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赢家的共同特性是什么?

涉江履冰


对于高考赢家的共同特性,根据我自己的高考经验,回答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多做一步,变被动积累为主动积累。虽然说高三有做不完的试卷,刷不完的题,要停止抱怨,信任并跟上老师的节奏,让努力成为常态是高三生应有的认识。

第二,应对高考心态要更加自信从容。俗话说“心态决定一切”,具备良好的心态也是高考脱颖而出的必备条件,否则就会出现怯场的问题,影响正常发挥。

第三,高考要细心再细心。高考题目很多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知识点已经遇到过。需要认真审题,细心做题。

综上,要想成为高考赢家,至少要做到主动跟上老师的节奏,不可懈怠;要有从容自信的心态;做题审题要细心再细心。


博知苑


除了智商高,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对任何知识有兴趣。这类人从小对什么都充满兴趣,动手能力也不错。大自然、各种书籍、影视娱乐都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对象,功课基本遥遥领先同龄孩子。

2.自律性很强。时间观念强,说做什么就做什么,坐得住硬板凳,熬得起严寒酷暑,不拖沓敷衍,不偷懒取巧。

3.能持之以恒。做什么都能坚持不懈,把别人觉得枯燥的学习当做乐趣,十几年如一日上课、完成作业、考试。

4.身体健康是保证。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赢得高考的保证。好身体是父母给的,也是自己锻炼的,更是饮食起居有规律养得的。

这是共性,个性嘛,因人而异了!





教育是跳起来摘果子


提高学习效率,找到适合你的学习方法,这样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学习方法,就能够帮助你快速提高成绩,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迎刃而解!实在找不到学习方法,我觉得也可以先借鉴一下别人的,然后慢慢总结自己的就好啦,跟你说个博客吧,博主曾经是高考状元,你百度找一下新浪博客。里面除了有各科的学习方法、重点归纳,还有各个科目详细的复习计划、解题窍门以及复习资料,都是他的经验总结,希望能够帮到你哦!相信你一定能够高考成功的!加油哦!!


课堂追梦


1. 一定要跟着学校的计划走,不能完全抛开;在跟着学校、老师计划、安排走的同时,学生也要有自己的计划,因为每次考试每个学生都会发现自己薄弱的点,薄弱的地方,这就需要利用空白时间加强练习,突破自己的薄弱环节,这种 “两条腿”走路,能让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提升,也不会出现偏差。
2. 重视课本,重视基础,各学科都要重视。因为不管是什么考试,课本是出题的最终源头,如果多翻几遍,对课本更加熟悉的话,对自己做题有特别大的帮助。以高考为例,据说简单题、中档题和难题,是 3:5:2,简单题、中档题考察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难题也是以基础为出发,进行的衍生和深化,所以基础最重要,一旦把基础打扎实了,成绩不会有特别大的起伏。
3. 天道酬勤。有的学生可能觉得自己很多时候很努力,但看不到成效,这时候不要灰心,因为你是在做量的积累,只有有了相当大的量的积累,才能实现厚积薄发,取得更大的进步。

4. 运动和学习一样重要,如果时时刻刻在学习,不休息,可能一天两天没什么,但时间久了一定会很累,学习效率和效果就会下降,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比如大课间跑步、跳绳都是很好的减压方式。

最后这虽然是成功者的经验,但有没有用还是看个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最后也会成为赢家。


天天学外语


平时生活自律性很强!耐性很强!勤奋,合理的去安排自己的时间!对待事物专一!!








德善狼中


人生的漫长道路告诉我们,高考固然重要,但好与不好,都不会决定一生。对于考生而言,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次历练,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成功了固然可喜,失败了也并不可怕。高考不是唯一出路,成功并不在于高考的一时成败,即便高考失利也有弥补的方式。作为考生,应该将高考作为历练人生的舞台,不应以输不起的心态对待高考。还是以平常心更好一些。面对高考淡然处之,保持定力,才是真正的高考赢家。[奋斗]



耶西英语


有强烈的企图心,有强大的忍耐力,有超人的意志力,有稳定的自信力,有让人敬佩的谦虚力!


张文锋


每年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大桥,但是能成为千军万马中的佼佼者,能成为高考的赢家,总有他们的共同特征,下面我为大家盘点一下,请看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e2df7765397455e901f1560d83a2e34\

教育与名师


首先死磕课本儿,死磕考题。也就是说考什么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正确。其次在看和考试有点儿关系的。最后如果有精力,时间还可以扩展知识面,参加一些技能比赛。

比如武亦姝就参加了董卿主持诗词大赛。


Xin神英语


实力是共性。有实力的生源,有实力的师资,有实力的设施,有实力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