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TOP導語

曾經,有一個在美國“暴富”的機會擺在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宗潤弘面前。當時,26歲的宗潤弘還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研究員,他的成就和才華引起了美國華爾街一位高層人士的注意。對方許諾,如果他進入華爾街,可以直接當基金經理,這個“差事”幾年內就能賺取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的利潤。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為了拜讀普林斯頓“大咖”教授,一個月泡在辦公室“做題”


他真去做了幾個月,收益也不錯,但最終還是回頭了,他明白學術研究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人生由一系列選擇所構成,每一步都可能決定命運的方向。現代社會里,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地位、更直接的“變現”方式是很多人熱切追尋的目標,但不是宗潤弘的。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導師為普林斯頓大學 Prof. János Kollár,2017年邵逸夫數學科學獎獲得者


即使放棄了來自華爾街的高薪邀約,宗潤弘仍然是個一路開掛、“金”光閃閃的年輕人:30歲就被南京大學聘為教授,幾個月後即將獲得博士生導師資格……採訪時,他說起這些波瀾不驚,淡然的背後是他對自身實力的篤定與自信。2010年成功申請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並被順利錄取後,宗潤弘希望拜業界“大咖”、普林斯頓大學教授János Kollár為師。為了實現這個夢想,他搜索到Kollár教授曾在網上貼了約100道專業難題,於是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每天泡在辦公室裡,硬是做出了七八十道題,就此如願以償;開啟學術生涯的第一篇論文,也是宗潤弘實力催生靈感的碩果。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普林斯頓大學


“一個學術會議間隙,我和同領域師兄討論一個代數幾何中的拓撲問題,當時靈光一現,想到了一個很新很怪的辦法,順利地把那個問題解決掉了。”被他解決掉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未能攻破的難題。他的研究成果普通人很難理解,比如與合作者一起完全解決了一個由代數幾何著名專家Prof.Shokurov提出的關於如何刻畫Toric簇的重要猜想;在代數幾何的分支有理連通簇的研究中,解決並驗證了一系列國際同仁的重要猜想;頗具新意地將自己的研究方向與算術幾何的著名專家Prof.Scholze提出的所謂完美空間理論聯繫起來……在美國求學七年,串聯時光的不是日期,而是一篇又一篇論文,一個又一個研究成果。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科研低谷期:每天呆在辦公室長達“十個小時”,找不到問題


宗潤弘也曾有過低谷期。做博士後期間,自己曾經在長達一兩年內“找不到問題,沒有研究可做”。“每天呆在辦公室裡超過十個小時卻幾乎一無所得,這種低迷的狀態對於選擇學術的人來說並不罕見。”讀博士就意味著花費多年去完成一個個項目,其間每天都會經歷壓力,不可能像之前的學生時期,看書就知道答案。


一旦熬過低谷期,學者就會深深感受到學科的優美。“很多人覺得做學術很苦,其實做研究本身既艱苦又令人沉醉,這種享受感是追求學術事業的根本動力之一。它彷彿在你眼前打開了全新的世界,就像爬上一座山看到更美麗的風景。”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佛系”生活:不愛拍照和無意義社交


學術新人生活中是一個怎樣的人?宗潤弘表示自己相當“佛系”,不按時間表“打卡”,不愛無意義社交,甚至記者說要給他拍張照片,他都是拒絕的。無論是在美國求學還是在中國任教,他一般睡到中午起來,來到辦公室或找個咖啡館先工作一下午,飯後再工作到晚上十一點左右,睡前也會像大多數年輕人一樣,刷一小時手機放鬆和消遣……睡覺時間保持“足夠”,一天只吃一頓飯也“足夠”,簡單的人際關係也“足夠”。


留美國還是回中國,這個人生選擇是宗潤弘用專業知識“算”出來的。專業之外,他愛看經濟、哲學類著作,從本科時期起就一直對社會問題保持著自己的思考和見解。近年來,他從獨特的數學視角探討中美兩國的差異和發展前景。“回國不僅出於報國熱情,也是因為通過計算,更加堅定了中國才是更優解這一信念

。”宗潤弘認為,年輕人生活可以簡單,眼界卻要開闊:“當一個人的所思所想融會貫通了,就會獲得平穩的心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最重要的。”


個人簡歷





90後教授:不到25歲拿到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為興趣放棄華爾街崗位


宗潤弘南京大學數學系教授。2014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專業博士,於2010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士。回國前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學院、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學系以及德國美因茨大學數學系做博士後研究,現主要從事代數幾何及算術代數幾何的研究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參考“南京大學、交匯點客戶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轉摘只為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