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啟示: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報告

無聲的啟示: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報告


無聲的啟示:聚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逝者首份解剖報告


圖 | 新華社 攝影 | 周牧

撰文 | 苑天琪

製版 | 趙利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截至3月1日,疾病已造成2800餘人死亡。隨著死亡病例的增加,國內病理學家一直呼籲,儘快開展病理解剖工作。2月16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教授劉良團隊完成了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逝者遺體的病理解剖工作。2月28日,首份病理解剖報告刊登在2020年2月預出版的《法醫學雜誌》上。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對新冠肺炎的發病機制和病理表現有進一步的理解。

疾病主要造成氣道深部和肺部炎症,對其他臟器影響證據不足

通過解剖,病理學家發現,死者肺部損傷明顯,肉眼可觀察到肺部有大片灰白色斑片狀改變,與暗紅色出血區域相雜,切開肺部,可見大量白色粘稠液體溢出,並可見纖維狀條索。同時,患者入院第20天的CT片顯示雙肺多發斑片狀磨玻璃影,雙下肺可見纖維條索影,這與解剖中肉眼所見相符,且通過解剖可見病情較拍片時進一步發展。因此,劉良教授團隊認為,CT片中的磨玻璃狀影與解剖所見灰白色病變相符。這提示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引起以深部氣道和肺泡損傷為特徵的炎症反應。

由於死者存在冠心病、心絞痛、多發性腦梗死等病史,解剖中所見的其他病變可能與其基礎疾病有關,是否由新冠病毒引起,尚需要進一步研究。

解剖中所見的氣道和肺部損傷,對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方案提出了新的警示。劉良教授曾向媒體表示:“在臨床治療上,如果黏液成分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氧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目前臨床上已注意到這一問題。”

組織病理學研究顯示新冠肺炎與SARS病變區別

研究團隊還對穿刺取樣的組織進行了病理學檢驗。結果顯示,新冠病毒導致的病理改變與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冠狀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徵十分相似。但結合解剖中所見,研究者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纖維化及實變沒有SARS病毒引起的病變嚴重,而滲出性反應較SARS更為明顯。研究者考慮這可能與死者病程較短有關,是否為新冠肺炎普遍的病理特徵,尚需更多病理學研究證實。

病理解剖何以重要?

自1月9日出現全國首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來,病理學家便一直呼籲儘快進行病理解剖。南方醫科大學病理系前主任丁彥青教授曾在採訪中表示,現代醫學的建立和發展源於病理解剖,屍檢和病理活檢被稱為“疾病診斷的金標準和最終診斷”,是疑難和新發疾病診斷與研究的重要手段。

在2003年爆發的SARS防控中,屍檢就扮演了重要角色。通過屍檢,研究者確定了引起SARS的病原體,明確了病毒在體內的分佈和引起的病理改變,對SARS的防控、診斷和治療作出了重要貢獻。

2月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疾病治療與患者康復情況。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介紹,目前目前已對11例新冠肺炎遺體進行病理解剖,初步的結果大體上可以看到痰栓、肺部病變,包括一些血栓的形成,對臨床已有一定的指導價值。病理學家和臨床專家將結合病理結果與臨床所見對病例進行綜合判斷,這些數據將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健康學人》將繼續關注這場戰“疫”!

參考文獻:

[1] 劉茜,王榮帥,屈國強,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屍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J] 法醫學雜誌, 2020,36(1): 19-21

[2] 新冠逝者“遺體解剖”為什麼如此重要?專家透露更多細節 生命時報.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476940214993177#_0

[3] 首份新冠肺炎逝者屍體解剖報告披露 澎湃新聞.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216017

[4] 11例病理解剖結果已有臨床指導價值 央視網.

http://news.cctv.com/2020/02/29/ARTIepljYq1sE7TAz9GekO58200229.s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