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需要的並不是員工。雷軍:小米最困難時多虧了合夥人

關注我,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薪酬制度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

進我主頁私信“資料”送您關於員工管理、績效薪酬的乾貨視頻

及免費領取《全優績效》一書。

企業最需要的並不是員工。雷軍:小米最困難時多虧了合夥人

為什麼企業需要的不是員工,而是合夥人

一、小米的成功秘籍:事業合夥人制度雷軍曾說道:“一個靠譜的工程師頂100個普通技師,最好的人本身有很強的驅動力。”

他說:“很多人都說,找合夥人太難了,但我覺得很簡單,你找不到人只是因為你花的時間不夠多。”

雷軍表示,當年在選擇創辦小米時,從來沒有硬件創業的經驗,因此要搞定硬件工程師其實非常困難,而雷軍當初的做法就是“用excel表列了很長的名單,一個個找合夥人”。

當初為找到一個硬件工程師,雷軍打了90多個電話,而為了說服一個硬件工程師加盟小米,雷軍與他連續談了10個小時,他始終不相信小米能盈利,雷軍就問他:“你覺得你錢多還是我錢多?”他說“當然是您錢多”,雷軍就對他說:“那就說明我比你會掙錢,不如我們倆分工,你就負責產品;我來負責掙錢。”而最後這個工程師選擇了加入小米,正是因為雷軍說的這句話。“如果你沒有我那麼多名單可以聊,你可以先問問自己,你最希望自己的合夥人是哪個公司的人,然後就去那個公司樓下咖啡廳等著,看到人就拉進來聊,總能找到你想要的人。”

在小米創業初期,全體員工都投了錢,雷軍坦言當初壓力很大,因為這就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找了75個老闆,所以當時每天都“戰戰兢兢”,因為每個員工都可以到辦公室去問“雷總,我們公司辦得怎麼樣了”?

企業最需要的並不是員工。雷軍:小米最困難時多虧了合夥人

具體地說,小米是如何將員工變成內部合夥人的?

第一,初期員工的股份合夥:小米的創始人雷軍花費80%的時間來招人,20%的時間來用人,這讓小米從一開始就擁有8個獨當一面的事業合夥人。根據媒體上的公開資料顯示:雷軍持股77.8%、黎萬強持股10.12%、洪峰持股10.07%、劉德2.01%,典型的股份合夥制;而其餘初創期的40多名員工自掏腰包成為公司的原始股東。

第二,充分授權的扁平化組織:小米事業合夥人的“夥計們”各管一塊,充分授權,各自全權負責自己的一塊業務或職能,其他人不予干預。而其組織架構只有三級:合夥人一主管員工。

第三,一流人才的保障:事業合夥人意味著共同的使命願景、共同努力、達成組織目標,因此對於事業合夥人的選擇、員工的選擇一定是找到最一流的人才,小米賴以成功的核心在於其事業合夥人隊伍、人才隊伍,靠的是有創新心態的靠譜的技能高超人才。

讓員工成為合夥人,企業贏得了什麼

1.員工出錢了,心也留在企業。

2.員工出力了,把價值貢獻給了企業。

3.員工關注盈利了,把成本、費用管控到位了。

4.員工齊心了,個人收入與團隊利益緊密關聯。

5.員工看得遠了,不再計較當下得失。

6.員工格局高了,站在企業發展高度做好經營、服務。

7.員工收入多了,員工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回報。

8.企業盈利增強了,因為員工成為經營者,激勵來自增量,無成本壓力。

9.老闆輕鬆多了,核心人才不流失,成本費用受控,利潤倍增,員工開始為企業經營著想。

企業最需要的並不是員工。雷軍:小米最困難時多虧了合夥人

關注我,更多關於企業管理、員工激勵、績效激勵等內容免費與你分享!

進我主頁私信“資料”二字免費發送最新內部績效管理培訓視頻

免費領取《全優績效》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