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是追著疾病跑,可是疫情都是突發的,西醫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謝洪波沔陽


疫情發生,西醫在未知道真正病因,但能診斷是肺炎的情況下,先採取抗病毒,抗細菌,輸氧治療方法。同時,也採取流行性病調查,病理分析,加快研製判斷疫情病因的試劑,通過科學分析,調查,判斷具體的病情,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治療。就目前冠狀肺炎而然,西醫雖然沒有特效藥,但也有一些藥也能起到緩解,治療的作用,所以說這套程序是正確的。


瀋陽雪花67


看了上次非典期間,採用中醫治療好了很多非典病人,而且副作用很小,對身體的損害較輕,剛開始一直是西醫做主導,不怎麼相信中醫,最後經過討論,當時任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儀批覆,採用中醫結合的方法對非典病人進行治療,對治療有很大幫助!結果等到疫情結束,要進行慶功大會了卻沒有邀請中醫,確實有點讓人寒心,只能做幕後英雄!

西醫俗稱,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而中醫是調節身體,從根源上治療疾病!只不過有好多假的江湖郎中,冒充中醫,把中醫名聲整臭了!

中醫博大精深,後代要發揚光大,深入研究,不能丟點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祖國的發現也是百利無一害的!



滬漂啊豪


誰說西醫是追著疾病跑?這簡直就是完全對現代醫學沒有了解,現代醫學是以人體科學為基礎(研究人體是如何運作的),以臨床疾病研究為依據,以最前沿的科學技術為工具的一門綜合學科,隨著觀測手段的進步、對人體機能的研究已經進入分子階段,大多數疾病的成因和機理以非常清晰,這些成果在臨床上的應用又挽救了無數的生命,相信在不遠的將來,現代醫學將攻克癌症和各種病毒,這些成就都是陰陽五行學說所不可企及的。


David曾954


如題,西醫總是追著疾病跑,西醫的方向是不是錯了?

是的!肯定是錯了。西醫不光是追不上疾病,它也越來越坑患者,變成了一門賺錢的學問。

將來醫學的發展方向,一定是患者選擇的方向,以中醫為主,西醫越來越邊緣化。



我又失眠啦


西醫告訴你不要亂碰不瞭解的東西,中醫告訴你野生的比家養的營養價值更高,結果吃出新病毒了卻說是西醫追著疾病跑!

要知道病毒是早就存在的,只不過人類還沒發現而已,西醫是想盡辦法瞭解一切有危害的東西,中醫是沒那個能力搞研究,只能坐著不動,結果卻成了中醫以不變應萬變,你以為這是武俠小說呢?還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早就被打死了,沒死的是有人硬要往下保而已


暖春風


西醫和中醫各有特色,互補最好!

在抗擊新冠病毒戰鬥中,中醫有很好的表現。中醫藥在補強人體機能活力,增強免疫力方面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相關的疫苗或特效藥沒開發出來的情況下,輔助性,安慰性治療的效果是很明顯的。增強了人體對病毒的抵抗力。而人體本身又是很複雜,尤其是有基礎病的患者,具體採用中醫或西醫治療,就是看具體情況才好定。

針對新冠病毒這樣未知的傳染病,中醫和西醫面臨的情況是一樣的。西醫不見得就沒有補強提升體質和免疫力的方法。只是中醫更適合我們應用罷了。

現在的狀況是,在社會上,西醫佔據主導地位;中醫藥偏又在這次疫情大面積應用。這導致了雙方的互撕。其實完全沒必要。

中醫和西醫對疾病介入的角度,方式,方法不一樣。這裡沒有什麼對和錯。也不存在西醫方向錯了的問題。而是應該互相學習,優勢互補,發展新型的現代醫學才是硬道理!




顯微外科醫生黃威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沒有藥物可以做到超廣譜抗菌抗病毒,只能發現一個針對一個。

至於中醫,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中醫對外源性疾病和器質性病變一直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個別案例說明不了什麼問題,中醫對此類疾病解決不了群體問題。中醫的侷限性太顯著了。


澹澹言懷


有病了當然要追著疾病跑了,不然要醫生,要醫學做什麼?

這樣說西醫也有失偏頗。如一些多發性常見疾病,現代醫學也是儘量走在前面,研究了疾病的成因,致病機理,臨床表現等等各個方面,也是走在了疾病的前面。

而古代醫學,特別是古代中醫,整天說治未病,但是像天花,霍亂,流感這樣多發性的常見病也沒見“防病於未然”,在現代醫學體系建立之前也沒見這些類疾病的治癒率有多少提高。



0鐵馬冰河0


媒體稱:河南省、甘肅省早期中醫治療,取得良好效果,降低了死亡率,真是這樣嗎?看統計結果。

3月5日公佈疫情:

河南省 確診病例1272人,死亡22人,死亡率1.73%。

甘肅省 確診病例91人,死亡2人,死亡率2.2%。

浙江省 確診病例1215人,死亡1人,死亡率0.08%。

全國除湖北外,平均死亡率0.16%,

媒體所講的用中藥取得良好效果、降低了死亡率的河南、甘肅二省的死亡率卻高於全國除湖北外的平均水平,好在哪裡?


樺嶺


不可能

現代醫學已經是集團化、體系化作戰,比如最新發布的第七版診療指南,從輸入渠道,傳播途徑,病理結果,危重症管理,血清學檢驗標準,聚集性發病標準,兒童分型、危重症預警指標,氧療方法,磷酸藥物

通氣指標,ECMO應用,免疫治療等方面,詳細的指導臨床救治,背後無不體現著大量科研工作者日以繼夜的勞動成果。

整個方案有理有據,清楚明白,覆蓋了對抗新冠的各個環節,這種情況下的統計數據才是可靠有效的。

現代社會的絕大部分疾病已經知道發病原理,至少有大致研究方向,背後有AI算力的支撐。再像古代一樣,碰巧得了病,碰巧摘了個植物,碰巧又不僅能消除症狀,還能直接作用於疾病,幾率無限趨近於零。而靠個人要診斷並且治好,那更是天方夜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