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褚遂良(596~658年),字登善,杭州錢塘人,既為初唐名臣,亦為傑出書法家。太宗時歷任起居郎、諫議大夫、中書令等。高宗時封河南郡公,任尚書右僕射,世稱“褚河南”。後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屢被貶職而死。其書初學史陵、歐陽詢,繼學虞世南,終法二王,別開生面,自創一格。其早期書法體勢寬博,晚年正書豐豔流暢,對後代影響很大,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傳世書跡有《伊闕佛龕記》、《雁塔聖教序》、《孟法師碑》、《陰符經》、《枯樹賦》、《倪寬贊》等。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他寫楷書,帶有隸書筆意,是妙筆還是敗筆?

《雁塔聖教序》又稱《慈恩寺聖教序》。唐永徽四年(653年)由萬文韶分別刻於二石之上,前石刻序,後石刻記,二石分別嵌於長安慈恩寺大雁塔左右,故名。序為唐太宗李世民撰,記為唐高宗李治為太子時所撰,均褚遂良正書。序文22行,每行42字;記為20行,每行40字,此碑系褚遂良晚年傑作。

《雁塔聖教序》為褚遂良56歲時所書,巧妙地將歐、虞、二王融為一體,又滲透了濃濃的隸書之意,線條婉轉流動,瘦勁飄逸,點畫粗細有別,亦方亦圓,節奏輕快。結字緊中有疏,疏中求變,舒展大方,俯仰有情。形態綽約多姿,令人讀後餘韻迴繞。難怪清包世臣雲:“河南《聖教序記》其書右行,從左玩至右,則字字相迎;從右看至左,則筆筆相背。噫!知此斯可與言書矣。”

臨習要點:

一、臨習此碑前如果先作整體閱讀,體察其風貌特徵,就會覺得褚字與眾不同,甚至會不自覺地與歐陽詢、虞世南相比較:其結體不像歐、虞那樣謹嚴,而飄逸蕭散過之;其轉折用筆不是那樣稜角分明,而率意含蓄過之。既不像歐字險峻峭拔,亦不像虞字敦厚,而是落落有致,雲捲雲舒,可以說此碑正是創造鮮明個性特徵的典範。

二、若有隸書基礎,臨習此碑更會得心應手。運筆騰空起逆勢,或藏或露,因勢而動,無需緊促。其橫豎多為曲線,撇、捺、鉤呈波浪狀,隱含隸書之意,如同美女白裙隨風翩舞。

三、結體正方形居多,正而不呆,穩中求動,點線浪漫率意,卻不鬆散,美若空中散花。左右豎筆相背為主,轉折方中帶圓,剛柔相濟。臨習時需細加觀察,全局體勢,盡在胸中。

四、章法以空靈為上,無論通篇佈局,或單字上下左右結構,不要因勢阻塞,應及早留下空間,以便縱情揮就,心手相暢,快然自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