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豆瓣8.8 | 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近40万人参与打分的电影《大鱼BIG FISH》获得了8.8的高分,这部作品是出自美国导演蒂姆·波顿之手。

蒂姆·波顿的电影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作品风格大胆而荒诞,充满了黑色幽默。

同时,他的影片视角独到、满怀温情,调动观众在惊叹于他生动、纯熟的电影语言运用能力之外,不由得引发我们反省自己的人生是否过得单薄而现实,早已失去了心中的纯真与对美好的期望。

《大鱼》讲述的是父亲爱德华从小就对儿子威儿讲述他精彩绝伦、光怪陆离的冒险故事,一直津津乐道、喋喋不休,这些故事陪伴着威儿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他越来越不相信父亲所描述的,并日益厌烦。终于因父亲在他的婚礼上抢了风头,他三年没有与父亲联系。再次见面时,他终于发现了隐藏在父亲那些故事背后的奥秘和真相……

电影《大鱼》的独特性,在于它以儿子威儿的视角,探讨父亲爱德华在一生中对自我价值追寻、对世界的解读与信念传承中的隔膜、对抗与理解,让我们深刻地体悟到: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一、故事的构建是人的自我价值追寻对现实世界的反抗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理论,将自我区分为:

现实自我(actual self)、理想自我(ideal self)和应该自我(ought self)。

“现实自我”是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实际具备的特性的表征。“理想自我”是指个体自己或他人希望个体理想上应具备的特性的表征。“应该自我”是指个体自己或他人认为个体有义务或责任应该具备的特性的表征。

在儿子看来,父亲通过不断重复的人生故事把理想自我展现给他,却隐藏了现实自我,但没有做到应该自我。

实际上,爱德华是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展现他一生的奋斗历程。故事里有真有假,却描绘了一幅他的自我价值追寻与现实世界的对抗图景。

小镇容纳不了他的雄心,他要去大城市;两条路,他选择人迹罕至的那条;为了获得意中人的信息,心甘情愿无薪苦劳三年;明明是穷小子,偏要追求白富美;无人抓到过的大鱼,他想尽办法捕获;为了早日见到心上人,历经四个月的波折从朝鲜带着连体姐妹逃回美国……

主角+困境+试图摆脱,最后终于成功,这是从古至今未变过的故事范式,带给人激励与美好的期盼。

美国教授哥德夏(《故事如何改变你的大脑》作者)说过,人是讲故事的动物(the storytelling animal),人与动物的分野即在于此。

每个人从个体意识觉醒开始,一直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生命追寻的意义。而故事为这层意义涂上眩目的光芒,人的行为获得了动机,汲取了动力。

在病榻上,爱德华对儿子说:“我从出生那天起就是我自己。如果你不能理解,那是你的失败,不是我的。”

他有很多但是从未出示其证据来表明故事的真实性。故事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故事表达,认识到自己已从内在精神困境中的解脱,肯定了自我价值,而不是通过他人的认可来塑造自我。

豆瓣8.8 | 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二、故事是讲述人对世界的解读

讲述即阐释。同样的故事,不同的讲述人会传递出不同的解读信息。在爱德华的故事世界里,他通过故事对世界的解读是爱情,只有爱情才能充盈他的精神世界。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隐喻都指向爱情:

大鱼没有谁能抓得住,唯用结婚戒指。

马戏团老板对他说:“你原本是小池子里的大鱼,但现在这里是大海,你会淹死的。”他离开艾许镇就是因为不要象金鱼那样空间太小长不大,他要成为海里的大鱼,那是自由自在的随性世界。

他在大城市邂逅了桑德拉,她就成了他生命目标,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完成的使命。

他在丰都镇偶遇了镇长的女儿珍妮,珍妮对他情有独衷,给不了她爱情,他买下了丰都镇复原成原先的样子给珍妮一个世界。

……

在小镇上叫着“我饿”只能去大城市的巨人,怎么也分不开的连体姐妹,用不当手段劫财一无所获却在华尔街发大财的诗人诺德,在人与兽之间挣扎的马戏团老板,珍妮幻化的能预知人如何死亡的巫婆……仿佛都在诉说着干涸之中对精神丰盈的追寻,他们也在解读这个世界,他们也是父亲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对这个世界解读的构成要素。

心之所想,即眼之所见。他的故事就是他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爱情的世界。

故事是诱人的,因为故事里有人生追寻的归宿。爱德华从小镇上出来,桑德拉是她故事的核心。他们的邂逅、他的求婚、带有白色围栏的爱巢、桑德拉的期待与哀愁……都被电影画面涂抹上梦幻般的光芒,真实的人生场景却散发着无可抵御、无处可逃的非凡吸引力。

只可惜他最津津乐道的儿子出生时的抓鱼故事是他想像出来的,那时他并没有回来 / 珍妮说,第一次你来得早了,第二次来得晚了 / 他获得了桑德拉的爱情,却不是他精神世界的全部,他还在生之追寻,很多年经常不回家(威儿一直怀疑他在外面还有一个家)……

爱德华在住院时,时常整个人淹没在浴缸中,因为觉得自己快要干涸了。而桑德拉的贴身拥抱才能让他整个人都活过来。不断干涸,不断寻求;不断缺失,不断满足。父亲的爱情世界永远在路上。

也许,这就是用故事所构建的世界的吸引人之处,不完美的完美是美学的最高境界,是人生追求的极致,也是爱德华对人生、对爱情保持激情与向往的原因,更是影片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力量的源泉。

豆瓣8.8 | 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豆瓣8.8 | 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三、故事是永恒的亲情与信念的传承

因婚后威儿没与父亲联系过,几年后得知父亲即将不久于人世,才带着怀孕的妻子去见爱德华最后一面。这一次,威儿在与父亲的交流以及在父亲的书房中发现了故事背后的奥秘。

原来,父亲那些天方夜谭一样的人生故事,并不都是假的。他的父亲,那个他以为信口开河、不厌重复、只为获取他人关注的父亲,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个人。

威儿在他即将成为父亲之时,终于理解了他父亲以及他背后的苦心。故事有真有假,父子间那复杂却又感人至深的亲情却是真的。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试图让人们明白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获得幸福,而理解幸福和获得幸福的前提,就是人类社会是构建于虚构的故事之上,整个人类社会的前提是发达的“讲故事(Story-telling)”能力。

父亲的故事是为了让威儿快乐、健康成长,让他在不自觉的幸福感中理解幸福的追求与真谛,完善心智模式,潜移默化地熏陶着父亲自信、无畏追求的精神。

行为金融学家罗伯特·希勒的观点:

人类行为的大部分想法并不是数量型的,而是以讲故事和找原因的形式出现的。因为人类的心智是按照记叙式思维来构成的,它把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和动态变化的事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这个方式来认识世界。

故事帮助威儿建立起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体系,学会将这种认知内化为逻辑、思维与行动力。讲故事是最好的教育与传递爱的方式。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

在弥留之际,爱德华听完了儿子为他编撰的故事后安然离去。他向威儿讲述的故事,通过儿子继续在他孙子身上传承着,终会成为不朽的传奇。

《宰相刘罗锅》片尾曲:

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

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每个人的人生故事所表达的意义已经脱离了故事本身。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爱德华所要带给威儿的,是他对儿子的教导与引领、对家庭的爱,对人生执着的追求与信念的传承。

人生需要面对冷漠而残酷的现实,而人生故事却不需要,它可以被演绎为一个纯真的童话,是为了他爱的人在美好的回忆中感受不曾离去的温情,教会他们如何宽广胸怀、坦然无惧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豆瓣8.8 | 影片《大鱼》告诉我们:每个人生,都以故事的方式存在

结语

每个人的人生,一个是真实的,另一个是被自己的故事构建出来的。故事里才有自我价值的依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解读,也传递着爱、亲情与信念,让后来者有前行的力量与勇气。

《大鱼》通过怪诞而又温情的手法,展现了人类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化解内心的困境、对自我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与永恒不变的亲情。爱德华承受着真实现实世界的误解、历经波折的苦难,却用故事里的我来书写他真正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