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盈虧問題專題講解,一看就會

一、基本題型


第一類:一盈一虧


例1:阿姨給幼兒園小朋友分餅乾.如果每人分3塊,則多出16塊餅乾;如果每人分5塊,那麼就缺4塊餅乾.問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塊餅乾?


分析:依題中條件,我們可知:

第一種分法:每人3塊,還剩16塊

第二種分法:每人5塊,還少4塊


我們可以比較看出:由於第二種分法比第一種分法每人多分了2塊,所以不僅把那剩下的16塊分完,還少4塊,總數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20塊。


換句話說:每人多分2塊,就得多分20塊,我們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20÷2=10人,那總餅乾數就是:10×3+16=46或10×5-4=46


第二類:二次都是盈


例:阿姨給幼兒園小朋友分餅乾.如果每人分3塊,則多出16塊餅乾;如果每人分5塊,那麼就多4塊餅乾.問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塊餅乾?


分析:依題中條件,我們可知:

第一種分法:每人3塊,還剩16塊

第二種分法:每人5塊,還多4塊


我們可以比較看出:由於第二種分法比第一種分法每人多分了2塊,所以餅乾由剩下16塊變成只剩下4塊,總數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塊。


換句話說:每人多分2塊,就得多分12塊,我們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總餅乾數就是:6×3+16=34或6×5+4=34


第三類:二次都是虧


例:阿姨給幼兒園小朋友分餅乾.如果每人分3塊,則少4塊餅乾;如果每人分5塊,那麼就少16塊餅乾.問有多少小朋友,有多少塊餅乾?


分析:依題中條件,我們可知:

第一種分法:每人3塊,還少4塊

第二種分法:每人5塊,還少16塊


我們可以比較看出:由於第二種分法比第一種分法每人多分了2塊,所以餅乾由少4塊變成了少16塊,總數上,第二次比第一次多16-4=12塊。


換句話說:每人多分2塊,就得多分12塊,我們就可以算出有多少人了,12÷2=6人,那總餅乾數就是:6×3-4=14或6×5-16=14


二、變化題型


語言上的變化


例:同學去划船,如果每隻船坐4人,則少1只船;如果每隻船坐6人,則多出4只船,問同學們共多少人?租了幾隻船?


分析:講解時,可先讓學生練習以下這道題,引導學生在對比兩道例題異與同,進行條件轉換。


(同學去划船,如果每隻船坐4人,則多4人;如果每隻船坐6人,則少24人,問同學們共多少人?租了幾隻船?)


例:學校進行大掃除,分配若干人擦玻璃,其中兩人各擦4塊,其餘各擦5塊,則餘12塊;若每人擦6塊,則正好擦完,求擦玻璃的人數及玻璃的塊數?


分析:仔細觀察,發現第一次分法與基本題型的分法不一樣,有什麼辦法轉換過來?由其中兩人各擦4塊、其餘各擦5塊則餘12塊,可知,若每人都擦5塊,則餘12-(5-4)×2=10塊,而每人擦6塊則正好。


可見每人多擦一塊可把餘下的10塊擦完.則擦玻璃人數是[12-(5-4)×2]÷(6-5)=10(人),玻璃的塊數是6×10=60(塊)。


小學數學盈虧問題專題講解,一看就會


三、特殊例題


1.鋼筆與圓珠筆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帶的錢買5支鋼筆差1元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問小明帶了多少錢?


分析:關鍵在於條件的轉換,要麼都轉換成鋼筆,要麼都轉換成圓珠筆。


解1:都轉換成鋼筆;買5支鋼筆差15角,買8支鋼筆差(12×8-6)90角,這是雙虧:分差是(8-5)3支,總差是(90-15)75角,就是說多買3支,就多差75角;這樣就可求出1支鋼筆多少錢;繼而求出小明帶了多少錢。


[(12×8-6)-15]÷(8-5)=75÷3=25(角)--鋼筆的價錢 25×5-15=125-15=110(角)=11(元)--小明帶得錢數


解2:都轉換成圓珠筆;買5支圓珠筆多(12×5-15)45角,買8支圓珠筆多6角。 [(12×5-15)-6]÷(8-5)=39÷3=13(角)--圓珠筆的價錢 13×8+6=104+6==110(角)=11(元)--小明帶得錢數


2.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如果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 10個,問這批學生可能有多少人?


解答:關鍵在於條件的理解, 每個寢室安排8個人,要用33個寢室;因沒說盈或虧, 我們只能認為至少有:(33-1)×8+1=257(人);


至多有:33×8=264(人); 每個寢室少安排2個人,寢室就要增加10個,也沒說盈或虧, 我們也只能認為至少有:(33+10-1)×(8-2)+1=253(人);至多有:(33+10)×(8-2)=258(人);


根據這兩個條件可以得到人數在257與258之間。 (至少取大數,至多取小數,)


小學數學盈虧問題專題講解,一看就會


3.有48本書分給兩組小朋友,已知第二組比第一組多5本。如果把書全部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


如果把書全分給第二組,那麼每人3本,有剩餘;每人4本,書不夠。問第二組有多少人?


解答:因分給第一組,那麼每人4本,有剩餘;每人5本,書不夠。 說明第一組的人數不到48÷4=12人,多於(48÷5=9„3)9個人,即10到11人;


同理,第二組不到48÷3=16人,又多與48÷4=12人,即13到15人, 因15-10=5(人);由此可知:第一組是10人,第二組是15人。


4.“六一”兒童節,小明到商店買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兩盒內的球的數量相等。花球原價1元錢2個,白球原價1元錢3個。


因節日商店優惠銷售,兩種球的售價都是2元錢5個,結果小明少花了4元錢,那麼小明共買了多少個球?


分析:根據題意我們可知盒內的球的數量一定是2、3、5的倍數,假設1份球數是30個;原來各買一份要:


30÷2+30÷3=15+10=25(元);現在要(30+30)÷5×2=24(元);即小明每買30+30=60個球,就可以少花1元錢,那麼小明一共就買了4×60=240個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