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滞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粤农号


农产品滞销困绕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打击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因素有下面几种:

|丶盲目跟风造成的农产品过剩,这种现象在农村返复重演但也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往往是冲在前面的受益,跟在后面的受气。这其实也是思路症结所在。

2.产销不对接,农产品种植丶养殖应采用订单形产业模式。先打通销售渠道然后再产出,也就是产地与消费者通过网络直接勾通,免去中间环节,使产销一体化。这样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使消费者尝到了甜头。

3丶农产品存在质量问题,缺少品牌效应。

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防止虫害超标使用农药丶生长剂,使农产品质量缺少安全感,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失去品牌效应。

除了上述几种农产品销售的症结之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农产品包装的缺陷。现在的人们的消费观念除了讲究质量还需要美感,忧其是90后更注重产品的包装,同一种商品因包装的差异,价格相差甚多,如同人们对服装的审美观点一样,好的包装能增加美感当然会受到人们的青眯。





黄黄苗01


农产品中的粮食价格虽然一直不涨不落,但是因为耐储存,易保管,农民可以不急于出手,很少出现滞销问题。近些年来农产品滞销,主要是水果和一些蔬菜。

因为粮食价格低,付出的劳动量更大。前几年水果走俏,农民就一窝蜂而上,毁田种果。

实际上很多地方的水果是控制在收购商手上的。比如我们当地的特产农产品:苹果。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的苹果个头硕大,色泽鲜亮,表面光洁,可是没有了原来苹果的口感和风味?

认识一位果农,他把容易浇水上肥的好地块留作商品水果,精心打理,长出的苹果颜色白里透红,粉嘟嘟的好看。旮旯胡同长出的苹果,留作自家吃或者在当地出售,苹果个头小,颜色暗淡。但是品尝之后,二者的味道反差不小。好看的苹果肉质虚糠,水而不甜。不好看的苹果又甜又脆,风味浓郁。农民道出其中的秘密,就是:“好看的苹果是套袋的苹果,每只苹果要增加成本至少两毛钱”。那么增加了成本,会抬高售价吗?答案是:“不是价钱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客商收购。”农民完全按照收购商的指令标准生产水果。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就是越吃越感觉味道不足的套袋苹果了。

~水果产量过剩,同时味道缺少吸引力,也是导致水果滞销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出现蔬菜滞销,因为他们过分追求产量和效益,施用化学制剂刺激蔬菜快速增长。这种蔬菜的特点就是特别水嫩,但是没有蔬菜应有的味道。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看着多,做熟了以后迅速缩水。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作者三农小评总结有三:1、农民盲目跟风。2、脱离了遵循自然的农产品本质。3、缺少专业的计划和指导。





静静地看你表演


产品没有特色

为什么说众筹环节出了错呢?因为根据现在的市场消费情况来看,品质好的农产品永远不够卖,但是你却还在滞销,主要就是因为你的产品没有特色,你现在在种植的时候已经需要追求品质了。所以首先你的种植环节就有问题。

跟风扩种供大于求

近期来农业上跟风扩种的现象极其严重,,以柑橘为例,前几年的时候感觉盈利很多,然后就出现了大面积的跟风扩种现象,造成了第二年的柑橘滞销卖不上价的现象。所以在种植的时候,一定要理性,不要盲目的跟风扩种。

该出手时不出手

农产品在上市的时候,时间会很集中,一股脑的这类农产品全部都上市了。你就想着你再等等,等果子少了,价格会不会就会提高了?所以在收果商大量收够的时候,而你不愿意售卖。而最后因为供大于需,和品质等的一些问题,你的果子卖不出去了。

产品的滞销可能会有很多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这几点。但这几点是比较重要的,希望农民在种植的时候能够理性思考。









羌山小强


看了这个问题,回想了下,年年都有很多地方出现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出现,那么农产品滞销,是哪里出了问题?

首先,很多农民跟风种植,不考虑市场行情以及自身情况,盲目跟风种植前面价格好的物种,导致供大于求,竞争大;

其次,市场饱和,市场的大小程度,造就了这个城市每天能消耗多少农产品,城市小的就消耗的少,而面对突然多起来的农产品供应,导致市场饱和,饱和之后势必有一些农产品滞销;

再次,销售链路的问题,传统的销售链都是弄收时节,由中间商到地里面收购农产品,在经过各种渠道最终进入市场;这是一个单链,市场饱和势必带来中间商优先处理手上的货,而不是去收购农民地里的农产品,而农民呢?没人来收购,自己能处理的量很少,势必造成滞销;

该怎么解决?

首先、从自身角度出发,而不是跟风种植,种植自己觉得适合的,避免出现无人收购的情况;

其次,开拓营销链路,避免出现中间商不收购农产品情况出现,有多条营销线路,总有人会收购的,而且是面对不同的受众,有可能你前面面对的中间商只是在一个镇有渠道,而其他人可能在更多的城市有渠道,人群的增加会很大程度稀释根带来的风险;

再次、开拓线上营销,跳过中间商,跳过菜市场,直接面对网上观众,网上观众的带货能力不比中间商差,已不会由于中间商原因造成局部饱和带来的影响;

所以,农产品滞销,是销售链路上出现了问题,市场饱和直接导致自己的货没地方出,这是现在传统销售带来的弊端,毕竟中间商不可能说是我亏本去收购,又转不了手;


猪猪壹号


你好,我结合我知道的信息认为农产品滞销并不是那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1、按以往的经验,节后农产品会有个小高潮,特别是玉米会有个小高峰,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但是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收粮的二道贩子进不去村,农民也不能拉粮出来卖,导致现在粮食滞销。随着疫情的控制,粮价会有个小高潮。

2、据农业农村部报道, 为切实解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重点地区重点品种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3月6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农产品产销对接视频会商会议指出,前期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受疫情影响造成的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地区个别“菜篮子”产品仍存在销售困难和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农产品产销对接作为当前的大事要事急事,多措并举,抓紧抓好抓实。要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统筹抓好生产、流通、调控、质量安全等各项工作,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价格平稳。要畅通流通,鼓励就近消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复工复产。要与辖区内重要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定点联系机制,想方设法有针对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要主动与交通、商务、财政等部门协调,争取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要用好媒体以及益农信息社体系,做好产销信息引导和对接。

3、从上面的报道我们能看出,国家应对农产品销售是做足了工作的。为了使农民不受损失,正加大力度引导农民解决粮食滞销问题。

所以说,现在粮食滞销并不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三农科普


农产品(蔬菜水果)的品种类別很多 ,种植输出大省地方的农产品(蔬菜水果),都是大规模种植单一品种,而这些品种却供应着全国各地 。


许多地方农民普通存在着跟风种植的观念,有时候一个乡,或者几个乡,根据市场行情信息,市场哪个品种火,就会种哪个品种的农产品(蔬菜水果)。

所以每到上市高峰,丰收的大户和普通的农户们普遍存在“价卖不高、量卖不出”的销售难题,时常发生主产区、区域种植某种蔬菜水果(农产品)“产地卖难、滞销”的周期。

“菜篮子”农产品(蔬菜水果)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必需品,价格浮动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到 “国计民生”一件大事。

一会儿城市价高,城市居民消费不起。一会儿产地卖难、滞销,农村农民血本无归。农产品卖难、滞销是件很“揪心”的事。


为使蔬菜水果(农产品)走出去, “从田头到餐桌”这段路,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然而在市场内也依然势单力薄,没有站稳脚跟。

历年来,各地政府在卖难、滞销的情况下,一会儿当起了蔬菜水果(农产品)的“救火员” ,冲到“心急火燎” 的产地帮助推广销售。在城市价高的情况下,一会儿当起了蔬菜水果(农产品)的“消防员”,给“烦躁火烤” 城市困难群体发放救助补贴。


一个神奇的大市场

农产品流通环节中,计划经济年代的社会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年代里运营中出现了短板、缺失。

市场有市场的游戏规则,经营者有经营者的生存成本法则,在这种作用下,形成了一个大市场固有的“魔咒禁锢”、“价格堡垒'”。


补齐短板,填补缺失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市场的自由运转,也要有政府的调节。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起全部作用,看不见的 “无形手”和看得见的“有形手”都要用好。

欢迎评论 欢迎各位同行指教


梦中翔之梦


每当看见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心都会很痛,因为我也是农民出身,能感受到他们的心酸和无奈。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从收获到消费者手中会产生很多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农产品滞销,加之农产品本身具有的特性更容易导致农产品滞销,出现滞销的原因有很多,个人认为主要有:

一、种植面积过大引起的滞销。市场上某一农作物种植赚钱后,就会有大批跟风者,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产量过高,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会出现,就会导致农产量滞销和销售价格低迷,一旦销售价格低迷,经销商无利可图就更不愿意拓展销售渠道,销售出路基本堵死,滞销就会再说难免。

二、销售渠道出现问题引起的滞销。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蔬菜滞销,但到超市买菜后价格却高的离谱,这方面说明渠道产生了问题。由于很多农户没有销售渠道和销售手段,不知道怎么将好的农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加之环节过多,导致大量农产品积压滞销。

三、农产品本身具有的特点引起的滞销。很多叶菜类蔬菜很难储藏和储运,往往同时大面积采收,这必然要求农产品要在很短的时间内销售完,在种植面积一定的情况下,或许短时间内可以销售完,但当种植面积过大的情况下,产量增加滞销就会容易产生。

四、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滞销。如交通不便、不良天气气条件和不可抗拒因素引起的滞销。如连续阴雨天气、疫情影响运输等都会引起部分农产品滞销。

作为农户在种植某一农作物时一定不可跟风种植,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要拓展销售渠道比如网上销售、订单销售和商超对接等多种销售方式努力让蔬菜滞销变畅销。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农产品滞销存在很多种因素,现在随着农产品品类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了,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人们所需要的品质,就会有新的高质量高要求的农产品品类所替代,质量达不到要求了自然就没有了销量,消费群体没有了,就会形成滞销。

其一:可能就是中间商的问题,中间商多了而每个人都需要赚钱,就说收购商,运输费,保鲜费,还要买保险,人工费等等,所以导致农产品的价格越来越高,高额的农产品会针对高消费人体,这就形成了农产品价格战,导致某一类农产品销售不出去了。

其二:农民盲目种植农产品品类,并没考察现在市场所需,或者种植的农产品在以往可能会销量很大就盲目的种植,毕竟时代在变,!生活所需也在变。

其三:就是供大于求了,就是农产品量太大,导致通货膨胀。





乡村阿乔哥


农产品滞销,这个有很多因素,下面我来说说我们遇到过的同样的问题吧。

农产品滞销,最根本的原因是,产品太多,

种植户多,市场处于饱和状态,消化不了那么多的产品,而且有些收购商故意挑毛病,以便把收购价压到最低,让他们自个的腰包鼓起来。

我说说我们村遇到的一模一样的问题吧,18年和19年入冬前陆地的最后一季娃娃菜,因为我们这边种菜的比较多,挨着北京市有大型批发市场,好销菜,陆地呢娃娃菜比较好种也比较好管理的,所以种的人就多啊,每年都有很多人种的,这俩都是最后一季卖不上价格,赶好了能把本钱挣回来,赶不上价的话,那一季就是白种,去年入冬前的价格,比往年更低,俩毛、一毛五基本上都是这价,没有高价,没办法只能这么卖了,细算了一下,这一季白忙活一场,后来分析原因是,种植户都是从采购商那里拿种子,等菜可以摘的时候再回收,这样菜价基本都是在收购商那里压下去的,几个收购商和起来把价压下去,这是很常见的事,别看超市卖那贵,实际都是收购商和卖菜的商贩把钱挣走了,当然了种植的多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

农民品滞销,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能保证每年都能挣着钱,每年都畅销,是抢手货,如果遇到这样的问题,最后是自己多寻找几条销路,还可以发展网络营销,线上线下相结合。





外号石头


关于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可以说是农民心中的痛。本来种植的初衷是想挣点钱,即使辛苦一些也无所谓,但现实情况则不尽如人意,投入了精力和金钱,付出了那么多,辛苦了一整年,到头来种植的农产品卖不出去,这让很多农民伤透了心。

我们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每年都有一些地方出现滞销的事情,有蔬菜、水果、粮食等,或者是一些当地的农特产,想要解决滞销的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几点开始。

1、电商

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在线下卖不出去,可以转移到线上,因为线上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多,不过,电商路子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很多农民朋友不会上网,更不懂得在淘宝、京东开店,那么可以在村里找当地的大学生或者是懂这行的人,也可以在今日头条找三农大V,跟他们合作,谈好利益分配,让他们在网上销售,解决滞销问题。

2、订单种植

订单种植的话,就省去了销售的烦恼,你只要签订了合同,按照技术好好种植,等收获时,就会有人来回收,很方便。比如一些深加工的工厂,在当地可以让农民朋友种植农产品,等到成熟时,直接回收到工厂,然后进行加工销售。

不过订单种植有局限性,比如订单量少,或者某些地区才会有订单种植,不能大面积推广是它的局限性,适合一些地区的农民。

3、批发

农民种植的农作物,联合当地种植同样作物的朋友,联系经销商,直接走批发环节,举个例子:某地种植甘蔗的较多,在快要成熟时,联系当地的种植户,合起来找批发商来谈,出的价格可以比市面上的稍微低一点点,这样就能吸引一些批发商的兴趣,但是要保证甘蔗的质量,这样的话,就能避免一些滞销事情的发生。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质量问题,只要你的农产品好,就不怕没销量。相反,即使你是订单种植,质量差的话,也是没人要的,所以,多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4点解决办法,大家觉得怎么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借鉴,当然,在解决滞销的事情上,还有其他更多更好的办法,希望大家不要保留,有好的办法或者是思路,可以在下面评论中说出来,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解决滞销问题,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