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你怎認為呢?

紅飄飄


您好,新型房屋為您解答。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你怎認為呢?無論是建房還是買房都得根據自己家裡的實際需求來,城市農村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優缺點,這是沒法比較的。

像給我們投稿曬房的農村朋友回家建房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父母養老、為自己養老、為小孩置業這三大原因,前兩者主要還是因為農村人有個落葉歸根的情結,在城市生活再久,等自己老了也希望回到農村養老。

所以如果你是因為這三個原因回農村建房,那還是不錯的,如果是投資那還是考慮買房吧。

說了這麼多,也給大家帶來幾套農村建房的案例。

這是河南馬先生在老家蓋的新房,建築面積500平,施工隊包工包料820元一平,建成花費40萬,加上門窗花費6萬,外牆美化3萬,圍欄護欄3萬,還有室內裝修、家電一共花費120萬左右。

這是福建林先生建的,其實福建農村也不全是網上發的那些“農村豪宅”,建3、4層的小洋樓也是有的。

房子包給施工隊155元一平,總面積450平。鋼筋從3500元一噸漲到4000元;紅磚0.48元一片;砌牆粉刷用的325水泥,澆築樓板用的425,均價500元一噸;淡水沙165元一方;石子100元一方;外牆瓷磚400x800,9元一片。鋼筋總花費11萬元,水泥5.5萬元,紅磚4萬元,外牆瓷磚1.5萬元,石材2.6萬元;主體加外牆美化一共花費55萬元。

因為當地的限高政策,原來是坡屋頂後來改成了平屋頂。


這是廣東李先生的投稿,因為考慮到宅基地臨街,所以就建成商住兩用的戶型,專門用來出租。從2016年5月開工,打的是樁基礎,一共用了99.5方混凝土,再加上地梁,只基礎這一項,就一共花了12萬元。

到底要不要回農村建房,你是怎麼想的呢?關注新型房屋,更多農村建房案例。


新型房屋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你怎認為呢?

不管是在農村建房,還是在城裡買房,主要看個人的需求,現在社會在變化,農村也在變化,那人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農村的好和城市的好僅僅是相對而言的。

現在基本上所有的農村年輕人都在城裡打工,然後再結婚生子,雖然在農村長大,基本上都不會種地了,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家鄉的老人也需要照顧,顧慮自然就越來越多。

因為資金有限,在大城市裡買不起房,回農村倒是可以建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當然也可以用建房的這筆資金在縣城或者打工所在地買一棟房子,到底哪一種好呢?

在農村建房考慮到自己不會種地了,回農村掙不了錢,而家人又常年在外打工,農村的房子被空置,有點浪費錢的感覺,未來老了,到底是繼續呆在城市跟孩子一起生活,還是回農村養老都不確定,遇到這種憂慮的情況再加上資金有限,收入也有限的情況下,可以等孩子成長到十多歲再說,到時候很多事情會沉澱和穩固,也會讓人做出一個選擇。

當然如果農村老家還是住著瓦房,每年又會回農村過年,家裡還有老人和孩子的情況,建議有錢了就先在農村蓋一棟房子吧,至少有了新家,父母和孩子們以後也住的舒服些,自己每年回家也能住上新房,對家庭來說是好事。

然而現在農村娶老婆的條件是越來越高,很多父母要為自己的子女們打算,所以身上最好有一定的積蓄,假若孩子娶老婆的時候被要求在城市裡有房有車,而老婆已經很難娶到的情況下,那沒辦法只能幫孩子在城市裡買房買車,自己出一部分,孩子再出一部分,剛好湊齊。

另外還有不少農村家庭因為常年在外打工,都家鄉已經失去了那份親切感,甚至過年都不再回來,家裡的老人也不管不顧成了五保戶等等,對這些家庭而言,在城市裡買房成了首選。

總之不管是在城市裡買房,還是在家鄉建房,資金說了算,有限的資金會驅使人去考慮和分析更多問題,最終做出一個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


每日新況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答案不是唯一的,因為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以及對未來的規劃都不一樣,選擇也不一樣:

在農村建房有它的好處,首先成本自然比城裡要低很多,相較於城市動輒上萬每平方米的房價,在農村花上幾十萬可以建造一棟相當漂亮的房子。其次是選擇在農村建房生活,可以享受到鄉村綠色環境的優美,清新的空氣,緩慢的生活節奏,簡單的人際關係,較低的生活成本,等等都可以讓人相對輕鬆的生活。

而在城裡買房也擁有它的優勢,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時便利的交通,良好的醫療條件,多樣的工作選擇都可以讓人在城裡享受舒適的生活。



綜上所述,在城裡買房和在農村建房都各有各的優勢和缺點,每個人可以結合自己的資金情況,家庭情況以及對未來的規劃來選擇,例如中老年可以選擇在農村建房來安度晚年,年輕人或者有小孩的家庭可以選擇在城裡買房。


歡迎關注頭條號:灣塘谷,更多三農的相關內容。歡迎進入灣塘谷頭條店鋪選取特色農產品。


灣塘谷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好,得視各自的需求來定。

我們這裡是廣西,這幾年農業比較好做,一些種養賺了錢。比如,水果、種蔬菜,蠶桑等,都賺了錢,農村建房也日益增多。

同時,這幾年工價較高,農民工家庭收入不錯,在外打工、回家建房的人也越來越多。

前兩天回家做清明,不少在外打工回來的人和一些在家搞種養富了起來的人也問了我這個問題,是在城裡買房好還是在家建房好?我是這樣回答的:

第一,如果是在外務工年輕人,我建議在城裡買房。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一般是三種情況,一是進廠,在我們村佔大部分。另一種是經商,做些小生意。再一種是做些技術類的,如泥瓦匠、電焊工、機修等,但無論哪一種,他們再回到農村務農的可能性不大,回來的也只是少數。況且,我們這裡人均只有一畝幾分田,打工是一條很重要的出路。既然以打工為主,在外結婚生子,小孩讀書總得要有個房子,總是租房也不是辦法,租房是過不了一輩子的。

第二,對於在家搞種養的,建議還是在家建房的好。我們村有一些人在家務農搞種養,他們賺了一些錢,也想在城裡買房,原因也很簡單,就是想小孩在城裡讀書有個住的地方。其實大可不必,小孩上學,初中的話城裡的很多學校是有住宿的,就算在城裡買了房,家長不在身邊也不放心小孩一個人在那裡。還有點考慮有點閒錢在城裡買個房養老,畢竟城裡的醫療條件好點。這個也大可不必,生病的時候有多少?更何況現在的交通比較發達,急救車都可以直接派致村下,僅為了醫療條件好些在城裡買房也有點過多憂慮了。

第三,還有種情況是在城裡買了房、安了家,還在村裡建房子的,這種情況不少。我個人看法是,在城裡成家立業,老家房子修繕修繕是必要的,但大拆大建、且建得一棟比一棟高大可不必。房子是建來住的,不是做來看的,帶有攀比的心理更是要不得。

總之,建房是老百姓一輩子的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在城裡買房也好,在村裡建房也好,滿足自己需要,才是最好,您說呢?



感謝閱讀。歡迎交流、評論。更多交流請關注[三農通訊員]


三農通訊員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你怎認為呢?】

我肯定會選擇在農村自建房!

指掌農村我是阿杜!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賬號!一直以來,想在農村做點事情,三年前還在一個山區,承包了30多畝山地,種了一些重要材,雖然最後缺乏管理,最後沒有收穫,但還是希望之後能為農村做一些貢獻!

上學的時候,聽舅舅說過一句話!在當時,在還沒有像現在這樣很多農民選擇出門去做農民工的時候,農村裡有很多閒散的勞動力,除了農忙的時候,大多數時候都比較閒!

搞一個什麼項目,可以在大家“農閒”的時候,給大家找個事做,還能增加大家的收入。

本人平時不喜歡逛街、旅遊也不會去一些大都市,就喜歡找一些個僻靜的山村和一些古村落、古城、古鎮去逛一逛。尤其是三年前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去山村種植中藥的時候,就愛上了農村的那種生活!

抬頭是藍天白雲、出門是鄉間小道,山上野雞的叫聲此起彼伏,山裡野豬、野狍子也是有的!夏天的避暑聖地、晚上空調是用不到的!

為什麼?

首先是想要有一個自己的院子,院子裡可以去種自己喜歡的花花草草,把它們打造成自己想要的造型!養上兩隻小狼狗(城市養狗空間太小)過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

其實更主要的還是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能夠為家鄉的父老帶來一條致富之路!


指掌農村


其實前段時間我做過諮詢,問了很多朋友,基本都是各說各有理,一般情況遇到這樣的問題都是各有利弊的分析,誰也不能給你確定的答覆今天我也來說說我的想法和建議

第一點:在哪裡發展,所謂在哪裡發展就在哪裡定居是有道理的,畢竟家還是靠近工作地方能夠更好的生活

第二點:必須在哪裡,生存總是有很多的無奈,有時候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無能為力的問題,有些人為了孩子上學,有些人為了父母養老,有些人為了丈母孃的要求,所謂說必須在哪裡

第三點:哪裡瞭解在哪裡,雖然說現在農村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對於自己而言,不會從事農村工作,那也沒有什麼用,所以說自己自己能夠在自己熟悉的領域內發展的好,建議留在哪裡

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三個原因,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我是曉衛跪求關注





陝西曉衛


對於說在農村是自建房好,還是買房好。我算是過來人,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如果你有老房子就不要建房了,去縣城買一套都好過在農村建房了。如果你拆了老房子再新建花個50~60萬還不如按揭買房,這樣你還有兩套房。我們村13年的時候開展了新農村建設,建設政府統一規劃選址並修建房屋。政府補貼一部分資金(5人戶大概12萬的標準),自己出一部分(按戶口,每人出2萬)。這樣一套5人戶125平方自己也要給10萬,而且還是毛坯房,而且房子的質量還不怎麼樣。加上裝修與改造總共花了26萬多還包括電器,你要知道那是在13年的時候,那時候縣城房價才3000多。我們這個拿了新農村房子的還要老房子的宅基地換才行,就是以前的老屋要給你拆掉,而且宅基地要改成土地。由此可以算出建房成本是12+26=38萬得一套房,買房3600✘120=43.2萬得兩套房,這樣算下來還是買房划算過建房


蟄伏回農村


一、房價的差別

在城裡買個房,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不用天天擔心房租上漲和搬家的煩惱。可是,買房除了付大筆首付款外,還要月月還貸款。

一個基本的事實是用二、三十年時間還完貸款後,你所還的總額可能已經是房價的一倍還多,那可能是好幾百萬,耗盡了你的一生。而在老家宅基地上自建房,你可以只花三、四十萬就能搞定一輩子的事情。

二、戶型的差別

你在城裡花鉅款買到的房子可能只是個樓層很差,面積很小,已經不剩幾十年產權的公寓房,而且戶型不一定適合你的家庭情況。而在農村老家宅基地上,你不僅可以建個大別墅,還可以有個像樣的院子,這在城市裡是很難實現的。

另外,農村建房與城裡最大的不同是,你可以在地下再隨心所欲的挖個地下室,也沒有人管你。

而且,你根本用不著為了看到花草綠植在樓頂違建,因為農村遍地都是。在城裡,哪怕你打個牆,可能立刻就物業來罰你款。

三、升值的差別

很多人認為城裡的房子升值快,買房與不買房10年後財富的差別將會很驚人,有了房子,將來老了想回農村養老,房子很快可以變現。

但這得具體分析。在北上廣一線城市裡,房子已經是天價,沒有買的已經買不起。而在二三線城市,很多地方因為過度建房,庫存難以消化,房價很有可能有下跌。而農村宅基地上的房子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升值。

因為宅基地越來越稀有,宅基地的價值也就越來越顯而易見。所以並不是只有城裡的房子才會升值,農村的也同樣會升值。

四、生活條件的差別

在城裡買房最大的好處就是城裡教育、醫療條件比農村好。可是單位給上了社保醫保還好一些,如果沒上,那看病吃藥價格貴地嚇死人。

對於孩子上學,因為沒有戶口,在城裡上幼兒園,小學,很多地方都是天價。另外在城市裡生活一個最不利的因素就是交通條件很糟糕,到哪兒去都很堵車,沒地方停車。

買個房子沒地方停車,一個停車位的價錢都夠在農村建個房子了,而在農村你可以隨意建個車庫。

五、生活環境的差別

城市的環境就不多說了,霧霾在短期內恐怕難以攻克,而據說,因霧霾致癌的而死亡的人數每年都在增加。在農村青山綠水間,不但空氣新鮮,而且吃的瓜果蔬菜也都是最新鮮的,沒打農藥的。不像城裡,為了讓食品顏色鮮豔,想盡了各種辦法,吃完後相當於慢性自殺。並且在未來幾十年內,中國將一直處在老齡社會,農村必將成為大家爭奪的地方。

六、生活質量的差別

房前種花,屋後種菜,每天的蔬菜都是綠色的綠色的;

不用挖野菜,菜地裡都是野菜;

不用買鮮花,房前屋後都是鮮花,五顏六色;

不用逛公園,出門便是公園;

不用去深山呼吸負離子,打開窗戶全是負離子;

不用去野外享受寧靜的瞬間,每天都是寧靜的;

不用花錢去健身房,每天種菜養花修剪樹木才是最好的有氧運動。

七、最好的未來

有人說:我要到城裡去,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未來。可誰知道,最好的未來是這樣的:

1、健康的身體;

2、愉悅的心情;

3、舒適的生活;

4、唯美的享受;

5、最真的自我。

總之,農村建房和城市買房各有各的好,你完全沒必要因為在城裡還買不起房而糾結,你可以在自家宅基地上自建房的優勢,不知道有多少人正在羨慕。

當然,如果你在城裡已有房子,而父母在農村還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是最好不過了,但是沒必要因為在城裡沒房而痛苦。隨著農村的發展,未來幾十年農村會變成城市也不一定,其實現在農村不比城市差,城市有它的優點,農村也有它的價值。








幸福三農人


在農村建房好,還是在城裡買房好?。這得有個條件。首先你要想在農村建房得有土地。有地還得取得國土部門和規劃部門的建築許可證。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農民,在農村有自己的宅基地和房子。或者你雖然是城裡人但在農村通過繼承父母的房子的方式取得了宅基地。那麼我建議你先把農村的房子建好,因為農村的宅基地不是任何人想有就有的。是稀缺資產。先佔住。因為在農村建個平房有十來萬就夠了。而這點錢在城裡是啥也買不到的。再說城裡的房子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買,只要有錢就行。所以說,先建農村的。過幾年再買城裡的最好。


青島西海岸新區為強


首先看一下城市跟農村的對比:

城市的優勢:交通便利,醫療教育水平高,購物娛樂場所和形式更豐富,生活質量和品質更高;城市的缺點:生活成本高,空氣質量差,車水馬龍,人潮擁擠,人際關係複雜。

農村的優勢:空氣清新,山山水水環境優美,安靜,人際簡單,冬暖夏涼;生活成本 較低

農村的缺點:交通不太便利,醫療教育水平較低,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購物場所少,品類缺乏。

以上是農村和城市的大概比較。

如果你是年輕人,為了孩子的教育,還是建議城市買房比較好;

如果是上了年紀的,為了更好的晚年生活,建議選擇農村。弄點花花草草,釣釣魚,養養雞,頤養天年。

如果有經濟基礎,兩邊都有房子肯定最好。

平時生活在城裡,上班,工作,接送小孩上下學;週末節假日回村裡,體驗生活,享受假日時光。

走出去是為了更好的教育、生活,走回來是為了更好的傳承、延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