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一、散氏盘,又称夨(c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今宝鸡市凤翔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圈足饰兽面纹。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记述的是夨(cè)人付给散氏田地之事,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散氏盘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西周三大青铜器,与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晚清四大国宝均以长篇铭文和精美的书法著称于世。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二、何尊,国家一级文物,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贾村镇(今宝鸡市陈仓区),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尊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尊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三、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曾侯乙编钟,长748CM,宽335CM,高273CM,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四、西周大克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鼎高93.1厘米,重201.5千克 ,口径75.6厘米。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与大盂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公鼎(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称为“海内青铜器三宝”。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五、大盂鼎,又称廿三祀盂鼎,西周炊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重153.5千克。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以书法成就而言,大盂鼎在成康时代当据首位,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六、虢季子白盘,西周周宣王时期文物,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虢川司,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珍品。虢季子白盘造型奇伟,酷似一个大浴缸,长137.2厘米,宽86.5厘米,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虢季子白盘被视为西周金文中的珍品。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七、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铜器。1986年出土于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收藏于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其中一号大神树高达3.96米,树干残高3.84米,这棵铸造于3000年前的青铜神树,极为壮观,独树一帜世界罕见。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八、曾侯乙尊盘,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全套器物通高42厘米,口径58厘米,重约30公斤。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中华文明上下5000年历史上的镇国之宝,你知道几件呢(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