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吗?

用户69331504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在历史上是真的有,当然好像目前已知道只有三个时间阶段,它们分别是:商鞅变法时间阶段,唐玄宗执政时间阶段以及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

事件回顾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面还类似于大锅饭的状态,百姓们也比较能够同吃苦共受罪,家里虽然很穷,可是相互之间却没有太多的堤防之心。

那一段历史我没有经历过,而自己之所以知道或者完全理解那个时间段百姓的生活状态完全得益于奶奶不断的告知,小时候睡不着觉的时候,奶奶就会把这一段历史当做故事来讲给我听。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时候,村里面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一样的穷,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推门进去,除了墙就是锅,把锅和碗排除在外,能有那么一个小钟表就已经算得上是富一代了。

而且那个年代,村里人很少有来回搬迁或者说回流的状态,一般情况下整个村子里有多少户,这些年来都不会去变化的。村子里面有谁没谁,基本上三五个老太太坐在一起,一聊天就都认识了。

那个时候流行给自家孩子去盖新房,也就是分居,好像流行的是自己的子女不能和父母在一起住,要不然去结婚的时候就容易被别人笑话。

然后每到冬天村里不忙的时候便开始自动分组,所有村里的人都主动忙活起来,轮流给年轻人盖房,然后东家只需要去管一顿午饭就可以了。

至于要是远方来的客人,或者偶尔来到村子里面的外人和陌生人,要是没有地方去住的话,村里人也会大方的把他们拉到自己家里,让他们在自家里面住一晚上。

那个年代说穷,其实大家都穷,既然大家都穷,也就没有个369等,相互之间生活的苦是苦了点,可是日子过得还是很充实的。

而且听奶奶说那个时候好多人家里面压根就没有大门,因为穷的都买不起大门,既然都没有大门了,自然也就没有夜不闭户这一说了。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画面,主要原因有3点:

第一点就是革命领导人带头的示范作用;第儿点是当时的人心淳朴,相互之间互帮互助;第三点是经济相对比较困难,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值得挂念。

当然,至于商鞅变法之后以及唐玄宗盛世王朝(唐玄宗执政前半段)时期是否真的做到夜不闭户,还有待查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