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熟悉的音樂,我們都叫錯了名字

最熟悉的音樂,我們都叫錯了名字

答案:第2/3/4幅圖。

當提到“卡農”(Canon),很多人都會反應過來“喔就是那個廣告經常用的音樂”或是“婚禮愛放的音樂”。不過如果你想讓別人放這首歌給你聽,最好不要直接說“給我放個《卡農》”,因為卡農不是個名字,而是個音樂譜曲技法、一種音樂體裁。

Canon是復調音樂的一種,原意是“規律”。也就是一個聲部的曲調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聲部,直到最後一小節,最後的一個和絃,所有的聲部再融合在一起。這種技法使得音樂聽起來和諧有序,充滿了規律感,許多交響作品裡都會用這種技法,比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不過,在現代最廣為流傳的還是帕赫貝爾(Johann Pachelbel)的《D大調卡農》(Canon and Gigue in D),也就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卡農》。帕赫貝爾生於17世紀中期,是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兼管鳳琴演奏家。但是他並未如受他影響的巴赫那樣有名,甚至讓他聞名的那首曲子在他生前並沒那麼高的知名度。這首樂曲首次出版已經到1919年,第一個錄音版本是1940年由美國通俗管絃樂大師阿瑟·菲德勒錄製的。而廣泛為大眾所知也是近幾十年的事,這還多虧大眾媒體和各種影視劇的推廣了。他於1706年3月去世,但並沒有記錄在案的確切日期,只知道他下葬的日期是3月9日。

在1980年上映的電影《普通人》中,電影開始的音樂就是《D大調卡農》,畫面從戶外轉到室內,一群學生們跟著老師在唱(圖二)。這部電影極大提高了這首樂曲的知名度,之後不管是古典樂界還是流行樂界都開始流行。古典樂界多了很多錄音版本,而流行樂界則各種借鑑這首卡農的和絃,於是我們能在很多歌曲裡聽到熟悉的旋律。

在日本電影《狗狗與我的十個約定》中,女主角明莉的朋友星進曾用吉他多次彈奏帕赫貝爾的卡農(圖三)。而在經典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中,全智賢正是在彈奏這首曲子的過程中接受了男主角車太賢的表白(然後下一秒“野蠻”地抱怨他不告而來)(圖四)。至於圖一,來自電影《調音師》,這是個有點恐怖也有點荒誕的電影,美好的卡農怎麼會出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