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醫護“三玫瑰”齊心守護雷神山


【三八婦女節】錄音報道 | 遼寧醫護“三玫瑰”齊心守護雷神山



庚子年的這個春節,註定會給每一箇中國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一聲咳嗽推開了2020年的大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與蔓延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突如其來的疫情瘋狂肆虐,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省眾多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奔赴湖北馳援武漢,衝在抗疫一線,用生命和熱血構築起一道道防線,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英雄讚歌。

今天,我們要給大家講述“遼寧醫護‘三玫瑰’齊心守護雷神山”的故事。

疫情發生以來,遼寧省先後派出11批醫療隊馳援湖北,其中,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的業務骨幹關曉宣、于娜、陳佳從2月9號開始,就隨遼寧醫療隊進駐剛剛建成的武漢雷神山醫院A11病區工作。近一個月來,三名瘦瘦小小的女醫生、女護士用專業、責任和大愛成為雷神山病區裡的生力軍。這些天他們在那兒的工作生活及個人的健康狀況,成了親人和同事最為牽掛的事情。

日前,瀋陽市紅十字會醫院與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的三名醫療隊員進行了視頻連線,連線的現場有遼寧醫護三姐妹的家人、同事和記者。連線接通的那一刻,在場的所有人看到三名可愛的白衣天使擺成的心形圖案,臉上露出了笑容。一直掛念孩子的陳佳的父親首先開了口。

陳佳父親:家人都支持你到一線去,你們在那保護好自己,才能救治病號,家中你就不用惦記了。爸爸再囑咐你一遍,你們在一線工作的醫護人員是最偉大的,你們是真正的英雄!謝謝!

陳佳和于娜在武漢雷神山醫院A11病區擔任護理工作,他倆和遼寧隊裡的護士們每天24小時分成4組輪值,雖然每個班次6個小時,但是算上準備工作和路程,幾乎每個班次都要耗費10個小時的時間。A11區的34名患者,大部分是重症患者,還有7、8名患者是從老年福利院來的,這些老人不僅需要治療,還需要餵飯、換尿布、翻身、叩背等日常照顧。苦和累陳佳和于娜都不怕,最怕這些老人操著一口濃重的武漢方言,這給醫患之間的語言溝通造成巨大的障礙。看到遼寧女孩的真心付出,病房中一些會講普通話的年輕患者自願為他們當起了翻譯。從起初的素不相識,到現在武漢患者也能說上幾句東北話,遼寧女孩將愛心灑滿了整個病房。這裡的病人常常對他們豎起大拇指,“遼寧醫療隊,謝謝你們!”

39歲的關曉宣作為一名呼吸內科醫生,每天要在雷神山醫院工作12個小時,加上交接班可能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如此高強度的工作,讓她堅持下來的是戰勝疫情的堅定信心。

關曉宣:到這裡的時候,樹木都是綠油油的,花草叢生的一種感覺。這麼好看的景色,大家在這卻只能帶著口罩,甚至到了這以後,所有的醫護人員都帶上了帽子,我當時的心情就是:一定要打敗這場疫情。

關曉宣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臨行前女兒稚嫩的小手搭上了關曉宣的雙肩,“媽媽你不和我好了嗎?你為什麼要和他們組團去武漢?”關曉宣轉頭衝女兒笑著說,“因為那裡需要媽媽,只有戰勝了病毒,春暖花開時,媽媽才能帶你和弟弟去武大看櫻花。”關曉宣的丈夫十分支持關曉宣,為了不影響她的工作,她的丈夫特意給兩個孩子開了個家庭會議。

關曉宣丈夫:姑娘是老大,9歲了,兒子是5歲,他倆在跟媽媽視頻的時候也都壓抑著自己想媽媽的情緒。之前我們也開過會,跟他倆說過不要當著媽媽的面說想媽媽了,問媽媽什麼時候回來。那天的時候他媽上完夜班中午11點的時候視頻,兩個人都給他媽畫了畫,然後給媽媽看,姐姐看完說完姐姐走了,小小拿過來晃了一眼就跑了,我說你過來,給你媽講一講是咋回事,那個時候(小小)就特別哽咽,然後就說這個是我,這個是姐姐,這個是爸爸,斷斷續續說的。然後說,我們都想你了,你什麼時候回來?那個時候真的眼淚控制不了。

想家,但更想還祖國一個健康美麗的武漢,這大概是每個馳援武漢醫護工作者的心聲。在視頻連線的最後,關曉宣告訴我們一個好消息,A11病區又有幾名患者要出院了。

戰鬥的故事還在繼續,數萬名像遼寧醫護三姐妹一樣的白衣戰士們,依然誓守崗位共戰疫情,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鬥爭,他們是這場疫情阻擊戰的逆行者。取捨之間彰顯以人為本的溫度,疫情面前他們的選擇令人動容。我們相信愛與希望比病毒更強大,守護生命的天使們也註定會在歷史的星空上閃爍。堅持下去就是春暖花開,待到春暖花開,一定是個最美好的春天。


【三八婦女節】錄音報道 | 遼寧醫護“三玫瑰”齊心守護雷神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