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為什麼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他在執著什麼?

50874457102櫻花開了


內有隆科多,外有年羹堯——將相合體,就成為雍正帝皇權獨尊的最大阻礙

隆科多、年羹堯既然是被雍正帝處死,歷史自然會說隆科多和年羹堯如何的該死,並沒有完全展現二人的如何不該死。

隆科多和年羹堯最大的該死,是二人繼續活著,雍正帝就無法大權獨攬:

隆科多是雍正帝的舅舅,又是康熙帝留下的顧命之臣,有他在雍正帝權力就會被削弱三分; 年羹堯手握兵權,加上戰功赫赫,年羹堯不死,大清的兵權還繼續在雍正帝手中嗎?

對雍正帝來說更要命的是二人相處很好,並非對立:

“初,隆科多與阿靈阿、揆敘相黨附,既又與羹堯交結”

隆科多和年羹堯交結,將相和,雍正帝的皇帝權力就只剩下三分。雍正帝殺隆科多和年羹堯,就如同康熙帝擒拿鰲拜一樣——鰲拜戰功赫赫,又是順治帝留下的顧命大臣,掌握大清軍國大權。

鰲拜、隆科多、年羹堯的失敗,在於他們野心太少、忠君太多。若他們一心想要專政朝局而提前佈置,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以年羹堯和隆科多為例,年羹堯完全可以通過青海戰爭而控制陝甘和四川,形成自己的獨立小王國;隆科多完全可以通過和八爺黨等結盟,架空剛剛即位的雍正帝。

剛即位的雍正帝,沒有隆科多的支持,是不可能控制朝局的。

年羹堯朝服像

年羹堯是否真的死不認錯

首先來看年羹堯錯在哪裡:

1、行文各省督撫直接稱呼姓名;

2、讓大內侍衛幫他牽馬、執鞭墜鐙;

3、覲見雍正帝時,命令總督李維鈞、巡撫範跪送;

4、進北京的路上,禁止他人使用道路——即今天的交通禁止、警車開道;

5、王、大臣郊迎時,不回禮;

6、蒙古王公見年羹堯時必須下跪,即便是駙馬也必須下跪;

7、推舉自己人擔任四川、甘肅巡撫、布政使、糧道等,干涉雍正帝的人事權;

8、將朝乾夕惕故意寫成夕惕朝乾——朝乾夕惕表示現在要展望未來、將來要警惕,年羹堯寫成夕惕朝乾,表示先警惕現在再展望未來;簡單說,年羹堯認為雍正帝當時的施政有過錯,需要更改,這是雍正帝大為光火的原因。

當時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天象。年羹堯寫夕惕朝乾,就是表達這個天象的出現並非吉兆,不能夠滿足,還需要再接再厲。

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的天象,個個大臣都上書讚揚雍正帝,說這是雍正帝施政好的證明,只有年羹堯一個人說——這不是吉兆,皇帝你還需要繼續努力,直接潑滅了雍正帝的好心情。

從上面《清史稿》記錄的年羹堯過錯來看,年羹堯主要問題就是禮節做得不夠,沒有表現出一個恭順平和的奴才樣子。

至於年羹堯上書所說的“臣不敢久居陝西,亦不敢遽赴浙江,今於儀徵水陸交通之處候旨”,也不過是偽造年羹堯不服從命令的形象而已——因為沒有提供年羹堯奏章中這句話的上下文,並沒有說明事實的全部。

不敢久居陝西,是因為年羹堯要服從雍正帝的調令,但不敢遠赴浙江——是因為青海戰事和準噶爾汗國的戰事並沒有平息,作為將軍的年羹堯,只有在青海才發揮作用,去浙江就是養老。

因此,表面上年羹堯的這句話是桀驁不馴,實則表達年羹堯不忘報國的忠心。



從時間來看,年羹堯就算乖乖去了浙江也未必會不死

雍州三年:

1、一月,年羹堯彈劾的蔡珽被逮捕到北京,控訴年羹堯暴貪誣陷罪;

2、二月,日月合璧,五星聯珠,雍正帝宣佈胤禩、胤禵等八爺黨罪名;

3、三月,因二月的天象,年羹堯寫“夕惕朝乾”要求雍正帝不要滿足自大,要繼續努力——是否包含批判雍正帝宣佈八爺黨罪名的行為未知;

4、四月,雍正帝罷免年羹堯大將軍、陝甘總督職務,調為杭州將軍,以嶽鍾琪為陝甘總督;

5、六月,隆科多三個兒子被罷免,隆科多被削職。

雍正帝緊鑼密鼓的廢除八爺黨、年羹堯、隆科多,真的是因為他們各自的罪名,真正的罪名是——八爺黨、年羹堯、隆科多都阻礙了雍正帝大權獨攬。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趣談答案:這就有點扯了,年羹堯在臨死之前給雍正皇帝寫了一封信,那封信裡都快哭了。

年羹堯的小倔強

先講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特別特別的好玩。

小學的語文老師發現某一個學生的作業沒有交,而在問他的時候,他說他把作業交上去了,但是有人給它撕掉了。

語文老師一看果然是有人把他那頁撕掉了,上面還有印記,於是便把5個語文課代表叫到了辦公室,問你們這5個人當中有一個人撕掉了這一頁紙,是誰撕的?給我站出來。

語文老師在那等了半個小時,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直到老師查到了監控,並且指出了那個小朋友,那個小朋友才承認錯誤。

語文老師問道,我剛才問誰的錯誤誰站出來誰承擔的時候,你為什麼不站出來呢?

那個小朋友說這裡有5個人呀,萬一老師不會查監控,或者萬一出現什麼情況我就可以渾水摸魚了,如果我站出來我就必然會接受懲罰,如果我不站出來,我只是有可能接受懲罰而已。

好的事情到此告一段落,我們把這段話完整的挪到年羹堯和雍正皇帝的心態當中來。

雍正皇帝問年羹堯你做錯了嗎?如果你站出來說自己做錯了,我可以從輕發落,但是如果我找到你做的那些噁心事,我就要搞你。

年羹堯說我一點錯都沒有,皇帝可以放心大膽的查。

為什麼年羹堯最開始的時候不認錯了,因為年羹堯知道一旦認錯這些統統都是死罪,認錯了就沒的活,如果不認錯萬一還能活呢。

而年羹堯毀就毀在了這個萬一上,因為雍正眼裡不容沙子,萬一是沒有的。

年羹堯的最後

當雍正皇帝直接下了旨意,並且要求年羹堯自裁的時候,年羹堯徹底慌了。

因為這個時候的年羹堯的所作所為,都已經被雍正皇帝摸到了底兒,所以他不認錯也得認錯了。

在年羹堯給雍正皇帝上的最後一道奏疏當中,全文全都是懺悔之作,讓人看了之後只能用4個字來形容,噁心至極。

甚至皇帝派遣臣子來看一下年羹堯究竟有沒有自殺的時候,年羹堯抱著那幾個臣子的大腿死命要求,希望能夠再見皇帝一面,給自己留條後路。

由此可見年羹堯不認錯是因為雍正沒有抓住把柄,一旦雍正皇帝抓住了把柄,自己就趕緊認錯了,認錯態度之好,常人難以想象。

但雍正皇帝已經鐵了心要滅你了,再怎麼折騰也折騰不出花樣來。

歡迎大家關注@趣談唐宋元明清 ,歷史研究者,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每日分享新鮮歷史冷知識,解決歷史趣問題,愛你們!

趣談唐宋元明清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年羹堯?這三字在雍正的心裡邊分量可不是一般的重,打心眼裡雍正是真真的想和這年羹堯整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

話說年羹堯這主,是個只懂進不懂退的粗漢。而大傢伙的印象當中雍正是個薄情寡義的主,乾點嘛都扣扣索索的,別人從國庫裡借一兩銀子,這都要逼著人家砸鍋賣鐵的還上。

這兩人撞一塊,結局能有個好嗎?

您這話說的對,但他也不對!當然您也別急著反駁,俺給您說道說道,說道完這事,您擱心裡邊吧嗒吧嗒看看是不是這個理。

那咱就先從年羹堯的身上說起吧!

年羹堯的結局大傢伙都知道,最終落一個大牢自殺的結局,其實照著雍正的薄情寡義的個性,要不是念著他和年妃的好,滅門都算是輕的了,就這結局給足了他的面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些人要嘮叨兩句:“還好那?他兒子年富那腦袋瓜子都讓人給剁了,這咋說呢?”

咋說?咱就說說這判決,年羹堯的老爹年遐齡和他哥哥年希堯官帽子全擼了,但罪過全免,也就是說他們老年家,除了年羹堯這一支,其他支系和這事沒多大關係,命都保住了。

年羹堯的大小子年富直接砍了,其他兒子到了十五歲的頭上全拉邊疆喝著西北風看邊界去了。

而年羹堯一大幫子幕僚都被砍了小腦瓜,這還不算家裡邊的所有親戚全都發配到了寧古塔給披甲人當奴隸去了。

這判決要是這麼看,雍正似乎對這年羹堯恨到了牙根子上了。但這事還有後邊呢,也就是第二年,這事緩和了一段時間之後,雍正又赦免了年羹堯的兒子,提溜給了他們的爺爺年遐齡管教。

瞅見沒,這事他們老年家除了年羹堯和長子年富,其他人壓根就沒事,啥西北風不西北風的,留著給別家的孩子喝吧,倒黴催的就是那幫子幕僚。

吧嗒出個味來了嗎?雍正還是念年羹堯的好,年羹堯留了個全屍,代他受罪的是他的大小子。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這是為嘛呀?就因為年羹堯立的功勞?可這也不符合帝王手裡邊的帝王之術啊,尤其是這個冷麵帝王雍正啊,這不符合啊?”

啥不符合!這裡面的情分有他妹妹年妃在裡邊,雍正是把他當大舅哥的看,而不是一個大臣來看,所以這罪才輕了。

接下來咱說說年妃的事

說道這裡,估計還有人要說:“不是說這年妃蹲在紫禁城裡邊飛揚跋扈的,整根尾巴都能整天上去了,還給她留面子,老梁你蹲這胡說八道呢吧!”

你快拉倒吧,被電視劇毒的都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了,電視劇裡邊的事你也真信,導演逗你玩呢?瞅見沒那天天蹲牆根底下,摸大鼻涕,樂的和一個傻子的貨就是導演,他都快笑死了,你還當真?

雍正都愛死這年妃了,要年妃能活到他哥哥年羹堯出事的時間點上,除了年羹堯必死之外,他那大小子年富那吃飯的瓢還能好好的長在大脖子,頂多遭點子罪而已。

啥?您要證據?

第一點,年妃打首次開始生育到死,一共十一年,這十一年雍正的娃都是年妃肚子裡出來的。

第二,雍正頭一年登基,立馬就給這年妃升成了貴妃,這地位僅次於皇后烏拉那拉氏。

第三,年妃的身子骨一直就不好,到了雍正三年的時候,這身子骨更是一落千丈。雍正一直把這事裝心裡,這就想著沖沖喜,乘著祭天大典的時候,又給升為了皇貴妃。

就這還不算,祭天大典一結束,他連第二天的百官朝拜都顧不上,壓根就沒有等到第二天,當天就返回了圓明園。接下來的五天裡,除了發出兩道關於各省緝盜和江南四縣免賦稅的上諭之外,雍正啥事都沒有辦,一直守在年妃的眼跟前,而年妃就在這個月死在了圓明園。

大傢伙也知道,雍正那是個勤勉的皇帝,五天時間啥也不幹,這事少啊!

第四,就為了辦這喪禮,又是五天啥也不幹,就辦這事了。而且在這喪禮期間親王以下下奉恩將軍以上(這是宗室裡邊的人),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的官員(這是朝堂上的官員),要求朝夕三次齊聚舉哀。

那規格不可謂不高啊,一幫子人小心謹慎再小心謹慎的辦差,還是把憤怒的雍正給撩毛了,一傢伙給議了罪,一幫子尚書侍郎將兩級留用。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這還不是瞅年羹堯勢大,擺在哪裡給年大將軍瞅的嗎?”

拉倒吧你,咱瞅瞅雍正的評語: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時,事朕克盡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謹,馭下寬厚平和。皇考嘉其端莊貴重,封為親王側妃。朕在即位後,貴妃於皇考,皇妣大事悉皆盡心力盡禮,實能贊儴內政。

就這評語,年羹堯完蛋了都沒有改。

後邊的事,就能證明,這壓根就不是虛的,是實打實的。

第五年妃死了之後,就給雍正留了個八阿哥,結果到了雍正六年的時候,這八阿哥去了。這把個雍正疼的,下葬的時候這八阿哥是按照親王的待遇下葬的,還加入了引幡儀式。

就這儀式,當年順治給董鄂妃的兒子榮親王下葬都沒有用到過。

這時間點上八阿哥算是親王了,而那會乾隆包括他那幫子兄弟連個貝子都不是。

愛屋及烏聽過吧,這就是!把個乾隆和他的兄弟羨慕的不要不要的,這不是爵位不爵位的問題,這是嫉妒父愛的問題。

第六,雍正死了以後,這年妃和皇后一同隨著雍正下葬泰陵的。您要說是雍正不喜歡這年妃,會有這待遇,拉倒吧!

咱總結一下

年羹堯的老爹年遐齡死了,那是雍正下旨給了一個一等公禮下的葬,他那大哥年希堯也是第二年,也就是雍正四年的時候,又開始啟用,後來都到了一品的左都御史。

您自己個覺得呢?這事有點意思吧!

您要說年羹堯不想低頭,那是他佔在了大舅子的身份來說事,感覺自己個沒毛病,還有功於雍正。雍正到也是想站著大舅子的身份說事,可他還有一個帝王的身份,這身份不能退。

得咧,倆人把身份給弄擰巴了。

“俺不想反你!”

“俺又沒說你反俺!”

“那你把俺抓起來幹嘛?還要俺的命啊!俺整了那麼些個事,都不是為了你?”

“為了俺?你是為了皇上!你是俺大舅子,但俺更加是皇上,皇上的面子你也敢駁?反了天了你!”

“俺就是你大舅子,啥皇上不皇上的,俺不聽,俺就是不聽!咋的啦,有本事把俺腦袋瓜子給摘了!”

“摘了就摘了!”

好吧,事就是這個事,您說呢?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輝煌的業績衝昏了年羹堯的頭腦,加官、晉爵、賜第、賞金,該有的榮譽都達到了頂點,新的政權維穩,雍正不但軍國大事與年羹堯商量,連官員任員都要先問年大人,清算皇子扮演重要角色,連監管允禟這種宗人府事務都交給年羹堯辦理,不僅如此,年羹堯的父親都給巴拉出來,給了太傅銜,一等公,他兒子年富也是男爵,就連年羹堯家裡的奴才,都賞了4品頂戴,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年羹堯的發跡就是參照,他當然有其驕傲的資本。

雍正以92條大罪弄死了年羹堯,92條罪一句話概括,妄自尊大,不守臣道。

在年羹堯心裡,自己是雍正的社稷重臣,就算要打擊也沒這麼快,因為新政權還需自己去幫忙穩定,過程中也有逾越,但雍正都處處維護,從寬免罪,年羹堯被清算的前3個月,也就是雍正2年11月,有一工部郎中叫嶽周,向年羹堯賄賂2萬兩想更進一步,此事被雍正知曉,兩人都應該問斬,但年羹堯屁罪沒有,還幫著嶽周說好話,嶽周由斬改為監侯;四川巡撫蔡珽懲罰屬下重慶知府蔣興仁,蔣興仁不堪自殺,按律當重罪,年羹堯辯護,蔡珽竟然無罪,年羹堯更加日漸驕邁。

圖中是雍正批給年羹堯的摺子,內容是:爾之真情朕實鑑之,朕亦甚想你。這種纏綿的句子,怎不讓年羹堯昏頭呢?

清算年羹堯從雍正3年2月開始,新年群臣都要上賀表,年羹堯不知怎麼搞的,賀詞裡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一語誤寫,雍正緊抓不放,說他對自己不敬,這事兒放在以前根本不是事,這詞怎麼理解也沒大錯,但雍正偏偏往牛角尖裡鑽,訓斥年羹堯,似乎得到信號的眾臣們紛紛彈劾年羹堯,4月,年羹堯調任杭州將軍,這是個什麼職位,從一品的地方最高武官,大概相當於總督,雖然較大將軍遜色不少,但也是武將奮鬥的最高目標,年羹堯不以為然,雍正只是想略施懲戒,自己當奴才的老實受著即可。

年羹堯死後,準葬於綿陽家族墓。

因為年羹堯相信,自己是雍正的自家人,不管怎麼弄,總會調回去的,所以對自己的危機毫無準備,調任杭州時左拖右拖,到了杭州後還端著撫遠大將軍的架子,到處鬥威風,不把地方官吏放在眼裡,《嘯亭雜錄》記載“鬻薪賣菜者皆不敢出其門”,啥也不幹,就等著親愛的雍正皇恩浩蕩,直到12月,年羹堯接到自裁聖旨時,仍然在幻想自雍正會降旨赦免,直到監刑的官員催促,再不動手就幫忙了,才絕望自縊。


圖文繪歷史


年羹堯功高蓋世是不爭的史實,但作惡太多,其最後已經沒有機會、更沒有資格再想低頭認罪了。如果說他執著什麼,那就是固執地不知死活,自尋死路。

雍正殺年羹堯,總給人一種卸磨殺驢的感覺,其實完全是年羹堯咎由自取,自作孽不可活,怨不得別人。

年羹堯(1679年-1726年),字亮工,號雙峰,中國清朝名將。原籍鳳陽府懷遠縣(今安徽省懷遠縣),後改隸漢軍鑲黃旗。

01

青雲直上,皇恩隆盛。

年羹堯本是一介書生,進士出身,但由於在康熙朝時,平定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叛亂,屢立奇功,得到康熙褒獎,升任四川巡撫、四川總督、川陝總督。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駕崩,雍正繼位。年羹堯更是備受倚重,和隆科多並稱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初年,年羹堯因為平定青海戰事功績,“年大將軍”的威名震懾西部邊陲,享譽朝野。

之前,已經先後受封三等公和二等公,此次再封一等公。此外再賞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

此時的年羹堯威鎮西北,又可參與雲南政務,真正成為雍正在外省的主要心腹大臣。

02

君臣知遇,但難以成為千古榜樣,最終身敗名裂。

年羹堯不僅在西北事務上大權獨攬,而且還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在有關重要官員的任免和人事安排上,雍正更是頻繁的與他交換意見,給與他很大的權力。

平定青海叛亂後,雍正把年羹堯視為自己的“恩人”,儘管雍正知道這麼說有失至尊的體統,但還是情不自禁地說了。

雍正甚至下旨說:

不但朕心倚眷嘉獎,朕世世子孫及天下臣民當共傾心感悅。若稍有負心,便非朕之子孫也;稍有異心,便非我朝臣民也。

由此可見,雍正對於年羹堯是如何寵信和恩遇。

年羹堯在平定青海後進京,雍正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儼然成為總理事務大臣。

雍正對年羹堯寵信優渥,並希望他們彼此能夠做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

但此時的年羹堯卻志得意滿,驕橫跋扈,進而做出了許多超越本分的事情,最終招致雍正的警覺和忌恨,以致家破人亡。

03

不思悔改,咎由自取,與卸磨殺驢無關。

年羹堯自恃功高,擅作威褔,在王公大臣面前耍耍威風也就罷了,居然在雍正帝面前也行止失儀,“御前箕坐,無人臣禮”。

在文武官員的選任上,年羹堯所保舉之人號稱“年選”,不僅要優先錄用,還以他為主形成了小團體。

貪斂財富,居然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年羹堯的所作所為,不僅大大刺傷了雍正的自尊心,而且令他非常失望。雍正專門下諭旨勸導:

"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在這個硃諭中,雍正改變了過去嘉獎稱讚的語調,已經在警告他要慎重自持,但年羹堯卻反應遲鈍,沒有警覺。

這或許就是題主所言,不肯向雍正低頭認罪吧,這已經不是過錯了。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先是解除年羹堯的川陝總督,命他交出撫遠大將軍印,調任杭州將軍。進而盡削其官職,緝拿押送進京會審。

最終給年羹堯開列了92款大罪:

大逆罪5條,欺罔罪9條,僭越罪16條,狂悖罪13條,專擅罪6條,忌刻罪6條,殘忍罪4條,貪婪罪18條,侵蝕罪15條。

雍正說,這九十二條中,僅僅應服極刑及斬立決的罪狀就有三十多條,但念及年羹堯功勳卓著、名噪一時,於是開恩賜其獄中自裁。除了斬殺其子年富,並沒有誅滅其三族。

總之,在豹眼看來,年羹堯作為讀書人,平定叛亂,鎮撫邊陲,報效君王,皇恩隆盛。正如他自己所說,三代受恩,理該知足。但卻放縱貪慾,驕橫跋扈,失去了文人該有的品行修為。最終得到這個結局,是自己找的,不能埋怨別人。

豹眼專門查閱了時人及後世史學家的評論,沒有替年羹堯喊冤的。

《清史稿》記載:

"隆、年二人憑藉權勢,無復顧忌,罔作威福,即於覆滅,古聖所誡。"

這個定論,應該是公允的,做臣子的就該有做臣子的樣子。不管你功勞多大,都不能不把帝王放在眼裡哦,否則就是自己找死,誰也救不了他。

就年羹堯作到這個份上,不是求不求請,認不認錯的問題了。如果他有所畏懼、忌憚,就不會到這個地步;到了這個地步,就沒有任何挽救的機會了。


豹眼看歷史


上中下,高中低。


用戶6275374963372


年羹堯寧願死也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是因為年羹堯沒有認識到,自己已經觸動了雍正帝的底線。年羹堯執著是自己對於雍正的多年的追隨,忠心耿耿,盡職盡責幫助雍正帝奪取皇帝大位,幫助雍正帝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雍正帝曾經對年羹堯私下視為兄弟,所以年羹堯至死都寒心,一直認為雍正帝不會殺自己。

貝勒給大傢俱體分析下,年羹堯為何會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帝低頭原因?

首先,雍正帝對於年羹堯有知遇之恩,年羹堯對於雍正帝也是一生追隨,忠心耿耿。

年羹堯出身漢軍鑲黃旗,這在清朝時期講究血統的滿族上三旗、下五旗的八旗中,年羹堯出身的起點,相對滿族八旗起點非常低。年羹堯自幼讀書,頗有才華。年羹堯在康熙三十九年,考中進士,自此開始踏入仕途。

康熙帝在位後期,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九子奪嫡”,年羹堯被雍正帝看中,雍正對於年羹堯有知遇之恩,一手提拔年羹堯。在康熙四十八年,年僅不到三十歲的年羹堯就出任四川巡撫,成為封疆大吏,這自然與雍正的提攜有很大關係。年羹堯成為四川巡撫之後,提出了很多興利除弊的措施,對四川發展也做出了重要奉獻,年羹堯得到康熙帝的讚賞。之後,年羹堯在自己努力與雍正帝提攜之下,仕途也是平步青雲。

在康熙五十六年,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拉布坦起兵反叛,入侵西藏,康熙帝派兵進行平叛,年羹堯為保障清軍的後勤供給,再次顯示出卓越才幹。在康熙六十年,年羹堯升職為川陝總督,成為西陲的重臣要員。年羹堯仕途順利與雍正帝知遇之恩有莫大關係。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帝成為九子奪嫡的一匹黑馬,脫穎而出,成為大清朝的第五位皇帝,雍正繼位被流傳篡位得來的,康熙帝遺詔是傳位皇十四子。老十四當年正在西北統兵平叛,當時老十四擁兵二十多萬,對雍正帝繼位自然是威脅非常大,年羹堯當時是川陝總督,控制著西北清軍的糧草供應。年羹堯對於雍正帝繼位之後的政權穩固,起到非常重要作用。

其次,年羹堯投桃報李,幫助雍正帝平定羅卜藏丹津的叛亂。

雍正元年,西北戰火再起,雍正帝親自雍正命年羹堯接任撫遠大將軍,總督各軍,駐西寧坐鎮指揮平叛。此刻,年羹堯的仕途達到頂峰時期,西北的軍政大權問題上,年羹堯大權獨攬,可以隨意任命西北數省份官員的職位,掌控西北的生殺大權。

雍正二年,西北大捷,年羹堯平定西北叛亂,大獲全勝。雍正帝喜出望外,年羹堯被晉升為一等公,再賞給一子爵,由其子年斌承襲;其父年遐齡則被封為一等公,外加太傅銜,年羹堯更為雍正帝的在外省主要心腹大臣之一。

再次,君臣失和。

在年羹堯平定西北的叛亂之後,年羹堯才氣凌厲,恃上眷遇,師出屢有功,驕縱。

在西北邊疆時,蒙古王公貴族見到年羹堯必須行跪拜之禮。在平定西北叛亂,班師回京時,雍正帝率領文武百官親自出城迎接,郊迎的文武百官,王宮貴族跪拜迎接,年羹堯安然坐在馬上行過,看都不看一眼。馬行至雍正帝面前,年羹堯居然久久的坐在馬背上,遲遲不下馬跪拜。這一切都極大的挑戰了帝王的權威。只能說不作不死,雍正帝一切看待眼睛,也不斷寫信或者當面提點年羹堯,可是,年羹堯置若罔聞。

另外年羹堯擅作威福。年羹堯自恃功高,驕橫跋扈之風日甚一日;結黨營私;貪斂財富。最終,招致雍正帝的殺心。

貝勒說:

縱觀年羹堯一生,仕途的順利,驗證了一句話,不作不死。伴君如伴虎,年羹堯正是觸碰了雍正帝底線,招致雍正帝殺心。


梅花三弄說歷史



用戶7940012416208


人性中的君臣關係,從來如此:臣為君建功,君可能為臣立業立名,但也可能兔死狗烹、鳥盡弓藏,敵國破,謀臣亡,臣之命運決定權永遠在君之手中。而若臣自恃功高,壞君名,脅君業,臣必自取滅亡,除非臣之實力,能與君相抗衡。雍正與年羹堯的君臣關係,亦然。

年羹堯的平步青雲之路。

年羹堯,安徽懷遠人,其父親遐齡官拜湖廣巡撫,作為漢人,在滿清的統治下,也算是卓有成就。

家境殷實情況下,加以年羹堯自性聰慧,21歲便中進士。至29歲,得康熙的格外賞識和破格提拔,官至封疆大吏四川巡撫。年羹堯受此皇恩,為表忠誠,上奏“以一介庸愚,三世受恩,定當竭力圖報”。

年羹堯確確實實非常才華橫溢,上任之後,屢次建功。在康熙年間,他擊敗準噶爾部首領阿拉布坦,為滿清統一西藏建立功勳。接而一路秋風掃落葉,四川、青海、雲南、貴州等地的叛亂,年羹堯一一參與剿滅,而且聲名鵲起。

雍正即位後,年羹堯更受重用,他也充分發揮軍事才華,輝煌戰績數不勝數,很快他與科隆多成為了雍正的左膀右臂。雍正是極為看重年羹堯的,年羹堯也就擁有了許多特權:

①但凡涉及滿清西部的一切問題,他大權獨攬,一直奉命直接參與朝政,作為漢人,這種待遇與權力,這在滿清統治中,前所未有。

②年羹堯若進京,就能與總理事務大臣隆科多一同處理軍事大政。雍正還因為他“能宣朕言”,令其“傳達旨意,書寫上諭”。無形中,年羹堯成了總理事務大臣之一。

年羹堯的忠心與才華,讓他與雍正的私交也非常好,得到一些特殊的寵幸。雍正對年羹堯的物質上的賞賜不在話下,對年羹堯的全家大大小小又是封官加爵又是噓寒問暖。作為一名漢官,年羹堯可謂已是最高境界。

年羹堯的恃功自傲,自我膨脹,名利場中迷失方向,不懂臣永遠是臣,君永遠是君,走向不歸路。

年羹堯忘了自己是漢臣,在邊疆察之時,竟敢命令蒙古王公對年羹堯下跪,讓蒙古王公誤以為是雍正的旨意,是來羞辱他們的,從而對雍正心生不滿。

年羹堯但凡上京,路上與之官職相等的官員迎之,他自恃與雍正之私交甚好,亦命之下跪。

在京城,王公大臣見到年羹堯,下馬問禮。年羹堯馬都不下,也不直視,亦不言語,飛揚跋扈。甚至,他在雍正面前,態度竟也十分驕橫,無人臣禮。

因此,雍正自身的權威受到挑戰,加上滿清的王公貴族對年羹堯的種種不滿上諫,雍正對年羹堯寫了諭旨勸導:凡人臣圖功易,成功難;成功易,守功難;守功易,終功難。若倚功造過,必致反恩為仇,此從來人情常有者。

自此,年羹堯失去了雍正的寵幸,走上身敗名裂之路,最重要的是年羹堯在位列高職之時,做了太多亂朝紀之事。

一、擅自作威作福,無有禮節。這些上面已敘述。

二、結黨營私。年羹堯任人不唯賢,任人唯親,組織了一股屬於自己親黨的勢力集團,威脅到滿清統治。

三、貪斂財富。年羹堯貪贓受賄、侵蝕錢糧,累計達數百萬兩之多。

年羹堯的最終身敗名裂,命喪黃泉。

一次,星象上出現“日月合璧,五星聯珠”,群臣皆表示是瑞象,皆有稱賀。年羹堯亦有上字稱賀,可是字跡潦草,把“朝乾夕惕”誤寫為“夕惕朝乾”。(“朝乾夕惕”出自《周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雍正便借題發揮,給年羹堯加以恃功自傲,顯露不敬之罪名,革其功名,群臣亦趁此上表年羹堯種種罪狀。

最終年羹堯被賜牢中自裁,而其家屬“年遐齡及年羹堯兄年希堯奪官,免其罪;斬其子年富;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極邊。年羹堯幕客鄒魯、汪景祺先後皆坐斬,親屬給披甲為奴。”

年羹堯至死不肯對向雍正認錯之說,其實原因如何,皆是次要,不外乎功高,不外乎自恃才華蓋世,便以為所向披靡,迷失於自我的世界裡,心念已走火入魔地以為功名之大勝於一切,須不知伴君如伴虎,除非你年羹堯是九五之尊,何況,九五之尊都可能有錯。


我就是竹韻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你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

常言道:“不作死,就不會死”年羹堯就是在“作死”


每個人都喜歡權力,而權力是無止境的,追求的人永遠不會滿足,即使你是高高在上的一員,你還是要把那個人拉下來自己當老闆,最後,你開始與天抗爭!權力是世界上最容易上癮的毒品!

年羹堯之所以寧願死都不肯向雍正低頭認錯,就是由於他一直認為雍正並不是真的想要殺他。


他在賭他和雍正的感情,而且他認為雍正殺了他,就會背一個兔死狗烹的罵名,他篤定雍正在乎名譽,不會真正殺他,但是當李衛去宣旨時,年羹堯還是痛哭流涕,可能他的心裡還是覺得對不起雍正的。因為他知道,他終於消耗盡了他和雍正之間的感情。

年羹堯這個人可以說讓人又愛又恨,因為他有一點囂張。曾經多次挑釁皇家的威嚴。在歷史上,其實年羹堯是被關押在北京的附近。得知自己被皇上賜死之後,他一而再的郜建宣紙的官員,皇帝是不會讓他去死的。


但是遲遲赦免書都沒有到來,在場的官員也勸誡他奉旨自盡。最終年羹堯還是選擇了自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年羹堯在一次平定叛亂當中名聲大震,獲得了很高的威望,同時連雍正都稱他為自己的“恩人”,就是在這個時候可以說年羹堯的權力已經達到了最高峰,同時也開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因為年羹堯西北得勝的時候有一點居功自傲。對於朝廷中的許多大臣都指高氣昂的,有時候連對雍正也全無君臣之禮。


雍正之所以要殺年羹堯,就是由於他的種種行為讓雍正看不慣,感覺危及到了自己的權力。

有時年羹堯甚至在雍正面前盤腿打坐。憑藉的雍正對他的寵愛,在私底下竟然結黨營私。把持著一些官員的任免和升遷,由於種種原因,他最終也走上了貪汙腐敗收受賄賂的道路。所以在朝廷上對年羹堯不滿的聲音愈發的強烈。雍正多次赦免他,更加滋長了他的囂張氣焰,


但是年羹堯這個人又比較固執,他雖然也能看得清形勢,但是他就是不願意認錯,可能就是武將那種骨子裡的驕傲。


其實他在杭州的時候,只要向雍正服個軟,他還可能東山再起,畢竟他之前做了很多錯事,但是雍正也都原諒了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過去了。可是年羹堯在杭州的時候,居然穿黃馬褂守城,還讓官員下跪,這讓雍正非常惱火。

年羹堯之所以死不認錯,還是因為雍正對年羹堯太寵愛了,他應該像對待李衛一樣,在年羹堯自恃功高的時候就提點提點他,他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最後,年羹堯也猜到了自己這次可能跑不掉了,所以提前安頓好了家人。


不過,年羹堯不得不死的真正原因在於他抵制雍正推行的新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