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國家的事,讓一個女人做了

——烏審旗一位普通農民

序曲:2002年的採訪

吉普車在廣袤、遼闊的鄂爾多斯高原上疾馳,透過車窗,我們的眼睛貪婪地捕捉著高原上大片的綠色。一連幾個小時,我們已經深入到高原縱深一百多公里,那綿延的綠色居然沒有隔斷。相反,越接近位於毛烏素沙漠邊緣的烏審旗河南鄉,那綠色越是茂密和頑強,甚至出現了大片的水塘和成片的蘆葦。我們的目光就在這水草豐美的大地上跳躍著,不知疲倦。畢竟,這與我們想像的鄂爾多斯、荒涼的鄂爾多斯相去太遠了。

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鄂爾多斯高原

同車前往採訪的烏審旗團委書記(時任)謝曉軍介紹說:近年,鄂爾多斯市全面啟動了生態保護工程,實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已經基本上控制了生態的惡化,再加上今年鄂爾多斯雨水充沛,植被生長良好,以往沙進人退的現象已經成為歷史。

烏審旗,位於毛烏素沙漠西南邊緣,毗鄰陝西省靖邊縣,距鄂爾多斯市區240公里,是內蒙古西部有名的貧困縣,革命老區。轄區1.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萬,為半乾旱荒漠草原區,境內乾旱少雨,土地沙化嚴重,生態環境極其惡劣。

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蒙陝交界的毛烏素沙漠

當天上午10時,我們趕到了烏審旗最大的農業鄉——河南鄉,在簡陋的鄉政府門前,我們見到了謝曉軍書記為我們安排的嚮導——中國最基層的幹部,年屆50歲的河南鄉人大主任(時任)周子文。周子文已經與我們此行要採訪的殷玉珍相識十幾年了。

在周子文主任的指引下,我們的車輪再次踏上了此行最為艱苦的一段路程:向毛烏素沙漠深處進發。周主任告訴我們,從河南鄉政府到殷玉珍家要走40公里的沙路,其中十幾公里的沙路是殷玉珍幾年前自籌資金,親自帶人修造的,其實只是沙漠中的一條簡易通道,只有三菱越野車和吉普車可以穿越。

進入穿沙路,大地開始變得荒涼,車窗外的綠色在漸漸隱退,白亮亮的明沙成片地佔據了視野——這是一幅令人心悸的場景,這是毛烏素猙獰而陰險的面孔。

隨著吉普車發動機和油門的轟鳴,車輪碾壓著鬆軟的沙漠艱難行進著,我們開始看到稀疏的的林木出現在遠方。漸漸,林木開始稠密,那些樹木有些突兀,又十分頑強地站立在沙漠中。周主任告訴我們,這還不是殷玉珍的造林區域,而是一個叫

盛萬忠的老人植造的,盛萬忠是七十年代的自治勞模,在當時名聲很大。非常巧合,幾分鐘後,周主任指著林間一位鋤地的老人說:他就是盛萬忠!車輪迅速駛過,我們沒有看清老人的面龐。

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退耕還林後的河南鄉

汽車又繼續顛簸了二十多分鐘,大片漸成規模的林區出現在身邊,一眼望不到邊界。周主任說,到了,到殷玉珍

植樹的地方了。那一刻,我們的心狂跳著,這些鬱鬱蔥蔥的樹木,組成了一片真正的沙漠綠洲,而這一切,真的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女人創造的嗎?

趕到殷玉珍家的時候,已經是正午時分,幾間磚房孤伶伶地佇立在沙漠中,而周圍的山坡丘陵上,早已經綠樹成蔭。遠遠望去,目光所及,已經找不到明顯的沙漠的影子。

殷玉珍來了,她是被家人從地裡叫回來的,衣服和鞋子上還沾著新鮮的沙土。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農村中年婦女,皮膚的粗糙,憨厚而淳樸的笑容,這就是令人敬畏而感動的,中國的治沙英雄。

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本文主角,治沙英雄殷玉珍

殷玉珍對我們說,她前幾天剛從北京回來。6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領取了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和全國“三八紅旗手”三個大獎。而在此之前,她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和中華環境獎提名獎。她所獲得的大大小小的榮譽證書和獎章,需要用一個大大的紙箱子來裝。

在匆匆看過了她的獲獎證書和一些授獎的照片後,殷玉珍講起了她十七年的故事。她口中濃郁的陝西靖邊口音,將我們引入一段辛酸而困苦的治沙歷程——

殷玉珍:烏審的女兒,治沙的英雄(之一)


(未完待續)

(本文原載於《這一代》雜誌2002年9月號,系本人早年的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