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發力“四新”項目 全面吹響“雙招雙引”工作號角

水母網3月7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侯召溪)“大家要全力克服疫情影響,認真研究對策、調整打法,打主動仗、精準仗,把耽誤的時間儘快補回來,把受到影響的項目儘快追回來。”

“堅持年度目標任務不動搖,堅持‘保三爭二搶第一’標準不動搖。”

“我們有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這是我們最厚實的產業招商家底。”

……

昨日下午,市政府召開“雙招雙引”工作推進視頻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安排部署今年任務,全面吹響新一年“雙招雙引”工作的號角。

曬成績單

去年到位市外資金、使用外資均創歷史新高

去年全市“雙招雙引”工作情況怎麼樣?數據最有說服力。

2019年全市實際到位市外資金1384.6億元,增長26%,實際使用外資19.4億美元、增長15%,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並創歷史新高。共引進三類500強項目100個,引進一汽寶雅新能源汽車、中海油LNG、華為大數據產業園、石藥生物醫藥產業園等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55個。

人才薈聚。我市去年成功舉辦產才交流大會等一批高質量招才引智活動,全年新增各類人才4.8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6500多人。引進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等高端研發機構80家,中科院在煙臺的研發機構達到6家,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46個,先進材料與綠色製造山東省實驗室成為全省首批建設的4個省實驗室之一。

自貿區煙臺片區成為全市“雙招雙引”最具吸引力新高地。截至今年2月底,自貿區新註冊企業2542家,新引進外資企業5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入駐金融機構13家,落地科創合作平臺9家,引育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37人,各項工作走在前列。

這一成績來之不易,背後是煙臺招商方式的改革創新、系列重大招商活動的密集推進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去年我市組建了市級專業招商團隊,設立了八個招商專班、三個境外經濟合作中心,三個境內招商代表處,“專人、專門、專業、專注”抓招商。成功舉辦百家韓企煙臺行等105場境內外招商活動,簽署合作協議80份,協議或意向投資額超過千億元。“進解促”專項工作走進企業5509家(次)、項目4992個(次),解決問題5000多個。我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統籌抓招商

實施優勢產業鏈倍增計劃,大力引進“四新”項目

“要全力克服疫情影響,認真研究對策、調整打法,打主動仗、精準仗”,圍繞做好新一年的“雙招雙引”工作,會議明確:要“明確一個目標,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個目標”:就是做到“兩個毫不動搖”,一要堅持年度目標任務不動搖,二要堅持“保三爭二搶第一”的標準不動搖。五個方面工作,即進一步加強對招商工作的謀劃,加大對招商工作的統籌,加強對日韓的招商工作,發揮好專業招商的作用,做好各方面各領域的招商工作,確保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謀定而後動。我市今年將研究實施優勢產業鏈倍增計劃,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引進產業鏈上下游的戰略投資者,實現產業倍增、產業裂變。開展“千企大走訪”活動,年內推動100家以上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出臺市管企業“雙招雙引”考核辦法。

“四新”經濟項目,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方向。比如,龍口市依託華為大數據產業園項目,廣泛吸引華為生態合作伙伴及產業鏈下游企業進駐,已與4個知名互聯網企業簽約,今年上半年將集中籤約互聯網企業50家以上,未來5年產值預計在300億元以上。目前,我市已確定新興產業的招引方向,即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物技術與大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經濟、新材料、新能源和數字創意等八個戰略性新興產業;5G、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區塊鏈技術、新能源汽車、氫能利用等未來技術應用項目。

調整招商結構,是今年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之一。我市將力爭在城市綜合開發、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招引更多央企、強企、外企參與,引進大資本、流入大資金。圍繞中心城區總投資規模上萬億元的九大片區綜合開發,推進土地一級開發招商和服務業招商。

招商工作統籌力度將更大。近期,市裡正在制定《重大招商項目市級統籌辦法》,將篩選確定一批帶動力強、成長性好的重大招商項目納入市級統籌,在用地保障、資金扶持、環保能耗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

傾力引人才

出臺新一輪人才新政,10億專項資金引院所

10億元!這是今年市級財政安排的科技專項資金,將用於大力引進科研院所。重點支持與大院大所和國內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尤其是深化與“中科系、高校系、國際系”的合作,加快建設集成電路、康復產業等市級公共技術研發平臺,支持已有的創新平臺做大做強,提高協同創新能力。

今年煙臺將持續加大招財引智工作,除了拿出重磅資金以平臺聚人才外,我市還將做好政策引人才、產業興人才、環境留人才的文章。

政策引人才。抓緊出臺新一輪人才新政,進一步提高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面向國內外高校院所、三類500強企業等,廣泛宣傳推介我市的政策優勢,提升政策知曉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來煙發展。

產業興人才。舉辦首屆煙臺國際技術交易大會,促進技術成果集中轉移轉化,把煙臺打造成東亞地區重要的國際技術交易城市。集中力量辦好首屆煙臺國際創新創業周等高端交流活動,舉辦有影響力的技能大賽,吸引各類人才“慧聚煙臺”。繼續高水平舉辦好世界工業設計大會等品牌會展,為更多創新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

環境留人才。積極探索人才發展的市場化路徑,不斷提升人才工作的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強化精準服務理念,依託大數據平臺,加快提升人才服務信息化水平。大力提升人才服務的國際化水平,加快謀劃國際人才社區,完善國際人才公寓、國際醫院、國際學校等配套設施,積極打造“類海外”人才發展環境。抓好各類人才政策的兌現落實,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為煙臺發展多作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