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以徐母為質要挾,逼徐庶離開劉備,他這樣做算不擇手段嗎?

大馬哈魚12


我覺得曹操的做法雖然並不是讓所有人都認可,但是這符合他的性格,也表現了他對人才的渴求。是不是不擇手段,是見仁見智的事兒,起碼我覺得還行,不算齷齪。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當時並沒有一個統一的道德觀念或者行為準則。雖然漢武帝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但是到了戰爭年代,這一套就不管用了。打仗,是真刀真槍的對決,要想在群雄中脫穎而出,如果只是循規蹈矩,默守陳規,最終只能被他人吞併。

曹操是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抱負的人,他知道要想壯大,必須大量的人才來輔佐他,而曹操對人才也是相當尊重的。當年許攸棄袁紹來投,曹操,跣足出迎,高興地說:“子遠來了,大事可成!”於是曹操得以大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至於許攸後來自己作死,那是後話了。對關羽也是如此,曹操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求賢若渴。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翻譯過來就是“有學識的才子們哪,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由此可見曹操的抱負,非袁紹之流可及。


再說說曹丞相的性格,許劭稱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能稱得上“奸雄”,一個“奸”字足以說明曹操的性格,也是他能夠在群雄中逐漸壯大並最終獲勝的原因。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項羽就不會,殺了楚懷王,天下群起攻之。曹操帶著漢獻帝,永遠在道德上出於正義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前面說的許攸,後來居功自傲,猖狂無度,曹操找個機會讓許褚殺了他;禰衡自以為才高八斗,不把曹操放在眼裡,甚至在丞相府破口大罵,曹操表面上不予計較,暗中卻借劉表等人之手除掉了心腹隱患。這都表現了曹操奸的一面。

這其實就可以解釋了,曹操為了得到徐庶,可以用盡各種方法,這正體現了他的遠大抱負和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情,真的堪稱千古難得的奇才。


顧空城


曹操此舉,站在常人的角度來看,實在是無恥卑鄙下流!

但是,如果我們站在政治的角度來看,曹操這樣做有啥不行的?政治家只看結果,不分對錯。能夠達到目的就行,管他用什麼手段?那些講究聖人之道的君子,早已經在三國初期就被幹得差不多了!

一、曹操對徐庶不錯

曹操的手段確實不光彩,為了把徐庶弄到自己手下也是費了一番大功夫,但他之後待徐庶如何?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一計未獻,曹操不也是沒把它怎麼樣嗎?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哪樣少得徐庶的?

徐庶在曹營安安穩穩地過了很多年,不也沒受什麼排擠和打擊嗎?那麼,象徐庶這樣一個沒用的“閒”人,曹操把他殺了不是省事多了?既然不能為我所用,我為什麼還要養著你?然而曹操並沒有這麼做。

二、徐庶應當有覺悟

徐庶既然為劉備效力,跟曹操為敵,那麼彼此就是敵人,曹操劫持了他母親,有錯嗎?戰爭哪有這麼多仁義道德可講?講仁義道德不如回家種田好了!

項羽夠仁義吧?它在鴻門宴上沒有殺劉邦,結果呢?最後被逼得自刎烏江!我們憑什麼要求曹操是正人君子?

再說了,徐庶既然打算與曹操為敵,就要做好殃及家人的準備,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三、曹操是個愛才的人

曹操是被《三國演義》抹黑的了,他文采,孫權、劉備加起來也比不了,它對人才的尊重,不比孫、劉差,他胸中的江山,更非孫、劉可比。

曹操能夠打下那麼大的基業,愛才是重要的原因!當年曹操徵宛城,張繡降而復叛,導致曹操不僅損失了典韋,長子曹昂也死於亂軍之中。然而後來張繡歸降,曹操也沒有找他麻煩。

再比如禰衡,對曹操是一萬個看不起,曹操憐其才華,也沒有把他怎麼樣。關羽始終不降,曹操不也是放他走了嗎?

能容人,有大氣,這才是真正的曹操,事實上,諸葛亮不是也有個兄弟在曹操手下嗎?不也幹得挺好的嗎?人家也沒有因為諸葛亮這事難為他兄弟啊?所以在戰爭年代,曹操幹這事,還真沒啥好指摘的!


脂肪故事


三國正處於亂世,每一個有才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值得自己效勞的主公,當年曹操的勢力要強過劉備許多,因此大多數人都投靠了曹操。就在劉備被曹操打得東奔西跑的時候,他遇到了徐庶。有了徐庶,劉備打了一場翻身仗,隨後曹操就看上了徐庶,徐庶因為擔心徐母,從而被曹操脅迫走了,因此後人都在罵曹操太奸險,其實歷史上的徐庶離開劉備,並不是因為徐母,而是另有原因。漢室經歷董卓之亂,諸侯之亂,已經名存實亡了,還是有很多忠義之人希望能夠振興漢室,其中劉備便是一個,只不過劉備只是以這個由頭來爭地盤罷了。劉備一開始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後來經過漢獻帝的查證,果然有個皇叔叫劉備,可這世上重名的人很多,這個劉備就一定是真的嗎?




歷史爛番茄


徐庶(徐福),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早年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魏文帝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建安六年(201年),劉備被曹操擊敗而南下依附劉表,劉表讓劉備於新野駐紮抵禦曹操。徐庶以劉備是漢室皇親,而且信義著於四海,前往投奔,劉備見徐庶後,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下,劉表病死,次子劉琮接領荊州,派遣使者請求投降曹操。時徐庶與劉備屯於樊城,聽聞此事後,劉備率眾南行,徐庶帶家眷與諸葛亮一起隨劉備逃亡,在當陽長坂坡被曹操大軍追上,徐庶的母親被曹操軍所擄,徐庶為了保全母親,辭別劉備,前往曹營。

三國志原文寫到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徐庶的本事

徐庶在陳壽筆下僅寥寥數言,大致出現了三次,都是在諸葛亮傳中。第一次是介紹諸葛亮的時候,說潁川的徐庶徐元直和諸葛亮關係好,“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

第二次,劉備為了躲避曹操,依附了劉表,在新野屯兵,這個時候徐庶來投靠,劉備非常器重他,同時他向劉備舉薦了諸葛亮,而且這類人才你不能讓他主動過來,必須親自去請。於是劉備三顧茅廬。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第三次,曹操攻打劉表的兒子劉琮,劉備本來想率領諸葛亮和徐庶幫助他,但是曹操抓住了徐庶的母親,威脅他。徐庶逼不得已,辭別了劉備,投靠了曹操。

“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從上面陳壽對徐庶的三點記載,我們大致可以得出三個結論。第一,徐庶和諸葛亮關係好,可能很有才,第二,徐庶認為諸葛亮有才,第三徐庶很孝順。

這是陳壽所記載的徐庶,除了孝順這個基本的道德層面的能力,我們得不出徐庶更廣泛的計謀或者智慧方面的結論,只能猜測可能有才。這也是陳壽寫《三國志》的一個缺點,太過簡略了。裴松之引魏略中的徐庶

裴松之在讀《三國志》後給徐庶做了一些批註,這些批註來自於一本叫做《魏略》的書,這本書現在已經失傳。因為蜀漢沒有史書,徐庶後來在曹操那邊,所以《魏略》記載了徐庶,還是比較可靠的。

裴松之補充的徐庶大概有幾點,這裡就不附錄原文了。第一,徐庶和孟公威,石廣元,諸葛亮一塊遊學,就是諸葛四友。這三個人讀書非常勤奮,學問非常精深,但是諸葛亮只看戰略方面。

諸葛亮認為他們只能做到刺史,郡守,自己能做什麼官則笑而不答。諸葛亮認為徐、孟、石這三個人是一類,但是史書上關於孟公威和石廣元的記載就更少了,因此無法佐證徐庶是個什麼樣的人。

第二,關於徐庶的一些基本介紹,羅貫中在創作徐庶的時候,也考量了這方面的內容。

徐庶,又叫徐福,出身寒門,少年時是一個俠客,曾經為了給人報仇被官府抓到。他被人救走後,棄武從文,折節學問,到處求學,學問越來越深,但是別人因為他有前科,不肯跟他交往。

徐庶於是更加的勤勉,學問義理更加精深,這個時候開始和同鄉的石廣元交往,再往後和諸葛亮交往。後來諸葛亮跟了劉備,石廣元和徐庶跟了曹操。

但是曹操並不重視石廣元和徐庶,後來諸葛亮北伐,聽說徐庶和石廣元官職都不太高,發了感嘆:魏國是人才太多了嗎,怎麼不重視石廣元和徐庶呢。幾年後,徐庶病死。

三國演義及其他的徐庶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對徐庶進行了再創作。大概有四點,第一,徐庶在司馬徽的指引下,在路上唱歌,遇到了躍馬檀溪回新野的劉備,劉備覺得這是個人才,於是拜他為軍師。

第二,曹操知道劉備屯兵新野,派曹仁前來攻打。徐庶先是用計遣張飛、趙雲大破曹仁前鋒,並將呂曠、呂翔斬殺,後來又破了曹仁的八門金鎖大陣,再後來計取樊城。

第三,曹操知道徐庶有才,採納了程昱的建議,抓了徐庶的母親,並仿冒徐庶母親的筆跡,從劉備那裡騙來了徐庶,徐庶母親自殺,徐庶發誓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一策。

第四,赤壁之戰時徐庶識破龐統連環計,為了防止被害,採納了龐統的建議,造謠馬騰造反,馬上殺奔許昌。於是,曹操派徐庶領三千兵馬,離開了赤壁。

《三國演義》中徐庶的形象確實飽滿了,但是除了靠徐庶母親把徐庶從劉備那裡騙到曹操那裡,其他的都是編纂的。。

所以個人猜測可能他確實有點才華,曹操不希望劉備身邊有優秀的謀士,就以徐庶母親名義寫信讓他去,知道自己母親被曹操俘虜,徐庶畢竟孝順,就乾脆心甘情願被騙的去了曹魏,但走之前也給劉備留了一條路,那就是諸葛亮,也算是忠孝兩全了,後來在曹魏雖然不怎麼出現,但從官職上可以知道曹魏對他也不薄。再說句不擇手段,從這方面講成王敗寇,曹操做事已經算是很大氣了,換大部分人真的會不擇手段做些事,但愛才的曹操已經能把最好的情況做到了。

(主摘自千閱文書屋)


禾風之戀


美好一天很榮幸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三國正處於亂世,每一個有才之人都希望能夠找到值得自己效勞的主公,當年曹操的勢力要強過劉備許多,因此大多數人都投靠了曹操。就在劉備被曹操打得東奔西跑的時候,他遇到了徐庶。有了徐庶,劉備打了一場翻身仗,隨後曹操就看上了徐庶,徐庶因為擔心徐母,從而被曹操脅迫走了,因此後人都在罵曹操太奸險,其實歷史上的徐庶離開劉備,並不是因為徐母,而是另有原因。漢室經歷董卓之亂,諸侯之亂,已經名存實亡了,還是有很多忠義之人希望能夠振興漢室,其中劉備便是一個

曹操是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抱負的人,他知道要想壯大,必須大量的人才來輔佐他,而曹操對人才也是相當尊重的。當年許攸棄袁紹來投,曹操,跣足出迎,高興地說:“子遠來了,大事可成!”於是曹操得以大敗袁紹,取得官渡之戰的勝利。至於許攸後來自己作死,那是後話了。對關羽也是如此,曹操可以說是仁至義盡,求賢若渴。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翻譯過來就是“有學識的才子們哪,你們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由此可見曹操的抱負,非袁紹之流可及

再說說曹丞相的性格,許劭稱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能稱得上“奸雄”,一個“奸”字足以說明曹操的性格,也是他能夠在群雄中逐漸壯大並最終獲勝的原因。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招項羽就不會,殺了楚懷王,天下群起攻之。曹操帶著漢獻帝,永遠在道德上出於正義的地位,不可謂不高。前面說的許攸,後來居功自傲,猖狂無度,曹操找個機會讓許褚殺了他;禰衡自以為才高八斗,不把曹操放在眼裡,甚至在丞相府破口大罵,曹操表面上不予計較,暗中卻借劉表等人之手除掉了心腹隱患。這都表現了曹操奸的一面。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這裡同時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還望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

我最後在這裡,祝大家每天開開心心工作快快樂樂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生意興隆,謝謝!


沐旋風


曹操是偉大的軍事家,詩人,戰略家。他也是喜愛人才他只讓做完全是身邊的謀士向他進言所至,曹操並沒有殺死徐母,而是以理相待,徐庶來到曹操營裡終身不為曹操獻一計,曹操也並味加害於徐庶,可見曹操是喜愛人才之人。這也不算陰謀詭計,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會奔跑的金絲魚


曹操的為人一直在史學界爭議很大,我個人認為他是一個多重性格的人,他既虛偽奸詐而有聰明睿智,既好色失德而有知人善用,既心胸狹窄而有容人處事,可以說為達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其實在當時的一個動亂年代,談不上誰好誰壞。做為一個統治者要想穩固其地位,只要有利自已就必須不擇手段,否則就難以生存立足。


愛無恨35


徐庶是個不錯的謀士,劉備有了他出謀劃策擊敗了曹操進功,使曹操快速攻佔荊州,襄陽的計劃受阻,劉備的緊張局勢得到緩解,士氣也得到了提升。當曹操得知為劉備出謀劃策贏得勝利之人是徐庶,得知徐庶之才很是喜歡,徐庶父親去世早,母子相依為命,徐庶從小就很孝順母親,是個大孝子,為了削弱劉備的人才,將徐庶收入己用,於是將徐母騙走以此要挾徐庶,迫使徐庶離開劉備陣營,他並沒有加害徐母之心,只是一種謀略,不能說是不擇手段。


肖定才


曹操他是找了一個會模仿別人筆跡的人寫了一封書信給徐庶,徐庶後確定是母親的信,他母親是用佐手寫反字!一般人都不能寫所以徐庶就相信了。劉備對徐庶很好,徐母病重徐庶應當回去盡孝,送了很遠的路程前面被一片樹林擋住了視線就令士兵把樹砍了,徐庶看到劉備對自己太難捨了就回頭來告訴劉備隆中有個孔明先生他.謀略比我還好!告之此事後徐庶才離開劉備。


賀蘭山缺


這種以人質為要挾逼其就範,是古往今來許多戰略家貫用的計謀,談不上不擇手段,只是一種計謀而已,這還說明曹操求賢若渴,愛惜人才,曹操待徐庶為上賓,徐庶並沒有為曹操獻一策,而曹操也沒有將其殺害,劉關張在曹營也受到禮遇,這足以證明曹操珍惜人才,寬宏大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