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去世时,清王朝已经灭亡55年,为何还能被葬入皇陵?

汪有飞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道光帝曾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之孙,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子,1908年12月2日登基,翌年改元宣统,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灭亡,溥仪也就成为了末代皇帝。

(少年溥仪)

溥仪于1967年10月17日因尿毒症抢救无效去世,终年62岁,在溥仪死后的第二天便在八宝山公墓进行了火化,最后经家属商议将溥仪骨灰存放于八宝山骨灰堂(后由侧室移至正室)。

溥仪去世28年后,在征得溥仪遗孀李淑贤同意后,溥仪的骨灰被从八宝山公墓迁至河北易县的华龙皇家陵园,那么,为何在溥仪去世28年后,还要将溥仪转葬呢?

(华龙皇家陵园)

原来,溥仪的骨灰是计划一直存放于八宝山公墓的,直到1994年,一名名叫张世义的商人在河北易县清西陵附近投资兴建了一座公墓,后来易县县领导找到张世义,希望能将溥仪的骨灰迁至此地,因为这样对当时还比较贫困的易县的经济,尤其是旅游业有很大帮助,而张世义也希望如此,这样自己的陵园知名度也会大大提高。

于是,张世义便委托人联系到了溥仪的遗孀李淑贤商谈此事,而清西陵的工作人员也因为此事找过李淑贤,所以最后李淑贤同意了将溥仪安葬于华龙皇家陵园。李淑贤之所以同意,或许也是因为溥仪虽然骨灰存放于八宝山公墓,但是一直没有真正的墓地,将溥仪安葬于易县,也算是“入土为安”了。

还有一点是因为在溥仪10岁的时候,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但是毕竟溥仪曾为清朝皇帝,即使已经退位也要考虑营建“万年吉壤”之事,于是,旧朝廷便派人在西陵堪舆风水宝地,最后找到了距现今溥仪墓约3公里的泰东陵附近一处名叫“狐仙楼”的地方,准备将此地作为溥仪的皇陵所在地,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建成。所以此次将溥仪葬入西陵附近,和列祖列宗葬在一起也算是圆了溥仪的一个愿望。

于是,在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迁出,埋葬在了华龙皇家陵园,而此陵园距离中国最后一座帝陵——光绪帝的崇陵后墙只有短短的200米。

(溥仪墓)

但是人们常常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华龙皇家陵园并非皇陵,而只是一座私人投资的公墓,之所以叫皇家陵园也是因为溥仪葬入后为了彰显溥仪曾经的皇帝名号而起了此名,所以,溥仪并没有葬入皇陵,而只是葬入了稍微高级点的公墓。

而人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也是因为溥仪墓距离清西陵非常近,所以人们常常认为溥仪是葬入了清西陵这座皇家陵园,但严格来说,清西陵只有四座帝陵(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

我是小明唠史,唠历史,和你唠唠古人那些史,喜欢可以点赞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