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吃货五千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要论文化之精义,莫过一身傲骨,诗传千秋。可要论滋养五千年的身心饱足,一言以蔽之——吃。

中华吃货五千年

现代市井有玩笑:"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足见中华吃货志向坚定,山海不可移。沸腾的汤水中氤氲出调料的辛辣香气,在鼻尖婉转逗留,催人下筷,好一饱体内馋虫。

古代文人除了泼墨留笔,也不乏好口腹之欲者,内敛的文笔描绘出令人食指大动的诱人烟火气,这就是让子孙万代垂涎欲滴的绝味秘方。

冬天一到,无数个饥寒交迫者争先恐后地涌向一处热气缭绕最浓的地方,火锅店。尤其一到冬至,一味羊肉涮锅就可以消弭掉一天的风尘仆仆。那么,你们吃过涮兔肉吗?

中华吃货五千年

宋代士大夫阶级崇尚野味,食野兔之风尤盛。南宋美食家林洪就曾记叙过这样一件事:游武夷六曲,访至止师,遇雪天,得一兔,无疱人可制。

雪天雪兔,肉质鲜嫩,此时起一火锅,不是正巧天时地利人和?可惜无厨师在身旁,他的好友止止师特地传授他一道风味绝妙的兔肉制法。将兔肉切成薄片,用料酒、酱油、花椒腌制,备好火炉和锅,待汤水沸腾之后,起筷挑上肉片,放进汤锅里轻轻拨动几下,兔肉立刻会变幻出云霞的色泽。再配上自己调配好的蘸汁,肉片在蘸汁中轻轻滚动,沾上一点蒜味的咸香,舌尖能够体会到鲜香滑嫩的绝顶享受。

之后过了五六年,林洪去了京城,再次看到这种吃法,恍如隔世,作诗道:"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诗意风雅间还能看见兔肉在汤锅中泛起的艳丽色泽。

文人吃火锅,讲究的是雅,味醇厚更要有诗作调味;皇帝吃火锅,讲究的则只有两个字——排场!

中华吃货五千年

早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就深谙人气给火锅增色的不二法门——举办千叟宴。所谓千叟宴,便是清朝帝王为了显示皇恩浩荡,邀请许多年岁的老人家在乾清宫举办的盛大御宴。

由于人数过多,御膳房无法处理太多食材,转而改为吃火锅。老人们围坐席前,筷子的功力要够,夹菜的力度要稳,否则,御膳房出品的食材,错过这一次,不知道再等几年,是否还有那个命数来一饱口福。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们,看淡了生死无常,却大概只有舌头里尝到的珍馐美味难以释然。

乾隆帝的口舌更是刁钻挑剔,他真正向人们展示了什么叫做火锅也能吃出花儿来。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六早膳,第一个菜便是燕窝红白鸭子南鲜热锅,当天晚上的第一个菜,是燕窝鸭子热锅。正月十七日早膳,第一个菜是燕窝肥鸡鱼脍,晚上第一个菜是野鸡热锅。正月十八日早膳,第一个菜是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晚膳第一个菜是莲子八宝鸭子热锅。堪称味蕾盛宴。

而现如今,迷茫在钢筋水泥中的小青年们,晚间火锅店则成了一天工作之后休养生息的场所。邀两三好友,点几瓶青岛啤酒,火锅沸腾间上下翻涌的食材就是他们的战场,情到深处,额头不免布满了细密汗珠,火锅下场,这一身痛汗,就是对他们一天工作的最好回馈。

中华吃货五千年

从古至今,人们对热量和温暖的追求,大概就是火锅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