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启示: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报告

无声的启示: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报告


无声的启示:聚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报告


图 | 新华社 摄影 | 周牧

撰文 | 苑天琪

制版 | 赵利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截至3月1日,疾病已造成2800余人死亡。随着死亡病例的增加,国内病理学家一直呼吁,尽快开展病理解剖工作。2月1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系教授刘良团队完成了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逝者遗体的病理解剖工作。2月28日,首份病理解剖报告刊登在2020年2月预出版的《法医学杂志》上。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可以对新冠肺炎的发病机制和病理表现有进一步的理解。

疾病主要造成气道深部和肺部炎症,对其他脏器影响证据不足

通过解剖,病理学家发现,死者肺部损伤明显,肉眼可观察到肺部有大片灰白色斑片状改变,与暗红色出血区域相杂,切开肺部,可见大量白色粘稠液体溢出,并可见纤维状条索。同时,患者入院第20天的CT片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双下肺可见纤维条索影,这与解剖中肉眼所见相符,且通过解剖可见病情较拍片时进一步发展。因此,刘良教授团队认为,CT片中的磨玻璃状影与解剖所见灰白色病变相符。这提示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引起以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症反应。

由于死者存在冠心病、心绞痛、多发性脑梗死等病史,解剖中所见的其他病变可能与其基础疾病有关,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解剖中所见的气道和肺部损伤,对新冠肺炎的临床治疗方案提出了新的警示。刘良教授曾向媒体表示:“在临床治疗上,如果黏液成分没有化解,单纯用给氧的方式,可能达不到目的,有时候会起反作用。正压给氧的时候可能会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广,会加重患者的缺氧,目前临床上已注意到这一问题。”

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新冠肺炎与SARS病变区别

研究团队还对穿刺取样的组织进行了病理学检验。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导致的病理改变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十分相似。但结合解剖中所见,研究者发现,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病毒引起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更为明显。研究者考虑这可能与死者病程较短有关,是否为新冠肺炎普遍的病理特征,尚需更多病理学研究证实。

病理解剖何以重要?

自1月9日出现全国首个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来,病理学家便一直呼吁尽快进行病理解剖。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系前主任丁彦青教授曾在采访中表示,现代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源于病理解剖,尸检和病理活检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和最终诊断”,是疑难和新发疾病诊断与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2003年爆发的SARS防控中,尸检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通过尸检,研究者确定了引起SARS的病原体,明确了病毒在体内的分布和引起的病理改变,对SARS的防控、诊断和治疗作出了重要贡献。

2月2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疾病治疗与患者康复情况。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目前目前已对11例新冠肺炎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初步的结果大体上可以看到痰栓、肺部病变,包括一些血栓的形成,对临床已有一定的指导价值。病理学家和临床专家将结合病理结果与临床所见对病例进行综合判断,这些数据将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健康学人》将继续关注这场战“疫”!

参考文献:

[1] 刘茜,王荣帅,屈国强,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J] 法医学杂志, 2020,36(1): 19-21

[2] 新冠逝者“遗体解剖”为什么如此重要?专家透露更多细节 生命时报.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76940214993177#_0

[3] 首份新冠肺炎逝者尸体解剖报告披露 澎湃新闻.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216017

[4] 11例病理解剖结果已有临床指导价值 央视网.

http://news.cctv.com/2020/02/29/ARTIepljYq1sE7TAz9GekO58200229.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