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作者 | 俊欣

來源 | 數據分析與籃球

疫情期間,許多公司都紛紛開始了所謂的“內部優化”的計劃,尤其是在互聯網公司,年過35歲、具有多年經驗的互聯網人,逐漸成為許多大型科技公司“拋棄”的對象。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來盤點一下中美兩國35歲以上的IT技術人員所面臨的的不同的處境,以及對於那些所謂的“大齡碼農”的職業轉型給出一些相關的其他的選擇。

中美兩國大齡程序員面臨的現狀

招35歲以下的員工已經是中國的互聯網圈子裡面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去年網曝阿里內部要求儘快實現P8全員在35週歲以下,儘管後來阿里內部的人出來闢謠,但是正常人也都明白這種事情官方也肯定不會大大方方的承認,有些事情只能放在臺下說。前段時間,小編在貼吧上看到一位37歲的程序員老兵在講述自己的被裁之後找工作四處碰壁的經歷,不禁讓小編想起了去年“都挺好”當中的橋段

“真的徹底瘋了,失業第四個月,投了500封簡歷,就收到3個面試。找了獵頭朋友,他說很多崗位超齡了,只有少部分崗位可以放寬到40歲但是匹配度不高。這周開始考事業單位,沒想到還各種限制35歲。我還要養家啊,職場對普通中年人有必要趕盡殺絕嗎?誰沒有35歲的一天?”

講完了中國互聯網圈子裡的情況,我們來聊聊大洋彼岸的美國,尤其是在硅谷,35歲以上又是什麼樣子的存在麼?近年來,在美國硅谷,對年齡的偏見也變得越來越“明顯”,但是和中國的互聯網圈子相比,美國的職場整體上要對35歲以上的程序員要友善許多。但是與此同時,小編也不得不承認的是,硅谷對於年輕人的喜愛在與日俱增,小編整合出來一張美國主流科技公司員工的中位數年齡分佈圖: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美國的主流科技公司,比方說蘋果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是31歲,Google則是30歲,Facebook和LinkedIn則只有29歲。其實近些年來,更加年輕的員工往往會更受偏愛,這已然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關於35歲之後的職場選擇

35歲之後的程序員,大致有三條出路可以選擇:

01

出路一:向IT培訓師轉型

在這個知識付費的時代,想要去成為培訓師已經變得異常的容易,你可以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註冊成為講師,當然你也可以申請去做公司內部的培訓師,將各種知識和技能傳遞給其他渴望學習的人。更何況35歲以上的技術人員,有著更加豐富的項目經驗和技術積累,更能夠幫助到年輕人避免重複過去自己所犯下的錯誤,更快的實現進步和提升自我。

02

出路二:變成專才或者轉向管理崗

任何一個技術崗位都有兩個方向:技術專家(比如說架構師)和管理崗位(項目經理maybe)。前者更加偏重技術,需要你在當前領域鑽研的很深,需要時時關注行業最前沿的動態,保持一顆謙虛學習的心態,時刻走在行業的最前端,最後成為所在行業的技術大牛,薪資待遇和前景也是很不錯的。後者則更加偏向管理,需要你在對技術有著很深的掌握的同時,能夠多多瞭解業務方面的知識,注意培養自身與他人的溝通能力,並且保持良好的人脈關係,往企業中高層去努力。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03

出路三:轉行從事其他同等級的崗位

適合程序員轉崗的位置還是蠻多的,比方說產品經理,程序員平常與產品經理接觸較多(應該說是經常撕逼和打架),更何況程序員相比較於產品經理更懂技術,對技術開發的時限、工作量和可落地性更加了解。又比如說做技術支持或諮詢顧問,對於擁有專業技術背景的IT工程師來說,能夠為滿足客戶的需求提供不一樣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方案,自然而然能夠能在非技術部門脫穎而出,久而久之,能夠獲得更多升職加薪的機會。

總而言之,過了35歲之後,在職場中不再變得那麼有競爭力其實在中美兩國乃至世界其他地方都是存在的,只是在於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中國整個社會來看,競爭更加的激烈以及法律法規還急需進一步完善,所以才會有不少的職場人感到焦慮和迷茫,同時也身體上面也抵擋不住“996”的摧殘。放眼整個社會,其實還是有著不少的機會等值我們去探索,並且在其他行業或者其他崗位闖出一片新的天地。所以35歲之後的程序員真的不中用了麼??

“大齡”碼農的“中年危機”:35歲之後,IT程序員的出路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