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眾所周知,中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薪火相傳至今,那麼最早的中國出現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呢?山西考古發現一座上古遺址,距今4300多年,揭開了最早中國的神秘面紗,而且還出土了兩個文字,其中一個至今無解,至少爭議頗大!

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所謂“中國”的直接文字記載,最早出現在3000年前的西周青銅器上。1963年出土的一件西周武王時期文物上,有銘文“餘其宅茲中或”,其中的“中或”二字,經過學者考證就是“中國”之意,即“中央之域”或“中央之幫”。

因此,最早的中國應該具備二點:一是國家的出現,二是處於中央的地理文化概念,也就是處於中央的國家,就如同我們熟知的“天朝上國”的稱呼。

歷史上的夏朝,是標準的中央王朝,那麼代表夏朝的二里頭遺址,會不會是最早的中國呢?然而,二里頭遺址距今3700餘年,是夏朝中期的都城,離5000年曆史差距甚遠,因此二里頭遺址既不是最早的夏都,也不會是最早的中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何駑認為:夏王朝和“最早的中國”是有關聯,但不是一個概念。

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既然如此,最早的中國又在何方呢?上世紀70年代,在山西臨汾地區,考古專家發現一座上古遺址——陶寺遺址,距今4300餘年,揭開了最早中國的神秘面紗!

1978年至今,在山西省襄汾縣陶寺村南,經過三代考古人孜孜不倦的發掘,一座最早中國的都城重現天日。陶寺遺址是中國黃河中游地區以龍山文化陶寺類型為主的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具有完備的都城功能,內外城牆遺址、規模空前的城址、與之匹配的王墓(黃河中游史前最大的墓葬)、世界最早的觀象臺、氣勢恢宏的宮殿、獨立的大型倉儲區、官方管理下的手工業區等,整座都城功能齊全,可以明確這就是一個國家的都城。

與之同樣重要的是,在陶寺中期墓葬中,出土了一把測量日影長短的圭尺,學者圭尺解讀為代表著“地中”——泛指地理位置居中。依據測年數據,可以說至少4000多年前人們意識中的“地中”是在陶寺遺址所在山西南部一帶。

何駑:站在地中和國家這個概念上講,陶寺遺址就是最早的中國,換言之,也可以叫做最初的中國。

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按照西方文明標準,文字是衡量文明的關鍵標準。直至目前,西方一直認為甲骨文才是中國初步成熟文字的開端,但在陶寺遺址中考古學家卻發現了兩個文字!

1984年,考古專家發現一隻扁壺殘片,殘片斷茬周圍塗有紅色,上面朱書兩個文字(見下圖),其中的一個字被確認為“文”,另外一個字卻至今未解,專家們有“堯”、“易”、“命”等多種解釋,但各有邏輯爭議很大。

儘管陶寺遺址只發現兩個文字,其中一個還未能解開,但卻證實早在甲骨文之前的900餘年,中國已經開始使用文字,已經存在了比較成熟的文字,有力駁斥了西方學者“甲骨文之前無文字,只有毫無意義的刻符”的謬論。

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然而,這裡又帶來了一個問題:陶寺遺址的國王是誰呢?

《宗國都城記》雲:“唐國,帝堯之裔子所封,漢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恆山之西,其南有晉水。”《漢書·地理志》載:“晉陽本唐國,堯始都於此。”《尚書疏證》:“堯為天子實先都晉陽,後遷平陽府。”《詩譜》:“堯始居晉陽,後遷河東。”

史書上有“堯都平陽”之說,結合陶寺遺址的地理位置,不難確定陶寺遺址的國王就是上古堯帝。古地名稱呼也佐證了這一點,太原素有“北唐”之稱,目的應該是區別臨汾的帝堯首都“唐地平陽”。

另外,陶寺遺址中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測日影天文觀測系統、中原地區最早的龍圖騰、距今4300餘年的時間等線索,也將陶寺遺址的國王指向歷史上的堯帝。可見,上古神話中的堯帝並非虛構。

山西出土一座遺址,距今4300餘年,學者:這就是最早的中國

當然,陶寺遺址是“最早的中國”的結論,還要在前面打上“迄今為止”這四個字,因為在堯帝之前還有一些上古神話人物,比如炎帝、黃帝等人,他們是不是存在過,是不是建立了都城、有過中央之國的概念等,還需要看進一步的考古發現。

筆者看來,上古神話人物能被史書銘記,可能不是空穴來風,其中部分應該是存在的,只是如今還沒有被發現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