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云南汉话和南京话好多发音相同?

祥云风mm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洪武皇帝派沐英、常遇春、傅友德征讨贵州、云南,带来了50万汉族人口,基本上都是南京周边人口,在贵州留下一部分,然后大部分驻守在云南,如昆明的刘家营、张官营、金刀营等,保山、大理、玉溪、楚雄、曲靖、还有红河州,第二次就是朱由榔领着进去云南的汉族有个十多万,大部分都去了保山德宏,今天的缅甸果敢就是后裔!今天云南4000多万汉族人口,只要是生活在城市之外的,基本上都是那个年代迁徙过来的!


水昜2


明时昆明口音绝似金陵。云南方言是明初时由当时的都城南京方言演变来的,至今虽然受到四川话影响较多,但是还是能看出南京官话的底子。可能大家奇怪为什么云南方言演变起始于明朝,这得从南诏大理国说起,简单说,明之前云南汉族是少数,主体民族是白族,彝族,还有傣族,哈尼,纳西先民也不少,南诏大理贵族阶层基本都是白族彝族这两个民族。那时候讲汉语的都是贵族,一般百姓都讲本民族语言。蒙古人来后,虽然带来移民,但是有不少是蒙古族,回族先民,汉族还是不多。直至明初沐英傅友德攻灭云南行省蒙古势力巴扎瓦尔密和大理总管以后,沐家世镇云南,才有大规模汉族移民进入云南,现今云南汉族大多明清时才来的。一开始为了方便交流,当然要讲普通话,也就是明初的南京官话,因此云南方言就这么演化出来了。


酉浚 鐋 钅&羊 镒 纟兒~


也不尽然,大体与南京话类同,各地有更近似的和不似的。保山话与:南京话最相似,::曲靖,宣威,沾盖,陆良也很像。而昭通话与四川话近似。昆明话自成一派,与南京有了很大区别。文山个旧话受广西影响。


田野小直


据唐代《云南志蛮书》:“裳人,本汉人也。部落在铁桥北,不知迁徙年月。初袭汉服,后稍参诸戎风俗,迄今但朝霞缠头,其余无异。贞元十年,南诏异牟寻领兵攻破吐蕃铁桥节度城,获裳人数千户,即移于云南东北诸川。今铁桥城为南蛮所据,差大将军为城使。”贞元十年,即公元795年。可知“裳人”方言口音如何呢?我以为他们话带“川音”。

因为据《云南志略》载:“汉武帝开僰道,通西南夷。元狩元年,使吕越人等求身毒国。至滇,滇王留使者四岁。使者还言:「滇,大国。」滇即今昆明。元鼎五年,发巴蜀罪人及八校尉兵伐之,南人震恐,请置吏,遂立越巂郡。后请滇王入朝,不听。元封二年,发巴蜀兵征之,滇王降,以滇为益州。地节二年复叛,以金城司马陈立为牂牁太守,平之。汉明帝永平元年,诸部悉反,以安汉张翕讨之,渡澜沧江,置永昌郡,以广汉郑纯为永昌太守。元初四年,越巂反,诸部皆应之。诏益州刺史张乔讨之。叛酋封离等诣乔,陈叛乱之由,乞降。乔厚加慰纳,奏长吏奸猾侵犯蛮夷者九十余人,皆斩之。三十六部闻之,悉来内附。”可见西汉时已经在云南全境广置官府,云南汉人就以巴、蜀、黔人居多。所以云贵川的汉人口音在北方人看来就是“川音”。

其实云南口音以滇东南最具特色,以红河、文山话来说,就听不出“川音”。


吾语之


云南人百分之八十是明朝时期流放、充军和戍边将士的后裔,云南人的家普追溯远至三国时代,近至明、清,祖籍多称谓南京应天府,最远的有商周时期就有云南人的祖先从商殷被流放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三国时期诸葛宽七擒孟获就发生在川滇交界处,当时就有很多将士留下来屯垦戍边,所以三国时期称云南为蛮夷,当时对于当地少数民族极为䃽视将彝族、傣族蔑称之把夷!土著人的意思!以上为个人之见,无从考证!


江湖一枝烛


云南话和南京话的历史渊源特殊!首先是调北征南,而当时调北征南的前沿指挥部就在贵州贵阳花溪青岩!而节度使指挥使和监军的衙门就是设在宋太祖匡胤的十二世孙处!而青岩谷通赵家的官职最大!很多命令就是从青岩谷通赵家发出的!而青岩谷通赵家与朱家的历史特殊!而明史悬案建文君的内容家谱记载全有,而序言就是刘伯温为青岩的谷通赵家写的!谷通赵家还有一条南京街!很多人认为是江苏南京,其实不是在江苏而是在贵阳!因为我们家牵涉到建文帝的终老地!世代保守的秘密已经六百多年了!青岩谷通是建文帝的隐居地!青岩古镇则是皇城!家谱记载大理的镇南大将军就是青岩古镇赵家人!


黔山秀水36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丛 南京率大军30万出征云南,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很赏沐英,便派沐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沐英曾回到南京在其招了许多工匠,随他从南京去云南,在 边疆屯田垦荒、开始新的生活、从此便世居云南。

我家是昭通市永善县墨翰乡的一个小山村,有几十户人家,而且大多数是汉簇、族谱上写着我们祖籍是南京应天府、柳树湾。

我曾几次坐车经过南京感觉特别亲切,我想这是一种永远抹不去的故乡情结。


生活是由理想造的


云南方言曾经两次入选官话第二名,云贵川两湖两江很相似,



笑死姐夫


柳树湾,现在南京没有这个地名了,不过位置在现今南京光华门外,蓝旗街处。明朝老乡们你们应该是当初朱洪武盖明故宫征地和军人的后代。


墨寒衣


这是很正常的,我是云南宣威人,高祖墓志刻有″明初,随军至滇″,而祖籍明确是南京,方言中有些话和《西游记》《红楼梦》里的话切合,如"不消了″“便(bian)宜(yi),方便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