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譜寫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新篇章

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和鄉村振興的核心要求,農業產業化一直是我縣發展的突出短板。縣委書記劉玉渭在三幹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農業產業化直接關聯著全縣近20萬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決定著‘富民強縣’奮鬥目標能不能順利實現,這個坎必須邁過,唯有深化改革一條路。”,向全縣人民發起了“堅持機制創新,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化”的號召。

井陉:谱写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篇章

要邁過這個坎,就必須“窮則變,從正視差距中找到比較優勢。”作為全市唯一的純山區縣,我們農業產業化發展的短板和欠賬主要是耕地面積小、單元地塊小、土地撂荒率高、流轉價格虛高,造成農業產業化率和農民純收入遠低於國家和省市平均水平。思路決定出路。如何有效破局,關鍵是看怎樣把比較優勢發揮出來;要把比較優勢發揮出來,前提是要充分認識我們的比較優勢。“全社會健康觀念的提升,使我們發展綠色有機農業、滿足高端市場需求、獲取更高附加值成為可能。”“山區的海拔、氣候以及一年一熟的耕種方式,完全可以做到小產量、大市場、高品質、高效益。”“隨著交通突破和承辦省市旅發大會,大量遊客蜂湧而至,‘後備箱經濟’成為井陘農副產品最直接的銷售渠道” “從綿右渠到新天路,一代代井陘人戰天鬥地、建設家園,充分證明只要把人民群眾組織好、動員好,就能夠戰勝發展中的一切困難。”縣委書記劉玉渭在三幹會上的講話中,立足實際,站位全局,從天時、地利、人和三個角度,深入分析我縣農產業化發展的比較優勢,對我們提振信心、堅定信心起到了醍醐灌頂的作用。

井陉:谱写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篇章

要邁過這個坎,就必須“變則通,靠機制改革釋放潛力活力。”山區農業發展要想變劣勢為優勢、化優勢為勝勢,關鍵是建立起一套“有組織、有活力、有市場、有收益、可持續”的農村合作組織和運轉機制,根本是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創客”不當“看客”。這就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堅決摒棄“四面出擊”“撒芝麻鹽”的作法,“十指併攏,攥指成拳”,突出重點,集中扶持,以點帶面,全面開花;需要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堅決摒棄以往政府“大包大攬”“扶著走”“架著走”的被動作法,組織發動群眾通過農地入股或託管實現合作經營、抱團發展;需要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堅決摒棄畫地為牢、抱殘守缺、封閉保守的小農意識,以工業化思路經營農業,把農業包裝成項目,大開山門,打破區域身份界限,大招客商、招大客商,大育“龍頭”、育大“龍頭”,辦大產業、求大發展,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市場主體“引領”、群眾和集體通過利益機制參與實現多邊共贏的農業產業化大格局。

井陉:谱写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篇章

要邁過這個坎,就必須“通則久,以產業振興帶動全面振興。”農業產業化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支點,鄉村全面振興是農業產業化的最終目的。沒有農村產業化的發展,就談不上鄉村的的全面振興;沒有鄉村的全面振興,就沒有農業產業化的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大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同時,以此為支點,統籌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要堅持“以農造景、以景帶遊、以遊促農、農遊結合、協同發展”,做好後旅發文章,持續提檔古村落片區、提標“千百萬”工程、提升旅遊基礎設施,持續吸引人流、客流、財流,做大旅遊蛋糕,推動農旅融合邁上新臺階;要在紮實落實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責任、脫貧不脫幫扶、脫貧不脫監管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防返貧機制,重點加強扶貧產業與農業產業的對接、扶貧資金和涉農資金的銜接,打造帶富、帶貧能力強的龍頭項目,打造貧困群眾家門口的紮根產業,提升造血功能和對貧困勞動力的吸納能力,鞏固和提升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邁上新臺階;要進一步發揮好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監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各自作用,加快打造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的基層社會治理新體系,推動農村治理邁上新臺階。

井陉:谱写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新篇章

天風鼓盪千帆競,號角催徵萬馬嘶。縣委書記劉玉渭在三幹會講話中對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優勢的精準分析和路徑的清晰勾勒,徹底解決了困擾我們的思想問題和思路問題,接下來的關鍵是抓落實。讓我們按照三幹會確定的“路線圖”,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要衝刺”的精神狀態,擔當擔責挺起來,決戰決勝跑起來,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創新思路,攻堅克難,共同譜寫我縣特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篇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