅強的意志,“不破樓蘭終不還”是身經百戰的將士發出的堅定、深沉的誓言。全詩格調高昂,意氣豪壯,有極強的感染力。

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①。前軍夜戰洮河北②,已報生擒吐谷渾。

【註解】

①轅門:軍營的門。古代行軍紮營時,用車環衛,出入處是把兩車的車轅相向豎起,對立如門。

②洮河:是黃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吐谷渾:晉時鮮卑族慕容氏的後裔,後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聯軍所敗,這裡泛指敵酋。這兩句承上句,寫後軍出營增援,前軍捷報已到。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在風沙中夜戰告捷的軍旅詩。首句描寫一個風沙遮天蔽日的夜晚,對軍事形勢起著烘托、暗示的作用,在這種惡劣的天氣狀況下,唐軍卻半卷著紅旗出動,讓人感到一場惡戰已迫在眉睫。但三句筆鋒一轉,剛才那支軍隊在中途就得到捷報,前鋒部隊已在夜戰中大獲全勝,連敵酋也被生擒。此詩通過氣氛渲染和側面描寫讓人想像戰爭場面,藝術表現手法新穎獨到。

閨怨①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②。忽見陌頭楊柳色③,悔教夫婿覓封侯④。

【註解】

①閨怨:言婦女的怨情。

②凝妝:盛妝打扮。翠樓:少婦的居處。

③陌頭:田頭道邊。

④覓封侯:指從軍立功以求取爵位。

【賞析】

這首閨怨詩從“不知愁”寫起,在春日裡盛妝上樓觀賞景色的少婦,忽然從再次吐綠的楊柳想起了丈夫從軍不歸已久。她後悔當初不該讓丈夫遠離自己去追求功名富貴,“不知”“忽見”“悔教”諸詞,一句一曲折,詩中雖沒有刻意去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表露無餘。本詩為唐代閨怨詩的壓卷之作。

芙蓉樓送辛漸①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③。

【註解】

①芙蓉樓: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辛漸:王昌齡的詩友。

②平明:天剛亮時。楚山:古時吳、楚兩地相接,鎮江一帶也稱楚地,其附近的山也可稱楚山。

③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化用鮑照《代白頭吟》“直如朱絲繩,青如玉壺冰”句意。

【賞析】

這首詩構思新穎,淡寫朋友間的離情別緒,而重寫自己的高潔和孤寂。前兩句寫辛漸雨夜來到江寧,作者在清晨於楚地送辛漸去洛陽,渲染了離別的悽情和詩人羈宦的孤寂。後二句詩人借玉壺冰心自喻清白純潔的品格,表明自己雖遭貶謫也會堅持操守的堅強性格。“一片冰心在玉壺”成了傳頌千古的名句。

聽流人水調子①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嶺色千重萬重雨,斷絃收與淚痕深。

【註解】

①流人:這裡指流落江湖的樂人。水調子:即水調歌,古樂府曲名。

【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失意哀愁的詩。作於詩人晚年貶徙途中。在朦朧的月色中,坐在岸邊的孤舟上,傾聽著江湖樂妓演奏的哀切箏樂,面對陣陣肅殺的楓林聲。詩人與演奏者有同樣的淪落感,激越的箏樂因絃斷而驟然中斷,但聽者的心緒仍沉浸在悲憤之中。全詩意境悽清,蘊含深刻,頗有藝術感染力。

祖詠

(699—746),字和生,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進士,與王維友善。其詩多借狀景繪物表現隱逸生活的閒適恬淡。

終南望餘雪①

終南陰嶺秀②,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③,城中增暮寒。

【註解】

①據《唐詩紀事》記載,這是祖詠在長安應試時所作。按規定應該為六韻十二句,但他只寫了這四句就交卷。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意盡。”

②陰嶺:終南山的北面。

③林表:樹梢。霽色:雪後初晴。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終南山雪景的詩作。一二句寫終南山雪景。天晴雪融,惟山陰高處尚存積雪,遠遠望去像是浮在雲上。三四句寫雪晴日出,陽光輝映山林,但化雪後長安城的晚上將更加寒冷,把視線從終南山引向長安城,突然轉折,別有新意,蘊含深刻。

王維

(701—761),字摩詰,蒲州(今山西永濟)人。開元進士。後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亦佛亦俗的恬靜富貴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邊塞詩。但他的山水詩成就最高,他又兼通音樂,工書畫。其詩、畫有“詩中畫、畫中詩”之譽。著有《王右丞集》。

渭川田家①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②。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③。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④。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⑤。

【註解】

①渭川:渭水。

②墟落:村莊。窮巷:指深巷。

③荊扉:柴門。

④雉雊:野雞鳴叫。秀:麥子吐華曰秀。蠶眠:蠶蛻皮時,不食不動,如睡眠狀。

⑤吟式微:《詩經·邶風》篇有:“式微,式微,胡不歸!”此取其義。

【賞析】

這是王維最有名的一首田園詩。作者選取初夏夕陽斜照的村落作為典型,集中抒寫。描寫出夕陽斜照村落、暮色蒼茫,牛羊歸、牧童歸,田野中野雞盡情地鳴叫,蠶兒已吐絲作繭,農夫們樂而思歸,到處洋溢著和樂融融的氣氛。繪出了一幅安閒寧靜的“田園晚歸圖”。最後,詩人借《詩經》中的詩句表達自己急欲歸隱田園的心情。

山居秋暝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日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②。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③。

【註解】

①暝:傍晚。

②“竹喧”二句:竹林中人聲喧鬧,是浣衣女歸來了;水上的蓮花搖動,有漁船沿流而下。

③春芳:春的芳華。王孫:泛指貴族子弟,也指詩人自己。

【賞析】

這是一首寄託詩人高潔情懷的山水詩。也是王維“詩中畫”的典範。首句點題,“新雨後”貫穿全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寫景如畫,繪出了空山新雨後秋夜的幽清明靜。後四句開始從寫景轉入寫人,“竹喧”“蓮動”在前,“浣女”“漁舟”在後,以動景襯山之靜。最後二句從外物的描寫歸向內心,表現詩人樂於歸隱,和超凡脫俗、潔身自好的情操。詩作含蘊豐富,情趣盎然。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①,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②,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③,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向樵夫。

【註解】

①太乙:終南山的主峰,在今陝西省長安縣南。近天都:言高與天連。天都,天帝所居之處。

②回望合:四望如一。靄:霧氣。入看無:一切都消融在這霧氣之中。此二句寫山中瀰漫著青白的雲霧,連成一片。

③分野:古天文學名詞,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或國聯繫起來,凡地上每一地域都劃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內,互相對應,稱為分野。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終南山之雄偉景象的山水詩。全詩大氣磅礴,意境壯闊,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終南山的極高,極廣,筆墨雄奇中見細膩,壯美中含嫵媚。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①,屬國過居延②。徵蓬出漢塞③,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④,都護在燕然⑤。

【註解】

①問邊:到邊疆去察看。

②屬國句:一說是“過居延屬國”的倒文。漢時稱已歸附的少數民族地區為屬國。

③徵蓬:被風捲起遠飛的蓬草。

④蕭關:古關名,是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在今寧夏固原東南。候騎:擔任偵察、通訊的騎兵。

⑤都護:當時邊疆重鎮都護府的長官。燕然:山名,這裡借指最前線,非實指。

【賞析】

這首詩作於王維赴邊途中。首聯交待詩人的去向。次聯既寫景,交待行蹤,也暗寫了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句描寫塞外曠蕩荒涼、悲壯綺麗的景象,表達了極為豐富的思想感情。國學大師王國維稱為“千古壯觀”的名句。結尾兩句又回到“出使”事上,詩人到達邊塞,偵察兵告知:首將正在燕然前線。全詩記敘和描寫相結合,畫面開闊,意境雄渾。

觀獵①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②。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③,還歸細柳營④。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

【註解】

①詩題一作《獵騎》。

②角弓鳴:指拉弓發箭。渭城:即咸陽故城,在長安西北渭水北岸。

③新豐市:地名,在今陝西省臨潼縣東。

④細柳營:在長安附近,西漢名將周亞夫屯軍於此。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將軍圍獵的詩。以“風勁角弓鳴”起,破空而來,筆勢矯健。如聞其聲如攝其勢。三四句是絕妙的流水對,“鷹眼”因“草枯”而“疾”,“馬蹄”因“雪盡”而“輕”。“還歸細柳營”,巧用歷史事實,寫照詩中狩獵人也具名將胸懷氣魄。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此詩:“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

秋夜獨坐①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註解】

①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題為秋夜獨坐,如僧徒坐禪。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隱居生活,抒發人生感慨的詩篇。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悲哀時光流逝無法挽留,人卻一天天衰老;詩人從雨聲聯想到自然中的萬物也像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流失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醒“悟”。後二聯寫覺悟和學佛。此詩寫得情真意篤,細緻入微,頗有韻味。

鹿柴①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②。

【註解】

①鹿柴:地名,是王維隱居輞川別墅中的勝景之一。柴,本作“砦”,即籬柵。

②返景:指日落時分,日光返照。

【賞析】

此詩是王維《輞川集》五絕組詩。詩中描繪鹿柴的空山深林傍晚的幽靜景色。首句正面描寫空山的空寂;二句“但聞人語響”境界頓出,不見人影只聞人聲,以動襯靜;三句描寫夕陽返照,更突出了深林的幽暗、寂靜。

相思①

紅豆生南國②,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③,此物最相思。

【註解】

①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

②紅豆:俗名相思子。

③採擷:採摘。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物表達相思之情的詩。首句起興,點明朋友流浪江南。次句設問寄託情思,緊接著第三句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末句一語雙關點題,既切合“相思”之名,又曉喻相思之情。妙筆生花,婉曲動人。

竹裡館①

獨坐幽篁裡②,彈琴復長嘯③。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註解】

①竹裡館:輞川別墅勝景之一,因綠竹圍繞得名。

②幽篁:深密的竹林。幽是深的意思;篁:竹叢也。

③嘯:嘯歌。《詩經》:“其嘯也歌”。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隱居生活的詩作。詩中以“幽篁”“深林”“明月”三個詞寫景,以“獨坐”“彈琴”“長嘯”三個詞寫人物活動。短短四句,抒發了隱者閒適自得的情趣,並使外景內情交融無間、融為一體,給人以美的藝術魅力。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①,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②。

【註解】

①桂花:亦稱木犀,有春花、秋花、四季等不同種類,此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閒:寂靜意。

②“月出”二句:寫只有被月色驚擾了的山鳥時鳴的聲音,稍稍打破山澗中的沉寂。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春夜山林寂靜的詩。詩中寫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景,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景,襯托出山林的幽靜,給人以意境清麗,安然閒適之感。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①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②。

【註解】

①這是作者十七歲時所作。山東:指在華山以東,作者故鄉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故云“憶山東兄弟”。

②茱萸:一名越椒,有香氣,古代風俗每年農曆九月九日佩茱萸囊登高,以為可祛邪避災。

【賞析】

這首詩是王維重陽節思念家人之作。此時,他在外遊獵功名。首句“獨”和“異”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孤獨無親,漂泊之感。次句“倍”既體現了長久的鄉思又表達了佳節思親之勝,這三字實在是“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後兩句把我思人的情緒,轉換為人思我,把親人互相思念之情,寫得淋漓盡致,餘味無窮。

漢江臨泛①

楚塞三湘接②,荊門九派通③。江流大地外④,山色有無中⑤。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⑥。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註解】

①漢江:即漢水,源出陝西省,經湖北省而入長江。臨泛:泛舟於漢江觀景。

②楚塞:古代楚國的地界。三湘:灕湘、瀟湘、蒸湘的總稱。

③荊門: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西北。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

④“江流”句:言地闊江遠,極目望去,如流天外。

⑤“山色”句:指遠處荊門山色似有似無。

⑥“郡邑”二句:形容都市如在水中浮立,波濤如在遠空翻湧。

【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漢江景色的風景詩。首聯寫漢江雄偉壯闊的氣魄,頷聯寫漢水的流長渺遠,山色迷朦,偉麗雄奇。頸聯近寫漢江波瀾洶湧澎湃之勢。尾聯直抒對襄陽風光讚美之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大好山河的熱愛。全詩色彩明麗,意境優美。

送元二使安西①

渭城朝雨浥輕塵②,客舍青青柳色新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④。

【註解】

①元二:不詳。安西:即安西都護府(今新疆庫車境內)。

②渭城:即咸陽(今陝西省西安市)。浥:溼潤。

③柳色:柳象徵離別。“依依楊柳春”。

④盡:一作“進”。陽關:漢置關名(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南),自古與玉門關同為出塞必經之地,因在玉門關南,故稱陽關。

【賞析】

這是王維極負盛名的送別詩。詩的首二句狀物寫景,寫明送別的時間、地點和環境氣氛,著意描繪了渭城春雨的細潤和垂柳的柔美,襯托出惜別的情意。後兩句寫殷勤勸酒,直抒胸臆,用“更”字和“無故人”,把依依不捨和別後的懷念之情充分表現出來。“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成為送別時的絕唱。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第5章 唐詩(4)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亞的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城,他即於此出生。幼時隨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青蓮鄉。壯年漫遊天下,好酒任俠,天寶初供奉翰林,受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安史之亂曾為永王李璘幕僚,後流放夜郎(今貴州)。中途遇赦,晚年飄泊困苦,卒於當塗。李白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韻和諧多變。其內容鮮明地表現了對封建權貴的輕蔑、揭露,對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他的詩歌各體俱佳,有“詩仙”之稱。有《李太白集》。

烏夜啼①

黃雲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機中織錦秦川女②,碧紗如煙隔窗語。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③。

【註解】

①烏夜啼:樂府古題。

②秦川女:指徵夫遠戍的思婦。

③“停梭”二句:先寫思婦觸景生情,停梭悵然,回孤房獨宿,淚落如雨。

【賞析】

這是一首表現思夫之情的詩。首二句繪出一幅秋林晚鴉圖。接下來描繪在暮色迷茫中透過煙霧般的碧紗窗,依稀看到思婦的孤獨身影,聽到她低微的聲音,體會著她內心的感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評論此詩:“蘊含深遠,不須語言之煩。”

將進酒①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②,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③。岑夫子,丹丘生④,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⑤,但願長醉不願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⑥,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⑦。五花馬,千金裘⑧,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註解】

①將進酒:屬樂府舊題。將:請。

②君不見:樂府中常用的一種誇語。天上來:黃河發源於青海,那裡地勢極高,故稱。

③會須:正應該。

④岑夫子:岑勳。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

⑤鐘鼓:古代富豪之家吃飯時,鳴鐘列鼎。饌玉:即玉饌,美味食物。

⑥陳王:曹植曾被封為陳王。曹植《名都篇》有“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句。平樂:曹植所居平樂觀。

⑦徑須:直須,只管。沽:買。

⑧五花馬:五色花紋的名馬。唐時富貴人講究馬的裝飾,常把馬髦剪成三瓣或五瓣的花形,稱三花馬或五花馬。千金裘:價值千金的皮衣。

【賞析】

本詩以奔放豪邁的語言抒寫了曠達不拘、樂觀自信的精神和對現實社會的憤懣,也流露出詩人懷才不遇的痛苦,表達了渴望用世的積極思想情感。詩篇充滿著豪邁宏壯之氣,堅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社會的抗爭。全詩深沉渾厚,感情奔放激盪,氣象不凡。誇張、比喻、對比等藝術手法的巧用,展現了李白傲然不羈、豪放灑脫的性格和仙家風度。清平調三首①〖1〗其一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②。若非群玉山頭見③,會向瑤臺月下逢④。

【註解】

①清平調:樂府中有清調、瑟調,至唐時已有調無詞。李白《清平調》是用七絕格律自創的新詞。

②露華:露水。

③群玉山:西王母所居之地,此指仙山。

④瑤臺:用玉做的臺,指仙宮,仙女所居地。

其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①,雲雨巫山枉斷腸②。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③。

【註解】

①紅豔:濃妝豔麗。

②雲雨巫山:謂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情愛。斷腸:傷感惆悵。

③飛燕:指漢武帝愛妃趙飛燕。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①,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②,沉香亭北倚欄干③。

【註解】

①傾國:形容絕色美女。

②解釋:解除、消除。句意謂只有名花和美麗的楊貴妃才能消解唐明皇的愁恨。

③沉香亭:在唐興慶宮中龍池東,以沉香木造成。

【賞析】

《清平調》三首,李白在長安為翰林學士時奉旨而作。

第一首讚頌楊貴妃美麗超群。起句比喻形容貴妃服飾如彩雲,容貌如鮮花;第二句形容貴妃的豔麗和光彩;第三四句更深一層說像楊貴妃這樣的如花似仙,只能在玉山看到,或應在月光下於瑤臺中相遇。構思精巧,想像奇妙,比喻妥貼。

第二首寫貴妃的得寵勝過巫山神女和趙飛燕。首句用帶露凝香的牡丹花象徵楊貴妃;第二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會的夢境襯貴妃被玄宗寵愛之深;三四句寫趙飛燕堪稱絕代佳人,卻靠新妝專寵,襯托楊貴妃的天姿國色。

第三首從正面描寫唐玄宗對貴妃的寵愛。前兩句突出地寫玄宗對名花和楊貴妃的深愛及其歡悅的神態。後兩句進一步寫名花和美人的作用是消解玄宗的春恨春愁。

這三首詩並沒直接寫貴婦的形象,而實際上卻句句都緊緊圍繞貴妃美這條主線,可見詩人的才情之富。

玉階怨①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簾②,玲瓏望秋月③。

【註解】

①玉階怨:屬樂府調名,述寫“宮怨”的樂曲。

②卻下:放下。水精:水晶。

③玲瓏:清晰明亮的樣子。

【賞析】

這首短詩描寫一個女子盼望、思念之情。深夜了,她仍久久佇立在玉階上,以至露水沾溼了羅襪,終因寒意襲人,無奈地回屋放下簾子,但仍不能入睡而獨自凝思仰望秋月。題為“玉階怨”,但通篇無一怨字,而是通過形象本身的細節描寫,怨意深藏其中。

靜夜思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②,低頭思故鄉。

【註解】

①詩題一作“夜思”。

②舉:抬。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賞析】

這是一首遠客思鄉的詩。前二句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寫出了深秋明月既明亮又寒冷。同時烘托了深秋靜夜的寒意蕭瑟和旅人的寂寞情懷。三四句寫遊子望月懷鄉,長夜難眠的鄉思,深情摯意盡在不言中。筆觸清新樸素,構思細緻深曲,耐人尋味,百讀不厭。

春思

燕草如碧絲①,秦桑低綠枝②。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③?

【註解】

①燕:今河北、遼寧一帶,為唐代東北邊防要地,詩中征夫所在地。

②秦:指現陝西省境,詩中思婦所居之地。

③幃:帳。羅幃:絲織的帳子。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少婦愁情的詩。開頭二句即以相隔遙遠的燕、秦兩地的春景起興。思婦觸景生情,產生“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的感情。在這種心緒下春風還無端吹來,思婦不禁申斥道:“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進一步表現了思婦相思愁悵的深情。全詩婉曲動人,形象地表現了思婦複雜心理活動和情感。

子夜吳歌(選一)〖1〗秋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①。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②。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③。

【註解】

①搗衣:洗衣時用棒槌在砧石上捶打。秋天到來,出征將士的家屬都在準備寒衣。

②玉關:即玉門關。

③良人:指丈夫。

【賞析】

此詩是李白樂府組詩《子夜四時歌》中的第三首。寫思婦對徵人的懷念,千家萬戶搗衣聲聲,傳出婦女多少哀怨,秋風陣陣,寄託了懷念出征將士的深情。結句是閨婦的期待,也是徵人的心聲。這首詩風韻天成,情景交融。

秋浦歌(選一)①〖1〗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②。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③。

【註解】

①秋浦: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李白漫遊到此,寫了組詩《秋浦歌》十七首。

②緣:因為。個:如此,這樣。

③秋霜:形容頭髮如秋霜般白。

【賞析】

詩人創作此詩時已五十多歲,壯志未酬而人已老,怎能不倍加愁苦。首句極度誇張的手法寫愁,渲洩了積蘊極深的怨憤和抑鬱。次句,緊承上句,愁生白髮,髮長愁更長!其悠長的韻味,體現了詩人非凡的藝術造詣。此詩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義的藝術手法,塑造了詩人自我的形象。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①。桃花潭水深千尺②,不及汪倫送我情。

【註解】

①踏歌:以腳步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涇縣。

【賞析】

汪倫是李白的一位朋友,曾邀李白到家中做客,當李白乘船將離開之時,汪倫趕來相送,李白遂吟此詩贈別。此詩前二句是敘事,後二句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為結句預伏了一筆。結句“不及”二字出語純樸自然,情真意切,表達了友人之間真摯的情意。語言生動而形象,空靈而有餘味。

夢遊天姥吟留別①

海客談瀛洲②,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③。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④。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⑤。謝公宿處今尚在⑥,淥水盪漾清猿啼。腳著謝公屐⑦,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⑧。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列缺霹靂⑨,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⑩。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惟覺時之枕蓆,失向來之煙霞。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註解】

①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縣。

②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三座神山這,另兩座是蓬萊、方丈。

③拔五嶽:超出於五嶽。五嶽:我國五座名山。掩赤城:掩蓋了赤城。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縣境內。

④鏡湖:又名鑑湖,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

⑤剡溪:在今浙江省嵊縣南。

⑥謝公宿處:晉時謝靈運遊天姥,曾在剡溪投宿。

⑦謝公屐:謝靈運所穿的特製登山木鞋,鞋底安著活動的鋸齒,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

⑧“熊咆”句:有如熊咆龍吟,使得出入於深林層巔的山中游人為之戰慄而驚恐。

⑨列缺:閃電。霹靂:雷聲。

⑩金銀臺:神仙所居的宮闕。

雲之君:雲神,這裡泛指從雲中下降的群仙。

白鹿:傳說中仙人的坐騎。

摧眉折腰:委屈自己,小心伺侯別人。

【賞析】

這是一首通過名山仙境表達憎恨黑暗現實,蔑視權貴,渴求光明自由的記夢詩。是李白在東魯將遊吳越時所作。詩中將神話傳說和實境奇幻地交織在一起,於虛無縹緲的描述中,寄寓著現實生活。抒發了詩人對光明、自由的熱情嚮往,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憎恨和對權貴的極端蔑視,同時也反映了詩人捍衛人格獨立和尊嚴的個性追求和反抗精神。詩作句式變化多端,錯落有致,聲調抑揚頓挫,筆隨興至,才思橫溢。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

故人西辭黃鶴樓②,煙花三月下揚州③。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註解】

①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

②黃鶴樓:舊址在今湖北省武昌。

③煙花三月:指江南春天田野上常有迷茫的霧氣,古人稱為“煙花”。揚州:古稱廣陵。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抒寫了詩人對朋友無限依戀的感情。全詩語言清麗,氣象開闊,第一句點明送別的地點。第二句寫送行的時令和被送者將去的地方。三四句寫送別的場景,以煙花春色和浩蕩無際的長江為背景,表達了朋友依依惜別之情,展現了一幅意境開闊,色彩明麗的惜別畫。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①,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②。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③。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④。

【註解】

①郭:外城。

②蓬:蓬草。枯後隨風飄蕩,這裡比喻遠行的友人,也是自喻。

③“浮雲”句:以浮雲喻遠遊作客之人飄忽不定,這裡指友人。

④蕭蕭:馬鳴聲。班馬:離群之馬。班,別也。

【賞析】這首送別詩是詩人政治上失意之時所作。全詩通過環境景物的烘托、氣氛的渲染,表達了詩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摯情。首聯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的極為工整的對偶句點出告別環境。第二聯具體寫離別的深情。第三聯巧妙以浮雲、落日作比,襯托這對分別的友人充滿惜別的情意。結尾以班馬蕭蕭烘托離別的氣氛,情意宛轉含蓄,使自然美與人情美水乳交融,耐人尋味。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集35章》(1—5章)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