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今天開始,您一直保持中庸的生活態度,您覺得您得未來會怎麼樣?

皮皮沉默笑笑


我個人認為學習中庸還是有好處的。首先為人處世,不偏不奇,不得罪人,就會有一個和諧的生存環境。相對來說,活得輕鬆些,壓力小些,煩勞也會少些。

假如從養生的角度,我認為最好。當然是從中醫這個角度來說了,中醫講陰陽平衡,是不是中庸了?人為什麼會生病,就是因為打破了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或陰盛陽衰,或陽盛陰衰。假如陰陽平衡了,是不是就中庸了,那樣人就不會生病了。

這只是人的理想,想實現是很難的。但作為一個奮鬥目標是可以的,對自己對他人還是有好處的。

假如你是科研工作者或是體育健兒,工作上是不能有中庸思想的,那樣你永運不會出人頭地。你有中庸思想,就是在慢性自殺!

當然了,任何時候對自己的身體,保持中庸,我認為是對的。

總之,用中庸對待自己的身體保健是對的;用中庸處理日常人事關係也是對的;用中庸對待自己的事業,就要慎重了。假如你雄心勃勃,最好拋棄中庸,事業有成的概率比較大。假如你想平平淡淡過一生,中庸應該是你最好的選擇你。


不信邪尹思


中庸絕不是所謂的平庸,也不要把它理解為中等程度的狀態,不要最好也不要最壞,差不多就得了。

這些都不是對中庸的正確理解,而認為中庸之道將中國人教育的很平庸的觀點更是可笑。中庸之道不是沒有原則,不是和稀泥,不是老好人。

那麼什麼是中庸之道?

中庸一詞最早由孔子提出“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它不同於法家的“狂者進取”,主張鬥爭和矛盾,也不同於道家的“狷者有所不為”的無為而治。它最求的是一種“不過”也不能“不及”的合適。

《中庸》第一章寫道:“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人的情感沒有迸發出來的時候,內心無所謂過分或者不及,稱之為中,當發洩出來而保持恰如其分時,也可以稱作中。中是天下萬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如果將中和的道理推至圓滿境界,那麼天下萬物將各安其所,各遂其生。

所以在孔子看來,中庸是一種特別高級的境界,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一種極致的合適。

儒家中庸之道博大精深,我也只是將之前聽過大佬們講過的一些分享在此,如果題主真的喜歡中庸,那麼就去讀書,去研讀它,理解其真正的文化精髓。


爺依舊沉默1


我本人就一直信奉中庸之道,我認為對我的生活是很有好處的。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自身條件和生活背景不一樣,即使都保持中庸的生活態度未來實際情況可能也不一樣,但總起來這是好事,可以嘗試一段時間。

首先,不要單純地只瞭解“中庸”這個詞,中國古代四書裡邊是有《中庸》這本書的,不知道你讀過沒有,裡面所講的道理更豐富。如果沒讀過的話建議一讀。

其次,如果你理解這個詞的字面意思是不偏激不冒進的意思,信守這個原則也是好事,做人做事既不落後又不激進,過著平凡和諧的生活也挺好。我雖然信守中庸,得過利也吃過虧,原因就是脾氣太急,這是我的缺點,如果能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做到中庸就非常好了。

最後,你才剛畢業,年齡不大,人生經驗還不多,要根據實際情況信守原則。年輕人太保守了也不是好事,該表態的時候勇於表態,該競爭的時候勇於競爭,該拼搏的時候勇於拼搏,人生才有更進一步的可能。

總之,信奉中庸是挺好的事,但要靈活變通,未來的生活肯定差不了。





金亮雜談


賢者過之,不肖著不及。中庸乃守正持規,而非不奮發進取。只要是為了守正理,存大道,就應該勇往直前,就不會泯於眾人,就可以卓然而立。這之間是不矛盾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173cf8e19004e25a15fd1f9d2920480\

小蝦說2018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留給重要的人,守一瓣心香贊同這一觀點。形色匆匆,忙忙碌碌,是人們在當今社會奔走謀生的寫照。

有句歌詞說的好: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人們渴望提高生活質量,給家人創造優越的條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人們寄希望於努力奮鬥,想通過打拼來改變現狀。

社會上競爭很激烈,大多數人需要投入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才能換回想要的少量東西,比如,微薄的薪水,少量的錢財,和艱辛的生活。如何生存,如何生活的更好一點,成了人們的首要任務。

人們受控於生活的擺佈,奔波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從早到晚,來去匆匆。為了生存,為了生活的更好一點,花光了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搞得身心疲憊,焦慮不堪。

為了打拼,人們把興趣丟了,把愛好扔了,一心一意撲在事業上。時間都哪兒去了?在抱怨沒有個人時間和個人空間的同時,還要照顧重要的人的生活和情緒。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把剩餘的時間和精力留給重要的人,我認為,家人是生命裡最重要的人。

華燈初上,一方方窗戶裡透出的溫暖的燈光,召喚著晚歸的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腳步。少聚一次會,少喝一場酒,回到家裡,和重要的人團聚,多一些陪伴,多一些溫馨。

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堆積如山的文件裡抽身,假日裡,帶著家人來一場旅行,去看山花爛漫,去看河水清澈,讓家人的歡聲笑語,洗去內心的疲憊和焦慮。

為了給家人創造優越的條件,人們總是把自己搞的太忙太累,一味追求物質的數量,往往會失去生活的質量,與打拼的出發點背道而馳。

生活的經驗教會人們,要在二者之間平衡,學會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能留出一些時間和精力給重要的人。



御風一路


中庸準確說應當是中為恪守正道,庸為謹小慎微。就是恪守正道,謹小慎微。

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要一起看的,叫大中論孟。當然,也要看尚書禮記等等。這是中華傳統的人乘宗教文化。

中庸是一種修行方法。當然最初的是什麼?是論語和孟子,論語一定要注重仁和義和禮,孟子一定要注重義和智。什麼是仁人,為何儒家極為提倡仁,甚至宋仁大興放生,形成理學。為何儒家裡面很多的”好生之德”,”仁者愛人”等等。後來的明朝心學,仁者還要戒心,仁者不應該讓不仁之心佔領自己。

中,性善,正義,民本,尚智,都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也就是說,仁義禮智信是最初的世界觀。

其他的書本中,如厚德載物,博學明志,乃至中庸,擇善固執。都是具體運用的。所以看多了,有了仁義禮智信價值觀,才能更好理解這些。否則你說厚德載物,為何?因為天道行仁。不仁者天地禍之等等。

所以再在這個基礎上,仁德生孝,禮德生謙,義德生廉,都是可以看得到的。所以儒家古代故事,修橋鋪路,興建大利,救濟孤寡,理論原則就是這個


師長366


中庸之道,並不是說平庸。中庸是一種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古看今,古時候的精英,官員,商人,或者販夫走卒,絕大部分都是秉承中庸。

中庸是讓我們做事規矩,本分,守法。

不要被庸這個詞束縛了你自己,剛進社會肯定還沒從學校的那個氛圍出來,你需要快速的來適應,找出自己所追求的,或者是自己熱愛的。

個人觀點,寫的不好,謝謝


王大大卷


人各有命,中庸是最好的,也是最穩定的,也不招惹是非,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好不差,但生活不是理想化的,是現實的,有些事,不把你逼的不偏激了不罷休,很難做到中庸!



健康管理一點通


同志們大家好!我用視頻的方式回答你的問題,謝謝朋友們,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c26d220875b440ef9a6a6c7ea9d85fc7\

鄉野耕耘人


如果一直保持中庸意味著沒有原則性,只能湮滅在滾滾的歷史洪流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