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冠状病毒,如何提高免疫力?

吉娜111


做好这几个方面:

1、控制好室内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也不宜忽高忽低;

2、保证充足睡眠,作息时间要规律;

3、饮食荤素搭配,不宜暴饮暴食,多喝温开水;

4、保持适量运动;

5;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

希望大家都能保持健康,一起努力让疫情早点过去!加油!



阿蔡的环球探索日记


对抗新冠状病毒,要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不仅仅是吃某些补品或者服用某种药物几天就能做到的,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主要还是靠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免疫力的培养,对于保持和建立良好的免疫力,跟大家建议如下:

1.坚持健康均衡饮食,均衡的饮食可以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如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这些方面,都是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方面。

2.加强自身身体的锻炼,锻炼身体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加强运动锻炼,能够提高身体新陈代谢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3.保持良好乐观心情,不要因为疫情严重就产生恐慌心理,也不要天天患得患失,焦虑紧张,平和乐观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样是保证人体免疫力的重要方面。

4.保持良好作息时间,劳逸结合,有的朋友喜欢熬夜,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其实这样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对于身体的免疫力恢复是很不利的,想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让身体获得充分的睡眠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5.注意保暖,寒冷的冬季新型病毒之所以传播如此之快,与这种病毒本身的特性,在寒冷天气下能保持病毒活性有关以外,在寒冷环境中,人的自身免疫力会有所下降,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因此,想要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一定要注意保暖。

6.注意个人卫生,卫生问题同样值得注意,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同样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因此,想要做好病毒的预防,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一定要做到注意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病毒通过口腔和眼睛侵入体内。


林浩3899


A. 蝙蝠与苏东坡

庚子鼠年伊始,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并且很快蔓延到可海外地区。关于病毒的来源,人们普遍认为,蝙蝠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

世卫组织在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很多人大声疾呼,不要再吃蝙蝠了,放它们一条活路、就是给我们自己留一条生路。

2003年非典爆发时,就有专家学者指出,非典病毒的宿主正是蝙蝠。然而,时隔17年,有些人似乎仍没有改掉吃蝙蝠的陋习。

事实上,把蝙蝠作为食物由来已久,其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宋代。

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时,震惊于当地人几乎无所不吃的饮食习惯,写下一首《闻子由瘦•儋耳至难得肉食》: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

蜜唧,是一种刚出生尚未睁眼的小鼠,喂以蜜,吃时“唧唧”作响,故名蜜唧。

由此可见,薰鼠、蝙蝠、蜜唧,早在一千多年前就上了岭南民族的饭桌。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至今仍以煎、炸、炖、烤等方式,把蝙蝠(以喜食水果的果蝠为主)加工成独特的“美食”。

既然食用蝙蝠的历史如此之久、地域如此之广,为什么只在2003年、2017年爆发了与其相关的疫情?

难道东南亚人吃的和国人不是一个种类?

或者,他们由于长期吃而产生了抗体、对这类冠状病毒具有免疫力?

对此,我们尚且没有答案。

不过,我们已知的是,蝙蝠的确是一种行走——哦不,是“会飞的病毒库”。和它比起来,人类在这方面是弱爆了。

B. 蝙蝠体温的“玄机”

蝙蝠诞生在恐龙统治地球的远古年代,已在地球上生存了8800万年。现存的961种蝙蝠,是除人类之外,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哺乳动物之一。除了南极洲和一些海岛外,各大洲都有它的踪迹,尤以在热带、亚热带的密度最大。

科学研究发现,蝙蝠身上携带着超过100种凶险无比的病毒,包括令人闻之色变的埃博拉病毒、狂犬病毒、SARS病毒等等,但蝙蝠却不会因此受到任何伤害,其中的玄机在于——体温

蝙蝠在飞行时,会消耗很大的能量,新陈代谢水平骤增十五倍,心跳达到惊人的1000多次,这导致蝙蝠体温能升高到40°C。正是由于这样的高温杀死了包括病毒在内的很多微生物,并且抑制了病毒复制,才使得“会飞的病毒库”安然无恙。

同样作为哺乳动物,蝙蝠和人类的基因差异非常小,被病毒作为共同宿主的可能性很大。

(颜色越深的地区,表示当地人类与蝙蝠共同携带的病毒越多)

但是,由于人体不具备蝙蝠的特殊免疫机制,过高的体温在消灭病毒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组织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蝙蝠能够轻松驾驭40°C的体温,这对它而言是家常便饭,但对于成年人而言,40°C已经为高烧,必须立刻进行降温处理,否则就可能危及生命。

体温为什么有这么重要?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 一方面,体温是对生命基础活动——新陈代谢——的重要表征,新陈代谢旺盛,体温就高,新陈代谢低下,体温就低;
  • 另一方面,体温是哺乳动物的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前提条件,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适宜的体温环境。当新陈代谢活跃时,体温比较高,血流速度加快,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主力军,对外能够迅速识别和清除病毒等病原体,对内可以及时监测并杀死发生癌变的细胞;当新陈代谢低下,体温会随之下降,血流速度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和战斗力也会随之变低,反应迟钝,就会给病毒、细菌、癌细胞以可乘之机,严重威胁到机体的健康和安全。

经过科学研究测算,体温每上升1°C,基础代谢会提高13%,而体温过低,则意味着代谢能力下降;从免疫系统的角度来看,体温每上升1°C,免疫力会提升5~6倍, 体温每降低1°C,免疫力会下降30%。

如此说来,体温比正常人类高3°C的蝙蝠,免疫力会高出十几倍,所以即使与100多种极危病毒共存,也能安然无事。

另外,按照正常人体内每天产生约5000个癌细胞计算,如果体温下降1°C、免疫力下降30%,就意味着免疫系统每天会漏掉近1500个癌细胞。

细思极恐。

C. 人类正在“变冷”

那么,正常的人体温度应该是多少呢?

1851 年,德国内科医生卡尔 · 温德利希(Carl Wunderlich)收集分析了25000 名病人的腋下体温数据,首次确定了人体正常体温为37°C,这种说法一直延续至今。然而,近年来的科学发现证实,人类体温正在不断下降,37°C已不能作为评判标准。

2020年1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朱莉 · 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及其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表明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从37°C降到了36.6°C。

帕森内特团队对比研究了三组数据,第一组是美国内战期间23710位士兵的体温,测量时间跨度从1860年到1940年,另两组数据分别取自1971年到1975年、2007年到2017年。

帕森内特在分析了六十多万个数据后发现,美国人的体温每隔十年下降0.03°C,十九世纪早期出生的男性体温比今日男性高0.59°C,女性体温从十九世界末期到现在也下降了0.32°C。

帕森内特认为,不同时代的体温测量方式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尤其是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同样的降低趋势,而温度计在这几十年里并没有变化。

帕森内特进一步提出,造成体温持续下降的原因,是疫苗和抗生素导致人体免疫系统的活跃度降低、机体炎症越来越少。她据此推测,在所有人们健康状况大幅改善的国家,同样存在体温下降的情况。

在“全球变暖”之际,人类自身却在“变冷”。

D. 我们的免疫力

如何适度提高体温、进而增强免疫力呢?

其实,提高免疫力的要诀很简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无外乎经常运动、少吹空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

  • 第一,缺乏运动、大量时间“葛优躺”的后果,是导致身体的基础代谢量下降、能量消耗下降,能消减少会引起内脏脂肪增加。简单来说,只要躺着不动,即使吃得再少也可能会发胖。脂肪过多,会引起血管炎症、削弱胰岛素分泌,引起“三高”、糖尿病等等比较难治的慢性病。
  • 第二,常吹空调,会弱化中枢神经对外部温度的感知能力,长此以往,这个系统的核心——下丘脑就会失灵、难以调节和平衡体温,导致体温下降,免疫力衰退。
  • 第三,人在面对压力时,身体会在应激作用下分泌一种激素“皮质醇”,以满足生理功能的l短时需要。这种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的存储。如果长期背负较大的精神压力,导致皮质醇过量分泌,就会引发肌肉过度分解、脂肪过量堆积,基础代谢能力不断下降,体温随之降低。一些上班族尽管少吃甚至不吃东西,但还是越来越胖,正源于此。

小结一下:缺少运动、常吹空调、压力过大,都会导致体温下降、免疫功能紊乱或者退化,经不起一点“折腾”,外面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生病。

所以,如果说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一些警醒的话,那就是要努力改变生活方式,积极提高自身免体力——当然,首先是要远离野生动物,它们的安宁,就是我们的安宁。世间万物,本应各守其道。


夸父的行囊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家温馨提醒:1.尽量呆在家中,少聚会,少旅游,不去人多密集处;2、武汉回来者请自觉居家隔离观察,如有发热等不适反应即刻就医;3.少串门,改用“电子拜年”送祝福;4.勤洗手,多通风,出门一定带口罩;5、不恐慌,不心存侥幸,不信谣传谣;6、慎聚餐,防扩散,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醉翁著踞129


1.注意安全,卫生问题同样值得注意,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同样也可以经过接触传播,因此,想要做好病毒的预防,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一定要做到注意卫生,勤洗手,正确洗手,避免病从口入。

2.均衡饮食,保持营养充足,想要保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力,首先应该注意的是饮食方面,保持健康均衡的营养摄入,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饮食,这些方面,都是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身体免疫力的重要方面。

3.加强锻炼,锻炼身体能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在目前的情况下,选择在家室内运动的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总而言之,加强运动锻炼,能够提高身体代谢能力,同时也能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4. 保持良好作息,这和劳逸结合有类似之处,有些朋友喜欢熬夜,每天只睡很少的时间,其实这样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对于身体的免疫力恢复是很不利的,想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让身体获得充分的睡眠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5.保持良好乐观心情,不要产生心里恐慌,2003的SARS情我们能克服,十几年过去啦了,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突飞猛进,这次的疫情同样也能克服,相信我们国家的理疗队伍。同时感谢无私奉献在疫情一线的工作人员,祝:你们大家身体健康,早日凯旋回家于家人团聚。

中国加油 中国必胜


腾飞影视视频


答:我认为对抗冠状病毒,如何提高免疫力,这个问题我的认为是一:首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首选是从年青时候开始坚持锻练身体,最好选择四至五个项目强壮自身,注意休息恢复疲劳,饮食均衡⋯⋯,这对自己的身体对抗所以疾病都有帮助,锻炼一定要出汗,但不需大汗淋淋,洗澡要得汉收后才能洗哦,冬天洗洗冷水澡,最好是冷与热交替,这是提高免疫力低下最好最快的方法,因为在此之前我的免疫能力很差,通过这种方式调整,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要坚持,夏天就可以完全冲凉水,每次洗澡不超出10分钟,免疫力提高了,身体自然对抗疾病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摇篮3634


1.提高睡眠质量

2.加强运动锻炼

3.保持乐观心情

4.适量补充维生素

5.禁烟禁酒,杜绝一切不良习惯

6.一定要多喝白开水


农村帅老板


勤洗手 勤通风 戴口罩

早睡早起身体好

因地制宜,居家做运动(瑜伽,广播体操,拉伸)


大美临汾


1.平时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2.适当运动,建议可借助keep等APP在家做锻炼,提升免疫力。

3.多喝水,有利于排毒。


花花3


特殊时期我们普通人除必要的外部防护避免感染外,应该饮食简单易消化、忌生冷硬大鱼大肉,保存自己肠胃消和化的能力,从而不给细菌病毒创造发病环境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