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圍城》這本書是錢鍾書先生的唯一一部長篇小說,被人們譽為“現代《儒林外史》”,通過名字便可懂得這本書鮮明的藝術特點是諷刺。楊絳先生曾在《寫圍城中的錢鍾書》一書中寫到,錢鍾書先生在動筆這本書時,前後經過了反覆思考與錘鍊。給我們塑造了一個個以方鴻漸為代表的性格迥異的另類知識分子。“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描寫了婚姻圍城、社會圍城、封建圍城。反映了明國時期,在國內流行的崇洋思想和封建思想結合下,知識分子的萬生相。通過詼諧幽默的語言來諷刺了傳統的封建思想和現代思想的格格不入,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現實意義。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困頓之中的“錙銖積累”

這篇小說問世之後,頗受歡迎,不到兩年便出版了三版。在1980年的重印更是激起了青年們的強烈反響。本書的對後世有不小影響,不僅由黃蜀芹導演改編為電視劇,也有魯兆明的續貂作品《圍城之後》,甚至有一段時間出現了大量的冠以錢姓出版的後續,引得部分讀者信以為真是錢鍾書先生的後續之作。其中最數魯兆明的續貂之作有可圈可點之處,不僅在語言藝術上模仿《圍城》,在結尾也給出了開放性的相似之處。

本書是在1944——1946歷時兩年完成。楊絳先生曾說“小說是從他熟悉的時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會階層取材。但組成的人物和情節全屬虛構。儘管某幾個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虛烏有;某些情節略顯真實,人物卻全是捏造的。”小說的藝術動人之處就在產生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小說中的方鴻漸取材於錢鍾書的兩個個親戚,性格上一個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另一個又是志大才疏且滿腹嘮叨。取人物於真人,事情卻和作者本人經歷相似。比如出國留學、擔任大學教授與作品有相似之處,但是不能對號入座,只是從個人經歷得到一些啟示與靈感。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錢鍾書先生在國學文學領域、文化批評領域的成就,被推崇者稱以錢學。但是在作者小時起,卻不被家裡人看好是搞學問的苗子。錢鍾書先生一出生便被沒有子嗣的伯父抱走撫養,伯父連夜冒雨為他尋得一個遺腹子落地就死掉的奶媽,錢家背後叫奶媽為“痴姆媽”。又因錢鍾書在眾兄弟之間比較稚鈍,又愛胡言亂語。錢家人都說他吃了痴姆媽的奶有“痴氣”。

錢鍾書六歲入秦氏小學,上學不到半年,生了一場病,伯父捨不得他上學,便已在家中隨伯父茶館聽書。在此期間錢鍾書就花兩個銅板在小書鋪租小說看,《西遊記》、《說唐》、《濟公傳》等等。他把書中各式各樣的兵器大小重量都會記得滾瓜爛熟,卻不認得阿拉伯數字1、2、3。錢鍾書的父親敬畏自己熊掌,只好偷偷抓他去讀書,讀不好便要擰肉。錢鍾書在考大學時數學卻只得了15分,而國文和英文都是滿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儘管已去世22年之久,但是他的作品、他給後人留下的影響以及他和楊絳先生的愛情都是一段佳話。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每個人的感情,就是圍城的很好演繹

錢鍾書先生在書中巧妙地運用著暗喻和明喻。喻體更是從哲學、歷史、藝術等多角度展開。書中用“捏著冷血的魚翅”來比喻蘇文紈態度的冰冷無趣;“用圓殼行軍熱水袋”來比喻沈太太眼皮下垂的形態,從此看出此時的沈太太年紀已老,卻眼中噙滿著多情的淚水,更形象的表達了老婦人的騷情之態。用“好水果”來形容唐曉芙的臉蛋,讓讀者眼前一亮,發現這個女人的與文中其他女人的描寫不同,更有作者的偏愛之情。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書中更是貫穿了“錢式幽默”,用詼諧的語言生動刻畫出一個又一個性格迥異且另類的知識分子。正是這種詼諧語言讓讀者更好的理解了書中人物關係錯綜複雜,情節波動之處,也能更好的體會到作者寫此書的意圖之處。書中一段又一段的感情問題是有著深遠的象徵意義,也是明顯的闖進與逃離圍城的體現。方鴻漸和孫嘉柔的婚姻,他們在苦苦掙扎,吵架為主生活為輔,在這座圍城中,他們的結束也是悲劇,但是作者卻留了想象餘地。趙辛楣對蘇文紈的執念並苦苦追求著,卻也沒有進入到她的愛情婚姻圍城中。而書中主要的發生地點三閭大學也是一座圍城的象徵,它是當時處在戰爭中的中國,而書中人物便是水深火熱苦苦掙扎的中國人民,卻遲遲見不到光明。這現代的《儒林外史》不僅批判著人,也在鞭打著當時的社會背景和封建束縛。

書中的經典意象化用了胡蘿蔔、驢和趕驢人三者的故事去從側面展示了下屬和上司之間的關係。驢的愚蠢本分,趕驢人的狡猾奸詐。從點到面可以看出整個社會的風氣如此不正。如此強的想象力並運用著諷刺的手法,世界僅此錢鍾書一人。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世界需要的是善良而不是怯懦無能

《圍城》算是一部悲劇,方鴻漸是一個典型的性格悲劇人物。他不是英雄,而性格卻是怯懦無能、滿腹嘮叨,思想性格複雜又矛盾,在工作求學上也是志大才疏。儘管他一直懂得自己和別人和社會的關係,但是卻礙於面子、怕傷害感情,也有本身的惰性,一直不能從被困的環境中逃出。

在方鴻漸定親的鄉下女人死掉後,方鴻漸被丈人用彩禮錢送出國深造,但是方鴻漸對求學長志並無興趣,變買得一個克萊登大學的假頭銜來哄騙自己的父親和未婚妻的父親。

儘管書中的方鴻漸沒有義正言辭的批評過社會昏暗的現象,但是在他的生活言行中,可以映射出民國時期,一些大學生貪圖享樂、惰性成習的現象,極其具有諷刺的現實意義。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一個人一生悲劇不要像方鴻漸一般,他在每一座圍城中總是以失敗者的身份,狼狽逃出。趙辛楣一針見血的指出方鴻漸“你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甚至在被孫嘉柔大罵三聲“懦夫”也絲毫沒有讓他用勇氣去認清事實。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方鴻漸在怯弱的另一邊也有著紳士的一面。他鐘情於自己對唐曉芙的感情,追求純真與美好,厭惡世俗的平庸。

他儘管買著克萊頓大學的假證,可是提及此事他滿身羞愧,並不願憑此事招搖撞騙。他的性格也反映著社會的另一個層面,他有自己的傲骨,他不會溜鬚拍馬以求功名利祿,造成了他在為人處世的失敗。

人性的光輝之處也就在於不虛偽、不卑鄙。

也從他身上反映出對封建文化社會的絕望與無奈,也充滿著對西洋文化的鄙視與不屑。塑造了一個有著現在文明薰陶的、正義的、善良的品行的人物。

也諷刺了正是在這種亂序的社會中使人們的品性多了幾分迂腐和軟弱。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人性複雜,善良且要無畏

方鴻漸和唐曉芙的決絕,是他一生的轉折點,也是本書的一個悲劇點。而方鴻漸和孫嘉柔的結合也推動了悲劇的發生。書中寫道“擁擠裡的孤寂,熱鬧裡的淒涼,使他像許多住在這孤島上的人,心靈也彷彿一個無湊畔的孤島”,逃離這座圍城,進入下一座,就這樣一個完整的方鴻漸變成了圍城之間的流浪者、拾荒者。

人性本該為善。活在上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在戰爭的烽火中,中西文化的衝擊與交融,思想的束縛與開放中,每一個客觀的因素都在他的心底築上了一層又一層的圍牆。他也逐漸形成了認真且玩世的態度和雙重人格,正直且懦弱。

書的封面上“圍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出去,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願望大都如此。”沖沖進進永遠沒有結束可言,都不過是麻木無助的表現,誰也不能真的體悟到自己想要的感覺。這就演變成了,想要的無法獲得,擁有的卻不是渴望的。

《圍城》:用一段民國婚姻圍起了一面諷刺的牆

這就是“圍城的人生”像極了一場夢,總是在悲劇和失望中度過。曾評價過“《圍城》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的夏志清書評家,也評價了方鴻漸:“他是一個聰明善良的人,卻也是毫無勇氣的懦夫,他的軟弱也貫穿了全書。”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用圍城做暗線,用婚姻、職業、學習來揭示社會。錢鍾書先生也用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方式,來控訴了一個時代,並用一個矛盾的人物去挖掘人性,也體悟出人性善良卻不要媚俗軟弱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