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重溫歷史記憶 賡續紅色基因

——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赴白銀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11月8日,陸軍軍醫大學士官學校組織學員六大隊全體官兵共600餘人,沿著白求恩的足跡重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

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在葛公村學校舊址,官兵們從陳列物品和珍貴照片深刻追憶了先輩們的革命精神,進一步感觸到了在炮火硝煙中白校師生熱忱負責、精益求精的光輝事蹟。

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隨後在白校學子遇難群雕前,全體官兵脫帽默哀、敬唱校歌。“1941的秋天,我們的老前輩、老校友——一群和大家年齡相仿的戰士,主動請纓掩護八路軍傷病員向太行山深處轉移,山路崎嶇險峻,他們行走在冰冷的潭水裡,行至白銀託梯子溝一帶時,遭2000餘名日軍包圍。師生們誓死保護傷員,手無寸鐵的女學員有的趴在傷員身上擋子彈、抵刺刀;有的用手抓、用牙咬,與日軍生死搏鬥,200多名師生僅突圍50餘人,烈士的鮮血順著水溝流到山下,白銀坨的湖水都被染紅了…”政治理論教研室主任章愛先帶領大家一同回顧了梯子溝突圍戰白校學子遇難的歷史。

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重溫歷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

“先烈回眸應笑慰,摯旗自有後來人。” 活動結束後,全體官兵紛紛表示這次實踐教學活動使自己經受了一次思想上的深刻洗禮、靈魂上的深刻觸動和信念上的深度喚醒,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爭做新時期合格的白求恩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