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疏离、甚至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老左心理工作室


独生子女是中国计划生育的产物。从小长大没有兄弟姐妹陪伴,周围都是大人,好吃的、玩具什么的都是自己独享。如果父母长辈的教育又比较放纵的话,性格是会任性霸道一些。但我想强调的还是父母的教育。我接触的很多家庭的独生子女都很好,虽然是会有些小脾气,但是在原则上的问题上,我不觉得孩子会过分,相反孩子很贴心,总和外婆说,长大了一定孝顺您,给您买好吃的。其实都是好孩子。父母和孩子的矛盾,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都会有。主要还是父母和孩子之前的沟通。小时候的教育原则尤其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充满爱心的家庭。父母和子女的矛盾都是暂时的, 都会化解开的。


开心跑跑兔


我家就是独生子女,一个女儿,现在刚2岁,我们也不打算再生了。自打她出生开始,我就不上班了,全职带她,给她足够的爱,足够的呵护,足够的安全感。真的,孩子要的就是陪伴,我看到好多家庭就是因为有了2个孩子,不管怎么说都有攀比,所以我们就要一个,要一个就是要给她全部的爱,孩子觉得唯一的爱就是陪伴,陪伴她就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以后她干什么都有自信,所以前期中期后期陪伴都太重要了。你们这种情况应该就是陪伴太少了,没有沟通,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导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试着跟孩子好好沟通,孩子只要感觉到你爱他胜过爱工作或者事业,他会慢慢理解你的,关系也会慢慢修复的。


蔷薇椛开tt


我本人就是独生子女,下面我会通过自己的一个实际情况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所谓的独生子女,就是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那么这种情况下就会催生出一些不好的东西。

不缺爱

因为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不会出现还有一个人来分享亲人对孩子的爱。这个家庭所有的爱,所有的好的一些东西,都是他一个人在享受,他也从来不会担心父母说是不爱他了等等一些的想法。

这种情况就会给他一个错觉,好像全世界都爱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让着自己,尤其是家人。

一但这种认知在他心里扎根,那么当有一天,他的一个做法或者想法没有得到认同,他就会爆炸,认为你是在和他作对,所以会产生与家人的一个冲突。

孤独

因为真正和他亲近的人,没有一个同龄人的话,他会有一种孤独感,即使他可以有很多朋友,也无法填补这种孤独。

那么这种情况就会造成他比较独立,不习惯一些亲密关系,心里会与人永远保持一段距离,即使是自己的父母。

他也不会去爱人,有时候总是通过自己的一个方式去比这个世界上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

所以所有人对他来说都永远有一段距离,在加上他比较独立,有自己的一个认知,所以往往长大后,他会与父母的关系疏离。

以上只是我本人对独生子女结合自身的一个看法,也不一定所有的独生子女都是这样。

只要父母在他塑造自己人格的时候,给他一个健康的爱和充足的陪伴,还是会改变这种现象的。



凌晨微情感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疏离、甚至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这里不知道你代表是哪一方,是子女还是父母?如果是子女,可以问出这样的问题相信己经成年,如果是父母,我想孩子是不是应该正处在青春期?


我是一个17岁女孩儿的母亲,自我感觉应该和孩子处的关系还不错,就像是朋友一样,女儿的状态也可以,学习有自觉性,自律性较强,比如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每天可以按照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所以,我认为如果您和孩子关系疏离,甚至冲突应该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您平时缺少与孩子的沟通,尤其是从小的时候开始,就很少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陪伴太少了,等到长大了,想接近孩子,但是孩子的内心己经对您封锁上了,不太好进了。

第二,您平时对孩子太严格了,造成孩子防范心理太强,有什么话也不愿意和家长讲,甚至叛逆。

第三,您平时不注重提升自己,没有和孩子同步成长,这一点在我们家孩子父亲身上体现的特别明显,孩子觉得和家长没的说,不在一个交流层次上,这也是很多家长无法走进孩子内心的原因。


针对以上问题,我建议您从这几个方面改变自己,我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所以不要想着去改变孩子,首先要想怎么改变自己:

首先,了解与您孩子同龄的孩子的喜好是什么,自己孩子的喜好是什么,然后抓紧补课,创造与孩子交流的话题,要以学习的态度去接近孩子,不要表现的太刻意,要自然一些。

然后,放低自己的姿态,放松自己的情绪,解除焦虑,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如果是学习方面有问题,要先放下学习,亲子关系缓和了,有时候学习也会有改进的。

最后,多给孩子做好吃的,这一点,在我家特别有效,因为,我家姑娘喜欢吃好吃的,美食对谁都有诱惑嘛!

不知道对您有没有帮助,愿意和您多交流。

如果你是子女,就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吧,就相信一点,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爱!


仙姐在农村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独生子女即幸福又悲哀的一代,因为家庭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大多数长辈溺爱孩子,孩子比较自私,也不懂得尊敬人,生活比较孤单,不懂得怎么与人相处。三点建议,供你参考:

①沟通,多与孩子沟通,通过沟通你知道他想什么?需要什么?要做孩子的朋友,经常交心。

②包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犯一些错误,家长一定要耐心教育,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知错不改。

③正确教育,正确引导,经常讲一些励志故事给他听听!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





邻家郑姐


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疏远、甚至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过于溺爱所造成的。

第一,我们现在生活好了,生怕孩子受苦,生怕孩子放在嘴里会化了,所以从小就非常溺爱,给孩子养成要星星不给月亮的习惯,所以孩子都很任性。

第二,就是在生长用过于溺爱,很少和孩子沟通关于生活、教育、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等方面的问题。老叫孩子们以以我为中心。所以孩子们有种目中无人,不懂得尊老爱幼。

第三,孩子应该从小教育他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很重要的。


太阳骄子


独生子女也父母关系不好说说个人想法

1:沟通

不管在哪个家庭,小孩终归会长大了,会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朋友圈。作为家长应该把孩子当作朋友,心平气和平起平坐的与孩子沟通,就算孩子说了什么不对的话也不要秋后算帐,只要孩子把父母当做朋友,沟通就没有问题了,有了沟通作为父母才能更了解自己的小孩,知道他需要什么,缺什么,需要为他做什么,渐而引往正确的方向。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家长教育的主要任务、首要任务,应该是从小就应该品德教育抓起,教育孩子学做人。 试想,一个不懂得应该怎样做人的孩子,能有明确的学习志向吗?一个没有毅力的孩子,能够刻苦攻读吗?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按时认真学习吗?一个没有孝心的孩子,能自理自强,少给父母添麻烦吗?

3:体谅

不管怎么说,父母毕竟给与我们生命,养育过我们,让我们长大成人,他们的辛苦我们不一定理解的了,但是作为子女的我们,总不会,或还不知道怎么去体谅理解他们,怎么样让他们觉得心里倍加温暖,觉得儿女也懂事了,不管如何,作为子女我们更加应该体谅做父母的不容易。

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是我们的父母。




迷人小番茄


按理来说每个孩子和父母是最亲密无间的,世上最亲密的人,为什么很多孩子和父母关系非常冷淡疏离,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家庭氛围充满争吵和诋毁,没有恩爱的父母,从小不懂得爱,没有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抱怨和相互诋毁的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好,导致从小家里就充满战争味,父母的争吵,以至于相互抱怨。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真的不懂爱。

2.从小不被父母认可。很多父母喜欢逆向教育,喜欢用打压的方式教育孩子。总觉得恨铁不成钢。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甚至一些文化程度很低的父母还会用一些脏话辱骂孩子。疏不知,人真正的成长来源于鼓励,每个孩子当他的自尊心受到践踏,他不但不会努力,更会反其道而行之,越来越差 还会从心里憎恶父母。

3.不少父母喜欢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做比较。常常在自己孩子面前说别人家孩子谁谁很优秀,让孩子感觉自己在父母心中不如其他孩子,甚至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

4.喜欢把自己的观点或者理想强加于孩子身上。很多父母自己不努力,可是总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所以在很多时候不站在一条线上去责骂。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希望孩子做到,还口口声声,为了你好。

5.独生子女,毕竟是家里所有人的眼睛和希望的焦点,所以很多事家长一一亲力亲为,没有培养孩子的担当和责任心。

6.有的独生子女,在家被宠,所以只知道回报,不知道付出。稍不顺心就心生抱怨。

在这里,我找的都是家长的原因,也没有针对独生子女。因为我觉得和家长关系疏离这个问题和是不是独生子女关系不是很大。而且孩子生下来是张白纸,他的人生观,到德观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一笔一笔为他画上去的,所以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需要为孩子确立第一步人生观的时候做好基础。因为你先做好了,他以后就会做好。

2.


童心谣


独生子女是那个特殊年代响应国家号召的特殊产物。单看独生子这个独字,我们总会先想到孤独。因为没有了直接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所以父母更容易把所有的关注点倾注在这一个孩子身上,慢慢的就变成一种束缚和爱的枷锁。

父母理所当然的觉得这些都是为孩子好。就想前一阵那个热点新闻:北大留美学生写“万言书”痛斥父母,12年春节不回家的事。单不提这个独生子所做的事对不对,但其父母对孩子所叙述的那些事的不以为然,还是挺让人觉得心痛的。父母已经把他们所有做到事都变成了为你好,把孩子所做的事变成了矫情。

因此,父母这一方会让做儿女更多感觉到的是固执和不通情理。

既然改变不了父母,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别人呢?可以是可以,但是很多独生子女长期以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的时候会少一些。习惯了经常被人给予,一时间还不能从这个角色中完全脱离出来。

于是父母和独生子就变成了两条绳索相互牵扯着,都想把对方拉过来,谁也不肯让步,而且越拉越痛,甚至到最后只能断裂收场。



安闲散人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有无数的答案,究其本质无非都是“爱”……为什么这样讲?请耐心看完我的回答

如果说,二胎甚至多胎的家庭会出现孩子之间“争夺父母之爱”、“变着法的引父母关注”等家庭现象……那你一定不知道的是——独生子享受着被多胎子女羡慕着父母“360度无死角”的爱与关注!然后问题就来了!

第一、独生子父母爱得太满

父母二人只有一个子女,会比多子女的父母有更多时间、精力以他们“所想的为孩子好的方式”去爱孩子、关注孩子,小到穿衣吃饭,大到读书交友、升学填报志愿……无一不在父母的注视与“我为你好的”要求安排下进行着。当旁人羡慕独生子女拥有父母全部的疼爱时,独生子女却承受着父母二人双重的“掌控”之爱!掌控之下的独生子女,怎能不想疏离?爱太满,让人想逃!

第二、独生子女爱得太重

“你是父母唯一的希望,你一定要争气,一定要有出息!父母一辈子的心血都在你身上了……”诸如此类的话语,独生子女的你一定没少听吧!独生子女父母不仅把所有的爱与关注给予孩子,同时还把自己的期望与未被实现的梦想寄予孩子。 来自父母二人“双重期待”之爱,怎能不让独生子女心生疏离之心?爱得太重,让人窒息!

第三、独生子女反哺太急

作为独生子女,不论是被父母“以爱之名”掌控和要求之下成长;还是被父母“双重之爱”捧着长大;大概率会有两个走向——

•报恩式的走向:习惯并深受父母爱的模式影响,心疼父母对自己爱的付出,想早日让父母少操心,所以会急于回报父母,证明自己已经独立自强了。为此,他们会有意识的疏离父母,甚至会特力独行做些选择与决定,向父母表现出坚强勇敢独立,以便让父母放心!

•叛逆性的走向:因为被父母爱得太满、爱得太重……感觉自己过多被掌控、被要求,渴望做自由、急于打破父母爱的包围。所以会有意识且带有叛逆性的疏离、挑起冲突,甚至想逃离!毕竟,向往自由是人性使然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