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手術,術後還會再發嗎,再發還能再做手術嗎?

牛眼小切口


肺癌術後還會再復發嗎?答案是: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會一直存在。當然,針對不同的分期,分級,病理類型、手術是否成功等具體病情,再復發和轉移的風險高低不一。但我們確實需要認清這一點:1、手術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2、手術後並不代表永遠安全了。

整體來看,癌症患者治療後的復發比例還是很高的,在醫學上的復發是隻腫瘤細胞消失後,一般在五年內在原腫瘤部位重新出現的腫瘤會判斷為復發。當然現代醫學有更嚴謹的標準,會通過病理檢查判斷分子分型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也有可能是二次原發腫瘤,或者其它部位的轉移瘤。肺癌這個發病率最高的腫瘤看,第一次確診時為I-IIA期屬於早期,手術切除是比較理想的方案,但還是有復發的可能。對於肺癌復發後的治療還是會考慮標準治療方案。

肺癌為什麼會復發?

很多患者在治療之後會看到出院報告,有些腫瘤標誌物檢查,影像檢查都沒有看到癌細胞,那麼為什麼還會復發呢?有可能是部分癌細胞在治療前已經進入淋巴或血液,這種情況手術無法切除,而放化療也未能全部消滅,且在檢查時由於未達到臨界指標或者沒辦法被檢測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癌細胞會逐步生長起來,直到可以被檢測到。

肺癌的復發分為:局部復發和遠端復發兩種情況。局部復發是在靠近原發癌相同的位置;遠處復發是在患者身體的其他部分復發的癌症,稱為遠處復發或轉移。

肺癌患者在治療結束後,醫生會告知前兩年內每3個月做CT複查,也是希望及時瞭解是否有復發的情況;第三年至第五年可以每半年複查一次;五年後每年複查一次即可。有些患者希望通過腫瘤標誌物檢測,但是準確性和直觀性都差很多。

手術:針對肺癌的治療,如果能夠手術切除是很有效的治療手段,最好在癌細胞未突破基底層時進行。手術前除了考慮病人的身體狀況外,也要考慮腫瘤的具體位置,如果靠近大血管附近,還是建議先做新輔助治療。

放化療:如果患者復發的情況比較嚴重,已經到了中期或晚期,需要考慮放化療治療,特別是化療屬於一種全身性治療,對於一些轉移中的癌細胞也有效。

靶向治療和PD-1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和PD-1免疫治療都屬於最近1-20年才取得的突破,靶向治療藥物有些是需要做基因檢測的,比如有針對EGFR或ALK、ROS1等藥物;有些是不用基因檢測的,比如一些抗血管生成藥物。在PD-1免疫治療方面,目前使用比較嚴格,國內批准用於化療後的肺腺癌晚期患者、國外雖然批准適應症更廣泛一些,但是有些藥物需要看PD-L1表達高低來確定。這部分希望患者謹慎使用。

對於肺癌患者來說,如果有復發顯然是更為麻煩的情況,又要重新接受一次治療,而且心理上也會更加沉重。從臨床統計,出現復發比例確實比較高,可能的原因是:初次治療時有遊離的癌細胞未被消滅或者患者本身易發生某種突變。但如果遵守醫生制定的複查安排,能夠比較及時的發現復發(甚至轉移)問題,及早治療仍是最為有效的方法。


守護生命光彩


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太樂觀,肺癌手術後的病人,是可以再次發生肺癌的。

再次發生後,能否再做手術,要看發現的是否及時。

我們下面舉例說明:

這是一位50多歲的女性,右側早期肺癌,手術切除以後1年,定期體檢時發現左下肺小淡片狀影,只有3毫米。

因為是新發現的小病灶,必須定期複查監控,之後每年複查病灶沒有消失,並且緩慢長大。

第2年,病灶變實了一點:

第4年,繼續緩增大:

第5年:




五年時間,長成一個比較明顯的小結節,大約5毫米。

實在不敢留了,去年胸腔鏡再次手術切除,手術病理為肺腺癌。

今年已經一年多了,複查恢復挺好:



從片子上可以看到,左下肺有一些手術後的瘢痕。

這個病例說明:肺癌手術後依然要重視定期體檢,發現隱患及時處理!

實際上,只要做過惡性腫瘤的手術,都應定期體檢肺部。

比如下圖中這位50歲的女士,左側乳腺癌手術切除五年了,定期體檢,發現右下肺分葉狀小結節,8毫米:

隨訪觀察了一個月,這個結節沒有消失,果斷選擇胸腔鏡手術切除,病理竟然是浸潤型腺癌,中低分化。

因為處理及時,現在已經兩年多了,複查沒有復發:

通過這個兩個病例,我們可以看到:肺癌雖然很可怕,但定期體檢監控就可以治療,不會拖延至晚期不可收拾。

這裡是影像科豪大夫,謝謝閱讀,歡迎點擊關注!


影像科豪大夫


肺癌複發率,臨床醫學統計數據如下:

肺癌一期的複發率是34%,肺癌二期的複發率是55%,肺癌三期的複發率為74%。

所以如何避免復發成了肺癌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怎麼做更好的避免復發。

及時複查很重要 很多肺癌患者認為做完手術就萬事大吉了,出院之後將複查和定期隨訪拋之腦後,這樣做的人不在少數。

其實這種想法大特特錯,對自己的健康完全不負責任,因為腫瘤隨時有復發的危險。


如何抑制癌細胞生長擴散,延長病人生存期?

近些年來,天然產物治療癌症因其整體治療、毒副作用小、無藥物依賴等優勢引起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和研究,因此成為主要的抗癌新藥來源。自2007年以來,己經有12種天然產物及其衍生物被用於癌症治療,有許多報道表明天然產物可以克服腫瘤耐藥性。

對於腫瘤病人,臨床醫生建議結合今抗刺果番,今抗刺果番被俗稱為“癌症殺手”。今抗是天然刺果番荔枝有效提取物,刺果番具有發展為天然抗癌藥的潛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刺果番己經被用作抗癌藥物來治療癌症和腫瘤。有許多研究表明刺果番荔枝具有抗癌效應:託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該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及轉移,體外實驗發現該提取物能使得癌細胞發生凋亡,在小鼠模型研究中可以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這可能是由於刺果番提取物能降低腫瘤細胞的新陳代謝,最後使細胞死亡。

對於腫瘤病人,除了做好及時複查之外,還要重視術後康復,可以在身體接受範圍內,最大限度的運動,鍛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並且對於心理、生理和營養指導都要跟上,儘量提高患病後的生活質量。

在病人康復期間,要完全做到戒菸、戒酒,日常生活還應該多攝入足量的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熱量高的食物,不喝糖分高的飲料,避免食用加工肉類食品。


腫瘤科林正大夫


肺癌分為早期和晚期肺癌。

早期肺癌發病期短,發病輕,病人沒有痛苦感覺,這個時候做手術比較幸運,複發率比較低。

晚期肺癌,由於癌細胞存在於血液和淋巴中,手術不能根治。術後容易轉移病灶,複發率比較高。



那麼得了肺癌,平時應注意什麼呢?

1,禁菸,肺癌術後要禁止吸菸, 因為吸菸會導致肺癌復發。一些肺功能減退的的患者,平時應該注意運動量。

2,定期複查,肺癌患者在術後應該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以防止病灶轉移,早發現早治療。

3,要注意營養,肺癌術後,由於在手術的處理中,腸胃沒有恢復,因此在術後幾天要注意生活上的調理,合理的飲食有助於與癌症康復。

4,適當的活動,患者手術後能下地活動時,應進行適當的活動,因運動可使患者咳出痰液,注意,運動量應使患者不感到疼痛為好。

5,肺癌患者在恢復期進行適當的鍛鍊。這樣可以改善身體功能,緩解身體疲勞,提高生活質量。如拉伸,慢行等等。


構云云


肺癌手術,術後還會再發嗎,再發還能再做手術嗎?


肺癌是惡性程度較高的惡性腫瘤,之所以稱為“惡性”,是因為它的發生發展具有異常增生、會復發、會轉移的特點。

發現肺癌後,能做手術是好事,至少說明肺癌還沒有發展到晚期,如果按照TNM分期,可以手術的肺癌應該在IIIA期以內,簡單理解為早期或者中期的肺癌才可以手術吧!

理論上講,肺癌手術後都有復發或者轉移的風險。這點在每一次肺癌的術前談話中都會談到。但是否真的發生,因人而異。

復發是指手術後原位的局部再生腫瘤,一般和第一次手術切除的乾淨程度有關,如果腫瘤明顯外侵,姑息切除後復發的機會就比較大。

轉移是指手術後另外的肺葉、其他系統的器官出現與第一次手術切除的肺癌相同病理類型的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轉移與第一次手術時的分期有關,分期越晚,出現遠處轉移的機會越大。

請注意,上面說到的復發和轉移,指的都是復發和轉移的“可能性”,“可能性”,“可能性”!!!也就是說,存在一定概率的復發和轉移,而不是全部,當然也有那些“幸運兒”,是手術以後長期存活,沒有出現復發和轉移的。

復發和轉移的概率,在不同分期的肺癌中,是不同的。


IA期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幸運被早期發現、早期手術,手術效果很好,手術後也不需要化療,治癒率能接近100%。如果是原位癌和微浸潤腺癌,手術後效果就更好了,可以完全根治,幾乎沒有復發的可能。

IB期的肺癌,手術後原則上是要求化療的,但具體選擇因人而異。

IIA期、IIB期、IIIA期的肺癌,手術以後最好做化療,這些分期的肺癌相對來說復發和轉移的機率會增加,比如IIIA期肺癌,就算做了根治手術,完成完整化療週期,也只有約1/4的患者能夠長期存活。

如果一旦發現復發和轉移,也需要具體評估,是否可以再次手術,一般來說,單發的轉移可以考慮手術,如果多發轉移或者廣泛轉移,再次手術就沒有意義了。

總結而言,肺癌手術後復發和轉移的機會是有的,所以需要長期隨訪、複查對照,但也要看到,肺癌手術後長期不復發和不轉移也是存在的,其中一定比例的患者能夠長期存活,說明積極的治療才能爭取到滿意的療效,如果過於悲觀、消極放棄,機會有怎麼會垂青於你呢?


胸外科許醫生


肺癌術後,會不會再發,由不得我等再此說三道四,道理很簡單——因為,1.手術是不是很成功?2.術後的鞏固治療是不是很有效果?3去除的腫瘤是惡性腫瘤,但“惡”的什麼程度(分期);腫瘤的本質(病理上分)是什麼性質?4.即使不會復發,會不會可能轉移地方安營紮寨?所以復發與否,決定的因素太多,無法一概而論!即使當時的手術患者、醫生都認為很成功,一切順利,但是過了幾年,肺部的某一個細胞又突變異生為“腫瘤”,這隻能說運氣太差!(圖片來自網絡)

再發?是轉移到新地方長出了“腫瘤”還是在原地“再次長出腫瘤”?能不能做手術,因素同樣太多——1.假如年輕,家屬和患者本人出於滿心的希望,當然想再次手術,一延長生存時間。2.年紀偏大,但是術後身體恢復不錯,承受能力強,當然可以再次手術。3.多部位出現了“腫瘤”,根本沒辦法再做手術。4.患者的年齡太大和身體狀況太差,當然也無法做手術,強行做,本人認為也是“胡折騰”。因為患者是在痛苦中生活,何苦來哉?5.醫生做了全面評估之後,可以做手術,經濟條件也要允許才行。6.醫生做了全面評估之後,認為沒辦法再次手術。

總體而言,首先要聽醫生的診斷,再考慮自身的情況綜合考慮而定。


見腫消世界


不管是哪種肺癌,術後復發的風險都是有的,風險的大小和分期的早晚密切相關。

一般來講,手術只是清除掉了所有可見的癌症病灶,而對於一些微轉移病灶,或者已經轉移到其它部位的癌細胞,卻難以做到清掃乾淨,因為這些細微的病灶是目前醫學技術難以發現的。這也是大多數患者需要做術後化療或放療的主要原因,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把殘存的癌細胞殺滅乾淨,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

一般來講,大多數術後復發的患者就沒有了再次手術的機會,因為一旦出現復發轉移,也就意味這癌細胞的擴散,大多數復發病灶都是多發,即使勉強切掉,也會很快在其它部位再次長起來,所以,對於這種復發轉移的患者,主要的治療措施就是全身化療控制,或者是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

但上述情況也不絕對,有些患者出現復發轉移時,如果病灶單發孤立,或病灶數目少,也被稱為“寡轉移”病灶,對於這種情況,目前的醫學觀點建議在全身治療的同時,配合積極的局部治療,這裡的局部治療就包括手術切除,或者是伽馬刀、射頻消融等。

這些局部治療對於疾病的控制,延緩病情再次進展,提高生存期意有著很大的意義。


深藍醫生


肺癌術後是否復發,取決於多個因素。一是肺癌手術時是否是肺癌早期,如果是肺癌早期,復發的幾率相對較低;二是取決於肺癌的病理分型,在肺癌的病理分型中,小細胞未分化癌的複發率最高;三是取決於患者的免疫力狀況,免疫力強的患者複發率低;四是取決於術後治療情況,如果術後按醫生的要求規範化療或放療,術後復發的機會將變小。肺癌術後復發是誰也無法預料和預防的,只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既使復發也不必害怕。定期隨訪追蹤很重要,如果早期發現復發灶,特別是單個復發灶,仍可手術治療。


湘大夫


首先講肺癌是會復發的。因為惡性腫瘤的一大特徵就是轉移和復發。一旦是惡性腫瘤,它就有發生復發和轉移的可能。

肺癌術後發生復發的幾率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腫瘤比較大,或者伴有淋巴結轉移的這些病人,術後發生復發的幾率就比非常早期的肺小結節要高很多。

復發和轉移後能不能再做手術也是醫生和患者都非常關注的問題。如果復發後是單個的轉移病灶或者聚集在單個的組織器官區域的少數幾個病灶,手術還是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因此,一旦發現肺癌術後出現復發或者轉移,一定要請專業的醫生進行綜合判斷。最好進行一個由外科醫生,腫瘤內科醫生,放療科醫生,影像科醫生等多學科專家組成的多學科聯合會診,從而決定治療的方式,決定是否要進行手術治療。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再發?再次發生肺癌?當然有可能啊,沒得肺癌的人都可能得肺癌,得過肺癌的人,本身就是肺癌高危人群,當然有可能再次得肺癌,除非沒有肺了,但不可能沒有肺啊,即便之前做了肺癌手術,那也只是切除了部分肺,不可能兩肺全切除,還得活啊。所以,再發生肺癌是完全有可能的(當然不是一定)。

我想你說的再發是指復發嗎?肺癌手術,我想這裡說的手術是指根治性手術,只要根治性手術,才談到復發的問題。肺癌手術後會復發嗎?當然有可能,但也不是一定會復發,復發概率風險跟分期,以及之前手術和術後輔助治療是否規範等有關。通常,分期越早,復發風險越低,分期越晚,復發風險越高,比如,III期肺癌當然比I期肺癌更容易復發。但這個當然不是一定,本身就是概率,概率是針對群體而言的,對個體來說,只有兩種可能,要麼是(100%),要麼否(0%),所以,再小的概率,也可能“中槍”,再大的概率也可能不屬於你,因此,現實中你會看到,有的I期肺癌病人復發了,而 III期病人沒復發,有的人不能理解,這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I期多數不復發,不等於百分百不復發,總有人是屬於少數的,III期復發概率高,但總有少數不會復發的。

復發了還能再做手術嗎?有可能,再得復發情況,如果是局部復發,有的可考慮手術。但更多可能採用放療。如果復發是遠處轉移,是多發的,則以全身治療為主,這也是復發肺癌主要的治療手段,包括化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