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和溥仪有关系吗?和乾隆有关系吗?

欧阳曦兮


这道题只能算一个常识性问题,了解清代历史的人基本上都能一眼看出答案,不过这道题也可以延伸出几个需要注意的点。皇太极、溥仪和乾隆三人是祖先和后代的关系,乾隆和溥仪都是脉出皇太极。

按通常的观念,一个朝代的太祖是开国皇帝,但是清代的情况比较特殊。努尔哈赤虽被尊为清太祖,但他其实并不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大清这个说法,当时是叫“金”,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后金”,这个“后金”是相对于宋代时的金朝而言的。

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正是皇太极,皇太极时期改“金”为“清”,这才有了大清的概念。而皇太极的继任者顺治帝是清代第一位入关的皇帝,所以他才能得到“世祖”这样的庙号,没有特殊情况下,一个朝代的第三位皇帝是不能称“祖”的。

清朝帝位从皇太极到溥仪之间的传承

皇太极之后传位给顺治帝福临,福临是皇太极的九子。

顺治帝之后传位给康熙帝玄烨,玄烨是福临的第三子。

康熙帝之后传位给雍正帝胤禛,胤禛是玄烨的第四子。

雍正帝之后传位给乾隆帝弘历,弘历是胤禛的第四子。

乾隆帝之后禅位给嘉庆帝颙琰,颙琰是弘历的第十五子。

嘉庆帝之后传位给道光帝旻宁,旻宁是颙琰的第二子。

道光帝之后传位给咸丰帝奕詝,奕詝是旻宁的第四子。

咸丰帝之后传位给同治帝载淳,载淳是奕詝的长子。

清代皇帝位从皇太极起传到同治帝时都是父传子。

但是同治帝死时无子,最终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醇亲王奕譞的次子载湉被选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光绪帝,光绪帝算起来是同治帝的堂弟。光绪帝死时也无子,最终光绪帝同父异母弟载沣的长子溥仪被选为皇位继承人,也就是末代皇帝宣统帝。


历史守望者


首先乾隆和溥仪都是皇太极的子孙

皇太极是溥仪的老祖宗,皇太极是乾隆的高祖父(太爷的爸爸)

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康熙(顺治第三子)→雍正(康熙第四子)→乾隆(雍正第四子)→嘉庆(乾隆第十五子)→道光(嘉庆第二子)→咸丰(道光第四子)→同治(咸丰唯一儿子)→光绪(父亲是奕譞为道光帝的第七子)→溥仪(奕譞得第五子载沣长子)

清朝的历史

清朝前后268年,历11代皇帝,清朝:l644--l9ll共268年,(有的说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起算,还有的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算,我是按照全国性统一算的)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清朝总共有十一个皇帝:1、皇太极;2、福临(顺治);3、玄烨(康熙);4、胤禛(雍正);5、弘历(乾隆);6、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7、绵宁,后改旻宁(道光);8、奕詝(咸丰);9、载淳(同治); 10、载湉(光绪);11、溥仪(宣统)有的人把努尔哈赤也算上了,其时公认的努尔哈赤并未称帝,他统一了女真各部,于1616年建立了大金国(史称“后金”),不是清,所以不算。

接下来介绍一下提问的主要三个皇帝

1、清太宗——皇太极(称汗后称帝)

天聪 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


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注意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作战,确定满族族名,建立清国,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葬于沈阳昭陵。死后其第九子爱新觉罗·福临即位。

2、清高宗——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他在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的同时,也亲手将它带向低谷,他是影响中国18世纪以后历史进程的重要皇帝。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同时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记,明代档案,篡改书籍,说是修书,实则毁书,是中国文化一大浩劫。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六下江南,晚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

在位60年,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终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3、宣统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氏。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宣统”。宣即大。“宣统”即“大统”。宣统”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受到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隔壁东叔教历史


肯定是有关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以及讲究正统血缘关系的皇室成员,自然是对血统看的比较重。所以说从根上皇太极、乾隆、溥仪都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其实熟知清朝末代史的都清楚,清朝最后几位皇帝的关系还是比较乱的。乱在了不是直接的父死子继的模式。

从努尔哈赤开始--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顺治(皇太极第九子)→康熙(顺治第三子)→雍正(康熙第四子)→乾隆(雍正第四子)→嘉庆(乾隆第十五子)→道光(嘉庆第二子)→咸丰(道光第四子)→同治(咸丰唯一儿子)→光绪(父亲是奕譞为道光帝的第七子)→溥仪(奕譞得第五子载沣长子)

也就是在同治帝之后,因为没有儿子无法完成父死子继的制度,同样的同治帝也没有兄弟也不会有兄死弟继的人选出现。

怎么来保证血脉的传承呢?因为清朝还是比较看重正统的血脉传承的。那就需要往上倒腾几代,看看正宗血脉是从那传下来的。

直系血脉道光传位咸丰--传位同治,同治帝无儿子 无兄弟、往上倒咸丰帝有兄弟,但是年龄上不合适,因为此时的清政府政权为慈禧当权,他不可能让自己的兄弟来承担王位继承,那样可能会影响自己的政权。

此时的慈禧开始立醇亲王的儿子来继承王位,此举有两点因素,1.慈禧顺便拉拢醇亲王做自己的阵营,同时也能制衡恭亲王奕䜣。2.光绪帝作为自己的侄子肯定也会听命于他,光绪帝也是嫡长子符合立嫡长子的规矩。

怎奈朝廷不顺,清王室子嗣也不旺胜。光绪帝也无子嗣,就开始挑选下一辈的醇亲王的第五子载沣的长子溥仪承袭帝位,也就是光绪的侄子。

对于跟上而言都是道光帝的直系子嗣,只不过在往下基本上都是叔侄关系的继承不是子嗣的继承。

皇太极是乾隆的曾爷爷(曾祖),乾隆是溥仪的五世祖,皇太极是溥仪的九世祖

所以说从根上皇太极、乾隆、溥仪都是有直系血缘关系的。


闲人小吴


肯定是有关系的啦。

乾隆,溥仪都是皇太极的直系子孙。

其实把大清的皇帝顺序和他们的儿子搞清楚就一目了然了。先来看一下清朝的这些皇帝吧。努尔哈赤就没有写到里面了。

皇太极(后金天聪汗,改元为清后年号崇德);福临(顺治);玄烨(康熙);胤禛(雍正);弘历(乾隆);永琰,后改顒琰(嘉庆); 旻宁(道光);奕詝(咸丰);载淳(同治); 载湉(光绪);溥仪(宣统)。

其实一直到道光皇帝都不用多说,因为这些皇帝都是前任皇帝的儿子。顺治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康熙是顺治的第三子。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道光是嘉庆的第二子。咸丰是道光的第四子。同治是道光的长子。

但是接下来的两个皇帝,光绪和溥仪的关系就不一样了。光绪的父亲是爱新觉罗·奕譞,道光的第七子。而溥仪的父亲是摄政王载沣,溥仪是道光的曾孙,也就是爱新觉罗·奕譞的孙子。这么一说就很明白了吧。


中国历史研究所


这是毋庸置疑的啊,首先,溥仪登基的法理和基本前提就是源于他是皇太极的子孙,爱新觉罗的后代。

具体来看,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又译黄台吉爱新觉罗·奕譞。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开国皇帝。

皇太极死后是顺治皇帝,

顺治是皇太极第八子。

然后是康熙皇帝,他是顺治第三子。

然后是雍正皇帝,他是康熙第四子。

然后是乾隆皇帝 他是雍正第四子。

然后是嘉庆皇帝,他是乾隆第十五子。

然后是道光皇帝,他是嘉庆第二子。

道光皇帝第七子是爱新觉罗·奕譞。

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是爱新觉罗·载沣

爱新觉罗·载沣长子就是溥仪。

所以来看,皇太极,乾隆,溥仪三人关系:

皇太极是乾隆的曾爷爷(曾祖),乾隆是溥仪的五世祖,皇太极是溥仪的九世祖。



书侠剑客


你是想说他们都不是亲生的吧?


首先,肯定有关系,因为满清皇室基本上是近亲结婚,血统都是那一大家子出来的。至于,是不是亲生的,不必考究。

比如皇太极、多尔衮和大玉儿、小玉儿的恩怨情仇,顺治的身世。

再比如雍正与吕四娘的野史、乾隆的出世等等。

再到清末同治、光绪、溥仪为什么都没有后代的缘由。


最后,这些个细枝末节的东西,不必在意,他们肯定是有关系的。


田边过客


【这种从祖辈往下排辈的问题又来了,但是我喜欢】

既然题主从清代第二位皇帝问到了最后一位皇帝,那么正好咱所幸把清代所有的皇帝都说个遍,这样以供大家周知。

大家看一下上面的这幅非常直观的清代皇帝图,大清朝的开创者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俗称野猪皮),大清就在他的手上开始发展,在他死之前东三省全都是他的势力范围,不过那个时候他还没有称帝,只是自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立了一个地方政权叫做“大金”,到了他儿子皇太极的时代,依旧没有称帝,(皇太极自称天聪汗)因为他们还是属于地方政权,没有入住中原,尔后皇太极暴死于沈阳故宫,皇太极的儿子福临继位,在其皇叔(或者后爹)多尔衮的辅佐下,清军这才入主了中原,并且在北京建立的全国性的政权,称之为清国,这个时候,福临才开始称帝,叫做顺治皇帝。

然后清朝开始以北京为帝都,开始的一代传一代的过程,顺治帝传位给儿子康熙皇帝,康熙又传位给皇四子雍正皇帝,雍正传位给儿子乾隆皇帝,乾隆在传位给嘉庆皇帝,嘉庆皇帝传于道光皇帝,ok,到了道光这里可是分叉了。看图。

本来道光传位给儿子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又传位给同治皇帝,但是同治早亡并且没儿子,皇家血脉到此中断。所以血脉只能往回找补,后来皇帝为又传给了道光帝的孙子(醇亲王的儿子)光绪,但是光绪死的时候也没后代,于是又把醇亲王的孙子溥仪(其父是載沣)立为了皇帝。


所以说,溥仪不论和乾隆,还是和皇太极,还是和努尔哈赤,那都是直系血脉的关系,都是纯种的爱新觉罗皇族。


老猪的碎碎念


这个问题可以拆成两个来看,一是皇太极与溥仪,一是皇太极与乾隆。

封建时代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清一代,从努尔哈赤到同治,全部都是父死子继。

既然是这样,乾隆与皇太极自然就有关系了,皇太极是清代第一位皇帝,乾隆是清代第五位皇帝,也就是说,乾隆是皇太极四世孙。


再来说溥仪。

因为慈禧的关系,同治帝成为清代皇位传承的一个分水岭,同治之前,是父死子继,同治之后,连兄终弟及都算不上了。

如果能把溥仪与同治之前的皇帝连上线,那么他跟皇太极就可以联系起来。

溥仪的生父是醇亲王载沣,载沣之父为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奕譞乃道光帝之子。

也就是说,溥仪是道光皇帝的曾孙,自然,他跟皇太极也就有关系了。

溥仪是皇太极的九世孙。
题中提到了乾隆,溥仪与乾隆也是有关系的,为其第五世孙。


浮沉于史


溥仪是末代皇帝,年号宣统,皇太极是他的祖宗了,皇太极生了福临,也就是顺治帝,顺治是清朝第一个入关的皇帝,皇太极和努尔哈赤只是汗王,顺治驾崩后三阿哥玄烨接位,年号康熙,康熙在位61年,上演九子夺嫡,老四获胜,改年号雍正,雍正生了弘历,也就是乾隆,乾隆后是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最后才是宣统。


四小姐


这个问题,有些弱智啊,皇太极是满清第一任皇帝。(注意,我们后人把他爹努尔哈赤尊为清太祖,公认的王朝奠基人,开国皇帝,但是他活着的时候没有称帝,他儿子也就是皇太极,从他开始正式得称帝,建国号金,也就是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福临,也就是顺治,是满清第一个入关坐天下的皇帝,皇太极虽说称帝了,可是他是在东北做的土皇帝,打顺治开始,满清开始在北京坐金銮了。顺治后面是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这都是父传子的。

但是,同治皇帝没儿子,年纪轻轻就死了,(据说是宫里管得严,去八大胡同,得的花柳病死的)。而且,咸丰就同治这么一个儿子,怎么办,挑咸丰的弟弟,醇亲王奕譞的一个儿子当皇帝,也就是同治他叔的儿子,同治的堂兄弟载湉当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但是,光绪也没儿子,怎么办,一客不烦二主。还找醇亲王,(注意,这时候第一代醇亲王奕譞已经死了,现在是第二代醇亲王载沣,载沣就是光绪的亲弟弟。)让载沣的儿子溥仪当皇帝,也就是光绪他弟弟的儿子,他的侄子溥仪,也就是末代宣统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