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散文詩】一個逆行中出遠門的人(外二章)

紅色好故事(據2020年3月10日"浙江組工"公眾號《6位同志因公犧牲,省委追授“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為表彰先進,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以先進模範人物為榜樣,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更好地恪盡職守、奮發有為,更加精準有力地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實際行動確保“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近日,省委決定,追授韋長春、裴小平、鄭世茂、何旭峰、張超、王豐華同志“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在上述6位因公犧牲的同志中,其中有:鄭世茂、裴小平2位同志,"紅色好故事"公眾號分別於2020年2月13日和2月16日,先後在第一時間推出原創紀實紀念作品。

為更好地"傳播黨建正能量、傳遞黨建好聲音",《今日頭條紅色好故事》【封面人物】,在今天和明天(3月11一12日),特轉入並連載公眾號上的一一臺州溫嶺市澤國鎮黎明村(四份)退伍軍人鄭世茂、台州天台縣坦頭鎮溪南村村委會主任裴小平生前的感人事蹟。

凡讀者的閱讀留言,編者將及時選入,以託哀思!

一一編前語


【封面人物.散文詩】一個逆行中出遠門的人(外二章)

"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一一溫嶺市澤國鎮黎明村(四份)退伍軍人鄭世茂。

村部門口,趕來了首照地的第一縷曙光。

天空眨著不願意眨的眼,怵然撐開一把黑色的傘。一朵朵悲傷的雨花,在背影與腳步的沉默中張望。空地或者叫廣場,坐成一位東甌國的老人。這個叫黎明的村子,彷彿村名也是為誰而取。

這裡,終究是一個故國,或者叫澤國的腹地——上孚李、水次洋、蔡林、四份,這4個黎明村的自然村近千戶人家,用當天心頭的淚花,編織成一個瞬間的花環。輓聯是一條送行的河流。流水裡,倒影著“浙江溫嶺澤國黎明四份鄭世茂……”的字樣。

牆角停著一輛情結低落的長安汽車。除了它,還有門口活得莊嚴又神聖的兩塊牌子。那“共產黨員戶”“光榮之家”的紅色,如一束前行的光,為逆行而壯行!

長安汽車在江城那隻黃鶴飛來之前,就目測了村部的高度。

與黑暗為伍,又在華南海鮮市場偷渡的那對翅膀,註定被車主斷言,那是一種徹底的潰逃。

【封面人物.散文詩】一個逆行中出遠門的人(外二章)


辦公樓的筯骨定格在村民的額頭。

一個村莊的心臟,是村民的家底。2020年 2月12日凌晨2點多的聲聲呼喊,刺痛了一個村莊——“世茂,你說說話呀!世茂,你醒醒呀……”

那一刻村莊的心跳是共和國的頻率。共和國的脈管和脈管裡的血液,是無數個鄭世茂的總和,在春天的寒流裡趕路。

過道翻著自己的時光日曆。大門守候著一個人的逆行。

當季節的面孔,戴上一頂不該戴的“皇冠”,那村口便是一座火神山,那卡點就是一座雷神山。儘管被蝙蝠綁架的新春,以意想不到的殘酷向著黎明逼來。

有一種準備叫“我上”。直線加方塊,是一棵勁松,是再一次衝鋒。

在沙場點兵的名冊裡,一個班長就是一個將軍。心底的“第一縷曙光”,將班長活成一個“不一般的原四份村村委會委員”。

村務臺賬是一雙永遠睜著的眼睛。

之前,寫成一個大寫的文書,用了十多年時間;今天,寫成生命的不朽,為何選擇在黎明之前的7個多小時?

這連續的堅守,是一本黎明永遠的村務臺賬。

黎明村的路上,永遠邁著父老鄉親耳熟的腳步。

你在村部用過的紙和筆,還是那個泥土一樣的底色。

你常說的那條軍被,還是照你為人做事都要方方正正那樣子疊著;你在抗擊疫情一線用的測溫儀,你把了三年方向盤的那輛長安汽車,你年邁的祖母和你母親、你妻子顧雪彩和才讀二年級的女兒鄭淇婉在等你……送醫院抱著你去的村黨委副書記鄭祥他們,還在等你……

當我獲知你的消息,我當夜直至黎明,在鍵盤聲裡追問那些物件,追問和你朝夕相處過的鄉親和戰友,世茂,你並沒有消失。

也許是一件十萬火急的事,讓你來不及招呼一聲。

作為同樣穿過軍裝的我,確信你沒有走,你只是要出一次遠門。

做一棵原野上的小草,成為一個遠行的人。

黑白照片


白是白,黑是黑。

胸前掛著的是一條領帶,仔細一看,不是一條領帶。這是一條歲月的河流,河流裡寫著42個春夏秋冬。

身上穿著的是一件白襯衣,仔細一看,不是一件白襯衣。這是一片碧綠的原野,原野裡露著黎明村3288個村民的笑臉。

方方的國字臉上最不缺的是一身正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最傳奇的是一顆初心。

黑白分明。

將黑夜推至盡頭,就能迎來黎明的日出!

不滅的東西是一種亮色。如照片裡的鄭世茂,總有一盞燈在心裡!

甘蔗地


【封面人物.散文詩】一個逆行中出遠門的人(外二章)

"甘蔗王國”——浙江台州溫嶺市澤國鎮。

眼裡,長著一大片甘蔗。高高的,綠綠的,甜甜的。彷彿一個季節的風調雨順凝聚在了這一刻之間。

看“浙江農業之最甘蔗擂臺賽”,上臺打頭陣去的會是誰?肯定是溫嶺人。溫嶺的澤國人,澤國的一個個鄭世茂的鄉親父老!

鄭世茂眼裡的鄉親父老靠什麼?靠的是田野裡的千軍萬馬!

這是一片遼闊的甘蔗地。遼闊的甘蔗地裡的甘蔗呀,最懂澤國人的心。

前兩年,我被包圍在和風吹彎了腰的甘蔗們中間。

那是一次全省的甘蔗品質比選。記得一個叫李蘇良的蔗農,手中拿著的是人間一等的“糖罐子”,他選送的甘蔗以15.5的糖度排名第一。

拿著採訪本搶上前一問,我才知是黎明村上孚李的一個種植大戶。呵!那一刻,只是我沒有追問到今天的鄭世茂!

澤國是溫嶺數一數二的大鎮。鄭世茂是全鎮十二三萬戶籍人口中的一個。

這幾年,想必他長安汽車上的四個輪子,常常圍著春天的信使在轉。如長安街上披著金秋盛裝的彩車,在7000多畝甘蔗地裡檢閱。只要每檢閱一次,也就是等於在甘蔗的首都閱兵。

面對佔溫嶺四分之一的甘蔗們,鄭世茂的心裡正是一大片甘蔗地。

溫嶺走進史料的第一株甘蔗,肯定是鄭世茂心頭口頭的自豪!

這第一株甘蔗至今已經450歲了。

那時的澤國,或者說在鄭世茂腳下的這片土地上,甘蔗的祖先——果蔗繁衍生息。

一代又一代,到了紅皮甘蔗,青皮甘蔗的子孫後代一一澤國會更富,澤國會更甜!

——《黨建好故事》創作編輯研究中心主任、總編輯蔣鑫富速創作於2020年2月12日黎明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