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前言:

①本考略不作官窯器的物理特徵追問,亦不作器物的理化數據分析;

②宋代官窯器多無紀年銘文,筆者文中所斷器物燒造年代,以國家《古代文物藝術品年代檢測儀》檢測結論為準;

③筆者僅從"以物證史"角度展開考略,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一,開國重器:《宋煌官窯》《元祖清涼寺御官窯制》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煌官窯》燒造於960年~970年區間,其中的"煌"字是有來歷的。民間傳說趙匡胤在龍袍做好後,即行將舉事奪權之前,曾請教商丘清涼寺方丈如何規避不吉?住持告訴趙匡胤:將軍命相聚火德,事始點佔位東離(先天八卦之東方),向如旺火,故宜晚間舉2萬眾火把形勢,功成矣。史載陳橋兵變龍袍加身時間正是晚上,所以趙匡胤對"火德"一說深信不疑,這便是宋朝第一個官窯口瓷器之"煌"字銘文的來歷。這裡的"煌"字,應是代表宋太祖本人。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這款《元祖清涼寺御官窯制》銘文瓷器,與上面《宋煌官窯》銘文瓷器,應是同一時間段燒造,亦有可能是宋太宗朝燒造;做為祭祀器,太祖、太宗用此銘文都是成立的。

如果"清涼寺"是汝官窯窯址,而這款瓷器又不是汝窯瓷器,那麼,《宋瓷軼事》上有關宋初汝窯與官窯混建在一起的描述,就得到了此銘文款識內容的印證。

960年時代,宋太祖禁鑄了青銅器,創燒瓷器,就是一件方興未艾的、無比輝煌的國家大事!起碼,前朝周世宗是這樣示範的。

以上兩款瓷器的物理特徵,與已知考古發掘出土的唐朝、五代瓷器類比,無同類別或相近之器物,可以肯定為宋太祖朝創燒。亦可以確定"官窯"出現的時間節點在960年~963年之間。

二,宋太宗《大宋官窯》《修內司》橫空出世

公元976年,即北宋開寶九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其皇弟趙匡義依"金匱之盟"約定續登皇位,廟號為:宋太宗。

宋太宗深知,在皇哥禁鑄青銅器的皇規下,其瓷器所代表的政權、皇權、皇威及經濟之重要,他親眼目睹後周朝之皇家貴族、大臣軍將,無不對《柴窯》瓷器的頂禮膜拜;也親身經歷了"建隆-乾德-開寶年清涼寺御製"與《宋煌官窯》對支撐和鞏固開國之大宋朝廷的作用,因此,繼位伊始,宋太宗便口諭修內司接管原由大內內侍管理的汝官窯及宋煌官窯口,又諭大內內侍廣羅天下制瓷技藝名匠,其目的就是他要準備創燒屬於他太宗帝的《大宋官窯》瓷器。

977年,即太平興國二年右,宋太宗窯口組建完畢,所謂完畢,就是在商丘清涼寺原《宋煌官窯》口上進行擴展和人員補充。

為了感激皇哥信守"金匱之盟"的約定,亦為了延續和懷念皇哥的開國偉績,更為自已留下"胸懷坦蕩"的君王美名,太宗帝口諭修內司:《宋煌官窯》瓷器繼續燒造,在燒造技藝不作更改的前提下,將瓷器銘文改為《大宋御哥》《大宋哥窯》。這就是民間史傳"官哥不分家"的由來。

太宗帝行將燒造的瓷器諭旨為《大宋官窯》《哥弟窯》等銘文款識。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御哥》的前身就是《宋煌官窯》瓷器,兩者類比,如出一轍;《大宋御哥》就是後來的《大宋哥窯》瓷器。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這款《大宋官窯》就是按宋太宗諭旨燒造的,其釉質明顯優於上款瓷器,但其餘物理特徵,仍與《大宋御哥》相近。這大概就是器物上"官哥不分"的另一個出處?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哥弟窯》是宋太宗對皇哥宋太祖的寄託銘文,屬於官窯器,鱔血紋理已區別於上面的《大宋御哥》、《大宋官窯》瓷器了。燒造時間約在977年~996年區間。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這款《大宋官窯》瓷器與上面幾款瓷器,是同期燒造的,但金絲已不見了蹤影,這是宋太宗有意而為之的,他想努力掙脫《哥窯》的影子。

這就是單一人工開片的官窯器來歷。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挺撥俊朗的《修內司》,疑似修內司在杭州郊壇設置的官窯口創燒(後面有史物證明),創燒時間約在990年左右。這款里程碑式的瓷器,一直影響和主導北宋官窯130多年,直到北宋結束。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官窯》與上款《修內司》,是同窯同期器物,只是銘文不同而已。北宋官窯風格: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鐵足紫口;釉面沉靜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光沉穩而養眼,鱔血紋理歸於天成。

太宗帝要的就是這種傳頌千古之器物。

三,"以物證史"追問官窯

①官監民燒之《大宋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疑似《魯山段家窯》燒造,魯山段家窯來自一枚十二生肖汝窯印鑑銘文,所指應系現代的"魯山段店窯"。

②官監民燒之《大宋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疑似鈞窯系窯口瓷器,宋徽宗時代燒造。

③官監民燒之《大宋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亦疑似《魯山段家窯》燒造;從銘文制式,圈足表現上看,①②③三款瓷器系不同紀年,不同皇帝時期的訂燒器。筆者斷義的"官監民燒"器,不是信口而出,是有史傳依據的。《宋瓷軼事》上說,凡無鐵足紫口形制的"官窯銘文"器,均為"官監民燒"器。形成鐵足紫口的材料,是一種暗紅色的礦物粉末,是汝官哥專用之材料(汝官窯器偶有鐵足表現),此種材料民間限制買賣。這就是除"官哥"之外,鈞、定、越、磁、龍泉等窯系瓷器,無鐵足的原因。

北宋為什麼會出現"官監民燒"器呢?《宋瓷軼事》上有講過,這與"汝官哥"燒造成本太高有直接關係。畢竟,像仁宗、神宗、哲宗等,還是比較節儉的帝王!

④《昌平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從圈足表現形制看,《昌平窯》系官窯無疑,窯址所在地暫時無從考證。

⑤《郊壇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郊壇官窯》與前面的《修內司》、《大宋官窯》系同一窯口不同時期燒造的器物;釉色、胎土、物理特徵、鱔血紋理等,都如出一轍。

郊壇官窯疑似宋太宗朝修內司在杭州郊壇置建的官窯口,一直燒到宋徽宗朝中期,由於胎土枯竭,又轉移至幾公里遠的郊壇下另立官窯。《郊壇下官窯》可在史載裡找到記述。

⑥《汴京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汴京官窯》銘文款識,在北宋167年曆史裡出現過三次。這款汴京官窯瓷器是宋徽宗崇寧弍年,專為冰裂紋瓷器置建的窯口。因為窯口置建在汴京管轄範圍內,故稱:《汴京官窯》。窯口具體位置疑似在黃河河道的邊坡上。

《汴京官窯》冰裂紋瓷器,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容器裡只要盛水,一二個時辰後,冰裂就會消融,把水倒出以後,又逐漸恢復了冰裂表現。這種由繁致簡、由簡致繁的哲學哲理,正是宋徽宗本人的治國之道與藝術追求!)

⑦"京師置器"官窯口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這款銘文《宣和庚子京師置器臣庶勿用》,吻合南宋顧文薦《負暄雜錄》及葉窴《垣齋筆衡》"宣政間京師自置窯燒造"的史料記載。顧文薦、葉窴只知"京師置窯",但不知此窯所燒瓷器之曠世絕倫!

這款瓷器是北宋最後一個官窯口創燒的最後一款北宋官窯瓷器,它匯聚了哥窯、官窯、汴京官窯(冰裂紋)三重最高制瓷的技藝;它是北宋官窯的最後絕響,亦是北宋瓷器的完美句號!

⑧北宋《郊壇下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上二圖均為北宋時代創燒瓷器。

⑨南宋《郊壇下官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南宋郊壇下官窯是沿用北宋郊壇下官窯續燒的窯口,由於汝州窯口淪陷,郊壇下官窯承擔起了仿燒汝窯器的重任。

⑩南宋《修內司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從圈足表現看,此器疑似南宋後期,杭州鳳凰山"老虎洞"窯燒造,《修內司窯》與《修內司》是一個概念。

對修內司的解讀,我們是有誤區的;客觀上《修內司》銘文款識既不能代表皇權,亦不能代表朝威;既不能當賞賜器,亦不能做祭祀器。它僅僅是一個官衙的名稱,由於修內司負責燒造事宜,故"近水樓臺先得月"而已,它與"尚藥局"、"尚食局"銘文一樣,同屬於小眾範圍的銘文款識。

11.南宋龍泉《溪口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在溪口窯的發掘出土器裡,均未發現官窯銘文字樣的器物。所以溪口窯不足印證為官窯窯口。

12.官私合一《汴京官窯張家造》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崇寧五年汴京官窯張家造》(類似的銘文還有陳家、王家等)

這是款"官私合一"的銘文,在這裡不做解讀。筆者之所以圖例這個銘文款識,是想說明北宋官窯豐富多彩的內容,已遠超我們狹窄的認知。

史傳《易定》為北宋官窯燒造,因為"易定"二字不俱官窯含義,又無史載支撐或窯口印證,所以《易定》銘文不作考略。但這並不影響《易定》為北宋精品瓷器的定論。

《官》字銘文的定窯器,經筆者考略,多為五代或遼朝訂燒器。

南宋《甲申殿》款越窯器,是官監民燒瓷器,同樣不作考略追問。

《東京官窯》僅現於汝官窯銘文裡,故不作追問。

……

四,官窯範疇追問

北宋167年裡,有許多應入圍官窯範疇的瓷器還不被人們認識,它們是: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淳化年制"(990年~994年)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明道元年造"(1032年)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明道元年造"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皇祐元年仲秋吉日造"(1049年)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同上)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大宋元祐二年造"(1086年)

宋代,官窯燒造演進脈絡考略

鈞窯系"尚食局",官監民燒官窯器。

上面瓷器銘文紀年誇度近100年,它們真實存在於北宋的歲月中。"大宋"銘文,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銘文一樣,是嚴格受律法限制使用的,可以直言,沒有皇帝諭旨或朝廷授權,是不敢銘文"大宋"的。由此,我們可不可以把它們認作官窯器呢?起碼,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它們不是官窯器。

從本考略圖例總結,我們不難看出,宋代《官窯》應是一個很寬泛的稱謂,它不侷限於一個二個特徵,也不受限於二個三個窯口…

宋代五大名窯中,婀娜多姿,五彩繽紛當屬《官窯》!

五,結束語

本考略僅代表本人之認知與觀點,如需引用,請註明出處。

全文完 謝謝閱讀!

古瓷探史:明友許

2020年2月26日於遵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