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53集的《安家》播到現在,20集獲得豆瓣評分6.2。


這個分數就聚集的觀感和走勢來看,是沒有上升空間了。而未播的部分,會不會使得它在觀眾心中的印象分一降再降,現在也不好說。


只是就現在的狀況來說,很尷尬。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這部劇從演員陣容到編劇題材經驗來看,觀眾對它的前期期待遠不該是這個成績。6.2分,及格線上,既不是所有人討厭但也不是沒人喜歡的程度。


如此尷尬,所以它的問題在哪裡?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應該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是奔著孫儷看劇的,目前看來,她對角色的把握和表演問題不大,這大概是分數還堅守在及格線的原因之一。


劇集開播之後,孫儷關於演繹這個角色做的一系列準備被順勢推到人前。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她去角色原型的主人公家裡,和角色原型溝通了解,甚至直接借用了角色原型的鞋子,下功夫的方向無非都是想要力保呈現一個不違和的房屋中介形象。


形象、習慣上,她做得不錯。


幾十套職業套裝能互相混搭,潔淨不花哨;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小高跟有職場禮儀,又不妨礙這個職業大量的走路需求;


細節習慣也非常簡單,吃飯大口咀嚼,洗漱雷厲風行,隨身帶長柄傘給客戶遮風擋雨,帶看之餘不管在家還是公司都是隨時掛網上做房源功課;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至少,像一個房產中介。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開始的感覺還是對的,到哪裡就不對了呢?


從雙店長對比太明顯開始。


北京調來整治上海靜宜門店的房似錦店長,嚴守集團理念,堅信業績才是真道理,代表的是狼性企業文化;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上海靜宜門店原店長徐文昌店長,則是堅信業績比不過人情冷暖的佛系代表;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二人理念衝突是本劇看點之一,圍繞這理念衝突不僅牽起多起房屋買賣案例,也展開了二人關係發展的脈絡。


但問題就出在這裡:太戲劇了


《安家》開播就用孫儷為角色做足前期準備的素材做宣傳,用心很明顯,是想用“真實”吸引看客。


觀眾摩拳擦掌來了,想看行業內情也罷,想看房屋買賣佚事二三也罷,卻被一出明顯的戲劇改編操作勸退了。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起步真實,卻一招不慎就顯得極端又懸浮了,這個本質問題幾乎貫穿全劇。


看人物,房似錦這個角色有原型,扮演者苦心做功課,細節演繹上是無可指摘的。


但為了角色間的衝突,特地創作來與房似錦發生化學反應的徐文昌就懸浮了。


現實裡,謹慎又拼命的房似錦有的是機會做到成績,但太過柔和的徐文昌,即使手握老洋房資源,拖拉一個門店存貨好幾年也是不太合情理的。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而且在角色塑造這一塊,《安家》逐漸就陷入了大多部分國產劇的窠臼。


那就是極盡角色極端之能事。


房似錦毫無理由苛待四女兒的親媽;徐文昌出軌之後倒打一耙,拿懷孕要挾前夫的前妻張乘乘,為了凸顯主角,對房屋買賣題材毫無作用的配角被肆意著墨,不僅脫離“基於真實創作“的初衷,更是加重劇集註水嫌疑。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我說了,這種顧頭不顧尾的問題不僅在角色上有體現。


本劇對房屋買賣、房屋中介狀況的呈現都有這個問題。


開篇一個案例,觀看就不錯。


博士夫婦即將迎來二胎,一家老小五口還擠在60餘平的老房子裡。


家裡常年有人睡沙發,回家改論文都沒有一張正經的書桌,坐在馬桶上辦公,頭頂上就是晾曬未乾的內衣襪子。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太窘迫了。


這個案例很大程度上展現買房群體的窘迫,也戳中了很多人對於一個舒適滿意的家的渴望。


於是就能理解女房主看房一年都不能定下的猶豫抉擇,也能體諒房似錦換位思考,精準解決女房主對房屋各類訴求的專業。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這個案例,至少是成功奠定了《安家》房屋中介題材的基調。


事實上本劇大部分的房屋買賣,都或多或少地真實展現了買家、賣家的各類訴求。


賣了十幾年包子的老夫婦,因為聽說原房主是高知家庭就能毫不猶豫全款買房,能理解;


看房數次就是不拍板買下的年輕夫婦,心裡一把精明賬要算,也真實;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為了孩子學習,不惜買房轉校的媽媽,現實裡不難發現;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夫妻恩愛事業順利的富商,瞞著妻子在外給情人買房,不勝枚舉。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表面上說的是房屋買賣的事,實際上還是那些買房、賣房的人的事,《安家》無非是想要寫現實題材裡的一點情義。


但真的,稍不注意就過了。


起步不錯,走勢愁人,再次極端又懸浮。


因為鄰居動靜大不能好好休息,鄰里間的矛盾要鬧到房屋中介去解決,當事人稱,房子是你們賣的,你們要解決;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為富商的情人介紹房源,卻要遭受富商妻子的耳光,面臨富商妻子“幫助小三轉移婚內財產“的指控。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對於房屋中介這個行業的呈現,它也很混亂。


利用兩位店長的理念對比和衝突,無非是要呈現和塑造這個行業和從業人員的面貌。


但和國產職業劇一樣,《安家》也落入窠臼。


這樣的職業劇一般想通過塑造從業人員的冷暖人生,來側寫這個職業一二。


可這個角度從最開始就是畸形的。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觀眾選擇看一部職業劇,其實大多往往對從業人員的私情六慾家庭毫無興趣,他的成長背景和戀愛婚姻,與他的職業和專業,很多時候並不存在多大的因果關係。


《安家》是買下了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之後,進行本土化改編的。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日劇《賣房子的女人》


原劇10集的劇情,《安家》擴寫到了53集。


難道就是因為中國的本土化就比日本本土化複雜太多?是因為多出來的部分,往往和房屋買賣沒多大關係。


其實不僅是職業劇,很多國產劇不能專心一個絕對的中心主旨幾乎成了通病。


職業劇裡,人們要戀愛;歷史劇裡,人們也要戀愛;而真到了戀愛劇,又不能好好寫談戀愛了。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某戀愛劇評論區討論帖


為什麼會這樣呢?


客觀上講,在市場和資本的影響下,給到創作者的自由度也許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高,這個無可厚非。


但這也不應該是創作者因此為自己找來開脫的理由,如果因為此放任筆觸潦草交差,也不怪收到差分評語。


而另一主要原因,還在於創作者重心不穩、不懂剋制。


如果足夠聰明,知道觀眾想看什麼,精巧又剋制地寫出來,不怕沒人買單。但就怕什麼都想要,既要被誇精準,又要被贊全面動人,也許有人做得到,但事實上是,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


《殺死伊芙》的編劇菲比在Vogue的採訪裡說最喜歡的一句話:


“寫作是為了第二次品嚐世界“。


6.2分的《安家》尷尬在哪裡?


為什麼國產劇大多時候都能筆觸走歪瞬間懸浮,大概還是因為創作者品嚐過的世界,和寫下的世界毫無關係。


實在尷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