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作者说,打开《山海经》前要先练三年腠宫呼吸

本文提要:

《山海经》的魔性很大,急功近利者一定是永远看不懂《山海经》的,如果你不在打开《山海经》前,先练三年腠宫呼吸,就不具备入门的基础,就象你若想在吊环上显摆出什么十字支撑的造型又不想先练出腹肌,就是用梯子爬上去也不行。所以,没有几年或几十年看上去与读经无关的功底,想进门还真的是不容易。例如在《流观山海图》中有一组由两个“工”和两个“虫”并例的图符,懂行的西汉刘氏父子在把《流观山海图》译著成《山海经》时,就知道直接把她写成“共工”与“泗洪”的图腾。这样的例子在《山海经》中数不胜数,因为她在进行历史学论述的同时,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功能也是他人所望尘莫及。

看到“两工”与“两虫”的时候,本文作者就立马知道这是一个有着8300年家族史的江淮世家,其直系始祖伏羲与女娲发明的“规矩”,不但是工程几何的量具和定位器,还是全球建造业有史以来的标准,和共济会的图腾。也就是说这个由两个“工”和“两虫”并例的图符,充满了基建狂魔的基因,如果沒有类似的准备与功底,纵然你把《山海经》看烂了,也不会有什么长进。从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论述标准而言,《山海经》是一部闪烁着世界级经典之光的史前史诗,她孤独而热烈地高耸在一切同类著作的群峰之巅,希望想质疑、恶搞和贬损《山海经》的人,不要再没头没脑地把无知当个性来显摆了。

一、《山海经》的正史价值与科学意义

相对世界上所有重要的,有地区代表性与种族代表性的民族与国家言,他们史前(迄今4000年前)所有形式的史证及遗址,全部加起来的总和也不及华夏民族的丰富且雄厚、深沉而清晰。在良渚遗址入遗之前,学术界用“文明遗址重工业与城池”和“文化遗址偏农业与村落”的概念来区别“文明遗址”或“文化遗址”,他们只承认一字一义的甲骨文文字等,而拒绝释读二进制的图符为文字,从而导致了东亚地区在良渚申遗之前,竟无一处史前遗址入录人类世界性中心的遗址。然而,一部4500年前在江淮始纂,至今无一人真懂的《山海经》,却使他们不得不重新面对谁才是真正的“史前文明”。二进制文字(图符),就是每个独立的画面集群中,都会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释义、诠注与解析。

1、端正心态,做好准备,打开《山海经》前要先练三年腠宫呼吸

《山海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一部载述史前文明国家的正史书典,她令人难以置信地全景式地载录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良渚诸稽国。全书以二进制图符创作,被以看图说话的方式译成了30000多字。其中记载了100多个历史人物、300多条水道、40多个方国、500多座山丘,和400多种图腾,涉及了历史、神话、民俗、宗教、祭祀、天象、秘术、艺术、语言、文字、勘察、测量、物探等人类史前文明活动的全貌,应被正视为记录人类社会史前文明的第一部大百科全书。由于《山海经》的早期版本是蝌蚪文和二进制图符无人全识,经累世传载释译后,仍因识读不周而曾被读过她的人无端质疑。这不是因为她真的“很神话、很怪诞、很科技或很火星”,而是你根本没有修成进入这一行的德行。

本文作者研究指出的良渚和三星堆等遗址的图符为“二进制文字”的文化学概念。远早于纸莎字和甲骨文,在4500年前至6000年前在江淮间广为流传,在良渚和三星堆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蝌蚪文和鸟虫书尤其会是这样的。所谓二进制,本为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由德国数理哲学家莱布尼茨于1679年发现。笔者在此时引入这个概念,就是要提示《山海经》研究者在面对此类图符时,如果发现图符中的义涵超过了一个或一组意象时,潜意识和最本能就要及时地应景地升级到第二组甚至第三组,直至释义能表述完成图符的全貌。这就是说:要在释读或运算时准备好接下来的答案,可能会很绕路很烧脑,使你感觉到这个二进制文字的体系,严重不是甲骨文那些“一目了然”和“平舖直叙”的。


《山海经》作者说,打开《山海经》前要先练三年腠宫呼吸

人类学范本级的《山海经》牛黎国图腾

如果人们不再以猎奇与浪漫的心态去凝视《山海经》,就会发现良渚诸稽国至三星堆古蜀国并非严格意义的史前文明,因为她们是已被完整写进《山海经》和其它史前古史中的有史文明与信史文明。概因如此,“《山海经》学”已成为全球显学中最为热门的课题,但遗憾也是最大的,“《山海经》学”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山海经》学”研究者没人是可以有真心实意去搞这门史前学科的研究的。也就是说,数以十万计的“《山海经》学”研究者们,在进入“《山海经》学”之前和之后,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意识到“《山海经》学”居然是一门史前的显学。在你对史前文明没有任何准备前,最好不要去触碰这类课题。因为她远远不是秦皇汉武和才子佳人可对应的。

由于《山海经》是用图符写作的,西汉的刘氏父子在将《山海经》从图符翻译成文字的时候,是一个人对着那些图符讲话,把那些图符中用吴音想说的意思,试着用关东话译转后载录成文,这其中的变化和飘逸,用“仙对仙”来形容有时也并不为过。但是,以刘氏父子对史前文化的深厚功力为支撑,以皇上要他们尽快拿出项目课题结论为动力,他们竭尽所能,还算是保住了《流观山海图》的全貌,为我们在今天还能不是太难地走进另一维史前的华夏,筑下了坚石的根基。有了《山海经》,“《山海经》学”就不会离我们太远。但是,急功近利者是永远看不懂《山海经》的,因为他不具备入门的基础,就象你若想在吊环上显摆出什么十字支撑的造型,首先你得不许用梯子上去,你不练几年能上得去吗?

本文认为,只有对即期实录华夏江淮与太湖迄今4300年前至5300年前的历史风貌与人文环境的《山海经》等著十分熟悉后,再对华夏史前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体质人类学的介入为坐标进行相关检测时,钴60、碳14、丽石黄衣和分子人类学才会有方向、系统与准则。人们如果继续离开、拒绝或未懂二进制文字的《山海经》,就会仍然对华夏文明的史前阶段一筹莫展,例如日韩、柬埔寨与印度等国的帝都、国别、帝王和百官的姓氏、里居、年代、世系与秘辛等,都来自中国古代的文献与典籍,很多未明瞭的事证仍深藏于《山海经》等二进制的史前字符作品中。这当然也包括4300年前的华夏西部与华夏中原,其关于始祖及祖地文史的映照体系,几乎全都是对江淮与太湖地名与人物的强占与冒顶。

《山海经》在历史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体质人类学方面的专业语境,创立了全世界最早的人类学、人种学、图腾学、图符学、帝王学、氏族学、姓氏学、谱牒学和世系学的体系与标准外,还在全人类第一次创立了地理学、地图学、地籍学、地质学、天文学、天象学、天候学、水文学、水运学和水利学;同时也第一次为全人类开设了物产学、矿产学、动物学、畜禽学、植物学、博物学、风物学、风俗学和灵异学等纯科学、纯史学、纯神学等纯学术与纯学科价值的刍形,基本具备了除编年史外史前史学的全部要素。从《山海经》对迄今4000年后的历史人物与社会时空等项描述的生疏与残缺、和对《圣经》家族入世时空后载入的路径与风貌言,这个史前治史家族的主力,其时已在史前丝路的开创途中。因为《山海经》的结尾的编纂风格与专业水准,实在不及《圣经》作者对早期《山海经》的干练与熟悉。

2、并非戏言,“江淮”是四个字,“虞夏商周””是两个字的谶纬

本文作者非常伤感于古今中外的文史学界,一些自称读懂了《山海经》的行家里手们,在面对《山海经》时所表现出的轻薄、简陋、笨拙、轻狂与大不敬,他们太喜欢以高中语文和历史课代表以下的水平,来信口开河地批判《山海经》“很神话、很科幻、很小说和很火星了”。请问尊贵的《山海经》权威们,“虞夏商周”两个字和“江淮”四个字来自《山海经》的何方出自《山海经》何地呢?你们搞懂了“虞夏商周”两个字和“江淮”四个字的万分之一了吗?看来你们永远不想去懂。既然你们不敢去懂“夏商周”和“江淮”,怎么又敢去懂《山海经》了呢?因为你们认为不会有人去问你们“夏商周”何需再懂,只有让妇孺皆知你们懂《山海经》了,看上去才会更加牛逼。但是,本人非常严重地在提问你们了:“江淮”和“夏商周”在《山海经》的哪里?

为什么要指鹿为马地戏谑你们说“虞夏商周”是两个字和“江淮”是四个字呢?因为从历史学、考古学和人类学意义的全语境言,“虞与商”同系为“寒”,“夏与周”同源为“越”;更玄乎的是“江淮”两字成了四个字,概因“江淮”是“江河淮济”四字的简文。所以,当你们又要自以为是地认为“懂了”的时候,又会轰隆一声地掉进你们自己挖好的超级大坑里。因为在你们沿袭的涉及4000年前的“人名、地名、山名、水名、神名和国名的脚注”里,充满了“刻舟求剑、南辕北辙、郢书燕说、朝秦暮白颠倒、泾渭不识、良莠不分、豖亥鲁鱼和浑水摸鱼”的故意或误区。所以,针对你们惨不忍睹的智识库而言,“寒、越”与“江、河、淮、济”的释义中,还会有更多的秘辛、异变与款曲。

本文要正式地、友好地、郑重其事地和声色俱厉地提醒各位,在涉及4000年前的文史论述时,千万不要以你们知识库里那些混乱的、丑陋的、令人不齿的储备,来丈量、臧否与检测本文结论与视点的是非曲直。以你们近万砖家、十亿货币和百年课题,对千处遗址、万卷书典和十万文物的折腾式研究的成果看,不但一文不值,而且还将会造成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请你们万万不要再对4000年前的江淮、《山海经》和夏商周,发表你们那些胸无点墨或本末倒置的高论了,換一种思路,把方向再向“东南”回拨一点就会很尴尬吗?请不要再在角落里面偷看、偷听或私议本人的言论了,为什么不能通过面对面的讨论、辩论或拍桌子,来荡涤千年的泥沙、澄清历史的迷雾,还原我们共同的根脉呢!

在涉及华夏民族4000年前的史前文明的探索与考证时,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史专述,就深藏在各位每天都要接触到的典册书籍的字里行间,而无需锥股悬发地皓首穷经。至于各位因何不能与本文作者一道来轻松破解,上述比1000题还多的文史谜案,是因为他们无缘得识一种源于4000年前的运动与呼吸,所以他们的大脑就永运不会有关于4000年前的循环与分泌,这并非一个关于“他们永远不会有4000年前的真相与谜底”的神箴或笑谈。因为他们只相信爵衔、名头、级别和名气才是学问的等量,于是他们所有的聪明才智,都集中在这些与学问其实无关的佩饰的追逐与博奕,因而十分放心地把找到真相的使命,亲手交到了本人之类的另类的手里。有一句先知的话也很中听,“何时回头是岸,都会为时未晚”。我们是否要互相道一声“辛苦了,谢谢”呢?

3、全球唯一,史前独步的《山海经》治史家族

《山海经》是全球最早的集正史、方志、文物、遗址和谱牒为一体的人类首部大百科全书。从专业价值言:《山海经》又是人类正史、方志和谱牒的专业学说和文化学源头。由于《山海经》在史前和文字成熟前以二进制图符为主的载述方式,和《山海经》对上古时期的方国、部落、氏族、家族和世家的始祖、封土、图腾、地望、地名、风物、方位、血统、族名、功过、世系和迁徙等项,进行了长期的、全面的、多学科与多视角的勘察、考证和载录,使得《山海经》集正史、方志和谱牒为一体的人类首部大百科全书的地位无可撼动,其对史前江南文明的史料库与博物馆的价值亦无可替代。作为正史,《山海经》纂撰者的起点之高、举步之遥、幅维之广、涉测之深与剞镢之妙至今无有出其右者。

为了证明《山海经》主流创作群体的存在与活跃,本文作者据家谱与正史详载,本作者的祖辈从5000年前的炎帝灵恝开始治史,沿着“干类/寒哀-大挠/窫窳-大章/太商-商契/虞舜-寒浞/王亥-鬼谷/王駘-鬼谷/王詡-王朗/王浮”这条有“契”、“刻”、“刊”、“经”的勘、编、纂、刊为一体路径的治史世家的专业从未中断。所以,在炎黄交替时始纂,在夏代初成,战汉前期完成整理的《山海经》全本的人类史前文明阶段(迄今4000年前),并在经中留下了由“帝令亥步”既帝尧帝、舜与帝禹,指挥他们完成此勘古治史大任的批文级证据。为什么是“步”呢?因为在万物无稽的史前正史必须亲“勘”,不勘步到现场亲录,就不会记得着真实的历史。

故此,我们今天在考证《山海经》作者时,几乎已无需再找其它证据。勘步非“步”,此步除兼有时空度量的对山川风物、水泽景象等苍桑巨变类的勘史考古功能外,还有人类学君国传承的边彊辖属、族群分际等五代十国类的区划追溯功能。关于“步”,廼祖王彪之《井赋》一言以蔽之:(1)步土脉(国士资源调查),(2)测水泉(水利资源利用),(3)方栏结(社情舆情控制),(4)辘轳悬(历史趋势总结)。此外,“步”的功能还可以有以下几种理解:(1)《汉制考》说:(步)“…运也,国运曰国步,天运曰天步。(2)《诗·小雅》讲:“国步蔑资。天步艰难。又陟大位曰改步”。(3)《周语》曰:“改玉改步”。意谓从国计民生到改朝換代,都是从“步”开始的。

这些江淮与太湖的遗存体系,与中原与西部留存的被进化与文化后的标本相较后,其原生性与完整性的格式,基本按苏浙皖-鄂湘赣-川陕甘/晋豫鲁/冀燕辽的时空节奏漫延,从史前13万年前的基本无序、到史前10000年前的看似无序、到史前5000年时的循序渐进,到史前3000年时的循规蹈矩,这些蕴育与起源的载述,大略可由“意念、表情、口语、动作、图画、符号、绳纹、瓠文、岩文、文身、兽骨文、甲骨文、钟鼎文,石箍文、金文和篆书”的导引。同时,华夏民族的先人创造了大量的“音乐、舞蹈、史诗、竞技、博弈、术数、堪與、星象、冥想、易卦、符咒、道籖和哲学”的表达而得到如影随形的即期载录。

4、历史与考古,可被《山海经》映证的史前文明

关于《山海经》的勘辑,由于当时没有成熟的文字与传载文字的媒体,《山海经》的原创作者王亥们就在千年相传的葫芦既蒲卢(盘古、盘瓠)上面,用磨尖的竹朩棍剞劂了一些在官员和巫觋中,当时口口相传可一目了然的图符,由于大家都非常熟悉图符中的人物与事件,所以在史前传承(父传子,老带新)过程中,约定俗成的专业解析并无太多歧义。直到甲骨与甲骨文的使用,人们才基本放弃了在葫芦既蒲卢上面传播祖先的名字与故亊的方法,因为甲骨文可以基本无需讲解,使用很多年也无需复制与翻新的基准释义。又由于金石、竹简、丝帛与皮纸在文书上的使用,让甲骨文也都被埋进了土里。先民们从《山海经》探索与走出的治史路径,至少在本作者的眼中与脑海,没有一个字是飘忽或多余。

在《山海经》中,先民们对江淮沿岸的阴阳营莲花洞(盘古中山国6300-20000年)、良渚上山(神州诸稽国5300-11000年)、蒋村顺山集(扶桑寒川国5000-8300年)、凌家滩双墩(巢燧共工国5500-7100年)、乌衣万年(枭阳干類国5000-20000年)、贾湖二里头(轩辕有熊国4100-9000年)、城头山玉蟾岩(盘瓠三苗国5800-16000)、松滋屈家岭(荊楚酓兹国5000-8000年)、宝墩三星堆(蚕纵鱼凫国4500-5000年)、戈登海东(百越夜郎国4300-5000年)、齐家大地湾(天水金城国4000-8000)、卡若穷宗(本蕃象雄国5000-18000年)等史前遗址,以典籍中盘古文化至虞舜文化为纽带的史前国别、帝系、氏族与百姓的始祖、图腾和族属等为映照,作出了详细而周到的互映互证,和清晰无误的介绍与综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