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事是否不用我们操心呢?

爸爸妈妈幸福生活


冥冥之中自有安排,不过多干涉,但也要约束,毕竟孩子小,有些东西作为过来人,还是要提醒和约束。但大方针是顺其自然,其实很多家长都是比的心态,我也经历过,但很快克服了,后来也抱着平常心了,该管的管,但大多数还是尊重小孩自己的意愿,只要不出格我就不反对。这不,小孩凭自己的本事考上了最好的中学,我十分高兴,这几天她自有活动,我只负责给钱,随便她折腾。我的娃我了解,顶了天就是约几个同学上街去吃吃喝喝,无所谓!

我小时候就是被我父母管恼火了,所以性格非常逆反,等到我父母都不敢管我的时候,我反而自己变好了。所以现在我不准我父母过多干涉我娃的事,她自己安排时间,想玩就玩一会,只要不落下功课就行。

最起码,我从一年级就告诉她,我不需要她替我去实现什么未实现的梦想,读书努力就好,我不要求你非要考前三名,尽力就行。为何如此?因为我不想我的娃跟我一样,稍微考差一点就回家似有千斤重……

我建议题主保持平常心,娃娃努力,没有恶习,身体好,家庭和睦就是幸福。没有必要非逼着孩子成龙成凤,毕竟,成龙成凤的到底是少数。再说,何谓成功?我自己都想不明白这个答案,我个人认为钱不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

祝你们家庭幸福


善良之子86


孩子上大学后真不用操心了。我女儿上大学她自已选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她自己找工作现软件工程师,编程。北京买房选房子付首付,计划还房贷,都是她自己支付。她有问题问我就提建议,我只针对养生保健方面提酲她,还有通电话交流最近读什么书,就是世界观,哲学,历史,地理等。我女儿阳光型的,有休假每年国内外旅游。


用户9455275976030


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事是否不用我们操心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孙自有他们的福分,长辈不必操劳担忧。

1,孩子小时候,不必为孩子过分操劳。

孩子小时候不要事事为他操心,吃饭给他盛好,衣服帮他穿,事事替他规划好。

这样不但父母的操劳没有得到好的回报,反而害了孩子。

朋友家有个女儿,长得乖巧伶俐,可以说人见人爱。

夫妻俩从小就对孩子百般呵护,学习上也非常重视,还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父母经常在外人面前夸自己的女儿。

女儿也争气,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


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这个孩子自立能力很差。

到了上大学的年纪,孩子很多事不会干,衣服不会洗,依赖性很强。

尽管顺利考上了大学,但是她却不能适应大学的生活。无奈只得休学半年。

而另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则相反,从小到大,父母就让他尝试自己做各种事,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孩子一路顺利进入大学,而且入选了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所以从小时候起,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很多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事事替孩子操心,父母只做适当的引导。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的能力,自己还很轻松。


2,孩子成家后,父母不要事事操心。

孩子成家立业后,父母不要为他事事操心。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老张的儿子去年结婚了,老张老两口非常高兴。

他们经常去孩子家帮忙做事。小到家务活,大到孩子的各项花销,老俩口是操碎了心。

孩子没钱花了,也跟老张要,老两口觉得自己的钱也是孩子的钱,不给他们花给谁花呢?


慢慢地,孩子也养成了习惯,什么事都叫老人帮忙做,没钱了父母那就是取款机。

后来老两口身体越来越差,老张还生病住院了。想叫儿子陪床,儿子却说太忙没空,只得让老伴陪着。

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张让儿子拿点钱来,没想到,儿子说我哪有钱呀,两个老人非常难过。

相反,老张的同事,老刘的老年生活过得非常悠闲。


过年过节孩子们就买好多东西来看他们。有次生病了,孩子们轮流来陪护。

问起老刘孩子怎么这么孝顺,老刘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们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做。

我们不要操心,插手,这样才能锻炼孩子们啊。孩子们也会进自己的孝心。


果木说


“儿孙自有儿孙福”,这话不假。孩子的事,作为父母长辈该操心就得操心,但不要瞎操心。操心再多,不但改变不了儿孙的人生道路,不能决定孩子命运,有时反而会起反作用。

下面一则故事,或许能让我们更容易明白这个道理。

1.良好的教育基础

同事夫妻两都是大学毕业,在中学当老师,工作也都很努力,很优秀。按说这样的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源得天独厚,孩子就算不成学霸,也会成长的顺风顺水。

儿子小贝孩子出生后,夫妻年纪轻,家底薄,请不起保姆。身处外地,双方父母家人都不能帮他们一把,孩子没人照看。于是,不到一岁的小贝被送到几千里外的奶奶那儿。

二十年前网络不发达,打个电话还得去邮局。每逢寒暑假,夫妻回老家看孩子,孩子都哭着不让他们走。可是夫妻俩得工作,没办法只能离开。走时尽可能多留点钱,让奶奶给孩子多买些好吃的。

2.艰难的求学之路

小贝三岁时,夫妻俩把孩子接到身边上幼儿园。想想孩子小时候,没能带在身边,亏欠了他,那就尽量补偿他吧。

夫妻俩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那年头,吃KFC是奢侈的事情,他们每周带儿子吃一次。孩子爱吃方便面,成箱买回家由着他吃。

唯独学习上,对儿子要求各位严格。小贝小学时 ,考试不是双百,回家就非打即骂。那个年代补习班不存在,夫妻俩自己教。孩子三年级,四年级的功课提前就学了。

这样持续到小学毕业,小贝以优异成绩进入初中。很快开始发育了,小贝对父母在学习上的超前教育反感至极,加上学校功课繁重,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初中毕业时,小贝勉强考上一所录取分数线相对最低的普通高中。高考时,只考上三本大专。

3.终于等来孩子觉醒

还好家里有足够的钱供小贝读书,私立学校收费高,家里也认了。进入大学后,没有了父母的严加看管,小贝忽然间如梦方醒,开始努力学习了。一年后他定下目标,要去德国留学。夫妻俩很担心,孩子过不了语言关咋办?考不上留学名额咋办?去了不好好学习咋办?还好,小贝离得远,父母的碎碎念他只是微信聊天偶尔听到。

三年后,小贝出国留学。留学时成绩优秀,毕业后有资格留在了德国工作。国内上大学学期间,他自己谈了个女朋友,感情稳定,女孩子也在她父母资助下去了德国。如今,孩子成长道路,尤其是学习上让父母操的心,都成了过去。

4.父母的感悟

回想当初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艰辛路,夫妻俩一直感慨: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轨迹,家长再怎么担心、干预都改变不了这个道路。如果要改变,那也得靠孩子自己的觉醒和努力。

结论

这两天,孩子们的期终考试成绩出来了,“几家欢喜几家愁”,那些孩子成绩达不到家长期待的父母们,看了上面小贝的例子,是不是心里好过一些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尽到父母的职责,不留遗憾就够了。孩子的人生幸福,靠的是他们自己。


西乔教育观


对于父母来说一点不去操心很难做到,儿女有事帮忙第一个是父母,无偿付出只有父母,但是不能管的太多。给放手就放手。操心好子女还要操心孙子辈,做父母有操不完的心,可怜天下父母心,要善待父母,感恩父母[祈祷]





优优奶奶6751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为儿孙做马牛",这是自古到今世代传唱的一句"大假话"!老人们都这样说,但不这样做!仍然乐哈哈,"气哼哼"的,心甘情愿的当牛做马,有的老人还自嘲的说,我就是贱!看见孙子我一点气都没有了!你说奇怪吧?

虽说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但当爹当娘的就是舍不得撒手,不仅扶上马,送一程,还得连孙辈一块送!这就是咱们的光荣传统!

谁说孩子的的事不用我们操心,老年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不闭眼,操不完的心!

不是有个小故亊吗,说一位老人,两个孩子,一个卖傘,一个卖冰糕,睛天她担心这个孩子的傘卖不出去,下雨了她又担心这个孩子的冰榚卖不出去。形象地描绘了爹娘为儿女操心的真实心情!

为了儿女,爹娘操碎了心,你不让操心,她们反而不习惯,哪家父母不是为儿女,为子孙操劳一生,不论儿女有本事,无本事,心中都牵挂着儿女,一句古语说的好,"儿走千里母担忧"!儿女的事不用父母操心,但是哪个父母能放得下呢?!





用户五未子55555


虽然古话有儿孙自有儿孙福之说,但是中国的父母很难做到不操心孩子的事。

孩子的成长阶段就不用说了,吃穿用度,安全与否,哪一样都是让父母操碎了心。就是工作了成人了,作为父母还要攒钱给他们娶好嫁好。这一件事就能剥了父母一层皮,甚至很多还让父母背上重债。娶好了嫁好了,有了下一代又开始照顾下一代了,又是付出心血又是付出金钱的,就这样直到无能为力的时候。有句话叫扶上马还要送一程,这就是中国的父母。

儿孙自有儿孙福,还有嫌自己的儿孙福多的吗?所以都是尽力而为,少有放手不管的。





咂摸咂摸


话都是这么说,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们的事父母不去操心都很难做到,孩子们最亲的人是父母,为孩子们操心的也是父母,天下的父母都是为孩子们活着,可怜天下父母心,所以父母是为孩子们都操不完的心。这就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孩子的事做老人的尽心尽力去操心的道理。





果果奶奶7069


养不教父之过,孩子在未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应该为孩子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孩子成家立业以后,作为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一搏,父母的人生经历可以传经授道于孩子,但切记唠叨!不说是父母失职,孩子听与不听自有分辨!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安度晚年是最大的幸福!



泰安方圆


哈哈,这是很老的观点了吧!这种观点的逻辑是任由天命,隐含的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为自己的失职、不作为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纵然“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后天的培养对孩子一生发展轨迹的重要影响。


为人父母,不是生下孩子就完成任务了,更要积极主动的做好如下工作:

1、给孩子创造温馨、稳定的原生家庭环境。

2、给孩子创造不错的物质条件。

3、给孩子塑造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格。

4、给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多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和体验。

6、给孩子健康的亲子关系。

7、父母要有稳定的情绪。

8、父母关系要和谐。

9、父母要有科学的育儿观念。

10、父母要与老师相互配合。


作为父母,我们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做好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相同的一颗种子,放在强酸里,可能还没有来得及发芽就已经夭折;放在肥沃的土地里,配上适合的温度、适度,加上老农的悉心照料,才能平稳的发芽、成长、绽放、结出硕果!


葫芦爸爸——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少儿情商训练师,从事教育二十年,两个娃的爹地;愿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关于亲子教育、儿童习惯养成、学习方法、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和思考;心理成长相关培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